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软件无线电

约翰逊 机械工业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机械工业  

作者:

约翰逊  

页数:

273  

译者:

潘甦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内容有数字无线电,通信系统,数字无线电系统五要素,信号失真的建模,模拟调制和解调,带自动增益控制的抽样数字滤波和离散傅里叶变换,从比特到符号再到信号,载波恢复脉冲成形和接收滤波,同步恢复,线性均衡,编码Mix‘n’匹配接收机设计。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本科各专业的教材和非电子电气信息类本科相关专业的选用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译者序致教师第一篇 数字无线电系统的分层结构 第1章 数字无线电  1.1 数字无线电概述  1.2 图解设计  1.3 完整的结构第二篇 部件结构层 第2章 通信系统  2.1 模拟波形的电磁波传输  2.2 带宽  2.3 发射机的上变频  2.4 频分复用  2.5 滤除频率的滤波器  2.6 模拟下变频  2.7 数字通信系统中的模拟核心  2.8 接收机的采样  2.9 以模拟为核心的数字通信  2.10 脉冲成形  2.11 同步  2.12 均衡  2.13 判决及误差估计  2.14 编码和解码  2.15 通信系统  2.16 扩展阅读 第3章 数字无线电系统五要素  3.1 找到信号的频谱  3.2 第一要素:振荡器  3.3 第二要素:线性滤波器  3.4 第三要素:采样器  3.5 第四要素:静态非线性  3.6 第五要素:自适应  3.7 总结  3.8 扩展阅读第三篇 理想系统层 第4章 信号失真的建模  4.1 当好的信号受到干扰时  4.2 线性系统:线性滤波器  4.3 6函数  4.4 线性系统的时域卷积  4.5 时域卷积对应于频域相乘  4.6 改善信噪比  4.7 扩展阅读 第5章 模拟调制和解调  5.1 大载波的振幅调制  5.2 抑制载波的振幅调制  5.3 正交调制  5.4 中频插入  5.5 扩展阅读 第6章 带自动增益控制的采样  6.1 采样和混叠失真  6.2 通过采样降频  6.3 在MATLAB中研究采样  6.4 插值和重建  6.5 迭代和优化  6.6 最优化举例:多项式的最小化  6.7 自动增益控制  6.8 用自动增益控制对抗衰落  6.9 总结  6.10 扩展阅读 第7章 数字滤波和离散傅里叶变换  7.1 离散时间和离散频率  7.2 实际滤波  7.3 扩展阅读 第8章 从比特到符号再到信号  8.1 比特到符号  8.2 符号到信号  8.3 相关性  8.4 接收滤波器:从信号到符号  8.5 帧同步:从符号到比特 第9章 困难的发生  9.1 理想的数字通信系统  9.2 模拟理想系统  9.3 平坦衰落:简单的信号损伤和简单的调整  9.4 其他损伤:更多的“如果”第四篇 自适应部件层 第10章 载波恢复  10.1 通过FFT实现相位和频率的估测  1O.2 平方差分环路  10.3 锁相环路  10.4 科斯塔斯(costas)环  10.5 直接判决相位跟踪  10.6 频率跟踪  10.7 扩展阅读 第11章 脉冲成形和接收滤波  11.1 脉冲的频谱:信号的频谱  11.2 码间干扰  11.3 眼图  11.4 奈奎斯特脉冲  11.5 匹配滤波器  11.6 传输和接收匹配滤波器 第12章 同步恢复  12.1 同步恢复问题  12.2 示例  12.3 直接判断同步恢复  12.4 通过最大化输出能量达到同步恢复  12.5 两个实例  12.6 扩展阅读 第13章 线性均衡  13.1 多径干扰  13.2 基于训练的最小平方线性均衡  13.3 基于训练序列的均衡的自适应方法  13.4 面向判决的线性均衡  13.5 弥散一最小化线性均衡  13.6 实例和观测结果  13.7 扩展阅读 第14章 编码  14.1 什么是信息  14.2 冗余  14.3 熵  14.4 信道容量  14.5 信源编码  14.6 信道编码  14.7 压缩盘编码  14.8 扩展阅读第五篇 整合层 第15章 Mix‘n’匹配接收机设计  15.1 如何构建接收到的信号  15.2 M6接收机的设计方法  15.3 M6接收机设计的挑战  15.4 扩展阅读附录 附录A变换,等式和准则 附录B模拟噪声 附录C带通信号的包络 附录D傅里叶变换到离散傅里叶变换 附录E功率谱密度 附录F差分方程和频率响应及码间干扰的关系 附录G平均和求平均


