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华尔街
2007-8-1
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彼得·林奇,约翰·罗瑟查尔德
298
无
本书精装本出版之后,反响很大,各大报刊发表了大量评论,各大电台晚间电话热线节目中也有很多人打电话发表评论。这次平装本出版,正好给了我一个对这些评论进行回应的机会。 我发现,在精装本中我极力强调的几个重要问题,那些评论者们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反倒是那些我根本无意论述的问题,却引起了评论者的浓厚兴趣。因此,我很高兴为这次平装本出版专门写一个新的序言,重点澄清大家对本书的三个误解。 我要澄清的第一个误解是,有些评论者说我写这本书,如同是职业棒球超级明星贝比?鲁斯在对一大批业余棒球选手高谈阔论,让人误认为业余投资者完全可以和职业投资者一比高低。把我比作职业棒球超级明星贝比?鲁斯,虽然是抬举我,却是错误的。首先,我其实经常是要么被三振出局,要么滚地球被封杀出局,我倒是很像小说《斯瓦特魔鬼》(Sultan of swat)中的那个业余棒球选手。其次,我一直认为,业余棒球选手,或者说散户、普通投资者,一般投资大众,根本不应该去模仿那些专业人士。 我在本书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尽管都是打棒球,但职业棒球选手和业余棒球选手根本不会在同样级别的赛场上比赛。尽管都是在股市中投资,但管理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的基金经理人和普通业余投资者也根本不是在同样的投资赛场进行对抗。专业机构投资者得遵守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限制性规定,在投资中束手束脚,而业余投资者却自由得很,几乎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作为业余投资者,不像专业投资者那样必须分散投资于许多只股票,完全可以集中投资于少数股票,而且可以利用比专业投资者多得多的业余时间来调查研究上市公司。如果一时找不到有吸引力的好股票,业余投资者完全可以空仓,抱着现金等待机会,而专业投资者却没有这样的自由。业余投资者也根本不需要与其他人比较业绩高低,而专业机构投资者每个季度都得公布投资业绩,不得不经常面对与同行比较的巨大压力,又有哪个业余投资者需要这样做呢? 根据美国投资俱乐部协会(NAIC)提供的证据表明,由于业余投资者没有那些束缚专业投资者的限制,完全可以做得比专业投资者好得多。美国投资俱乐部协会的会员包括全美各地1万多家投资俱乐部,这些投资俱乐部的成员都是普普通通的业余投资者。美国投资俱乐部协会的数据表明,1992年有69.4%的业余投资者战胜了市场,投资业绩高于同期标准普尔指数。一半以上的投资俱乐部在过去5年中有4年战胜了市场。这表明,业余投资者通过充分利用自身相对于专业投资者的优势,在选股方面做得越来越好。 如果你作为一个业余投资者选股相当成功,往往是因为你充分利用了自身的独特优势。业余投资者之所以选股相当成功,原因在于自己独立进行了研究分析,买入了那些被专业机构投资者忽略的好公司的股票。各地互助性储蓄银行(mutual savings bank)和储蓄贷款协会的股票涨幅很高,这强有力地表明,业余投资者投资于身边十分熟悉的公司股票往往会有很好的投资回报。 我要澄清的第二个误解是,许多评论认为,林奇鼓吹每个人都应该自己进行投资,用计算器分析数据,阅读财务报表,实地调研上市公司,然后去买股票。事实上,我认为,数以百万的美国人根本不适合买卖股票,比如,那些对公司调研毫无兴趣的人,看到资产负债表就头晕的人、翻翻公司年报只会看图片的人。最糟糕的投资莫过于投资于那些你根本一无所知的公司股票。 不幸的是,美国十分流行的业余消遣之一就是盲目投资于自己一无所知的公司股票。还是拿体育运动来打个比方吧,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并不擅长打棒球或冰球,他肯定会扔掉球棒或冰鞋,换换玩别的试试,也许打打高尔夫,也许去集邮,也许养花种草,肯定不会自找罪受继续玩自己并不擅长的。但是即使一个人发现自己选股很不在行,却还是不会放弃,他会继续待在股市中,亏钱也不放弃。 那些不擅长选股的人喜欢给自己找个借口说,不过是玩玩股票,就像打打球一样消遣消遣而已,这些抱着“玩玩股票”态度的人,根本不愿意费事做任何研究,只追求涨涨跌跌中一时的快感,这个星期买这只股票,下周再换另一只股票,或者再弄弄期货和期权——就是玩玩,追求的只是一种刺激和快感。 