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驼学
2010-6-1
中国农业出版社
董常生
400
无
羊驼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高地国家,是世界养殖动物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近年来,美国等许多国家先后引种,并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2年,受农业部“948”项目资助,山西农业大学董常生教授课题组引进并驯化羊驼取得成功。这既是我国畜牧兽医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喜事。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动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走以“技术路线生态化,生产方式绿色化,资源消耗节约化,发展方式质量化”为特点的生态畜牧业发展道路,是我国畜牧业实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羊驼与牛、羊等传统家畜相比,有耐粗饲、不破坏草场、载畜量高等诸多优良的生物学特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羊驼定点排泄,减少了寄生虫病、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而且羊驼具有特殊的IgG结构,分子量小,只有两条重链,没有轻链,属单域抗体,在人类医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免疫生物学开发价值,目前已受到免疫治疗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从羊驼引种立项至今的7年多时间里,董常生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羊驼相关项目10余项,开展了一系列系统的科学研究,建立了中国羊驼核心种群,为我国羊驼的大面积推广及实现养殖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羊驼学》的出版可谓顺势而生。该书集学术性、科普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羊驼的起源、进化、生理、生化、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是国内有关羊驼研究的第一本原创性专著,可供有志于羊驼生产和研究的专家、学者借鉴。该书的出版,对于推动我国羊驼养殖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动物养殖结构的调整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正值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悦时节,我为山西农业大学同行们所取得的成果感到由衷的骄傲,并表示诚挚的祝贺!
《羊驼学》一书是由国家级教学名师——山西农业大学董常生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计划及10余项省部级项目资助下,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经多年辛勤研究后所得成果的全面总结。全书共八章,系统介绍了羊驼的起源、进化、分类、行为、解剖结构与生理生化特征、饲养管理、繁育、毛色形成机制、产品开发利用和疾病防治等。 《羊驼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动物生物学相关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及研究生,也可供有志于发展羊驼事业的业界朋友研读参考。
董常生,男,汉族,山西介休人,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山西农业大学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领衔主讲国家精品课程《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董常生教授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山西省人大代表,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主任,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太原)主任;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分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物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董常生教授先后主持国家“86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948”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项,累计科研经费千万余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主编教材4部,参编1部;获省(部)级科研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董常生教授被誉为“中华羊驼第一人”,他首次将南美羊驼引入我国,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丰富了我国动物物种资源库,开创了我国规模养殖羊驼的先河。他在国际上建立了第一个羊驼皮肤CDNA文库,并向美国NCBI的Gen Banki整交CDN AESTJ芋列7286条。“羊驼生物工程”系列研究课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多次到羊驼养殖基地录制科教片,将羊驼养殖的专题制成光盘,行销全国,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董常生教授于2006年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评为“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领军人物”,被《山西日报》评为“2006年度山西省十大新闻人物”,2007年被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山西省十佳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荣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杰出人物)”。
