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可怕的顺德

林德荣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林德荣  

页数:

218  

Tag标签:

无  

前言

  【前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顺德这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什么样的人?  先说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有关喝喜酒的。在顺德喝过喜酒的客人常常感到奇怪,顺德人为什么不收红包?在中国大部分地方的喜宴,客人送红包,主人收红包,都是很正常的事。红色请柬也因此被人称为“红色炸弹”。我在顺德10年,参加过无数喜宴,有城里老板的,有政府官员的,有农村农民的,但无一例外是两种情形:要么就在我送的红包上撕一个口子,马上还给我,说收到了;要么只收其中的10元钱,把剩下的钱退还给我。  对这种风俗,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我也曾经问过几个顺德人,回答我的人大部分是这种意思:“既然是我请人家吃饭,怎么能让人家出钱,如果人家出钱,那不是成了人家请吃饭了。”  对这种现象,有人认为是顺德人比较实在,此外也因为有钱了,所以不收红包。  我却认为,这种风俗体现的是顺德人的诚信。  试想一下,以办喜事的名义,说是请人家来喝喜酒,行的却是收钱之实。这是中国礼仪的最大不诚信!而顺德人却以自己的朴素情怀,还原了人间礼仪的本来面目。  这种发自内心、来自乡土的诚信,也许是顺德人为什么会成功的一个细节。  第二个故事和顺德人的职业取向有关。  在全国大部分的县域,总会有人在县以外的市、省或者北京的国家机关做官或做公务员,但顺德又是个另类。在北京的国家机关基本找不到顺德人,在省机关的处长、科长甚至科员中,恐怕也很难发现有顺德人。即使有一些在顺德之外做官的,也都是因为在顺德做得不错,或者被提拔,或者被交流。  是不是顺德人不重视教育,没有人出去读大学?也不是。顺德每年上大学的人数还是很多,2007年,顺德考上本科以上的人数就超过4000人。但大部分顺德人在外面上完学就回到家乡,即便上的是清华北大,他们毕业后的选择还是回到家乡。  对这种现象,有人同样认为顺德人太实在了。细想一下,即使很多地级市,其财政收入也抵不上顺德的一个镇,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在外为官?  我难以评判顺德人做法的对错,但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到顺德这个地方浓厚的商业文化和创业意识。自古读书是为了做官,而顺德人读书是为了创业。“官本位”在这里找不到市场,顺德人“官”的意识相对淡薄,而“管”的意识强烈。我所服务的是一个政府机构,顺德人和我谈起时,总是口口声声地“你公司,你公司”。是的,在他们眼里,只有公司,只有商业规则。  这种根植于本土的创业冲动造就了顺德人良好的生意禀赋,而这,也许又是顺德人会成功的一个细节。  顺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这里没有任何矿产资源,并不靠海,区位优势不是非常明显。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20世纪以后的中国,却数度引人注目。  早在20世纪初,顺德就萌发了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云集了100多家机械缫丝工厂,有6万多名产业工人,超过了当时上海和天津产业工人数的总和。在那个时候,顺德是广东多年的首富县。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这块似乎特别适合产业生长的土地,又“野蛮”生长出一大批乡镇企业。什么是乡镇企业?我认为乡镇企业就是土生土长的企业,一个地方自己生长起来的企业。顺德就是在这种没有国家投入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力量搞起了工业。在当初投入主体主要是国家的体制背景下,这绝对是一个另类。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顺德企业数量已达到6000多家,产值过百亿元。1991年全国评选的10大乡镇企业中,顺德竟占了5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顺德的发展更是快马加鞭。产权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功,宛如给顺德这匹快马插上两个有力的翅膀,让它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中一骑绝尘。  从1991年开始,财政收入一直居全国县级首位。  从2001年开始,连续4年居中国百强县榜首。  2006年,成为中国首个GDP突破千亿元的县域。  发展到今天,顺德在只有8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出近4000亿元的工业产值。拥有300多家超亿元企业,4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顺德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连续12年位居全国同级单位首位。  就是这样,随着一大批顺德产品走向全国和全世界,随着像美的、格兰仕、容声、科龙、万和、万家乐这样的品牌为中国人所熟悉,顺德这个名字也逐渐为人们所熟悉。  顺德为什么行?顺德成功靠的是什么?许多人都在追问顺德的“斯芬克斯之谜”。我在这块土地上已经工作和生活了10年,作为这块土地发展的记录者和观察者,我从没有停止过对顺德的追问和思考。  顺德,这个只有500多年的名字,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强的生长力、吸纳力和包容力?  这种追问,就像深邃的天空,吸引我们苦苦思索。  