把玩玩股票作为业余爱好,简直会有难以置信的破坏性后果,这些玩玩股票的人在别的方面可是十分认真,比如说他们为了计划好一次旅行,会花上好几个星期的时间,研究旅行指南,比较不同航线,以求既玩得好,又花钱少。但是他们却会想都不想,一念之间,就把整整10 000美元投到一家自己一点也不了解的公司股票上了,这些人在度假安排上如此认真仔细,在股票投资上却如此盲目疏忽,他们选股的过程实在是太粗心、太草率了,简直是拿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不当回事。 我特别想要说一下的,就是这些股市玩家们,他们一直跟着感觉走,一直在玩玩而已,却一直在一输再输,这些人只是因为感觉IBM股价回调得过头了,就以每股100块的高价买入,期待反弹赚上一把。或者他们只是听别人说某家生物技术公司或者赌博公司的股票是热门股就会想也不想地去跟进买入。 如果说他们玩玩股票扣除损失还剩下几个钱的话,也会由于他们凭着感觉玩外汇期货,或者只是由于感觉下个月股市会涨就去玩股票指数期权,把所有的钱都输个精光,最后,他们会更加相信,股市就是一个大赌场,其实是他们玩玩的态度和只凭感觉的选股把投资变成了赌博,很多这样的盲目投资就把股市变成了赌场, 我要澄清的第三个误解是,有些评论说,林奇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投资者自己独立投资而不要买股票投资基金,我本身就是管理股票投资基金的,正是基金给了我那么多成就和收入,我有什么理由要诋毁生我养我的基金呢?事实上,对那些不想自己费心费力做研究选股的人来说,股票投资基金是最理想的投资渠道,过去那些投资股票基金的人都获得了相当好的回报,未来投资回报肯定仍然会相当好。根本没有任何规定说你不能同时投资股票和基金,也根本没有什么规定说你不能同时投资好几家基金。即使是投资一只业绩暂时落后于大盘的基金,长期来看,你也可能会取得良好的回报,因为短期投资业绩很难预测,所以你一定要有耐心。除非你确信,不管短期是涨是跌,你都会耐心地长期持有好几年,否则你就不要投资股票基金。 我非常高兴地发现,数据表明,在股市大跌时,比如1987年股市崩盘,个人投资者已经学会理性和更加成熟,不再恐慌抛售股票和基金,而是坚定持有甚至继续买入。1989年道琼斯指数大跌200点,1990年曾大跌500点,股市大跌期间引发一片恐慌,但在这两次股市大幅调整行情中,事后统计结果表明,投资大众买入多于卖出。这样看来,投资大众已经开始逐步接受我所宣传的投资理念,股市回调不过是像冬天的暴风雪一样平常罢了,根本不是什么世界末日,因此不必恐慌性地抛售股票逃离股市。 不过,很明显大家并没有逐步接受我极力宣传的另一个投资理念,即长期而言股票的投资收益率要比买债券或者银行存款高得多。最近我沮丧地发现,在富达基金新开的养老金账户中,只有很少比例的资金投资于纯股票投资基金,而大部分是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或者股票收入型基金,历史数据表明,从长期来看,把所有的资金全部投资于股票的收益要远远高得多,而养老金相对于其他资金是最适合于长期投资股票的,因为这笔钱通常可以一直投资10~30年享受长期增值。
彼得?林奇的又一部经典佳作,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专家全球最佳选股者,美国证券界超级巨星,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25条股票投资黄金法则。《华尔街日报》全美第一号畅销书,彼得?林奇的选股实录,为业余投资者写的股票投资实践指南和黄金法则。彼得?林奇继《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之后,《战胜华尔街》是林奇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的一本林奇股票投资策略实践指南。 1.投资很有趣、很刺激,但如果你不下功夫研究基本面的话,那就会很危险。 2.作为一个业余投资者,你的优势并不在于从华尔街投资专家那里获得所谓专业投资的建议。你的优势其实在于你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知识和经验。如果充分发挥你的独特优势来投资于自己充分了解的公司和行业,那么你肯定会打败那些投资专家们。 3.