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名家讲科普

周立军 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作者:

周立军  

页数:

183  

前言

分享智慧的果实 当我怀着喜悦的心情,翻阅着厚厚一大叠《首都科学讲堂·名家讲科普》的书稿时,传来了“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启动的消息。这是中国科协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致力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的一项具体措施。 我注意到,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同志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表示,“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是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的重点活动之一。各级科协、学会将动员组织广大科技专家,深入机关、学校、企业、部队、社区和农村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普报告、讲座。同时积极支持基层办好系列品牌科普报告会,比如中国科技馆的“科普大讲堂”、北京市的“首都科学讲堂”。 令我感到高兴的是,《首都科学讲堂·名家讲科普》书系第一辑,正是“首都科学讲堂”演讲内容的首次结集出版,北京市科协为此还专门拨付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分享智慧的果实总是让人感到快乐的。北京市科协开办“首都科学讲堂”,就是基于充分利用首都知名专家云集、科教资源丰富、学术交往频繁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将科学名家请进“讲堂”,宣讲科学知识,探究科学思维,传播科学文化;同时,在互动现场通过科学名家心路历程的真诚袒露,与听众的问答碰撞,让人们得以亲身感受科学名家特有的精神内涵与人格魅力,从而走近科学名家,走近科学,激发自己在人生路上理性思考、快乐前行。 在各个方面的鼎力支持下,特别是在各位科学名家的积极参与下,特色鲜明的“首都科学讲堂”开办不到一年,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北京市一道内容丰富的科学文化大餐,一项标志性的科学传播活动。如今,已有包括国家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在内的众多的院士、专家、博士生导师,带着极大的热情走进了“讲堂”,在这项帮助公众理解科学的活动中尽一己之力。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科学名家是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领域的佼佼者,也应该是传播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提升我国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对科学家来说,参与科普活动或科普创作,既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也是一种示范和挑战。科普的内容,归根结底是出自科学的具体实践者——科学家们的工作,而科学家的科研工作正是针对着“一事一物”运用他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过程。因此,一个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精于本行、富有经验的科学家,对古今科研事例的体会,包括对自身科研经历的体验,只要梳理一下表达出来,就会是对科学思想和科研方法很好的普及。 本书作者之一、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在科研工作之余,还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在全国各地作科普报告,宣讲我国的月球探测项目和工作。他认为,满腔热情、积极、正确、清晰地传播科学,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他讲的一番话我非常赞同,他说:“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花了国家和纳税人的钱,我们这些从事具体工作的人也有义务更好地传播科学思想,使公众更系统地获得相关知识,更多地了解我们所做的工作及其意义。所以,这实际上也是在做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对于引导公众理解、热爱和支持科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实在太重要了。” 记得国内一位重视科普工作的医学专家曾经说过,“科学普及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科技工作者如果轻视乃至鄙夷科普,那至少是对自己的职业和社会责任理解与重视不够的表现。”以此而言,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科技工作者,不应把为使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的工作视为负担,而应把它作为争取支持和获得信息反馈的极好机会。 20世纪末,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在谈到科学家为什么应该普及科学时指出:任何一个社会,如果希望生存得好,且其基本价值不受影响的话,那么就应该关心国民的思维、理解水平,并为未来作好规划。“我坚持认为,科学是达到上述目的的基本手段——它不仅是专业人员所讨论的科学,而更是整个人类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学。如果科学家不来完成科学普及的工作,谁来完成?” 事实上,我们都能感受到,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科学素养程度已经开始影响到国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国民的价值观及其对许多问题的看法。 不少学者认为,科普实际上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知识层次,这是最基本的层次,其任务是传授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建立起对科学的基本认知,培育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层次是方法层次,就是展示科学的规律、学科方法和过程,其中包括科学史的教育,其任务是使大家能较深入和较完善地掌握科学;第三层次是理性层次,它的任务是普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而第三层次的工作才是科学普及教育最重要的方面和最终目的。 我深信,正逐步走向权威化、标志化、品牌化的“首都科学讲堂”,在提升科普层次、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是大有可为并一定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的。我也期盼着,能有更多的科学家、更多的听众走进“讲堂”、走近科学。 祝“讲堂”越办越红火,祝《首都科学讲堂·名家讲科普》书系也一直能够出下去、出好。 2008年4月

