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增订本)
2011-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林毓生
581
无
围绕中国思想现代化这个主题,林毓生先生的这部文集分为五四运动,自由主义理念、人文重建、台湾当前文化发展、有关当代新儒家等几大部分,体现作者多年来对乌托邦主义的反思。
林毓生,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主修社会思想),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学系荣誉教授(2004一)。主要著作包括:The
Crisis of Chinese Consciousness,Radical Antitraditiona/ism in the
May Fourth
Era(Madison,1979),中译本《中国意识的危机》(贵州,1986:修订再版1988)、《思想与人物》(台北,1983:2009年东亚出版人会议选为“东亚经典100本”之一)、《政治秩序与多元社会》(台北,1989)、《热烈与冷静》(上海,1998)、《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合著)重校增补本(吉林,2009)、《林毓生思想文选》(上海,2011年即出)、《中国激进思潮的起源与后果》(吉林,2012年即出)等。
自序
增订再版小引
一
中国人文的重建
什么是理性
论自由与权威的关系
再论自由与权威的关系
论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两种关于如何构成政治秩序的观念
二
“五四”式反传统思想与中国意识的危机
“五四”时代的激烈反传统思想与中国自由主义的前途
论梁巨川先生的自杀
三
“开放心灵”的认识与了解
一些关于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意见
超越那没有生机的两极
民初“科学主义”的兴起与含意
不以考据为中心目的之人文研究
民主自由与中国的创造转化
一个培育博士的独特机构:“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
四
殷海光先生一生奋斗的永恒意义
在转型的时代中一个知识分子的沉思与建议
哈耶克教授
学术工作者的两个类型
五
钟理和、《原乡人》与中国人文精神
黄春明的小说在思想上的意义
如何做个政治家?
面对未来的关怀
六
殷海光先生的志业与台湾的民主发展
献疑三问
——与李泽厚商榷
“西体中用”论与“儒学开出民主”说评析
关于文明的物质化、庸俗化与异化
——与王元化先生的通信
人文与社会研究发展刍议
鲁迅思想的特质及其政治观的困境
鲁迅个人主义的性质与含意
平心静气论胡适
合力建立新的世界图景
访谈录:自由主义、知识贵族、公民德行
认识“五四”、认同“早期…‘五四”
——为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而作
对于儒家传统乌托邦主义的反思
——答客问
中国人文的重建 《中国人文的重建》这个题目可以从很多观点来谈:可以从很笼统的观点来谈,可以从知识论的观点来谈,也可以从历史的观点来谈。我今天不想从艰深的知识论的观点来谈,我想先从结论谈起。本来我想用论式的(argumentative)方式,一点一点的讨论与证明我的看法;但现在我想先把我的结论讲出来,然后再谈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结论。什么是人文? 首先,什么是“人文”?我们关于人文研究的种种,呈现着非常混乱的现象。什么是“人文”许多人都没弄清楚,甚至有人把“人文学科”(humanities)叫做“人文科学”,好像不加“科学”两个字就不觉得这种学问值得研究似的。我认为“人文学科”绝对不能把它叫做“人文科学”。当然,名词上的缠绕也不一定就是那么重要;但,如果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比较恰当的名词来指谓我们所要指谓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应该放弃那个比较不恰当的名词。事实上,“人文学科”与“科学”是有很大差别的。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文”呢?为什么有的人——当然不是每个人——愿意研究“人文”里面的一些学问,而不愿把“人文学科”称做“人文科学”呢?简单地说,答案如下:因为我们是“人”而不是“机器”。因为是“人”,所以有特别对自己的要求;因为我们是人,所以要肯定人的价值,找寻人的意义。可是用什么办法来找寻人的意义,用什么办法来说明“人”有意义呢? ……
无
期盼这本书再版已久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更希望三联能将林毓生先生的其他几部书再版一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不可多得的大作,强烈推荐朋友们读一读
三联的这套书都很精美。林毓生先生的这本书,可以了解近现代思想史的一些争论。
我是一个不容易佩服别人的人,但林毓生先生是那例外的几个人之一。在通读了林先生几乎中文文章后,我知道,这是一个真正的知识人。
很喜欢林毓生
内容包装都好,特别是作者思想深刻,对照当今社会值得一读。
林先生提出的创造性转化的思路是正确的,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有待讨论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经典论文集
殷门弟子,学术水平让人敬佩!特别让我仰慕的是林先生在芝大与哈耶克先生的从学。林先生对大学思想史的分析是独一无二的,特别的剖析鲁迅。此书值得在书架上永存也!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不可多得的大作,强烈推荐朋友们读一读
余英时先生的治学功力自不待言 关键是这本书已经绝迹许久了 老版的孔夫子上都炒到百十元 令人气愤不已 三联书店慧眼独具 为广大学人着实办了一件大大的好事 印刷装订都非常好 对得起余先生的文字
林先生是一位大家,分析透彻,视野宏阔,好书,值得精读。
曾阅读过上世纪80年代林先生在大陆出版的作品,与此版本虽有部分内容重复,但依然满怀激动和欣然买了此书。
经典之作。非常好。
爱读书好思考的人必买。原来看过老版的,有修订版的也好不犹豫,买下,再看一遍。
大家的文字,读来受益匪浅。
不错,很受启发!
这次搞活动买的,挺划算
好书,买来阅读和收藏是很值得的……
非常引人深思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包装精美,内容有点深,不过很喜欢。
在“五四”的文化激进大潮下,文化保守人士几乎发不出声音。梁漱溟先生以孤军奋战的勇气,深切肯定中国过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大胆作出了中国文化必将复兴的展望。林毓生先生用“创造性转化”这一命题,既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不朽的生命力,又提出了传统文化必须适应世界潮流、中国社会变革的追求。这一命题,逐渐成为了文化中国的共识,但是开拓深化的任务依然很艰巨。
原来有旧版的,但看到有增订版之后,依然毫不犹豫地购买。尽管作者的思想现在看起来有不是迂腐之处,但是其启发性足以让本书物超所值
博士论文,有水平。
作者哲学功底不错。
值得参考。
爱上思想史
书的纸质和内容都不错
刚收到几本书
林毓生的经典著作
林毓生的作品
十分好的书,内容不错
老学者的老著作
很早以前就知道的一本书,现在买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