过去30多年来,股票市场被一群专业机构投资者所主宰,但是与一般人的想法正好相反,我认为这反而使业余投资者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投资业绩。业余投资者尽可以忽略这群专业机构投资者,照样战胜市场。 4.每只股票后面其实都是一家公司,你得弄清楚这家公司到底是如何经营的。 5.经常出现这样的事:短期而言,比如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一家公司业绩表现与其股价表现毫不相关;但是长期而言,一家公司业绩表现与其股价表现是完全相关的。弄清楚短期与长期业绩表现与股价表现相关性的差别,是投资赚钱的关键,这也说明,耐心持有终有回报,选择成功企业的股票方能取得投资成功。
彼得·林奇是美国,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资专家,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对篮球的贡献,他把基金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将选股变成了一门艺术。 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15岁开始小试投资,赚取学费,1968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69年进入富达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 在1977-1990年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职务的13年间,该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目前他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还是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居住在波士顿。 1990年,彼得·林奇退休,开始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陆续写《自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学以致富》,轰动华尔街。 约翰·罗瑟查尔德,与彼得·林奇合著过《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学以致富》,在《时代》、《财富》、《价值》、《纽约时报书评》等刊物上均发表过文章。
推荐序一(张志雄)推荐序二(张荣亮)译者序序言平装本序言引言 想多赚钱就买股票吧第1章 业余投资者比专业投资者业绩更好第2章 周末焦虑症第3章 基金选择之道第4章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第5章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中期第6章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第7章 艺术、科学与调研第8章 零售业选股之道:边逛街边选股第9章 房地产业选股之道:从利空消息中寻宝第10章 超级剪理发记第11章 沙漠之花:低迷行业中的卓越公司第12章 储蓄贷款协会选股之道第13章 近观储蓄贷款协会第14章 业主有限合伙公司:做有收益的交易第15章 周期性公司: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第16章 困境中的核电站:CMS能源公司第17章 山姆大叔的旧货出售:联合资本Ⅱ公司第18章 我的房利美公司纪事第19章 后院宝藏:共同基金之康联集团第20章 餐饮股:把你的资金投入到你的嘴巴所到之处第21章 6个月的定期检查25条股票投资黄金法则后记