编辑推荐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本科各专业的教材和非电子电气信息类本科相关专业的选用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软件无线电》主要讲述了数字的、软件定义的无线电系统设计,反映了硬件到软件的转变趋势。《软件无线电》可以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字无线电系统,包括了典型数字通信系统的各个部门。通过对《软件无线电》的学习,读者能把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接收机。  主要特点:  《软件无线电》引领读者从最简单的通信系统不断系统、深入地学习软件无线电的知识,从而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软件无线电》带领读者学习、探索和调试通信系统的软件模块,使其建立鲜明的概念并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软件无线电》提供了许多程序模块和软件信号源,可直接用于通信系统的仿真和测试。  《软件无线电》附赠光盘中包含了书中所有MATLAB程序代码、完整的数学幻灯片,以及“数字QAN无线电”的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软件无线电 PDF格式下载



声明,本人不是托!:)作者是通信界骨灰级大师,翻译者的能力也不可小视,该书用平实的语言对通信系统中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论述,讲解非常清楚,在讲述基本概念的同时也把通信系统中的思考方法植入读者心中,不管对于新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工程师都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书。除了个别错字(当然,这是校对上的问题),总体讲是非常值得拜读的


个人认为这本书作者写的很用心,,通信类专业学生都应该看一下,,对整个通信系统整体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于通信类的Matlab入门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搞通信的都应该看一看


买给老公一本,他的同事看了很喜欢,叫我帮忙再卖一本


好书,写得很好,翻译也还可以,比什么刘树棠之流玷污大师的书好多了!


书送的挺快的,质量也不错。


书的写法很好,是以前没有见过的。渐进式的描述系统可以让读者对整个通信系统有很形象的认识。以往的书很多分裂开来讲,这对通信我觉得不是很合适,当然本书之所以这样也可能是因为他是一本教科书。总之不错,讲的系统和很“系统”,呵呵,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在给出一个理想接收机之后又引入实际的各种干扰因素,最后构成一个实际的接收方案。我觉得此书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推荐一下!


早过了对一本书迷信和膜拜的年龄,更多的是比较挑剔的去看别人的说教。呵呵这本书倒真的是近期看到的一本不错的书,或许会影响我对这个领域的基本态度。作者真的用心了,尤其是他并不是用过来人那种很心理优势的按照自己或者编造自己的思路去给你灌输。他是按照一般人认识、理解一个事情的基本思路,一点一点深入的去讲给你,事情原来或者可以是这样的。呵呵初步怀疑作者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履历。不管怎么样,感谢他作为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写这本书支持中国的IT事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用心的精神。说点不足吧,SDR的概念应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传说,很多厂家号称搞的是SDR,呵呵迄今只有花旗国的世界城管们做了点真金白银的事情。这本书或许是科普或者没有敢接触到一个核心,远程协作的无线信令体系,如果一个人有肌肉和骨骼,没有神经也是费柴。这个信令体系应该是跨越传输层的表示层到链路层的协议栈,究竟要包含哪些协议目标,以及内部的信息关系是什么,包括他的传输机制和寻址策略,等等,这些是工程规范和技术标准,但是首先他应当是一个框架性的和面向物理层控制的,否则SDR就是一个空架子,落实不到现场设备的执行。不管怎么说,这本书是一个用心之作。我一直以为,只要用心,认真做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做好,呵呵说远点,国内的很多著者们(呵呵绝对不敢称是作者)应当认真学习人家说事情的方法和思路。知道差距,去改,就能进步,大改大进步,小改小进步,不改不进步,甚至退步,因为不能比人民群众的革命觉悟先进,不能领导人民群众的革命,就是被人民抛弃,甚至走到人民的对立面。嘎嘎


书印刷很好,并且所附光盘也不错。


理论非常扎实的一本书,通过matlab进行验证。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能消化吸收。


对数学功底有一定要求


书还可以,纸张一般,考虑价格的话可以接受。


我试了实验室里面至少4台机器,其中两台新配的,都读不出来。不知如何解决?


老外的书籍就是好懂些,至少入门好,后面的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时间


看内容还好,但仔细一看却不是我想要的,我看错了


昨天晚上加班回来看到12点,不错,我喜欢,但是还是有个缺点就是纸张不太喜欢!


什么内容也没有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