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大豆进口与大豆产业发展研究

毛学峰 毛学峰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03出版)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毛学峰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03出版)  

作者:

毛学峰  

页数:

18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自中国人世以来,在利与弊、长期与短期、静态与动态、悲观与乐观等方面的评价与争论远没有结束,而“三农”问题始终是这些争论的焦点。大豆是我国开放最早、进口量最大、市场化  程度最高、与国际接轨较为彻底的大宗农产品之一,当前大豆进口依存高,外资在大豆加工业中占有绝对份额,整个行业利润率低,资产负债率高,大豆产业发展处于困境。讨论与分析大豆进  口激增、大豆产业发展困境以及外资如何进入并控制我国大豆压榨业,总结其经验及教训,对未来的玉米、小麦、大米、食用油行业乃至涉农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本研究包括三大块内容,第一部分是对大豆进口激增现象的解释。把大豆进口与植物油需求、饲料供求和饲料出口联系起来。实证检验发现大豆进口与植物油扩大供给(需求)之间存在  长期均衡关系,另外近些年大豆进口与饲料供给(需求)也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不过,从统计意义上说,植物油需求扩大并不是大豆进口的“因”,而饲料需求是植物油进口的“因”。如果这个结论可以接受的话,这意味着,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禽、蛋类食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家禽、畜牧业的发展进程,作为饲料主要配料之一的豆粕的消费量迅速上升,进而对进口大豆产生引致性需求。另外,居民对植物油的消费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对植物油主要品种之一的豆油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但这并不是大豆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至少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是如此。从大豆进口政策偏好来看,我国大豆进口充分显示了政府把消费者剩余放在相对重要的地位,而忽略了生产者剩余。  第二部分是讨论大豆产业发展困境,重点探索大豆压榨业为什么会出现全行业亏损和破产以及外资如何控制压榨业。我国大豆压榨业取得快速发展,豆油和豆粕的大幅度供给满足了日益增  长的植物油和畜产品消费需求。同时,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已从小企业为主体演变为大企业、大集团占主导地位的格局,而且内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我国大豆、豆油市场逐渐  被外资控制,逐渐丧失了大豆市场的话语权。外资企业在大豆压榨行业份额的提高,一方面,增强了压榨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性,加剧了国产大豆竞争劣势,给国内大宗农产品生产和下游加  工业带来较多不确定性,同时也影响东北大豆主产区农民增收;另外一方面,跨国公司对下游产品价格的控制能力增强,对我国饲料行业和畜产品生产将带来更多负面影响。跨国公司具备以下  四个特点:①“订单农业”:农户成为产业工人,实现原料控制;②CBOT的价格体系:左右期现市场价格;③跨国公司+政府:实施国际扩展战略;④多元化经营+资本雄厚:疯狂并购,控制  国内市场。外资企业首先通过参与原料进口贸易,控制了我国大豆进口权,接下来通过参股、合资或直接建立新厂进一步控制压榨业。  第三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研究内容:在大豆产业与玉米产业比较基础上考察玉米是否会步大豆后尘、从大豆进口与大豆产业发展困境反思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大豆进口风险规避的政策选择。本  研究发现和大豆市场与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类似风险,表现为三个方面:我国在世界玉米价格形成中也没有定价权;由深加工业快速带来产能过剩,既加大了粮食安全风险,也导致大量中小企业  处于亏损或破产状态。饲料工业的民营化程度高,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小,产业竞争激烈。这都将给外资进入提供较大空间。最后是畜产品行业外资力量越来越强,饲料行业(包括玉米市场)被  暴露在风险之中。通过反思比较优势理论,本研究发现,绝不应拘泥于既有禀赋的比较优势,对外开放中不能简单按照比较优势确定发展战略,更为重要的是,发育与完善市场经济,培育市场  经济主体,为发挥比较优势创造良好环境与土壤。另外,仅从农产品比较优势来看,忽视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耦合关系会导致无法科学判断农产品的比较优势。针对风险应对,积极参与和利用期  货市场不失一个重要选择,但是我国企业套期保值有效性有限,完善期货市场规则显得格外必要。另外,企业在进口大豆时不仅面临着原料成本变动风险,还面临着汇率波动风险。对于农户而言,期望通过“公司+农户”与“订单+期货”新模式规避风险需要包括稳定强有力的中介组织、降低系统风险和强大公共信息服务。