内容概要

  2011年新春到来之际,依托于“首都科学讲堂”所积累的科学与人文资源,汇聚了生态与环境、基因与生活、空间与气候三大主题内容的《名家讲科普》第6辑跟大家见面了。
  一如以往“讲堂”名家演讲之主旨,收入这本《名家讲科普(6)》的各篇文章,更加注重贴近社会热点和民生焦点,着力以话题的新颖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吸引读者,因而使得本书也更有可读性、实用性和保存价值。

书籍目录

顾秉林 分享智慧的果实
夏 强 跟社会热点和民生焦点贴得更近些
第一单元 生态与环境
 对一个大工程的综合“考察”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呵护好我们的“生命之源”
 置身多彩的世界
第二单元 基因与生活
 人类能活200岁吗?
 并非洪水猛兽
 变与不变的思辨
第三单元 空间与气候
 月圆之日话“嫦娥”
 说“寒”道“暖”
 极端天气谁惹的祸
周立军 着力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后记)

章节摘录

三峡蓄水后,因为人群往上迁移,还要开垦新的农田、道路等,植被处于退化状态。但是,由于做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的工作,森林面积还是在增加的,而且土壤侵蚀量明显处于减少状态。库区草地零星分布,面积锐减,中度与强度退化的草地面积为50万公顷,每年扩展2%,库区的草地面积在减少,而且有退化。这就是现状。 我们对此也做了很细致的遥感测定,利用十万分之一的遥感测图来对逐块土地进行分析,得到建坝前和建坝后土地利用状况的对比,总结出来各种土地的利用情况,包括林地、草地、湿地,水田旱地的变化状况等。总的来说,林地面积是增加的;建筑用地也是大大增加的;荒地减少了;水土流失也明显减少了。 三峡水库蓄水,对于该地区大部分物种影响较小,对个别物种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像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等几种植物受淹没影响恐怕以后就绝迹了,幸好已发现新的分布点且迁地保护后生长状况良好。对一些可能会造成影响的植物,我们都有监测。 蓄水对于陆生野生动物影响不是很大,它们受到的主要威胁还是来自人类的活动;林业工程对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的栖息地保护和恢复作用明显。蓄水对鸟类的影响比较大,蓄水后鸟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人为干扰影响较大。 三峡蓄水对渔业及水生生物的影响就更大一些。虽然使水库的养殖面积扩大了,渔业产量可以增加,但是由于积水多了,水变凉了,鱼产卵的繁殖期要滞后20天左右,而且鱼类将移至库尾以上水域繁殖,鱼苗将大量被截留库内;库区鱼类病原体组成的变化将使流行性鱼病几率增加。 对于重点保护的物种资源,左图中的中华鲟属上溯产卵回游性鱼类,繁殖环境可能受到干扰;上游的白鲟和胭脂鱼幼苗不能漂到坝下,在中、下游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繁殖群体;扬子鳄、大鲵、江豚不会受到影响。 其实,我们在修建葛洲坝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中华鲟的保护问题。中华鲟是我们国家相当于大熊猫这样级别的珍稀动物。当时专门建了人工养殖场进行繁殖、放流,而且在葛洲坝以下创造了一些条件,使它找到了新的回游区和新的产卵区,再加上人工培育和放流幼苗,取得了重要的成效。 有些物种像白鳍豚,本来在修三峡水库以前就已经好多年没有见到了,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也不能说是三峡水库本身影响了白鳍豚。 最后还有对浮游植物和藻类的影响。现在发现蓄水前后藻类是有变化的:物种数明显增加,群落发生演替。 三峡工程对水质的影响 说到污染水源,那么三峡工程对水环境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们从水文、泥沙、水质三个方面来看一看。从水文状态看,受全球气候变暖自然因素的影响,长江上游年径流量呈递减趋势,如1991~2007年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较多年平均值减少了1000立方米,秒,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将会对长江中下游的用水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峡工程可利用其已有的392亿立方米调节库容,与上游各干支流在建和拟建大型水库共计的800亿立方米的调节库容联合调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这一自然灾害,缓解长江中下游的缺水状况。 长江上游来水来沙是三峡工程泥沙研究的基础条件。长江干流历年的沙量基本上在多年平均值的上下浮动,并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随着上游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和上游水库的陆续兴建,三峡水库入库泥沙量将呈减少趋势。 另外这几年雨量总体减少,这也是泥沙减少的一个原因,再加上上游的许多水库,也挡住了部分泥沙,所以自从三峡蓄水以后,进入三峡水库的泥沙大大减少。而且三峡水库还有一个排沙的措施,如果沙太多就可以通过坝底排出去,由于这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三峡水库百年之内,调节洪水的库容是完全有效的。因而三峡水库不会成为另一个三门峡水库。 三峡工程对于长江水质又会有什么影响呢?看待水质要从两个方面考察:干流水质和支流水质。总体看来,目前库区干流水质稳定良好,库湾、支流等局部水域呈现出富营养化状态,且发生水华现象的频次、范围和时间均呈上升态势。 从干流来说,水质是良好的。通过分别在几个段面取水来测量水质,发现大部分都是二类水质,所以三峡水库里的水现在是很清澈的,水质是稳定的。 库区的支流水质要差一点,属于三类到五类水质。丰水期水质要好些,平水、枯水期就差些,尤其是支流和干流交接的河口地方最差:因为原来长江的水流动得很快,现在水库建成后,流动速度慢了,水的自我清洁功能降低了,一些污染物质就容易留存在河口。 目前,长江上游的来水,水质是比较好的。金沙江、雅砻江、嘉陵江这几条主要支流水质是非常不错的。综合分析一下上游支流的水质问题,总的来说还算是好,个别河流有轻微污染现象。因此要治理三峡水库的水质,不但要治理水库本身,还要治理上游的河流。 最后一个问题是三峡水库对中下游水质有什么影响?水文影响,除了水源充足外,水质也基本上没有问题,可以继续成为下游的各个城市的饮用水来源。长江中下游干流水质状况持续良好,除石油类时有超标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铅、汞、挥发酚等主要污染指标没有超标现象;三峡水库的蓄水运行没有对长江中下游水质带来明显变化。 虽然三峡库区也修建了许多污水处理厂,但是由于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比较高,运营情况不好。P11-14