我试图用“本地人,本地化”六个字来概括像顺德这样的地方的成功。  “本地人”是依靠本地人的创业,依靠全民创业来发展本区域。在中国,确实有很多地方是依靠本地自然生长的创业冲动走上富裕之路的,像浙江的温州、义乌等地,福建的晋江、石狮等地,江苏的江阴、张家港等地,广东的顺德、南海等地。  我甚至大声疾呼:一个地方与其花大力气去招商引资,为什么不想方设法培育地方创业文化?  当然对中国很多地方来说,“外来和尚会念经”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潜规则。放眼中国的广袤区域,有多少地方能真正积极扶持本地人创业,大部分地方在发展经济方面都喜欢“搬大树”,它们更多的是把眼睛盯着外面的创业者,希望把这些外面的“和尚”请回来。  移植一棵大树,确实比从小树种起来快。但我们要看到,那些漫山遍野的蓬勃小树,显然比稀疏的几棵大树,更让人感到生机和希望。  “本地化”的意思是包容、吸纳。一个地方不能关起门来发展,必须不断地吸收外来的人才、资本、文化。但你这个地方必须要有强大的消化能力,才能把原本不是你的变成你的一部分。像移植来一棵大树后,你要让它能扎根,才会成为你的,不然它也会被人移走。  后来我又发现,其实“本地人,本地化”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远者来,近者悦”,并没什么新意。所以,我最终无法概括顺德的成功,只好放弃,回归于细节。但愿这些我花费10年观察和记录的细节,能给您启迪!      【推荐序】  在中国2800多个县域中,顺德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  顺德的“鼎鼎有名”,不仅在于其出产了许多名牌产品,还在于其是以“改革”出名的地方。这在中国县域中恐怕也独一无二。  顺德作为改革的“先行者”,为中国体制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我长期在国家体改部门工作,所以对顺德十分熟悉。  从中国体制改革角度而言,顺德在产权改革方面为全国做出了示范。如果说中国农村改革的代表是安徽小岗村,那么中国企业改革的代表就是广东顺德。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顺德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提出了“靓女先嫁”的口号,进行产权改革,救活了大批的企业。  前一段时间,国内曾经就产权改革的问题进行激烈争论,话题是国有资产的流失。我注意到,在这个争论中,很大部分人将产权改革与产权流失混为一谈,其实它们并非同一个概念。产权流失在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国有企业中都存在,就算不改革,它也会继续流失下去,而且可能会流失得更快。这就是所谓的“冰棍现象”。这种现象是由国有资产效率低下决定的。当然,我们要重视产权改革中公平和正义的问题,我们要让改革在阳光下进行。在产权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原因无外乎两个:国有资产被低估或腐败行为影响交易。通过规范的产权改革,是可以排除国有资产被低估或被权钱交易影响的。  顺德能够连续4年排在中国百强县的榜首,能够成为中国首个GDP突破千亿元的县域,能够成长300多家亿元级的制造企业,其原因都可以说是顺德体制改革的结果。  顺德的改革,很好地造就了一个“民本经济”的局面。  “民本经济”是我多年来所提倡的一个概念。“民本经济”是相对“官本经济”而言的,我们过去搞的计划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官本经济”,通过长官的意志和行政方式来配置资源。而“民本经济”则强调,人民是创业的主体、经济的主体、产权的主体,也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有人民两个字,就是要体现以民为本位,体现人民当家做主。  “民本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最有效的途径。邓小平同志说过,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所谓共同富裕,就是人民共同占有财富。财富靠谁创造?是靠人民创造而不是靠政府恩赐。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各种经济主体产权在平等竞争的规则下,通过优胜劣汰促进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增加财富的过程。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本质上也是由原来的“官本经济”转向“民本经济”的过程,也就是由政府为主导创造财富的过程转向由人民为主导创造财富的过程。“民本经济”是按人民自己的意志、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创造财富、配置资源,是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民本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富有效率和效益的经济。“民本经济”是立足于民、富民利国的经济。“民本经济”可以更好地激发人民的创新精神,随着资本的扩大和生产规模的扩张,通过个人资本的启动和联合,各种混合经济、投资基金经济、社会保障基金经济、股份制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资本的社会化是一种明显的必然趋势。有了这样的创新环境,人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企业发展好了,人民富裕起来了,各种税收也就上来了,政府也就有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更好地服务大众了。  “民本经济”是以民为本位,民有民营民享的经济。