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城市化质量差异与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林 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

李林 著  

页数:

415  

内容概要

  《中国城市化质量差异与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中国内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西藏相关统计数据不全本研究不包含西藏)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化质量评价为基础,分析了省际间城市化差异及影响因素,探讨了中国省际城市化差异及发展趋势;通过对中国省际城市化差异分析,探讨影响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因素,为不同区域城市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评价分析、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等三个方面的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了研究城市化的方法论。主要工作及结论有:  为深入研究城市化质量问题,《中国城市化质量差异与其影响因素研究》构建了城市化质量综合评价系统。该系统分别从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城市化发展潜力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差异驱动原理”采用动态、客观赋权法,使评价结论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  分别从总体城市化质量、城市化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潜力等三个层次对中国省际的城市化质量进行评价,针对城市化发展水平下的人口、经济、人民生活、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五个子系统进行了深入的评价研究,找出其差异原因。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自然分类算法,分别从全国、东、中、西地区等四个方面进行分类研究,找出不同省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为进行城市化建设提供依据。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影响城市化发展的35个评价指标,得出了省际城市化差异的重要因素、较重要影响因素和一般影响因素;通过构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市化率与人均GDP关系回归方程,得出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计算分析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度,确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状况和自然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比较静态分析,得出自然资源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硬约束;通过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联分析,得出就业结构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快慢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通过城镇失业人口省际差异和城市化耦合分析,得出城市人口就业率是评价城市化质量的重要指标,城镇失业人口数与城市化水平有明显的关联性,两者耦合系数随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而减少,呈反方向发展。  通过中国省际城市化差异趋势分析,得出中国的省际之间存在着“俱乐部趋同”和条件β趋同两种趋势;基于SVM这一新兴数学工具构建城市化质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预测了到202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个指标及其发展趋势,得出各指标各省份的预测曲线均为一条收敛性曲线,这一结论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相一致。  主要的创新点为:构建了客观、动态的城市化质量评价系统,计量分析城市化差异形成因素,分别定性和定量预测了中国省际城市化差异的趋同性。

书籍目录

摘要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1.2.1 “城市”概念界定研究1.2.2 “城市化”概念1.2.3 区域城市化研究综述1.2.4 区域城市化差异分析研究1.2.5 城市化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研究1.2.6 城市化预测方法研究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1.3.1 研究目标1.3.2 主要研究内容1.4 研究数据和方法1.4.1 研究方法1.4.2 数据1.4.3 创新点1.5 研究技术路线1.6 小结第二章 世界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城市化发展问题分析2.1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1.1 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2.1.2 世界城市化发展特点及模式2.1.3 世界城市发展存在问题2.1.4 世界城市化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2.2 中国城市化进程及面临的问题2.2.1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2.2.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2.3 小结第三章 城市化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的构建3.1 评价方法概述3.2 评价目标和意义3.2.1 评价目标3.2.2 评价意义3.3 构建城市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3.1 城市化指标的选择原则3.3.2 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设计3.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3.4 数据处理3.4.1 缺省数值的处理3.4.2 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3.4.3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3.5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3.5.1 综合指标评价模型综述3.5.2 采用的评价模型3.5.3 评价模型的证明3.6 权重的确定3.6.1 统计权数的实质3.6.2 权数的构造方法综述3.6.3 采用的赋权法3.6.4 熵值法3.7 综合评价方法3.7.1 递阶综合评价方法3.7.2 动态综合评价法3.8 小结第四章 中国省际城市化质量评价4.1 收集数据4.2 确定权重和子系统评价4.3 动态综合评价4.4 评价结果分析4.4.1 全国省际城市化差异状况综合分析4.4.2 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差异状况4.4.3 城市人口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分析4.4.4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4.4.5 城市生活水平差异分析4.4.6 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差异分析4.4.7 城市资源环境水平差异分析4.5 小结第五章 中国省际城市化差异形成因素分析5.1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中国省际城市化差异形成因素5.1.1 分析方法5.1.2 分析结果5.1.3 中国省际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5.1.4 结论5.2 省际区间城市化进程的差异与经济发展差异分析5.2.1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模型概述5.2.2 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化差异的贡献5.2.3 经济发展对城市化拉动效用的边际递减分析5.2.4 结论5.3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进程差异分析5.3.1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关系5.3.2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分析5.3.3 结论5.4 自然资源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分析5.4.1 自然资源作用于城市化的机理5.4.2 比较静态分析5.4.3 各省际自然资源差异分析5.4.4 结论5.5 就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进程的关联分析5.5.1 就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的关联分析5.5.2 就业结构转换与省际城市化进程的差异5.5.3 结论5.6 城镇失业人口省际差异分析5.6.1 城镇失业人口变化速率省际差异5.6.2 城镇失业人口增长幅度省际差异5.6.3 我国城镇失业人口与城市化耦合性分析5.6.4 结论5.7 小结第六章 中国省际城市化差异趋势预测6.1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理论分析6.1.1 区域趋同论6.1.2 区域趋异论6.1.3 区域阶段发展论6.2 中国省际城市化差异趋势分析6.3 中国省际城市化差异的趋同趋势分析6.3.1 中国省际城市化率增长δ趋同6.3.2 中国省际城市化增长β趋同检验6.3.3 中国省际城市化增长俱乐部趋同检验6.4 基于SVM的中国省际城市化质量趋势分析6.4.1 SVM简介6.4.2 数据基础6.4.3 实证分析6.4.4 小结6.5 结论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7.1 主要研究结论7.2 政策建议参考文献附录1城市化指标评价体系各指标含义附录2

章节摘录

  二、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时间长  棉花的一生大致可划分为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生殖生长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种子发芽至花芽开始分化,一般为45天左右,此时期主要是营养器官生长(根、茎、叶);第二阶段从花芽分化至植株停止生长,此时期为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蕾、花、铃、种子)生长并进,此期长达90~180天;第三阶段从棉株停止生长至全田收花结束,一般在45天以内。正常情况下,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时期占棉花一生的2/3以上。  在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期的这段时期内,植株一方面在不断发叶、长枝、增节,另方面在不断现蕾、开花、结铃。就棉株本身来说,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稳健的营养生长是正常生殖生长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营养生长,搭不好丰产架子,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生殖生长,就不能多现蕾、多开花结铃。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两者之间,存在着营养物质分配和环境需求矛盾,若促控得当,可以相辅相成,实现早发、稳长、不早衰,从而达到早熟、高产、优质;若促控不当,两者在营养物质分配上相互矛盾,或者造成营养生长过弱而早衰,或者造成营养生长过旺而蕾铃脱落严重,从而导致减产。所以在栽培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使营养生长源源不断地为生殖生长提供结铃的空间和营养,促进棉株多结铃、结大铃;而另一方面,通过棉株的不断开花结铃,不断地消耗肥水和碳水化合物,生殖生长又能促进营养生长的稳健进行。这一特性为实现棉花超高产栽培奠定了物质基础。


编辑推荐

  《中国城市化质量差异与其影响因素研究》是关于研究“中国城市化质量差异与其影响因素”的专著,书中以中国内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西藏相关统计数据不全本研究不包含西藏)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化质量评价为基础,分析了省际间城市化差异及影响因素,探讨了中国省际城市化差异及发展趋势;通过对中国省际城市化差异分析,探讨影响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因素,为不同区域城市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评价分析、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等三个方面的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了研究城市化的方法论。  《中国城市化质量差异与其影响因素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城市化质量差异与其影响因素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