第22章25条股票投资黄金法则到此为止,本书已经写完了,在关掉电脑之前,我忍不住想要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回顾一下我从二十年投资生涯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把它们总结成25条股票投资黄金法则。尽管其中大部分我已经在本书及我的其他著作中详细讨论过了,我还是要在这里呈现给大家,就像是我的临别赠语吧。1、 投资很有趣,很刺激,但如果你不下功夫研究基本面的话,那就会很危险。2、 作为一个业余投资者,你的优势并不在于从华尔街投资专家那里获得的所谓专业投资建议。你的优势其实在于你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知识和经验。如果你充分发挥你的独特优势来投资于你充分了解的公司和行业,那么你肯定会打败那些投资专家们。3、 过去30多年来,股票市场被一群专业机构投资者所主宰。但是与一般人的想法正好相反,这反而使业余投资者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投资业绩。业余投资者尽可以忽略这群专业机构投资者,照样可以战胜市场。4、 每只股票后面其实都是一家公司,你得弄清楚这家公司到底是如何经营的。5、 经常出现这样的事,短期而言,比如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一家公司业绩表现与其股价表现毫不相关。但是,长期而言,一家公司业绩表现与其股价表现完全相关。弄清楚短期与长期业绩表现与股价表现相关性的差别,是能不能投资赚钱的关键,也表明,耐心持有终有回报,选择成功企业的股票方能取得投资成功。6、 你得弄清楚你持股的公司基本面究竟如何,你得搞明白你到底持有这只股票的理由究竟是什么。不错,孩子终究会长大的,但是,股票并非终究会上涨的。7、 想着一旦赌羸就会大赚一把,于是大赌一把,结果往往会大输一把。8、 把股票看做是你的小孩,但是养小孩不能太多,投资股票也不能太多,太多你就根本照顾不过来了。一个业余投资人,即使利用所有能利用的业余时间,最多也只能研究追踪8到12只股票,而且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才能找到机会买入卖出操作。因此,我建议,业余投资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同时持有股票5只以上。9、 如果你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值得投资的上市公司股票,那么就远离股市,把你的钱存到银行里,直到你找到一只值得投资的股票。10、 永远不要投资你不了解其财务状况的公司股票。让投资者赔得很惨的往往是那些资产负债表很差的烂股票。在买入股票之前,一定要先检查一下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看看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偿债能力,有没有破产风险。11、 避开那些热门行业的热门股。冷门行业和没有增长的行业中的卓越公司股票往往会成为最赚钱的大牛股。12、 对于小公司股票来说,你最好躲在一边耐心等待,等到这些小公司开始实现盈利时,再考虑投资也不迟。13、 如果你打算投资一个正处于困境之中的行业,那么一定要投资那些有能力渡过难关的公司股票,而且一定要等到行业出现复苏的信号。不过,像生产赶马车鞭子和电子管的这些行业永远没有复苏的希望了。14、 如果你在1只股票上投资1000块,即使全部亏光也最多不过是亏损1000块,但是如果你耐心持有的话,可能就会赚到1000块甚至50000块。业余投资人完全可以集中投资少数几家优秀公司的股票,但基金经理人根据规定不得不分散投资。业余投资者持有股票数目太多就丧失相对于专业机构投资者能够集中投资的优势。只要找到几只大牛股,集中投资,业余投资者一辈子在投资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远远物超所值了。15、 在任何一个行业,在任何一个地方,平时留心观察的业余投资者就会发现那些卓越的高成长公司,而且发现时间远远早于那些专业投资者。16、 股市中经常会出现股价大跌,就如同东北地区严冬时分经常会出现暴风雪一样。如果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根本不会遭到什么损害。股市大跌时那些没有事先准备的投资者会吓得胆战心惊,慌忙低价割肉,逃离股市,许多股票会变得十分便宜,对于事先早做准备的投资者来说反而是一个低价买入的绝佳机会。17、 每个人都有投资股票赚钱所需要的智识,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投资股票赚钱所需要的胆略,有识且有胆才能在股票投资上赚大钱。如果你股市大跌的恐慌中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吓得赶紧抛掉手中所有股票,那么胆小怕跌的你最好不要投资股票,也不要投资股票型基金。