书籍目录

摘要第1章 导论1.1 问题的提出1.2 研究综述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1.4 研究意义与创新1.5 本书结构第2章 大豆市场发展的典型性事实2.1 中国大豆种植生产基本情况2.2 大豆国内流通2.3 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2.4 国际大豆贸易2.5 大豆进口激增对国内影响的初步分析2.6 本章小结第3章 大豆进口现象的解释:来自一般均衡产品视角3.1 引言3.2 简单分析框架3.3 估计结果与解释3.4 本章小结第4章 大豆进口现象再解释:来自制度经济学视角4.1 农产品视角下大豆进口4.2 进口政策连续检验4.3 进口政策偏好4.4 模型估计结果与解释4.5 本章小结第5章 中国大豆加工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5.1 引言5.2 大豆压榨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5.3 大豆压榨行业的发展情况5.4 大豆加工业的发展前景5.5 本章小结第6章 中国大豆压榨业发展:基于企业视角6.1 现有观点的简单总结6.2 大豆压榨业的市场结构6.3 外资布局大豆产业路径分析6.4 本章小结第7章 玉米会步大豆后尘:基于大豆产业与玉米产业比较7.1 玉米种植情况7.2 玉米加工业7.3 玉米产业发展可能的风险7.4 本章小结第8章 反思比较优势理论:从大豆进口与大豆产业发展困境说起8.1 问题的提出8.2 公平贸易条件下农产品贸易开放8.3 市场发育完善条件下的农产品贸易8.4 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8.5 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在贸易中的表现8.6 结论和对策建议第9章 大豆进口风险规避的政策选择9.1 大豆期货市场发展状况9.2 期现货市场特征与压榨业的风险规避9.3 豆农的市场风险规避9.4 本章小结第10章 总结与结论10.1 大豆进口现象解释10.2 大豆产业发展困境的解释10.3 大豆案例的启示、10.4 未来政策选择附录1 主要集团与公司的业务附录2 中国大豆产业安全状况评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1章 导论1.1 问题的提出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人世”)的前后,“三农”问题一直都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关注的焦点包括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困境、农村广泛的贫困人口等问题。人世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由政策性开放阶段转向制度性开放阶段,这意味着农产品贸易也进人了一个新时期。依据WTO相关协议,中国将实行更为自由的外贸和内贸政策,同时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产品的流通将更加自由。在这样一个更为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农业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贸易政策对农业的影响会是如何?社会各界对此议论纷纭,学术界相关文献亦是汗牛充栋。人世前后涌现大量文献关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整个国家、不同部门(in农业、工业、服务业)、不同产业(如汽车、畜牧业、粮食)、不同品种(如大豆、玉米、小麦、猪肉等)面临的影响,研究内容涉及农产品市场的描述分析、农产品竞争力分析、产品市场预测(或模拟)等诸多方面,其中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卢锋和梅孝峰(2001)、程国强(2005)、黄季煜与其合作者(1999,2002)、李善同、翟凡等(2000)、Carter和Estrin(2001)、中国农业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1999)、蒋庭松(2002)、Anderson和Peng(1999)、Diao等(2003)、2002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人世、政策改革和扶贫”研讨会上的相关文献以及”人世一周年”和“人世五周年”盘点的相关讨论等。可以说,自中国人世以来,在利与弊、长期与短期、静态与动态、悲观与乐观等方面的评价与争论远没有结束,而“三农”问题始终是这些争论的焦点。


编辑推荐

《中国大豆进口与大豆产业发展研究》是由毛学峰所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大豆进口与大豆产业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书的内容不错,是小开本,有点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