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蔬菜供应链优化研究

杨为国 等 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

杨为国 等 著  

页数:

214  

内容概要

  中国蔬菜供应链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蔬菜安全、供应链效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加强对中国蔬菜供应链的研究,提高流通效率、确保蔬菜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运用制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在实地调研基础之上,采用定性、定量、比较、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蔬菜供应链中的安全和效率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蔬菜供应链结构优化来解决目前蔬菜供应链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作者简介

  杨为民1967年生于山西太谷,籍贯河南太康。管理学博士、北京农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及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主编或副主编教材4部,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各1项,省部级项目5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

书籍目录

前言1 导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蔬菜在中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1.1.2 蔬菜安全不够理想,供应链效率较低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2.1 有关蔬菜安全的研究1.2.2 有关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1.2.3 有关蔬菜供应链的研究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3.1 研究内容1.3.2 研究方法1.3.3 数据来源1.3.4 技术路线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点与不足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4.2 创新点1.4.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2 蔬菜供应链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2.1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一般概念2.2 对蔬菜供应链效率的探讨2.3 蔬菜供应链结构优化的基础理论2.3.1 市场效率理论2.3.2 产权理论2.3.3 交易成本(费用)理论2.3.4 协同效应理论2.4 蔬菜供应链结构一体化理论2.5 本章小结3 中国蔬菜供应链的演进3.1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蔬菜的供销3.1.1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1949-1955年)的自由购销阶段3.1.2 1956-1961年的统购包销阶段3.1.3 1962-1965年的国营为主、多渠道流通3.1.4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7年)的再度统购包销3.2 改革开放后中国蔬菜的流通情况(1979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3.2.1 1978-1984年大管小活的多渠道流通3.2.2 1985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蔬菜流通变迁3.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的蔬菜供应链3.3.1 中国蔬菜物流水平有待提升3.3.2 中国蔬菜供应链现状3.4 本章小结4 蔬菜供应链的国际比较4.1 FAO和wHO对全球发展蔬菜供应链的推动4.2 亚洲典型国家的蔬菜供应链4.2.1 马来西亚蔬菜供应链……5 中国蔬菜生产、运输及销售现状6 蔬菜供应链发展模式现状分析7 基于安全角度的蔬菜供应链博弈分析8 基于蔬菜供应链终端选择的消费者行为分析9 蔬菜供应链中蔬菜安全影响因素分析10 蔬菜供应链效率影响因素分析11 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参考文献致谢词

章节摘录

  目前,蔬菜供应链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以农贸市场为供应链终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蔬菜供应链体系,另一种是以连锁超市为供应链终端的蔬菜供应链体系,这两种模式相得益彰,满足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蔬菜需求。但同时它们各自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农贸市场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是价格优势,较为突出的劣势在于蔬菜安全性(蔬菜来源及二次污染问题)、污染性(对经营环境的污染)、竞争无序性以及供应商的不稳定性等方面。对于连锁超市来讲,其较为突出的优势在于安全性相对较高(正在建立和逐步完善“蔬菜身份证”的溯源体系)、供应商相对稳定、经营环境较好、信誉度较高、品种较为齐全,竞争劣势突出表现在:价位较高,可能还存在路途较远不甚方便,安全度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等方面。这些都是从供应链终端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  消费者所追求的是“物美价廉”,是较高的顾客让渡价值。如何扩大总顾客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等;如何降低总顾客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精力成本等已经成为零售商或批发商日益关注的问题。提高顾客让渡价值其实是一个系统问题,应当说与商品整个供应链条均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在产品价值与货币成本方面。对于蔬菜来讲,较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可以有效地在保鲜、避免二次污染、降低成本等方面起到较大的作用。因此,蔬菜零售商或批发商之间的竞争,最终会演化为其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蔬菜供应链优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