18、 总是会有事让人担心。不要为周末报刊上那些危言耸听的分析评论而焦虑不安,也不要理会最近新闻报道中的悲观预测言论,不要被吓得担心股市会崩盘就匆忙卖出。放心,天塌不下来。除非公司基本面恶化,否则坚决不要恐慌害怕而抛出手中的好公司股票。19、 根本没有任何人能够提前预测出未来利率变化、宏观经济趋势以及股票市场走势。不要理会任何未来利率、宏观经济和股市预测,集中精力关注你投资的公司正在发生什么变化。20、 如果你研究了10家公司,你就会找到1家远远高于预期的好公司。如果你研究了50家公司,你就会找到5家远远高于预期的好公司。在股市中总会让人惊喜的意外发现,那就是业绩表现良好却被专业机构者忽视的好公司股票。21、 不研究过公司基本面就买股票,就像不看牌就打牌一样,投资赚钱的机会很小。22、 当你持有好公司的股票时,时间就会站在你这一边,持有时间越长,赚钱的机会越大。耐心持有好公司股票终将有好回报,即使错过了像沃尔玛这样的优秀公司股票前5年的大涨,未来5年内长期持有仍然会有很好的回报。但是如果你持有的是股票期权,时间就会站在你的对立面,持有时间越长,赚钱的机会越小。23、 如果你有胆量投资股票,却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做功课研究基本面,那么你的最佳选择是投资股票投资基金。你应该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股票基金。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可分为成长型、价值型、小盘股、大盘股等,你应该投资几种不同风格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于6只投资风格相同的股票基金并非分散投资。投资者在不同基金之间换来换去,就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得支付很高的资本利得税。如果你投资的一只或几只基金业绩表现不错,就不要随便抛弃它们,而要坚决长期持有。24、 在过去10年里,美国股市平均投资收益率在全球股市中仅仅排名第8。因此,你可以购买那些投资于海外股市且业绩表现良好的基金,从而分享美国以外其他国家股市的高成长。25、 长期而言,投资于一个由精心挑选的股票或股票投资基金构成的投资组合,业绩表现肯定要远远胜过一个由债券或债券基金构成的投资组合。但是,投资于一个由胡乱挑选股票构成的投资组合,还不如把钱放要床底下更安全。
慧眼识股的高手 张志雄 林奇时代的麦哲伦基金的另一只重仓股房利美也值得一述。 不同股票有不同的买法。有些股票是因为“没什么其他股票好买了,买点这个”;有些是“可能这股票有潜力”,也买了;还有些股票是“现在买入过两天抛出”;有些股票是“替丈母娘买点”的,还有人“替丈母娘,叔叔、伯伯和外甥侄女们买的”,有的是“卖了房子买进股票”,甚至“把房子游艇全卖了,就是要买这只股”;最厉害的是“房子游艇全卖了还不算,要叫丈母娘,叔叔、伯伯、和外甥侄女们也跟着卖,然后拿了钱去买这只股票。” 林奇认为,房利美正是最后的这类股票。 留意美国经济的人,应该知道房利美这家住房抵押货款公司,在1938年由美国国会创建并获得政府信用支持,后来在60年代初实现私有化。其主要职能是购买抵押贷款资产,然后将基金打包成债券出售给投资者。2004年,房利美爆发会计财务丑闻,2005年4月初,老谋深算的格林斯潘一改过去模棱两可的态度,坚决要求限制房利美和另一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的规模,因为两家公司的规模已接近全国住房贷款的四分之一,它们却在利率和提前偿付方面存在重大风险。 这已不是房利美第一次面临危机了。70年代,房利美的经营模式是“短借长贷”,以较低的利率借入资金,用这些钱买入高利贷的长期按揭贷款,赚取利差受益。到了80年代初,短期利率跃升到18%—20%,但公司在70年代购买的长期借款利率为8%—10%,利差收益反而为负值,于是股价从1974年的9美元跌到1981年的2美元,并传言即将破产。也就在这时,房利美结束了“短借长贷”的行为,采用了包装抵押贷款,创造了一种“按揭支持证券”然后卖掉的盈利模式。 这样,当时的房利美从中获得了很高的佣金收入,并把利率风险转给了新的买主。 林奇投资房利美的过程十分曲折。他在1997年在5美元建立了头笔仓位,但很快就抛掉它,只赚了一点钱。1981年房利美的股价跌到了2美元,1982年投资市场因公司领导人和经营模式的变革,股价从2美元反弹到9美元,这是典型的周期性股票走势。