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画家生涯

[美] 高居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美] 高居翰  

页数:

199  

译者:

杨贤宗,马琳,邓伟权  

Tag标签:

无  

前言

北京三联书店将在2009年陆续出版我的五本著作,为此我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因为它们终于有机会以精良的品相与大多数中国读者见面了。以前,虽然其中有两本出过简体中文版,但可惜那个版本忽视了图版的重要性,书中图片太小,质量也不够理想,无法充分传达文中所讨论的画作的视觉信息。事实上,如果缺少了这些图片,我的写作几乎是没有意义的。 近些年,为庆祝我自1 993年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退休十五载,并贺八十(二)寿辰,从前的学生和朋友们为我举办了各种集会活动,让我有充裕的时机来发挥余热。在“长师智慧”(Wisdom of Old Teacher)系列演讲中,我总结了自己一生研究中国绘画的基本原则。除了那些让我沉溺其中的随想与回忆,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思索的:即中国绘画史研究必须以视觉方法为中心。这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要排除其他基于文本的研究方法,抑或是对考察艺术家生平、分析画家作品,将他们置身于特定的时代、政治、社会的历史处境,或其他任何新理论研究方法心存疑虑。这些方法都有其价值,对我们共同的研究课题都有独特的贡献。我自己也尽量尝试过所有这些研究方法,尽管并不充分。但是,正如以前我常对学生所说的,想成为一个诗歌研究专家,就必须阅读和分析大量的诗歌作品;想成为一个音乐学家,就必须聆听和分析大量的音乐作品。如果有人认为,不需全身心沉浸在大量中国绘画作品,并对其中一些作品投入特别的关注,就可以成为一名真正能对中国画研究有所贡献的学者,那么我以为,这实在是一种妄想。 然而,这种错误观念却广为传布。有些中国同事对我说,以他们对中国出版物的了解——远远超出了我有限的中文阅读水平——来看,国内学术界仍在很大程度上拘泥于文本研究,而忽视了视觉研究的方法,以为只有那样才是符合“中国传统”的,而所谓“风格史”研究则源于德国,从根本上说是西方的,不适用于中国。我最近在一些文章中(参见注)提到过这个问题。首先,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美国与欧洲兴起的中国绘画史研究之所以取得蓬勃发展,靠的并非一己之力,而是由于因缘际会,恰好融合了中国、日本、欧洲大陆、英国、美国等各地的学术传统。这其中当然也得益于向中国学者的学习:方闻、何惠鉴、曾幼荷、吴讷孙,以及收藏鉴赏家王季迁等人,他们无论在艺术史的文本研究还是视觉研究方面都是专家。第二,中国古代学者,如明清时期的思想家、绘画评论家董其昌等,也曾深入鉴赏活动当中,并从视觉角度对一些作品进行了分析,虽然我们今天只能看到他们留下的文字,但当初他们针对的可是亲眼所见的画迹。如果说他们的方式看起来与我们有所不同,那只是因为,当时除了木版印刷这种十分有限的媒体,他们缺乏其他更好的复制和传播图像的途径来传达其视觉感受。因此,他们在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见解时,视觉因素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外。可以说,传统中国绘画史研究之所以特别重视文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当时传播途径的限制。 今年三联书店将会出版我的四本书——《隔江山色》、《江岸送别》、《山外山》三本勾连成一部完整的元明绘画史,另外还有一本是《气势撼人》——它们在叙述与讨论时,都特别倚重对绘画作品的解读。读者很快就会发现,在前三本书中,讨论特定作品与风格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对元明绘画史其他方面的描述,而《气势撼人》每一章都以对某一幅画的细读或两幅画的比较为开篇,其后的论述均由此展开。事实上,这本书最初源于1979年我在哈佛大学的一系列演讲,它是我对如何通过细读画作和作品比较来阐明一个时期的文化史而作的一次尝试。在这本书的英文版序言中,我曾写道:“关于绘画,明清历史究竟能告诉我们些什么?这不是我关心的主题。相反,我所在意的是:明末清初绘画充满了变化、活力与复杂性,这些作品本身,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时代信息,以及这样的时代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张力?”我的其他作品和文章,包括三联书店2011年出版的《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同样会进行大量的作品分析,但这样做只是为了说明情形和阐发论点。我不会一味地为视觉方法辩护,即使它确实存在局限也熟视无睹,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凡是有利于在讨论中有效阐明主旨的方法,我都会尽力采用。我也并非敝帚自珍,视自己的文章为视觉研究的最佳典范,这些文字还远未及这个水准。我所期望的是,这些尚存瑕疵的文字能够对解读和分析绘画作品有所启发,并引起广泛讨论。除了三联书店将会出版的这五本书,中文读者还能接触到我的另外两篇论文,它们同样可以用来说明我的治学方法。其中一篇研究了清初个性桀骜的艺术大师八大山人的作品如何体现了他的“癫症”(即他如何从自己过去的癫狂经验中获取灵感,使画作充满与众不同的气质);另一篇则试图梳理出一个中国明清绘画中可能存在的类别,其主要观众和顾客都是女性。 当然,相信大家也能举出和推荐很多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们在讨论中国绘画问题时,会比我更好地运用视觉研究方法。由于我对中文著作掌握得非常不充分,因此无法将他们逐一列出,即使做了,那也将是一个糟糕的列表,很可能会漏掉一些优秀的作品而网罗进一些禁不起推敲的例证。不过,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我以及所有研究中国绘画的外国学者,终其一生都在仰赖中国前辈和同行的著作,没有他们,我们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20世纪50年代,当我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就很幸运地遇上了对我影响甚伟的导师之一,大鉴藏家王季迁。后来,我又在中国学术界结识了许多挚友。自从1973年作为考古代表团成员第一次去中国,1977年作为中国古代绘画代表团主席第二次去中国,直到此后多次非常有意义的访问与停留,我与无数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大学和艺术院校的教授、艺术家、学者等等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的慷慨帮助让我接触到许多前所未闻的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晚期写作。我对他们的感激难于言表。 倡导视觉研究方法并不困难,但这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如何能让那些希望运用这一方法的人看到高质量的绘画图像,获得研究所必需的视觉资料呢?我和很多外国学者接触图册、照片、幻灯片并不困难,不少人还能幸运地拥有自己的收藏。但这对大部分中国学者和学生来说,还存在相当困难。如今,解决这一问题有个可行的办法,那就是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图片数据库,这样使用者就可以在网络或者光碟上找到所需的资料了。当然,这项工程要靠年轻的数字图像技术专家们来完成,但如果需要图片资源或专家建议,我也一定会在有生之年尽己所能为此提供帮助,我确实打算这样做。 最后,我想把这本书献给所有正在阅读它的中国读者,并祝愿中国绘画史研究拥有美好的未来,愿中外学者都能秉持互利协作的精神为之努力。