序一序二序三前言第一章 羊驼的起源、进化与驯养第一节 羊驼的起源与进化一、骆驼科动物的起源二、骆驼科动物的进化三、骆驼科动物的分类地位第二节 骆驼科动物一般生物学特性一、骆驼属动物二、美洲驼属动物第三节 羊驼的驯化、养殖历史与现状一、羊驼的驯化二、南美洲驼之间的驯化关系三、羊驼养殖历史与现状第二章 羊驼的行为学特征第一节 牧食行为一、采食二、羊驼采食选择性一三、反刍四、饮水五、排泄第二节 运动行为一、嬉耍二、步态三、起卧四、体表护理第三节 性行为第四节 母性行为一、分娩二、分娩后行为第五节 学习行为第六节 探究行为第七节 防护与争斗行为第三章 羊驼的解剖结构与生理特第一节 羊驼的解剖结构特征一、运动系统二、消化系统三、呼吸系统四、泌尿系统五、心血管系统六、淋巴系统七、神经系统八、内分泌系统九、感觉器官十、被皮系统第二节 羊驼的生理特征一、呼吸系统生理特征二、泌尿系统生理特征三、循环系统生理特征四、神经系统生理特征五、内分泌系统生理特征第三节 羊驼的生化特征一、呼吸系统生物化学二、泌尿系统生物化学三、心血管系统生物化学四、神经系统生物化学五、内分泌系统生物化学第四章 羊驼的饲养管理第一节 羊驼的消化特点一、羊驼的消化生理特点二、营养特点第二节 羊驼的营养需要一、干物质的需要二、能量的需要三、蛋白质的需要四、矿物质的需要五、维生素的需要六、水的需要第三节 羊驼饲料的加工与日粮配合一、粗饲料及其加工调制二、精饲料加工三、日粮配合第四节 羊驼的饲养一、饲养方式二、不同生理阶段羊驼的饲养第五节 羊驼的管理一、各类羊驼的特殊管理二、各类羊驼的一般管理第六节 羊驼场环境要求与建筑设计一、羊驼对环境的要求二、羊驼场场址选择三、羊驼场平面布局四、羊驼合建筑设计五、辅助设施第五章 。羊驼的繁育第一节 羊驼遗传与育种一、羊驼的选育二、羊驼的选种与选配三、羊驼的育种方法四、育种资料的实施与整理五、羊驼的引种和风土驯化第二节 羊驼的繁殖一、雌性羊驼的繁殖二、雄性羊驼的繁殖三、羊驼繁殖新技术第六章 羊驼毛纤维特性及毛产品的利用第一节 毛的发生及其结构一、毛的系统发生二、毛的胚胎发生三、毛的结构第二节 毛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一、毛的生长二、影响毛生长的因素第三节 被毛的组成一、毛纤维类型二、被毛类型及组成第四节 毛的主要性能一、物理性能二、化学性能第五节 毛色形成的遗传机制一、哺乳动物毛色形成研究进展二、羊驼毛色形成研究进展三、羊驼毛色基因研究的展望第六节 羊驼毛纤维的评价方法一、羊驼毛纤维品质性状与商用价值关系二、羊驼毛纤维品质评价体系第七节 羊驼毛的加工利用一、羊驼毛产品的加工二、纺纱工艺特点三、毛产品的特点四、毛的管理和贮存第七章 羊驼其他产品的加工与利用第一节 羊驼肉的营养价值与保鲜方法一、羊驼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二、羊驼肉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三、羊驼肉的保鲜方法第二节 羊驼乳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一、羊驼乳的营养及组成二、羊驼乳的物理性质第三节 羊驼毛皮的利用一、羊驼毛皮的防腐二、羊驼毛皮的贮存和运输三、毛皮的鞣制第四节 羊驼骨的组成及应用一、羊驼骨的组成二、羊驼骨的用途三、羊驼骨的贮存四、羊驼骨的加工第五节 羊驼其他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一、羊驼血的利用二、羊驼粪的利用第八章 羊驼疾病防治第一节 羊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羊驼疾病诊断方法二、羊驼疾病治疗方法第二节 羊驼传染病一、羊驼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_二、羊驼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第三节 羊驼寄生虫病一、驱虫要求与注意事项二、羊驼常见寄生虫疾病的防治第四节 羊驼常见普通病诊断与治疗一、口炎二、食管阻塞三、肠阻塞四、肺充血和肺水肿五、肾功能衰竭六、心力衰竭七、创伤八、骨折九、关节脱位十、结膜炎十一、尿道阻塞十二、膀胱破裂十三、蹄叉腐烂十四、胎衣不下十五、子宫内膜炎十六、阴道炎十七、孱弱十八、脐炎十九、胎粪停滞二十、有机磷农药中毒二十一、夹竹桃中毒二十二、铜中毒附录附录一、中国羊驼标准化生产体系(试行)一、疾病防控体系二、饲养管理体系三、饲料营养体系四、繁殖育种体系附录二、中英文术语表参考文献
插图:物种即种(Species)的定义,不同学科存在不同的理解,动物分类学上是依据表型特征识别和区分生物物种的;现代遗传学则把物种定义为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群体;生态学上则认为,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不同物种占有不同的生态位。根据竞争排斥原理,如果两个物种以相似的方式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它们必定会发生竞争和相互排斥,其中必定有一物种获得相对的优势;如果一个物种的种内发生变异,占据了多个生态位,那么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就意味着新种的形成。这几种对种的界定,对于南美洲的这4个小型骆驼科动物似乎都不太适用。如Wheeler等的研究结果发现,这4个类群的动物相互之间在进化史上存在大量的杂交现象,在南美洲的部分农场的育种过程中,还经常有意组织美洲驼和羊驼之间杂交,旨在繁殖具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以增大杂交后代的个体,获得更多的肉食供应。在Wheeler等研究的2000头南美洲驼中,40%的美洲驼在其基因中存在与羊驼或骆马杂交的痕迹,80%的羊驼存在与美洲驼和原驼杂交的基因特征。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南美洲小型骆驼科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就没有形成生殖隔离,从现代遗传学角度分析,它们不应成为独立的4个种。此外,在一些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关于羊驼的学术论文中还是经常采用Lamapacos这个拉丁学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美洲小型骆驼科动物种属界定争议还没有真正得到结论。
《羊驼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