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农民创业致富好项目

赵松娥 中国农业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中国农业  

作者:

赵松娥  

页数:

325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真诚的书。作者是学新闻的,本着真实性的原则,负责地写这些文章。对于农民,作者充满了深情,《农民创业致富好项目》的“致富箴言”,作者为读者设身处地,与读者倾心而谈,启迪读者,唤起致富的欲望,激发创业致富的热情,起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效果。

作者简介

  赵松娥,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系,1998年开始从事农业期刊编辑工作,对农副产品市场较有研究,所编辑及撰写文章被《农民日报》、《农民文摘》等多家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转载。经常深入农户家中采访,对农民有较深认识。现为江苏农村经济杂志社资深编辑。

书籍目录

序言农民创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代前言)版块一:致富箴言因时因地因人选择致富项目致富要有“谱发现身边的宝藏爱拼才会赢靠品质赚钱做踏实事赚稳当钱让特色常特常新科技下乡需“土专家”搭桥撑起半边天40岁创业为时未晚争做“能人增收致富靠素质农闲莫闲好赚钱放出眼光拓市场忙出增收致富路苏南“新农”观做个新型的现代农民本地和尚好念经财富垂青活脑人致富要敢冒风险农村的未来看青年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协会搭桥科技富农写给金榜题名的农家子弟走近标准化树立创新意识做新时代农民当代农民新概念培训要对农民口味致富路千条有心就有路为低收入农户支招版块二:致富关注从甘薯行情变化看农民增收潜力“草根”龙虾成就黄金产业发展一村一品打开致富之门舞起“龙头”带出富裕特种养殖期待变局一个养猪大户的市场路芦荟产业:烫手的山芋种出“效益粮一亩地的效益订单架设致富桥开源节流促增收农民增收有三招让特色农产品长成致富大产业走好特养成功路……板块三:致富项目后记

章节摘录

  小镇上有家做豆腐的老店,祖传的手艺调制出的豆腐鲜香可口,味道独特,生意一直不错,可店面总是那么大。店主年纪大了,店交给儿子打理。短短几年时间,小小的豆腐店便成了十几家规模不小的连锁店。  清代著名徽商胡雪岩曾说过:拥有一县的眼光,就可以做一县的生意;拥有一省的眼光,就可以做一省的生意;如果拥有天下的眼光,那么就可以做天下的生意了……  豆腐店主的儿子,之所以能把一个小小的豆腐店,发展成十几家连锁店,正是因为他有比父亲远大的眼光。他认为,既然小镇上的人都爱吃自己家的豆腐,说明它是好东西,好东西到哪里都会有市场,于是,他到县城开了第一家连锁店,开业不久,就生意红火,接着开第二家,第三家……  这让人想到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皇帝女儿”,因为缺乏经营的眼光,一直走不出去,没有发展,便失去了长久的生命力,时间一长,有些就销声匿迹了。其实,它们不少原本是很具有开发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聚宝盆”,如果走出去,便会带来滚滚财源。  老干妈辣酱,很多人都知道。辣酱原本是做粉和面条生意时,加在里面的调料,陶碧华发现大家爱吃这个辣酱,意识到这是个被市场认可的好东西,于是决定发展。这个只识自己名字的女子,却胸怀天下,具有“天下的眼光”,于是她的辣酱,终于行销全国,妇孺皆知了。  具备眼光,能走出去,便具备了扎根市场的条件,但是,并不是说,走出去了,就一定能扎根市场。如果不具备长远眼光,走出去之后,不加强管理,产品失去了质量,便失去了品牌,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很快也会被市场淘汰。前段时间,一种叫“掉渣大饼”的快餐食品在全国各地市场风靡一时。但如今,绝大部分店已改弦易辙,勉强支撑的门可罗雀,应该说,一个原本只在湖北乡村流行的食品,能走进全国各地城市,有“烧饼皇后”之称的晏琳,是有大眼光的,但是缺乏长眼光。这走出去的烧饼,因为管理不善,产品质量鱼龙混杂,如南京王女士所言,不同烧饼店不仅名称不同,而且烧饼大小、分量也不同,就连口味也不相同,实在不知道到底哪种才是真正的“掉渣饼”。“烧饼皇后”最终落的个“门前冷落车马稀”。  可见,要开拓和占领市场,只有大眼光是不够的,长眼光也是必不可少的。大眼光,拓市场;长眼光,求发展。只有具备了两种眼光,才能做大做好生意,求得长久兴隆。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农民创业致富好项目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