1983年,房利美真正开始盈利,股价却如一潭死水。1984年底,房利美占麦哲伦基金总资产的0.37%,而股价却跌了一半,从9美元跌至4美元。1985年,林奇觉得房利美的历史负担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增仓至2%,房利美成为进入麦哲伦基金持仓前十位的股票,而房利美的股价从4美元已反弹到9美元。1986年,林奇将房利美持仓量收缩到1.8%,而房利美股价从8美元涨至12美元,公司盈利也从去年的每股0.52美元提升至1.44美元。 1987年,房利美股价震动颇大,这也和当年的股灾有关,股价从12美元升到16美元,后又跌到12美元,再回到16美元,最后在10月份的大暴跌中跌至8美元。这时麦哲伦基金持有2%—2.3%的仓位。 1988年,林奇将房利美增加到基金总资产的3%,而公司每股盈利已达2.14美元 1989年,林奇发现巴菲特也持有220万股房利美股票,便在年底加仓房利美至基金资产的5%,这又是重仓股的最高限额。这年,公司股价终于从16美元涨到42美元。1990年,房利美因海湾战争从42美元跌至24美元,后又涨到38美元。1991年,林奇离开麦哲伦之后,后任经理萧规曹随,仍保持该股票的头号持有仓位,股价则从38美元涨到了60美元。 由于富达公司旗下的其他基金也同样重仓持有房利美股票,结果在整个80年代,它们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利润。在当时,这在金融史上是破纪录的事。 面对今天凄风苦雨中的房利美,林奇会再度出手吗?我们不清楚,可是,从当年林奇的投资房利美的经历来看,他能获得这样的成功是绝非偶然的。 因为这时,林奇从一只活跃的兔子变成了耐心的乌龟。 确实,林奇对投资房利美的描述让人想起了另一位著名的基金经理和价值投资大师约翰?奈夫的经典故事。从资历来看,约翰?奈夫是林奇的前辈,他在1964年便执掌威灵顿公司旗下的温莎基金,一直到1995年退休,而一直到1983年,林奇的目标便是赶超全美第一的温莎基金。奈夫比林奇做基金经理早了13年,却晚离开4年,在30余年的投资生涯中,其投资业绩的每年平均值超过市场报酬率3%以上。从复制效果看,每年3%,只要24年,原本的投资便会倍增。如果投资人在1964年投资1美元,到奈夫退休时已是55.46美元。 奈夫曾津津乐道一个投资故事是有关花旗银行的。1987年,由于JP摩根的股价大涨,让只有7到8倍市盈率的花旗银行显得很有吸引力,于是温莎基金便大举买进,但低市盈率反映了投资人忧虑花旗对拉丁美洲国家的放款可能会恶化的担心,而公司的亏损也创了纪录。到了1990年年初,温莎基金买了更多的花旗股票,仍与市场舆论逆向操作,那一年,花旗的股价是14美元,温莎基金的平均持股成本是33美元,而且在所有温莎基金投资的股票中,只有花旗的盈利不如预期,奈夫反而在这时加仓,这是需要勇气的。 1991年,花旗已使市场绝望,人们开始破口大骂。《商业周刊》把花旗形容为“噩梦”,〈机构投资人》在报道花旗的文章中插有全页死鱼的照片,众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暗示花旗可能技术性破产,到1991年底,花旗股价只有8美元。 温莎基金此时持有2300万股花旗,有5亿美元资产被套,但奈夫自称“压根儿没想到在报酬率令人满意之前卖出持股”,相信花旗盈利很快将上涨回升,枯木逢春。1992年初,花旗盈利和股价果然明显回升,到年底,温莎基金竟反败为胜,在花旗股票上有了利润。 奈夫和林奇回忆起来如此细微乃至有点沾沾自喜,是因为反向投资或逆势操作有极大的风险,并需承受沉重的压力。更何况执著和固执在绝大多数时候难于区分,甚至它们是一种现象的两种描述而已。所以,在事后我们得记住这只勤奋的而且幸运的兔子的一番忠告: “流行的说法是‘利空买入,利好卖出’,这话可能会产生误导。出利空消息时买入股票可能会造成惨重损失,因为坏消息通常会变得越来越多。有多少人在听到英格兰银行的利空消息之后买入,而眼睁睁地看着股价从40美元跌到20美元,又从20美元跌到10美元,再从10美元跌到5美元,从5美元跌到1美元,最后跌到0,吞掉了他们100%的投资呢。” 最后,我要提及的是,〈战胜华尔街》是国内一些出色的投资者的必读书,但坊间已少见。此次机械工业出版社又推出了该书的新版,我深信它会赢得更多读者的青睐。