内容概要

《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由高居翰所著,高居翰教授1926年出生于美国加州,曾长期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和研究生院的教授,以及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他的著作多由在各大学授课时的讲稿修订,或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编纂而成,皆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经典书籍,享有世界范围的学术声誉。
《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是在1989年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研究生专题研讨班和1991年的哥伦比亚大学普顿讲座的基础上扩充而成,讨论传统中国画家,尤其是宋末以来画家的生活与工作,从社会经济角度观察中国绘画从早期到晚期的重要转折。

作者简介

高居翰教授(James
Cahill),1926年出生于美国加州,是当今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权威之一。1950年,毕业于伯克利加州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之后,又分别于1952年和1958年取得安娜堡密歇根大学艺术史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追随已故知名学者罗樾(Max
Loehr),修习中国艺术史。
高居翰教授曾在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服务近十年,并担任该馆中国艺术部主任。他也曾任已故瑞典艺术史学者喜龙仁(Osvald
Siren)的助理,协助其完成七卷本《中国绘画》(ChinesePainting:LeadingMaste
andPrinciples)的撰写计划。
自1965年起,他开始任教于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艺术史系,负责中国艺术史的课程迄今,为资深教授。1997年获得学院颁发的终生杰出成就奖。
高居翰教授的著作多由在各大学授课时的讲稿修订或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编纂而成,融会了广博的学识与细腻、敏感的阅画经验,皆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典范。重要作品包括《中国绘画》(1960年)、《中国古画索引》(1980年)及诸多重要的展览图录。目前,他正致力于撰写一套五册的中国晚期绘画史,其中,第一册《隔江山色:元代绘画》、第二册《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第三册《山外山:晚明绘画》均已陆续出版。第四、第五册仍在撰写中,付梓之日难料,但高居翰教授已慷慨地将部分内容及其他讲稿、论文刊布于网络,有兴趣的读者可登录www.jamescahill.info参阅。
1978至1979年,高居翰教授受哈佛大学极负盛名的诺顿(Charles Eliot
Norton)讲座之邀,以明清之际的艺术史为题,发表研究心得,后整理成书:《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该书曾被全美艺术学院联会选为1982年年度最佳艺术史著作。1991年,高教授又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班普顿(Bampton)讲座之邀,发表研究成果,后整理成书:《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

书籍目录

三联简体版新序
英文原版序
第一章 调整我们对中国画家的印象
关于郑呅的个案分析