后记

在《首都科学讲堂·名家讲科普》第6辑进入编辑出版流程之际,我高兴地获悉,这一系列图书获得了国内科普创作领域的最高荣誉奖——第一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的提名奖,专家们评价它与其他获奖作品的共同点是,做到了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与通俗性的较完美结合。 与此同时,本系列图书所依托的科普讲座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进入了第五个年头。回望前四年,“讲堂”每周一期,固定时间(每周日上午)、固定地点(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面向广大公众开放,其公益性备受赞赏,其持续性引人瞩目,其影响力与日俱增。 四年来,“讲堂”组织的各类科普讲座活动超过200场,立足于王府井书店的主讲堂已经开展了180期活动,莅临现场的各类专家学者超过200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在内的两院院士共90人次。此外,“讲堂”还曾邀请过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图灵奖获得者做客,与北京市民近距离地进行互动交流。 除了立足于主讲堂的现场科学传播活动,“讲堂”还积极配合报刊、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科普宣传,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科普讲座素材(如为学习型城市网、文化部的文化共享工程和新浪播客等机构提供的科学传播视频内容达上千集数),并结集出版了《名家讲科普》系列图书和光盘,极大地丰富了科普资源市场,扩展了科普的范围,赢得了公众的广泛赞誉。 “讲堂”的成功,是作为主办方的北京市科协与嘉星一族传媒集团等精诚合作的硕果,是推动科普工作社会化的有益尝试。它使我更真切地认识到,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在发展首都科普事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大有可为;而如何引导和促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科普工作,取得更好地传播效果并形成长效机制,也有一些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基础工程,推动科普工作社会化,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已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中也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措施。 200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分总则、组织管理、社会责任、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共六章34条。其中,第六条规定:“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第十三条规定:“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从第十四条到第二十二条,全面、详细地阐释和规定了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科普工作的责任、内容与方式。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号召广大科协组织要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不断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 国务院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提出,今后15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明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兴建和参与经营科普场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 《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十二五”规划》着力构建首都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首先在“发展目标”中确定要逐步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布局。提出要完善法规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捐助或参与兴办公益性科普事业;制定优惠政策,设立示范、扶持、奖励项目,引导企业开发科普文化产品、兴办经营性科普产业。 《规划》具体提出,未成年人科学索质行动要形成学校(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教育体系,全面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组织、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模式,逐步实现科普资源主要由政府投入,向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等多种模式共存的格局。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教育,建立科技界、企业界和教育界合作推进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建立共享机制,有计划、逐步开放科研机构、高校、大型国有企业的实验室,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鼓励企业建立产业科技馆等科普基地,引导公园、商店、书店、医院、影剧院、图书馆、体育场所等公共场所逐步增加科普宣传设施。加强与中央单位合作,集成在京中央单位的丰富科普资源,提高北京科普资源建设水平。发挥首都优势,为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实践表明,社会力量参与科普活动、投入科普事业,丰富了科普资源供给,增强了科普工作活力,满足了公众多元化科普需求,有力助推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北京科技力量聚集,科普资源丰富。