彼得·林奇,全球最佳选股者、美国证券界超级巨星、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人继《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之后,《战胜华尔街》是林奇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的一本林奇股票投资策略实践指南: ·林奇本人是如何具体实践自己的投资方法,如何具体选股,如何管理投资组合,从而连续13 年战胜市场的。 林奇用自己一生的选股经历,手把手教读者如何正确选股,如何避免选股陷阱,如何选出涨幅最大又最安全的大牛股。 ·最重要和最精彩的部分——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13年的投资自传。 从 0.18亿到1亿美元的初期,从1亿到10亿美元的中期,从10亿到140亿美元的晚期,阐明了林奇连续13 年战胜市场的三个主要原因: ·林奇比别人更加吃苦。 ·林奇比别人更加重视调研。 ·林奇比别人更加灵活。 ·最实用的部分——21个选股经典案例。 《华尔街日报》全美第一号畅销书,彼得·林奇的选股实录,为业余投资者写的股票投资实践指南和黄金法则。 1.投资很有趣、很刺激,但如果你不下功夫研究基本面的话,那就会很危险。 2.作为一个业余投资者,你的优势并不在于从华尔街投资专家那里获得所谓专业投资的建议。你的优势其实在于你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知识和经验。如果充分发挥你的独特优势来投资于自己充分了解的公司和行业,那么你肯定会打败那些投资专家们。 3.过去30多年来,股票市场被一群专业机构投资者所主宰,但是与一般人的想法正好相反,我认为这反而使业余投资者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投资业绩。业余投资者尽可以忽略这群专业机构投资者,照样战胜市场。 4.每只股票后面其实都是一家公司,你得弄清楚这家公司到底是如何经营的。 5.经常出现这样的事:短期而言,比如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一家公司业绩表现与其股价表现毫不相关;但是长期而言,一家公司业绩表现与其股价表现是完全相关的。弄清楚短期与长期业绩表现与股价表现相关性的差别,是投资赚钱的关键,这也说明,耐心持有终有回报,选择成功企业的股票方能取得投资成功。 彼得·林奇全球最佳选股者,美国证券界超级巨星,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 继《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之后,《战胜华尔街》是林奇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的一本林奇股票投资策略实践指南: ·林奇本人是如何具体实践自己的投资方法,如何具体选股,如何管理投资组合,从而连续13年战胜市场的。 林奇用自己一生的选股经历,手把手教读者如何正确选股,如何避免选股陷阱,如何选出涨幅最大又最安全的大牛股。 ·最重要和最精彩的部分——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13年的投资自传。 从0.18亿到1亿美元的初期,从1亿到10亿美元的中期,从10亿到140亿美元的晚期,阐明了林奇连续13年战胜市场的三个主要原因: ·林奇比别人更加吃苦。 ·林奇比别人更加重视调研。 ·林奇比别人更加灵活。 ·最实用的部分——21个选股经典案例 涉及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萧条行业、金融业、周期性行业等。这不仅是林奇选股的具体操作更是分行业选股的要点指南。 ·归纳总结出25条投资黄金法则 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凝结出来的投资真谛,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牢记于心,从而在股市迷宫中找到正确的方法。 ·既是一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的选股回忆录,又是一本难得的选股实践教程和案例集锦。 读书建议:《战胜华尔街》既可以作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的进阶读物,也可以作为其实操案例,二者结合来读,获益最大。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