绘画的业余化
后期鉴赏活动的影响
重新解读画作:应景之作
重新解读画作:山水画和手卷
第二章 画家的生计
图画的用途
获取一幅画作之一:委托和书信
获得一幅画作之二:中间人和代理人
获取一幅画作之三:市场和画室
买画付款的方式之一:现金支付与价格
买画付款的方式之二:礼物、服务和恩惠
买画付款的方式之三:盛情款待寓居画家
幕府、画院、女性画家
第三章 画家画室
顾主决定权的比重
情非所愿的画家
不满意的顾主:待审批的稿图
粉本和画稿
写生与临摹旧范本
画家画室
使用助手
第四章 画家之手
题材范围的缩小
不同类型的画家:地位和风格
笔法类型:风格与地位
文人画家及其受众
赝造画家之手
代笔者
董其昌及其代笔者
金农及其代笔者
注释
参考书目
图版目录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金农雇请的其他代笔画家中有一位叫朱筠谷的,据说他收过金农十多份委托作画的书函;另一位姓杨;以及金农的弟子罗聘,他后来也成为一位知名画家,并会“请师题跋”于他的仿作之上,“众竞相购之”。一幅金农题款的钟馗图【图4.25】极类罗聘的人物画,足以让人怀疑是罗聘为其代笔之作。甚至金农的好友郑燮也似乎涉足了金农书画的生产链,郑燮在一首诗中写道:“西园左笔寿门书(指高凤翰的左手画和金农的书法,人们均趋之若鹜),海内朋友索向余,(出自他们手笔的)短札长笺都去尽,老夫赝作也无余。”金农到了1748年前后才转以绘画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当时他年约六十五六。此前,他曾经是个行商,以贩售古董为生,也出售砚台、纱灯之类物品。他的助手磨石成砚及制作纱灯;金农则于砚石上题写有待镌刻的砚铭、在纱灯上以他奇怪的书法和特异的绘画作装饰,通过这些添加将它们从手工艺制品提升至艺术品的层次,并且相应地增加了它们的市场价值。因此,他已习惯于将他的笔触与品味当作可供售卖的商品来考虑。他实际上已如斯维特拉纳·阿尔佩斯评论伦勃朗那样,成为“一名本我的企业家”。阿尔佩斯所描述某些伦勃朗的所为与处境,与金农惊人地相似。(两位画家在其他绝大多数方面,如媒介和主题和风格,皆有天壤之别;我的用意只在说,类似的经济和社会艺术史状况,能激起画家做出相似的反应。)她写道,伦勃朗“让自己成为自由的个体,不必对赞助人担负义务,但却反而受制于市场”(第88页)17世纪的荷兰,如同18世纪的扬州,艺术生产顺应于商业文化,产生了数量较大、售价相对低廉的艺术品,主要卖给普通的中层民众,这些人在欧洲被称作中产阶级,他们从普遍的经济繁荣中足够受惠,开始有能力购入艺术作品(第94页)。这种情况的影响之一便是促使画家采用耗时较少的绘画方式,包括使用较松动不严谨的用笔。通过不再把润饰仔细、材料精美、费工费时以及如实描绘等这些标准作为衡量画作价值的基础,伦勃朗(以及金农和董其昌)从顾主手上夺走了决定所收到的作品能否被接受的特权(第98-99页);顾主得到的不是一件符合预先设想和既定标准的作品,而是一幅伦勃朗(或一幅金农、一幅董其昌)的作品,一幅超越常规批评之外的作品。阿尔佩斯写道,伦勃朗“制作了史无前例的艺术,然后将之商品化”(第98-99,110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始终忠于自我,创作伟大作品,不必考虑日用所需及烦扰的文人画家神话在中国已经被珍视了上千年。在《画家生涯》中,高居翰富于想象地昭示出这一神话背后的现实。他让我们看到家庭作坊和被雇佣的代笔者,看到中间人、造伪者以及交易代理人,看到画家的画室以及技巧展示,看到顾主为得到画作而支付的形形色色的报酬:从糕点、药物、创作材料,一直到稀有的古董和迷人的侍妾。  ——吏景迁(耶鲁大学教授)高居翰是一位多产而受尊敬的中国绘画史学者,本书以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系列讲座为基础修订而成,讲述了历史上中国画家的创作情境,有趣可读。作者认为,中国文人画家的观点被中国和西方学者视为正确无误地加以接受,但根据信笺、笔记、题跋等历史记述,这一观点需要被重新检视。高居翰所讨论的事例包括文人画家如何卖画、画室的批量生产,以及由画家签名的代笔之作等。尽管这些议论是针对先前的学者而发,但读者只需对中国绘画略有了解便可明白其意。  ——Library Journal