发挥首都优势,推动社会各界参与科普,服务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一直是北京市科普工作的着力点,通过搭建多种形式的共建共享平台,建立合作联盟、科普基地等工作机制,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科研设施对公众开放、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专业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效,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据2009年度北京地区科普统计,全年北京地区科普经费中社会性投入占全年总投入的46.88%。2010年7月,北京市科协启动了《北京市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的调研》,旨在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当前参与科普活动的社会力量的现状及其诉求,探索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科普活动积极性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为“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政策依据和决策参考。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企业、科技场馆、科研院所还是学会、协会,都将科普工作的公益性视为开展活动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力量在发展首都科普事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决心与诚意。另一方面,在国家系列政策引导和科普经费的全力落实保障下,通过开展科普项目的社会征集等工作,已经出现了社会力量出资兴办科普项目并按市场机制运行的一些成功实例。比如,欧莱雅集团通过设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项目支持科学事业,开展科学教育,履行企业社会责任。2010年仅7月份,就有4家社会力量进行设奖登记公告,通过奖励本领域、本行业做出突出成绩的组织和个人,支持北京市的科技发展。 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企业参与科普工作的热情日益高涨,规模迅速扩张,投入资金的额度逐年递增。企业参与科普方式呈多样化特点,包括举办科普讲座、科技创新论坛,出版科普读物、制作科普动漫作品,建设科普展厅、科普网站,研发科普设施和科普展教品等。其中,科普资源研发设计,特别在多媒体互动技术应用等方面已经初具市场化规模,大型活动承接、科普资源配置、科普设施研发与招标采购等已呈现市场化端倪。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大型企业的品牌推广与科学传播活动相结合,也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索尼探梦科普馆成立十年接待百万人次少年儿童参加科学实践活动,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燕京啤酒集团、神华国华电力、北京排水集团等大型企业的科普展厅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科普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现有对外开放的各类企业科普展厅已有30家,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一批专业从事科普的中小企业应运而生,它们既有专业视野又拥有技术优势,既开发有特色的科普产品,又活跃在基层组织公众开展科普活动,已经成为城市科普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科普工作已引起中央在京科研机构和首都高等学校的重视,优势科技资源服务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科学教育已经有了良好开端。比如,中国科学院建立了奥运科普园,中国工程院支持院士参与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清华、北大、北师大、中科院研究生院等著名高校的科学传播专业积极参与科普人员培训。两院所属科研机构和大学积极承担青少年后备科技人才培养任务,常年有200多名中学生到实验室接受专家培养。中科院京区和北京大学等ll所大学成立了科协组织,有力推动了在京科教机构参与首都科普工作。一些科研院所还设立了专门的科普或者科学传播机构,并在其网站上开辟了科普版块。另外,内容越来越丰富的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已经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例如顺义区的汉石桥湿地保护区,除了开展湿地绿色旅游外,还成为北京市湿地和自然科普知识的教育基地。目前北京市命名的科普基地达到180家。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社会力量参与科普活动、投入科普事业,创新了科普的手段,丰富了科普的内涵,壮大了科普工作力量,增加了科普市场活力。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应当深化对科学普及社会意义的认识,破解体制机制矛盾,正视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双重性特征,着力加强宏观规划导引、评价标准制定、市场平台建设。 科学普及是关乎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的社会基础工程,而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社会进步的快慢,决定了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人的内心和谐和全面发展。世界各国普遍重视面向公众的科学教育,美国早在1989年开始实施“2061”计划重点推动科学课程改革,英国则在1986年成立了公众理解科学委员会加强向公众进行科学传播,1999年印度发表了《提高科学文化素励报告,2002年欧盟提出了“科学与社会:行动计划”。可见,提高民族科学素质已成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1988年邓小平进而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我国又把“科教兴国”确立为基本国策。2002年我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斛学技术普及法》,2006年国务院印发了俭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应当说,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得到了迅速提升,据2010年中国科协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27%,与2003年1.98%相比有了快速提升。