“民本经济”有四个特点:一是经济形式以民营为主;二是社会投资以民间资本为主;三是社区事业以民办为主;四是政府的管理以创造环境为主。  我认为,建立“民本经济”要做到“三破三立”:一是突破国家花钱政府投资的旧体制,建立激励民间投资的新体制;二是要突破只有国强才能民富的旧观念,树立民富才能国强的新观念;三是突破单一的财产观念,树立全社会的财富观念。  在读完林德荣同志所著的这本书后,更坚定了我对提倡发展“民本经济”的决心。从顺德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民本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好方向。  在2003年的时候,我就在各种场合疾呼:现在改革远远还不是完成了,恰恰全国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处于攻坚阶段,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就是政府体制的改革。  我最近注意到,广东省印发《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提出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要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等方面“先行一步”,在未来5~10年内率先实现科学发展。  我也通过媒体了解到,广东把深圳和顺德作为体制改革的试点,希望这两座城市为广东的行政体制改革“破题”,率先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依法运行的行政管理体制。顺德的任务仍然很重,顺德政府应继续发挥“敢为天下先”的顺德精神,寻求新的突破。  这是非常有远见的做法。我想对于顺德的探索来说,它不仅是为广东“破题”,更是为中国2800多个县域行政管理体制“破题”,为中国县域的科学发展“破题”。从这一点来说,顺德这次改革的意义就更深远了。  所以,顺德的未来更值得我们期待。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关注中国县域经济的人一定要关注顺德的原因。  我认识林德荣同志是在2004年。那一年的11月,为了纪念《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20周年,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在顺德举行了一个改革论坛,他们邀请我参加。在会议期间,林德荣同志陪着我参观了顺德的一些地方。作为一名地方媒体的记者,他能对这个地方的改革和发展进行研究、思考,是十分可贵的,这也说明他对这个地方有很深的感情。我希望他今后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是为序。    高尚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2009年1月9日于北京    德荣请我为他的新书写序,打动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对这片土地也有着同样的感动。  尽管我不是顺德人,但因为经常和顺德的企业在一起交流,所以早就与顺德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喜欢顺德,不仅仅是因为“食在广东,厨出凤城”;更是因为这里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企业,我有幸陪伴它们一起高速成长;更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处处传扬着一种精神,一种让人心情盛开的文化底蕴。  曾几何时,“可怕”成了顺德的标签。大家亲切地称呼顺德人为“可怕的顺德人”,就是说他们能够大胆创新,致富成功。因为在过去传统的经济体制中,顺德的做法与思路有点儿另类,同时顺德人也创造了令人眩目的骄人业绩。  顺德发展之快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在这片狭小的土地上,创造了太多的传奇,当大家突然间都开始关注这个地方的时候,那种惊讶的感觉,犹如巨大能量瞬间爆发,让人目瞪口呆:顺德一个乡镇的工业产值,竟然抵到中国很多地方一个县级市甚至地级市的总和!也难怪乎,顺德多年来一直稳坐全国百强县之首。  你可能不知道顺德,但你一定知道或听说过美的、科龙、格兰仕、万家乐、万和等著名的家电品牌;你可能不知道顺德,但你一定知道广东盛产家具,而顺德的龙江正是“中国家具第一镇”;你可能不知道顺德,但如果你是做花卉生意的,就或多或少会听说过陈村,因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  徜徉在中国第一县(市)的大街上,我无法想象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在30年前是何等模样;而当我穿梭在一家又一家制造中心构成的小镇时,不得不对顺德巨大的发展潜力心生钦佩。顺德,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这个不起眼的南国小县如此显耀,以至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顺德人创造了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商业人文素质、金融与信息中心等优势,正是他们的经验与创造改变了中国商业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与此同时,还深深改变了中国政府的市场经济实践。  从商业角度看,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除了核心技术的竞争外,另一个是比较优势的竞争。顺德想成为面向全世界的家电生产基地,这样的战略选择是有很大风险的—技术在外,资本在外,市场在外,只有生产在内,仅依靠规模生产优势来参与竞争无疑是缺乏优势的。