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农地流转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王颜齐,郭翔宇 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

王颜齐,郭翔宇  

页数:

392  

字数:

37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农地流转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基于交易费用两分范式》(作者王颜齐、郭翔宇)在对当前交易费用学说批判性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交易费用两分”范武。该范式延续交易费用的产权内核,并将其外延进行结构性划分为两部分,印与市场微观主体相作用的单边交易费用和与第三方(政府)相作用的结构交易费用。以“交易费用两分”为主要研究工具,集中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其市场机制建设问题,重点关注了农地流转中介组织、交易价格、交易外部性、雇佣生产和市场建设等专题。研究方法上,强调实践的权威性和说服力,采用大量的田野调查案例和采访数据作为研究内容的佐证,同时以模型化方法作为辅助,对相关理论观点进行演绎分析。

作者简介

郭翔宇,1965年生。经济学博士、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学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委员、黑龙江省科顾委委员等社会职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农业经济专题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问题探索》、《农业经济管理学》等著作11部;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等科研课题14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5项;并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等。

书籍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及分析工具:“交易费用两分”范式
 2.1 交易与交易费用
 2.1.1 交易
 2.1.2 交易费用的内涵
 2.1.3 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
 2.2 当前交易费用学说的理论困境
 2.2.1 对交易费用本质的认识存在分歧
 2.2.2 对交易费用外廷理解的不全面
 2.2.3 对交易费用度量的争议
 2.3 “交易费用两分”范式:单边交易费用与结构交易费用
 2.3.1 “交易费用两分”的提出
 2.3.2 “交易费用两分”的若干特性
 2.3.3 “交易费用两分”与相关成本
 2.4 “交易费用两分”与相关要素
 2.4.1 “交易费用两分”与产权配置
 2.4.2 “交易费用两分”与合约选择
 2.5 “交易费用两分”对现实的解释力——兼论“诺斯第二悖论”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交易模式:双边交易与集中交易
 3.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模式的一般性分析
 3.1.1 当前农地流转的基本态势
 3.1.2 两类典型的农地流转模式
 3.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交易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3.2.1 农地流转交易费用的构成
 3.2.2 农地流转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
 3.3 中介组织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费用的经济学分析
 3.3.1 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一般性认识
 3.3.2 农地流转中介组织介入交易的机理分析
 3.3.3 农地流转中介组织对交易费用的影响效果
 3.4 两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的成本收益比较——引入单边交易费用
 3.4.1 农地流转合约的委托一代理模型
 3.4.2 比较静态分析
 3.4.3 模型启示
 3.5 典型实践
 3.5.1 主要做法
 3.5.2 初步成效
 3.5.3 简要评述
 3.6补充性说明:谁来担当中介方? 
 3.6.1 农地规模化流转成为必然趋势
 3.6.2 土地最终流向谁
 3.6.3 谁来担当中介方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价格发现:价格体系、供需与议价
 4.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本论
 4.1.1 地价的理论观点争议
 4.1.2 农地流转价格的本质 
 4.1.3 农地流转价格的实现形武
 4.1 _4我国农地流转价格的阶段性特征
 4.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体系的构建
 4.2.1 农地流转的产权价格束体系
 4.2.2 农地流转的理论评估价格体系
 4.2.3 农地流转的三个重要价格
 4.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宏观价格发现规律:供需关系
 4.3.1 农地流转市场供需的一般性描述
 4.3.2 农地流转市场供需的影响因素分析
 4.3.3 正单边交易费用下农地流转的供需决策及其均衡
 4.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微观价格发现规律:议价
 4.4.1 议价成为农地流转市场微观定价机制的两个原因
 4.4.2 单边交易费用条件下农地流转的议价机理
 4.4.3 一种典型的农地流转微观定价方式——竞价拍卖
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收益分配:交易外部性的内部化
 5.1 “交易外部性”概念的提出及外部性的重新整理
 5.1.1 对外部性的一般性认识-
 5.1.2 “交易外部性”概念的提出及外部性的重新分类
 5.1.3 “交易外部性”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5.1.4 “交易外部性”与内部性、交易费用关系的再整理
 5.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外部性的界定
 5.2.1 农地流转外部性的初步讨论
 5.2.2 两类典型的农地流转外部性
 5.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外部性的生成机理及表现形式
 5.3.1 “内部发展权”引发的农地流转外部性的表现形式
 5.3.2 强权介入交易引发的农地流转外部性的生成机理
 5.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外部性的化解思路及收益分配调整
 5.4.1 外部性的一般化解决途径
 5.4.2 “内部发展权”引发的农地流转外部性的解决思路——对外部性权益定价
 5.4.3 强权介入交易引发的农地流转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雇佣生产:合约的激励与约束
 6.1 四种主要的农地生产方式
 6.1.1 租佃
 6.1.2 雇佣
 6.1.3 自耕
 6.1.4 合作
 6.2 农业雇佣生产及生产合约的选择分析
 6.2.1 农地规模流转条件下的雇佣生产
 6.2.2 农业雇佣生产合约的选择
 6.3 农业雇佣生产合约的激励约束设计
 6.3.1 农业雇佣生产合约的两任务委托一代理框架
 6.3.2 三种典型的农业雇佣生产合约形式:基于激励视角的模型推演
 6.4 农业雇佣生产合约的有效性检验:一个雇佣采茶案例
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市场建设:机制设计与制度革新
 7.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建设的原则和整体思路
 7.1.1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的原则
 7.1.2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的整体思路
 7.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建设的核心机制设计
 7.2.1 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基础:产权关系
 7.2.2 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体系
 7.2.3 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重点:供需主体
 7.2.4 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保障:法律体系
 7.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建设的调控与管理
 7.3.1 农地流转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
 7.3.2 农地流转与地方政府的微观管理
 7.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建设的相关制度要素革新
 7.4.1 农地流转与农村金融 
 7.4.2 农地流转与农村城镇化
 7.4.3 农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7.4.4 农地流转与农村非正式制度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理论研究结论
 8.1.2 应用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农地流转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