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丰田生产方式事故预防法

[日]吉村达彦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日]吉村达彦  

页数:

183  

译者:

崔柳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是对于制造业中质量问题的防患未然方法的解说书。就像书名所表现的那样,这是我在丰田汽车公司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过程的GD3思维方式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在丰田汽车工作的32年中,我先后负责过信赖性测试、信任体系开发及设计部署、技术开发部门的整体信赖性等重要职位。这些经验让我知道,所有的工作都与解决问题密切相关。在任教九州大学之后,又接触了更为广泛的领域,这时我才明白,与解决问题相比,如何将问题防患于未然更需要人们去关注和努力。因此,我以自己在制造业的经验为基础精心创作了本书。COACH方法与GD3方法我曾经提出被命名为COACH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流程。在本书的后半部分,有对此内容的相关解释说明。

内容概要

丰田汽车的生产加工,一直在围绕着质量及生产效率进行永不间断的改善,本书介绍的事故预防法,首次披露了铸就丰田卓越品质的秘密。

作者简介

吉村达彦,日本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博士,1968年加入丰田公司,历任先进技术实验室室长、第3车辆技术部要素实验室室长、第3车辆技术部制动实验室室长、第4研发中心底盘技术部部长、第1车辆技术部高级工程师,2000年被日本九州大学研究生院聘为教授。2003年加入通用汽车。

书籍目录

推荐序前言第1章 什么是防患未然 立即着手防患未然 信赖性、质量、风险 第2章 质量问题的防患未然 前辈的名言 日本产品的质量实力 日本产品的开发现场 设计开发中的问题案例 需要反复提问5次为什么 在生产现场实践投诉成本的降低 第3章 防患未然的管理方法GD3的背景 预测和管理 日本的管理模式 向丰田生产方式学习 第4章 优秀的设计 确保信赖性的基础是“不要轻易改动” 什么是优秀的设计 推广成功的经验 收集失败的经验 界定不可行的工作范围 第5章 严谨的探讨 重视有改动的地方 将变更点和变化点集中在一起进行严谨的探讨 第6章 DRBFM的实施要点 以发现问题为目的的DRBFM方法 DRBFM的实施时机 创造性的FMEA(填写DRBFM工作表)的实施要领 DRBFM的推进方法 第7章 细致的观察 “仔细观察事物”的设计反思 DRBTR的推进方法 第8章 将GD3进一步展开 通过GD3增加组织的凝聚力 从GD3到GD4 改变管理的基本理念 附录A 从逻辑斯蒂曲线分析技术开发流程 附录B 刹车系统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什么是防患未然 立即着手防患未然 发现问题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当时,我又被调到产品设计部去工作了一段时问。到了那里我才发现,“不仅是信赖性的工作,其实企业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找到可能会导致问题出现的弱点”。所以,我才开始了对于如何在这种寻找问题点的过程中享受乐趣的思考。开始,我以为寻找问题点的工作不过是一种只重视形式(详细列表,逐个剖析)的官僚主义做法。可是,当我真正投入进去之后,才感觉到“寻找问题”其实是一种通过发现、发明去了解实际情况的创造性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发现了企业中许多的问题与不足(寻找问题点),并收获了很多的乐趣和经验。现在,我将自己的体会写成本书,也就是在第4章和第7章中将要谈到的GD3法。当然,对于那些从来就没有过相关知识或类似经验的问题,找到它们并预测将来的发展趋势确实很难,似乎是我们人类的能力所不及。发明是一种将他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做进一步(根据经验和知识)的整理与思考的行为,发现是将遥远的知识、经验与眼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所以说,防止再生实际上是过去经验的内涵(与近期的狭小领域的结合),而防患未然则是对过去经验的外延(与长远的宽阔领域的结合)。这种定义应该很容易被人所接受和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表现得很清楚。防患未然我在去美国介绍丰田的防患未然法时发现,防患未然(MIZENBOUSHI)与防止再生这两个概念很难用英语去解释和区分。

媒体关注与评论

站在制造业的原点,加强危机意识,让“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  ——齐藤明彦


编辑推荐

《丰田生产方式事故预防法》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丰田生产方式事故预防法 PDF格式下载



一直在研究丰田生产方式,这本书主要是阐述了kyt活动的开展


谢谢~预防方法挺好!


很不错的书,挺实用的,对工作很有帮助!


书的内容很实用.....


大32开,比一般书籍小一圈。第二个就是纯粹讲解理论,实际参考价值不大,除非专业人士。不值得买


翻译的很差,里面谈的内容翻译的很差


我也找到了日文的原著,经过比对,发现中文版的翻译很准确,我很满意!


把事故都预防掉了,不再发生,做到孔子所说的“不二回”,就能实现老子所说的“无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