出乎意料的是,顺德人并没有开展传统的面向核心技术的研发投资,而是果断地采取联合顺德本地各家企业资源,将顺德自己的竞争性资源转变为竞合性资源,进而向全球化进程迈进一大步;顺德人对于商业的联合协作思维方式和不拘一格的合作习惯使得这些当地企业化干戈为玉帛,并将资源合作形成主流,因为他们知道竞合资源的目的并不是打造老板,而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从市场经济的政府实践来看,顺德的做法与思路很明显地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另类形象,因为顺德的发展模式是全新的,即“政府重在服务经济;以市场来指导政府的工作”,顺德的巨大成功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府工作重心的提出提供了实践经验。如果进一步解析顺德政府的实践内涵,会发现顺德发展的动能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次又一次实实在在的制度创新。顺德每一次制度的变化,都给资源配置带来新的途径,并无限放大着资源的产出。初期,顺德的制度创新表现在农村的家庭承包制与股份合作制上;中期制度创新的特点是产权改革,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分离;后期的改变主要放在政府职能转变上。每一次的制度创新都能给顺德带来新的动力,甚至达到几何级的增长。尽管这之中有些做法招致这样那样的非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没有政府角色的转变,没有政府甘当顺德的经纪人,顺德绝对不会在较短的时间里利用市场的手法来聚集大量的社会资源为顺德所用。  回顾过去三十多年来的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顺德所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经济发展的单兵突进,使得顺德的土地失去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可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与格局让顺德失去城市推动经济的巨大推动力;外部环境的问题,使顺德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宠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在与其他兄弟享受同样的阳光的时候,顺德的推动力明显减弱……这发展期间不时传来的质疑与追问,总让对顺德怀有美好情感与期望的人们为顺德捏了一把汗。尽管顺德其实并不寂寞,隔三岔五的家电业大战总是在不长的时间将顺德推到人们面前。这样的参战有的是顺德主动投入的,甚至有的还是顺德人主动挑起的,当然也有的是被迫的。无论是何种情况,给人的一个总体感觉就是:顺德如一驾战车,既要面对同一大本营的攻击,又要防御外敌的入侵,顺德是不得安宁的。  德鲁克指出,一个企业必须有事业理论指导,才可以长盛不衰。他将事业理论概述为:(1)使员工充满使命感;(2)培养员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3)检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否过时并加以更新。对于顺德来说,德鲁克的名言同样有效。顺德的长盛与否,取决于顺德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们能否胸怀足够的使命感,这是一个企业和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地区能否立足的关键因素。对于顺德人来说,尤其如是,因为他们往往敏于行而讷于言,重实干而轻理念;顺德的长盛与否,还取决于顺德人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10倍速竞争的时代,就要以10倍速的应变能力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顺德的长盛与否,更取决于顺德能否检视自己的优势,培养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全世界谈论最多的就是“金融危机”。同样是冬天来了,我们会看到,顺德和其他一些地方表现出来的完全是两种情形。我在其他地方听到的,大多是“挑战”、“衰退”;而在顺德,人们谈论最多的却是“机遇”、“机会”。当大家还在高谈阔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的时候,顺德人已经开始敏锐地做好过冬的准备,并且谋划好要在冬天开始发力超越对手。当人们还在怀疑“顺德还能可怕多久”的时候,今天,在冷冷的寒冬中,顺德人再一次用行动回答了这一命题。  顺德的价值,不仅仅是贡献令人惊讶的GDP,更是贡献了伟大的政府智慧和商业智慧。顺德辉煌的背后,是曾经凤凰重生的迷茫和彷徨,是曾经付出的艰辛和代价,是曾经摸索的创新和变革。顺德所经历的各种挑战和沉浮,例如工业化、产权改革、农村改革、城市化等,相信在中国很多地方,或多或少、或早或晚也会遇到。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多做少讲,只做不讲,做了再讲。”这是在顺德出生成长而后官至广州市长的黎子流先生对顺德人的评价。我们很幸运,在10年前,就有人愿意沉淀下来,扎根于这片神奇的土地,为我们提供历史的记忆和思考,在顺德最近高速发展和转型的10年中,德荣以一个独立观察家的身份,始终站在顺德的前沿,最真实、最深刻地见证和记录了历史的这一切,德荣做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看到这部作品,我相信,顺德的精神渗透在德荣的骨子里,同样也渗透在人们的骨子里,拥有如此精神的顺德一定会贡献更加辉煌的未来,我也希望,中国的很多地区能够涌现出更多像顺德这样的传奇,让每个普通的中国人都能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1月8日于广州