编辑推荐

《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是高居翰作品系列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画家生涯 PDF格式下载



毫无疑问,高居翰先生的文字是我们读到的当代中外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的最好的文字,但它们却是出自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汉学家之手。真替内地某些艺术史家汗颜啊。


《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这本书是在我原有购买和阅读高先生《隔江山色》、《江岸送别》、《山外山》、《气势撼人》等四本书的基础上想要收藏的系列之一。内容就不用说了,只是很遗憾,本书内页插图全部黑白印刷,视觉效果大打折扣不说,还影响了读者对插图的阅读能力。我觉得插图最好用彩色印刷,也许出版社考虑印刷成本的问题。在这里,我也建议出版社今后出版类似图书时,尽量考虑内页插图用彩色印刷。就如上面提到的四本书一样,效果肯定不一样。


高居翰!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此书研究画家的日常生计,发前人所未发。三联出来一系列作品,期待其余的高氏著作能够尽快引进,比如言简意赅的《中国绘画史》。


高居翰的书,国内翻译了一些,这本《画家生涯》如同他其他几本书,翻译质量都很好。


高居翰的书终于收齐了,从另一个视角看中国绘画,有很多的收获,很多国内看不到的画作在书中都有呈现。很棒!


此书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去观察,
是研究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的好书。


高居翰从绘画形式入手,完全不同于传统中国人从文本入手的做法,给你一个全新的理解中国画的视角,值得全套收藏!