这对于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个了不起的成绩。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相当明显,公开的数据显示,2000年美国的比例为17%,1992年欧共体的比例为5%,1991年日本的比例为3%。因此,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任重道远。 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崛起为加速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条件。要实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与时俱进深化思想认识,转变科普工作的观念、思路和方式,特别是要组织动员激励企业和专业社会组织成为科普的主要力量。当前,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缺乏组织规划指导和有效整合,形不成统一力量,既降低工作成效,又造成资源浪费;②领导者认识不足,多数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科普责任意识淡漠,远未形成全社会参与科普的生动局面;③缺乏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挫伤了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化科普工作稳定、深入、长效开展;④政策不落实,市场机制缺失,影响了科普资源研发与交换,阻碍了科普经费社会化投入。 推动科普社会化,建立中国特色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十二五”期间应着力落实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提升素质增强能力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社会基础。科学普及是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途径。科学普及既有社会事业性质,在科普资源供给上又体现市场特征。加强科普工作,增强科学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充分满足公众对条件的需求,应由以政府推动为主向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转变,由将科普当成纯粹社会事业向市场有效配置科普资源转变,由向普通群众简单传授科学知识向公众理解科学全民参与科普转变。 二是加强法制,强化责任。《科普法》明确规定了各方面的科普责任,如: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应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的主要社会力量,应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企业应当结合技术创新和职工技能培训开展科普活动,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场和设施等。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科普法》,并加强执法检查,对未依法履行科普责任的应予以纠正,对违法行为应予以处罚。 三是统筹规划,形成合力。社会的能量是无限的,要把巨大的社会能量整合到科普上来,必须加强引导、规划、梳理、统筹。首先是分类统筹。可将社会力量分为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教学机构、出版传媒机构、科普类场馆和基地、具有科普能力的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其次是规划指导,要针对当前科普的中心任务和阶段目标,针对各类社会力量的资源优势提出相应任务和要求,并形成有机整体,如制定五年规划,年度计划等。第三,科协应履行组织整合社会力量的职责。科协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又是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主要承担者,负有动员组织指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的责任。 四是市场配置,激励共建。随着公众参与科普日益深入和广泛,对科普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端化。满足公众需求需要科普资源市场化配置。如近年来,政府和企业加强科普场馆建设,有条件的社区和乡村也重视建设科普设施,这对展陈设计和展品研发提供了巨大市场,更多企业投入到这一行业中来。但目前尚缺乏行业标准和评价机制,易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应当建立科普资源展示交易市场,为优质科普资源与市场需求对接提供平台。应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投入科普场馆和设施建设。应加大力度,对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形成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科普工作的生动局面。

媒体关注与评论

分享智慧的果实总是让人感到快乐的。将科学名家请进“讲堂”,宣讲科学知识,探究科学思维,传播科学文化;同时,在互动现场通过科学名家心路历程的真诚袒露,与听众的问答碰撞,让人们得以亲身感受科学名家特有的精神内涵与人格魅力,从而走近科学名家,走近科学。 ——顾秉林 这一辑的《名家讲科普》中,11位科学名家(其中6位是院士)立足于他们所熟悉和专长的领域,纵横古今中外,讲述了一个个有趣的科学故事以及他们自已的探索发现和研究心得。它真切地体现了“首都科学讲堂”的理念——公众与科学家平等交流、深入对话,共同分享智慧的果实。 ——田小平 今天的“首都科学讲堂”,其运作方式与传播机制正日趋成熟,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北京市科协为科学家和公众搭建的一个分享智慧果实的平台,”讲堂”业已成为北京市经常性科普的一个亮点,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一块阵地。 ——周立军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名家讲科普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