内容概要

  中国经济改革催生了无数的经济奇迹,其中顺德是2800多个县域的领跑者,并成为首个GDP突破千亿元的县域,缔造了“顺德制造”、“顺德创造”、“顺德服务”、“顺德魅力”的发展成就,不禁令世人惊呼“可怕的顺德”。作者经过10年观察,把顺德生长的细节呈现出来,为研究珠三角经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无疑也会为其他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启发,在全球经济放缓的今天,具有更为难得的意义。

作者简介

  林德荣,1970年生人,职业报人。现为广东《珠江商报》副总编辑,主任编辑职称。1998年底开始在顺德从事新闻工作,是顺德发展“黄金十年”的记录着和观察者。从1995年开始为所在报纸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主撰者,撰写了上百万字新闻作品,40多篇作品获省级以上新闻奖。  近年曾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美国西北大学凯洛克商学院,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等大学进修学习。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高尚全 顺德是“民本经济”的典范推荐序二◎陈春花 他们改变了中国的商业和政府实践前言有关顺德的一些细节引言 金融海啸背景下的区域发展模式广东要擦亮顺德这个品牌 1一个自己干出来的“特区” 5“候鸟经济”与“本土经济” 9产业、人口、城市 12顺德人的本土意识 14中国品牌密度最高的地方 15第1章 历史长河100年前的广东首富县 18一次农民起义和一个县的设立 18顺德是清末广东首富县 21《三字经》作者是顺德人 26第2章 伟人足迹邓小平两次到过的地方 30邓小平的两次顺德之行 30江泽民在顺德主持的一个座谈会 35胡锦涛的两次顺德之行 38第3章 顺德制造解密“中国制造”的钥匙 43制造业改变的顺德 43从“摇头摆尾”到“两家一花” 48顺德工业化的“反求工程” 53开放开启工业化之路 55“靓女先嫁”,一声呐喊 59顺德最有“价值”的优势 64搞家电一定要到广东顺德 66从“工业立市”到“顺德制造” 67顺德制造,代表中国民族工业方向 69第4章 区域品牌中国产业集群的“顺德模式” 81顺德拥有22个国家级区域品牌 81申报区域品牌的“敢为人先” 83顺德产业集群的“六级跳” 88第5章 现代化试点中国最早的省管县实践 91顺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始末 91广东为什么要把现代化试点交给顺德 99顺德为什么能 102“顺德经验”具有强大示范效应 104第6章 顺德“我”的城市化道路 106顺德的第三次跨越 106机遇:广东曾经规划的七个大城市之一 111改革:以新观念建设大城市 112变化:搭建起顺德中心城区框架 114城市化是现代化重要标志 116把城市作为最重要资源 121从城镇到城市的飞跃 124第7章 顺德农民“我们”的城市化道路 127最难的是让农民成为城里人 127以市场化和城市化为取向的改革 131推行农村体改后土地政策的变化 132解开束缚农民“离土不离乡”的绳索 133股权固化,一石三鸟 134升平居委会转变了职能 135职能转变、复位与回归 136大良城市人口占九成 137第8章 观点革命顺德对中国市场经济的贡献 139改革是顺德的品牌 139阳光政府与殡葬改革 141民营经济,顺德的明智选择 142让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145时间是顺德发展最宝贵资源 147寻求突破,实现高基数上高增长 148以工业化改变“后发地区” 149从土地资源到企业资源 150创税英雄和顺德发展 152一场盛会,一次城市发展机会 154人水和谐与水乡发展 155降低顺德发展成本 156建立鱼水般的政企关系 158顺德,能不能再当科学发展排头兵 158经营城市,城市建设的市场化取向 162从资源角度看河涌 