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生猪养殖技术百问百答

全国畜牧总站组 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

全国畜牧总站组 编  

页数:

80  

字数:

60000  

内容概要

  本书以“提问+回答”的形式,讲解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生猪养殖从业者常见的100个问题,对于提高我国生猪科学养殖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该书图文并茂、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是各级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和生猪养殖场、养殖小区生产管理人员的实用参考书。

书籍目录

前言
一、遗传与繁育
1.什么是品种、品系、专门化品系?
2.猪良种有什么要求?
3.我国地方猪种主要有哪些?种质特性如何?
4.我国饲养的瘦肉型猪种有哪些?
5.猪的主要生物学习性有哪些?
6.猪生长发育分哪几个主要阶段?
7.母猪的生产周期如何?
8.育种值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选种?
9.影响猪选种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0.为什么要开展跨场间联合育种?
11.种猪选留主要有哪几个阶段?
12.猪的主要经济性状有哪些?
13.选育可以提高猪的瘦肉率吗?
瘦肉率是不是越高越好?
14.为什么需要种猪性能测定?如何开展?
15.什么是猪应激敏感综合征?如何预防?
16.理想后备公猪的体型外貌是什么?
17.理想后备母猪的体型外貌是什么?
18.常见的商品猪生产杂交模式有哪些?
19.杂交公猪与纯种公猪的性能有优势吗?
20.杂交母猪性能和纯种母猪相比有什么优势?三元杂
母猪可以作种用吗?
21.小型养猪场需要养种公猪吗?
22.猪近亲交配的危害是什么?
如何控制近交系数的上升速度?
23.如何进行选配,来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
24.发现畸形猪该怎么办?
25.如何准确鉴别母猪的发情?
26.如何训练人工授精用青年公猪?
27.如何采集公猪精液?
28.如何检查种公猪的精液质量?
29.公猪采精频率应如何掌握?
30.常见精液稀释剂有哪些?
31.如何进行精液稀释和保存?
32.人工授精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二、疫病控制
33.目前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主要疫病有哪些?
34.猪群疫病控制的生物安全措施有哪些?
35.猪群发生传染病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36.如何合理科学使用疫苗预防猪传染病?
37.猪群的药物预防与保健措施有哪些?
38.猪场消毒的主要措施与方法是什么?
39.“全进全出”养猪流程在疫病控制上的优点有哪些?
40.猪O型口蹄疫的典型临床症状有哪些?
如何进行免疫?
41.猪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进行免疫?
42.由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
“猪蓝耳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43.有效控制“猪蓝耳病”的措施有哪些?
三、饲料与营养
四、养猪生产
五、其他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59.什么是乳猪料?如何配制和使用? 我国习惯于把体重小于15千克这个阶段的猪称为乳猪,这个阶段使用的饲料称为乳猪料。为了和教槽料(高档乳猪料)区分,行内通常认为,一般乳猪料指仔猪断奶7~10天后至15千克时所使用的饲料。教槽料转为一般乳猪料后1周内,仔猪可能会出现采食量降低、生长停滞和腹泻增加的情况,因此,乳猪料的配制和使用要与教槽料相衔接,两者的质量档次差异不能过大。配制教槽料所用的饲料原料,也是配制乳猪料的适宜原料,但考虑成本问题,玉米、豆粕的用量可增加,血浆蛋白粉、鱼粉、乳清粉、膨化玉米和膨化豆粕等的用量可降低。在选用一些原料时考虑的原则是:供应稳定,品质保证,价格适中。 60.什么是预混料?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简称预混合饲料,是将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合成氨基酸等微量营养物质、其他饲料添加剂、作载体的粉状精料均匀混合而成。预混料是全价配合饲料的一种重要组分。 选择和使用预混料,需注意三点:一是综合判断饲料质量的优劣。从市场反馈情况来看某种预混料是否有口皆碑,是否稳定;从饲料厂家的实力、售后服务以及生产设备等情况来看所选择的饲料,预混料的生产设备要求较高的混合均匀度、厂家较强的技术水平和售后服务能力。二是正确选择型号。预混料是按照不同猪种及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而设计的,因此,用户应根据猪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阶段的预混料品种。有的用户为了贪图一时便宜,用中猪料代替小猪料,小猪阶段营养不足,影响了猪的后期发育,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三是严格按推荐剂量和大原料配方使用。很多饲养户使用预混料时常常随便改变推荐配方,有的为降低成本,随意降低预混料在配合料中的比例,造成部分营养指标不能满足猪的生长需要。有的饲养户则任意加大预混料的比例,这样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可能造成中毒现象。严格按照厂家推荐的大原料配方使用预混料厂家推荐的配方,随意改动可能破坏配合饲料的营养平衡。注意目前市场上使用预混料的几点误区:单一从猪粪的颜色、软硬,来判断饲料的“好坏”;单一从猪的皮毛外观,来判断饲料的“好坏”;出现一般性疾病时,误认为是由饲料引起的;单一从饲料的香味判断质量优质;混淆预混料所针对的猪生长阶段;任意加入别的饲料原料;过分追求猪的体型和出栏价格,以致使用有兴奋剂或其他添加剂的大猪料,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生猪养殖技术百问百答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