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理想的日子
2013-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张洁,梁碧波
无
《点燃理想的日子》中的访谈者,进栏目时的年纪都不一样,有的至今留在电视圈,有的已转战其他领域,但无论在哪里,他们都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显然,这与《东方时空》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那是他们成长最快的时光,那时候注入的理念和精神,那时候培养起的能力和眼光,已经成为这些人成就日后所有一切的隐形基因。他们是《东方时空》这个母亲生下的若干孩子。
张洁,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项目部副主任,原新闻中心评论部副主任任,高级记者。1993年9月加盟《东方时空》,任《东方之子》编导;1996年1月调入《新闻调查》栏目任编导;2003年担任《新闻调查》制片人;2009年8月担任评论部副主任。 梁碧波,中央新影集团梁碧波工作室总监。作品《冬天》曾获第1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短纪录片奖、最佳纪录片摄影奖;《三节草》获第20届法国国际真实电影节特别奖;《婚事》获2000年匈牙利国际视觉艺术节大奖、第五届罗马尼亚阿斯特拉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大奖。
序:我给你我的青春,我给你我的寂寞——张洁 1 那是一个创新的年代——杨伟光访谈 注入血脉的隐形基因——梁晓涛访谈 走到哪儿都很自豪——童宁访谈 好像整个人都给了它——孙克文访谈 2 把“宣传体”变成“传播体”——时间访谈 很庆幸赶上那段不正常的岁月——白岩松访谈 我们是靠业务吃饭的——王志访谈 从第一批“北漂”到“大片专业户”——周兵访谈 3 只提供好看的新闻,只培养一流的记者——张海潮访谈 有些梦想需要群体性的疯狂——章伟秋访谈 闯进电视的门外汉——水均益访谈 用品质说话,在节目中成长——陈耀文访谈 4 长到玻璃房顶的大树——李伦访谈 一条挺好的接触社会的路一鄢蔓访谈 《生活空间》的历史使命——李晓曼访谈 对真实的追求:从纪录片到电影——李玉访谈 回归到一种平民的时代——林旭东访谈 5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王坚平访谈 就像做了一个梦——雷婷访谈 后记:点燃理想的日子——张洁
版权页: 插图: 主持人是一个栏目的标志和形象,说到底栏目是要靠主持人来传递思想的,所以有了《东方之子》这个平台,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主持人。我要用主持人来实现我赋予这个节目的内涵,它要有深度,它要有个性,有思想、好看。这是我要做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要帮助我实现它,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主持人是我的工具,只有主持人才能帮我实现这种思路。 最便捷的就是主持人的形象,个性体现在他的语言特点上,甚至他的长相上。你漂亮脸蛋儿,那不叫个性,那都是当年“高大全”样板戏里面的主人公。我们要从统一的高大全变成有个性的语言、有个性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一种思想,这个思想要呈现在屏幕上,从我们个人来讲,我们做的节目是有深度的;从我们为受众着想,他看到的东西也是值得思考的,而且不是高压式灌输给人家的,而是平等交流。我们给观众呈现的是一种值得思考的材料,这是我们的世界观。 问:《东方之子》采访的人物大部分都是功成名就的,这些人有大量应对采访的经验,你们怎么让他们说真话? 时间:一般来讲,希望主持人事先跟采访对象有一个交流,因为我们中国人上电视那五种话——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官话——那都是以前的生存训练,咱们今天是个人化的。有很多人就说我这话怎么能上电视昵,他的生活状态和他在电视前面,判若两人。这就是我们的社会环境;被采访对象不说真话不赖他,赖这个社会,没有给他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所以我们开始做这个节目的难点也在这儿。第一要先做工作。第二,他一看我们这个问题也不是他平时接受采访的那一套,会觉得你们这个采访不一样。有很多的被采访对象,接受完采访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的记者有水平。以前大部分都是说请你谈谈感想,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我们上来几句把你的生平,把哪件事的背景漂亮地甩出几件,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或者尖锐,或者能触碰他发自内心的表白,他会觉得你特别了解他,对你建立起信任感。 所以我们要做粉碎式的提问,我传达给我们的工作者、编导、主持人一个理念,就是要带有戳穿采访对象的心态去看他,因为在1993年,大部分的中国人还不习惯在电视上说真话,那么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就带着戳穿他的心态去。
这不仅仅是一个栏目更是一群人,一种精神,一个时代这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一种不平凡的生活,为了给自己的青春和理想一个有分量的交待,义无反顾地走进了一个他们认为最能够放置自己生命中最好年华的地方。——孙玉胜
《点燃理想的日子:我与二十年》叙述的是十年中的事,但不是十年史,它只是一个新闻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身处其中的观察,体验与感悟。它叙述的是一些电视新闻改革事件以及新栏目实验和大型特别节目动作的过程,背景。追求和检讨,还有我对一些电视理念的注释和解读,而这些理念和解读必定也受历史环境和个人认识水平的局限。
这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一种不平凡的生活,为了给自己的青春和理想一个有分量的交待,义无反顾地走进了一个他们认为最能够放置自己生命中最好年华的地方。 ——孙玉胜
无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值得一看。
点燃理想的日子:我与《东方时空》二十年 书不错,值得一读的
我一直在努力着,为了成为一名电视人而努力。
那是新闻人的好时光,新闻人的坚守!以后的新闻人,变化了好多。
内容不错,包装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