163高新产业和城市化 164“顺德班”和学习型社会 165顺德的人才“高地” 167“金梧桐奖”和“人才小气候” 168官员下海与重商氛围 169外企精英带来的文化冲击 170第9章 学习新加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72顺德的新加坡情结 172学习新加坡,打开顺德眼界 174看新加坡如何帮扶企业 176新加坡城市发展理念引起共鸣 177大树底下的城市 180城市河流:从运输到休闲 181“以人为本”拂面而来 183透明的城市 185网络化图书馆 187第10章 顺德跨越中国首个GDP超千亿元县域 189顺德的2003年 189超前引领,观念一变天地宽 192一次静悄悄的新跨越 196从经济社会到民生社会 199结束语 “跳出顺德看顺德”克服先发地区“富贵病” 201从行政力量到市场力量 205顺德企业四大问题 207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布局者” 212后记参考文献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认为,建立“民本经济”,要做到“三破三立”:一是突破国家花钱政府投资的旧体制,建立激励民间投资的新体制;二要突破只有国强才能民富的旧观念,树立民富才能国强的新观念;三是突破单一的财产观念,树立全社会的财富观念。  当读完林德荣同志所著的《可怕的顺德》后,更坚定了我对提倡发展“民本经济”的决心。从顺德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民本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好方向。  ——高尚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顺德的价值,不仅仅是贡献令人惊讶的GDP,更是贡献了伟大的政府智慧和商业智慧。顺德辉煌的背后,是曾经凤凰重生的迷茫和彷徨,是曾经付出的艰辛和代价,是曾经摸索的创新和变革。顺德所经历的各种挑战和沉浮,例如工业化、产权改革、农村改革、城市化等,相信在中国很多地方,或多或少、或早或晚的也会遇到。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可怕的顺德 PDF格式下载



   上周末女朋友去佛山面试,硬是把我给拽了过去。面试结束天已黑了大半,我突然想起看过的这本书,就二话没说买了前往大良的车票。一路上,我越看越觉得悬,车外乌灯黑火的,像个死城一样,一路上都是一些五金店和汽配店,就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就北窖那边还是很荒凉的,虽然顺德的加工贸易确实比较强,但是第三产业还是有待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顺德本地的乡镇银行是大行其道,广告各方面的做得相当到位,回来查了一下股东背景才发现,原来股东都是美的、万和、碧桂园的,顺德人创新的意识可以用“可怕”来形容,这家银行今年好像在筹备上市,应该很快就会冲击佛山及广州市场,我是做银行的,有时银行之多,招揽业务之辛苦,我也觉得很无奈。


  介绍了顺德的发展历史, 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顺德的经济和社会变化。 不过 ,这本书似乎有些太高抬顺德了, 赞扬的成分太重, 就有些不太客观了。 毕竟是顺德自己人写的。 顺德经济确实发达, 但主要是工业 可以说他的服务业和农业并非不可一世 城市化程度依然不高 。农村人口很多 城镇建设落后 金融发展滞后 虽然它经历了产权改革 现代化 城市化 农村改革 也只能说顺德比中国的其他地方改革步伐走的快 走的早 走的主动 我们依然要看到时代发展的大方向 顺德的富贵病要治一下 要更加努力 才能做的更好 最后作者也讲到跳出顺德看顺德 不错还是提出了顺德面临的一些问题 总的就是顺德有很多成就 ,但也有不少问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