画家生涯从不同的视角解读中国古代画家的创作与生活,很有启发。


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画家生涯的研究,不得不说一声佩服,不过里面的专有名词太多,注释又都在后面,读起来有点困难,美术学专业的童鞋可以看一下,我一个平面设计的,老师拿去看都看不下去~~~~


以前买过“山外山”,其他几本书的大致翻过,这本比较有趣,写中国画家的生活,故买了看看,暑天解解厌气。


一个地道的老外研究传统中国画家的文章,很有意思。


朋友介绍买的前4本书,学到了很多东西,从不同文化角度看问题,的确有很多启发。“画家生涯”中也有很多以前没涉猎到看点,很值得读。配的画也有很多非我们常见的博物馆收藏之作品。见识一些新藏品。


一直在搜寻,欲补全三联书店出的高居翰的书。近又觅得两册,呵呵。


在看《不朽的林泉》,高居翰的研究专业又严谨,且视角比较独特。这套书的装帧很好,质量不错,打算收齐整套。


在这本书里能更清晰的看出高居翰研究观念的转变,好书!


高居翰這套書很不錯,對宋元以來畫家的分析評論角度比較新穎,不乏的評,值得一讀。


了解中国古代的画家生活,画廊生活。好的经验。


高居翰的这套作品系列还是不错的,可推荐购买。


很有意思,高居翰不愧是学术界权威中的权威。


老外研究中国画家,或许会比较客观,所以买来看看。


高居翰的书都写得比较有意思,考据严肃,谈吐风趣。


喜欢高居翰的书


高居翰的书算买齐了,书还是真好,只可惜自己中国人没写出来


高居翰名著,买回来瞧瞧


高居翰确实太牛了


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还没来得急看


画家生涯好书 值得收藏好


摘录序言中作者的一句话:……想成为一个音乐学家,就必须聆听和分析大量的音乐作品。如果有人认为,不需全身心沉浸在大量中国绘画作品,并对其中一些作品投入特别的关注,就可以成为一名真正能对中国画研究有所贡献的学者,那么我认为,这实在是一种妄想。


这是个有意思的东西。很多画家,尤其是纯画家,感觉在传统文化体系里受到的重视不够,这本书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这些人,——同时,也是对历史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画家生涯,好!视角独特!


很好的书 西人对中国绘画的理解别有风味


从一个外国学者的眼里看古代著名的画家的经历又是一种感觉。


又是一本外国人写中国传统的书,中国的学者们只会写那些没人看的论文吗?


从外部史的角度研究绘画,值得品味。


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书画史,比我们那些文人学者更严谨!


难以想象对中国山水画精准理解的著作,居然是出自一个美国人之手


从西方人的角度看待中国文化,是值得期待的!


收到书的时候,恰逢深圳初夏。作者是该领域中的专家大牛,对本书的期待不言而喻。果然,文字亲人,观点也颇有新意。读西人做的东方研究类书籍,总能有妙趣横生的快意,大抵因为西人视角、学术训练与我们有很大不同,同样都是读史料,读书,读画,别人生出的思考往往独出机杼,引人入胜。
更兼本书设色优雅,颇有古风,插头虽然不见精致,总比没有要好。。。整体看来,还是非常出色的一本书,值得购买全套。


很喜欢的一套书,就差这一本了;“老外”工夫下成这样,让国人惭愧!但想想也无话可说,在如此功利、浮躁的社会氛围下,如何能产生沉静的研究?


高教授的书很好,作为国外研究中国画的权威,书很有分量,考究的很仔细。


印刷精美,因为是美术类的,这个优点很重要。内容丰富,不同于很多国内学者的著述。值得阅读。


想收集全的一套书,最惊艳的是气势撼人,这本也不错


五本都收齊了,一個外國人,對中國藝術分析得如此,佩服。


推荐看看,写的很理性,值得研究。


与中国人常见研究角度不同 挺新颖 可以看


好书,不过属于研究型的书籍,一般读者可能会觉得枯燥


未阅 已感受到质量


很好的一套书,这是五本之一,书画爱好者,从事书画职业者都可以买一本看看。


对提高个人艺术修养及书画鉴赏能力很有帮助。


相信三联的品质决定购买,对国画有兴趣的推荐阅读


商品包装精美、内容很适合刚开始学书画的初学者学习的理论知识。


这本书讲得很好。高先生的研究很细致。


学术书籍,非诚勿扰


买该书的初衷出于丈夫是美术工作者的缘故,本来只是打算买给丈夫的书,自己也从中得到意外的收获。


很有趣的一本专业书


视角独特,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了解自己的文化。


作者观点比较犀利 从比较独特的角度进行写作 我觉得还得能学到不少东西的


changshicongbutongdejiaodukanwenti
产生出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这套书要全读。。。


