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济蛙类养殖技术

谢忠明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07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

谢忠明 主编  

页数:

211  

字数:

140000  

内容概要

蛙为两栖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蛙的种类很多,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蛙的肉质细嫩,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元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它的营养可与鳗鲡、中华鳖、雏鸡等相媲美,是宾馆、酒楼常备的珍稀佳肴。蛙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而且作为一种高级滋补品,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棘胸蛙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肝胃、补虚损,以及解热毒、治疳积等药用,特别适宜于病后身体虚弱、心烦口燥者食用。而且棘胸蛙的蝌蚪,可乌发、清毒解疮,蛙卵还有明目之功效,目前棘胸蛙已被一些地方列为绿色滋补品加以系列开发。林蛙雌蛙输卵管提取后的阴干品 ——哈什蟆油,还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润肺生津、清神明目、健胃益肝、补虚退热之功效,可治体虚气弱、精力耗损、神经衰弱、精血不足、肺痨咳嗽、肝脾顽疾、忆力不佳、产后亏血、产妇无乳等。此外,蛙类还是农业害虫的天敌,是农业植保中生物防治的一支重要大军。将蛙类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可收到明显的除虫效果,不仅能带来农作物产量的显著增加,而且还减少了使用农药对人、畜带来的危害,保护了生态环境。 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对蛙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农业上使用化肥、农药及工业污染,加上人为对野生蛙类的滥捕,造成了蛙类天然资源的严重破坏,天然产量非常之少,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有的种类已成为濒危物种,如虎纹蛙已列为我国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物种,又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的物种。因此,保护野生蛙类物种,发展经济蛙类养殖,满足国内外市场对蛙类产品的迫切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虎纹蛙、棘胸蛙、林蛙等为我国蛙类中的优良品种,目前除天然资源保护之外,有些地方开始进行人工养殖。牛蛙和美国青蛙为我国引进的新品种。牛蛙原产于北美洲,美国于1899年开始养殖,古巴于1916年、日本于1918年分别从美国引进试养。我国台湾省养殖牛蛙始于1924年,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我国四川、江苏及上海等地先后引进试养,但未能发展起来。80年代末随着繁殖、饲养技术的不断改进,牛蛙养殖在中国才得到了发展,近10多年来在我国养殖发展很快。美国青蛙是近年来我国从美国引进的,各地开始发展养殖。总之,蛙类在我国目前产量还不多,但需求量较大,发展经济蛙类养殖,既符合国家对濒危经济蛙类物种保护的需要,也可满足市场的需求,发展前景良好。 为了加快我国蛙类养殖业的发展,以满足养殖者对技术的迫切要求,我们组织了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有关专家、教授,认真地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的丰硕科研成果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精心编著了《经济蛙类养殖技术》一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虎纹蛙、棘胸蛙、林蛙、牛蛙、美国青蛙等国内外经济蛙类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人工繁殖、蝌蚪培育、幼蛙培育、成蛙饲养、饲料及投喂,病害防治等新技术。 本书技术新颖,内容丰富、翔实,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为广大水产养殖户的良师益友,也可供有关科研单位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农村科技推广人员、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参阅。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前言第一章 虎纹蛙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生态习性 第三节 人工繁殖 第四节 蝌蚪培育 第五节 池塘养蛙 第六节 稻田养蛙 第七节 越冬管理 第八节 蝌蚪及成蛙的运输 第九节 敌害及疾病防治第二章 棘胸蛙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生态习性 第三节 人工繁殖 第四节 蝌蚪培育 第五节 幼蛙培育 第六节 成蛙饲养 第七节 饲料及投喂 第八节 病害及防治 第九节 越冬保种及捕捉与运输第三章 林蛙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生态习性 第三节 人工繁殖 第四节 蝌蚪培育 第五节 幼蛙培育 第六节 成蛙饲养 第七节 病害及防治 第八节 哈什蟆油的提取方法第四章 牛蛙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生态习性 第三节 人工繁殖 第四节 蝌蚪培育 第五节 幼蛙培育 第六节 成蛙饲养 第七节 饲料 第八节 病害及防治第五章 美国青蛙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生态习性 第三节 人工繁殖 第四节 蝌蚪培育 第五节 幼蛙培育 第六节 成蛙饲养 第七节 饲料及投喂 第八节 病害及防治 第九节 越冬保种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济蛙类养殖技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