这是他这一系列的最后一本书。内容就不说了,肯定很好。书中的图片全史黑白的,有点小郁闷啊。


包装很好,堪称完美,里面所附书画若有彩页就更好了!


好书,基本都很好。。。说得很透彻


看题目就知道了,我也不想多太多,好书来的!


很棒。不容错过的好书


好书,值得研读,他的其它几本我也都收了


好书,对我很有帮助


书很好,内容很充实,很好的一套书


对个案的分析很到位


三联书店给力的出版物,书籍本身就是艺术品


计划着把高的书集齐。很赞三联的魄力和眼力


粗略的翻看了一下……感觉学术性好强的样子OTL还没有正式开始看……但是单看封面感觉很棒XD因为喜欢封面于是买了下来的人我一定是第一个233333放假了再慢慢看~


很好哦 包装完好 买书去当当


很好的书啊 很值的看啊


我是老人,看书慢,刚看完喜乐京都,还没来得及看。


有时候外国人的视角真的很不同,看多了中国人写的书,总有点闷闷的感觉;看看外国人写的会耳目一新


很适合我现在的职位,相信有很大的帮助。书的包装很好,而且纸张质量也非常的好,很满意


很有名的书 很好的


李霖灿的书。。值得一看。


这套书共5本,此书很好


老高的书,是必须要看的。


作者的书很有意思!!!!买了一本又一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觀點,讓人對中國古代畫家多了一些理解和思考。不錯。


视角独特很可读。


封面设计不错,还没读呢


封面纸张很特别 很喜欢 内容嘛阅读中。。。


这一套可读性好


这是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世界。


很不错,内容详尽,图文并茂,很容易看进去


这个系列的都真心不错。印刷、排版、内容都没话说。


感觉挺好的,还没来得及细细去看。


翻译质量不错。但内页插图是黑白印刷的,有些遗憾,应该用彩色的。


还是喜欢读书的感觉,就是时间太少了


一直想买这本书,找了好多书店,终于在这儿买了。


提供了新颖的视野,有耳目一新的启发性。非常喜欢


包装还可以,装帧漂亮


封面设计的漂亮


高居翰90年代的作品,这么久才翻出中文。现在看来,仍然很有意义。然而,由于是讲座和研讨形式生成的底稿,此书的写作的确略显零散,不够紧凑。第四章《画家之手》翻译极为差劲,逻辑不通,甚至连苏轼的诗句都译错。


作者是米国知名中国美术研究者,但可惜,此人不懂中文,因此,在中国书画的真伪、优劣等关键环节上不具备基本功和研究优势。这也是作者采用社会学角度切入画家生涯的缘由。虽然书中不乏新视角,但由于先天缺陷,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的书画创作状态无法深入、客观的评述,有时甚至带有西方学者习惯性思维甚至是想当然的成分。此外,翻译者恐怕对中国书画并不熟悉,因此,译文常按英语表述而非中文叙述方式的拗口难解的句式。总之,鉴于此书似深实浅,引用作品图版多有以伪当真的情况,对于膜拜西方研究方法的美术史研究者可供研究视角的参考,对于一般爱好者不具备指导抑或欣赏意义,以免误导。


很有趣的观点,打破了世人对中国文人画的传统观念。很多文人画作者也并非闲时兴致所至,于是挥毫泼墨,终成杰作的。他们的画作其实也有各种各样的经济目的。翻译有一点拗口,不过静下心来看还是能明白的。适合有一点中国艺术史背景的读者。另外书的装帧很精美,也很漂亮。


非常好用,图也清晰,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