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道路交通安全概论

郑安文,苑红伟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郑安文,苑红伟 主编  

页数:

326  

字数:

404000  

前言

  人们无论是出行,还是出差、旅游,都希望平平安安,不要发生交通事故。作为交通参与者群体,无论是驾驶员、骑车人,还是行人、乘员,在参与交通活动过程中规避交通事故风险均需要从自身做起。  本书重点围绕交通参与者、车辆、道路及交通环境等构成现代道路交通系统的三大要素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及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展开分析和讨论,在内容的选取上注重实用性,旨在普及和传播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读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兼顾本科教学的特点,每章给出了小结和思考题,便于学习。  本书共有九章。第一章介绍了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现代道路交通系统交通安全状况的变化过程及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内容等;第二章介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形式、特点及其分类、危害及易受伤害群体等内容;第三章讨论了交通参与者与交通安全的关系;第四章讨论了驾驶员与交通安全的关系;第五章主要介绍汽车行驶性能、汽车制动系统等重要装置的技术状况、车辆驾驶环境、汽车安全技术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第六章阐述了道路特性、交通环境特性、道路交通设施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第七章讨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规对交通安全的保障作用;第八章主要介绍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救护的相关知识;第九章从人员、车辆、道路、管理四个方面讨论了道路交通安全化及其实现途径。  本书由武汉科技大学的郑安文、中国矿业大学的苑红伟担任主编,江苏省棠张学校的马力、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的秦聪、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化工销售华北分公司的孙微担任副主编;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武汉科技大学的郭健忠、崔平安、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的谢旭飞、北京交通大学的博士生赵峰和天津民航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柳青等。全书由郑安文教授统稿,北京交通大学的聂磊教授担任本书的主审并提出了许多重要而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由于篇幅有限未能一一列出,引用及理解不当之处敬请谅解,并在此向这些文献资料的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或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交通类专业规划教材,在广泛吸取了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重点围绕交通参与者、车辆、道路及交通环境等构成现代道路交通系统的三大要素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及其对交通安全影响展开系统分析和讨论,在内容的选取上注重实用性,旨在普及和传播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本书共有九章,包括概述、道路交通事故与交通事故风险、交通参与者与交通安全、机动车驾驶员与交通安全、车辆与交通安全、道路与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规与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现场急救与生命保护、道路交通事故防治与交通安全化等内容。
  本书可以作为普通高等教育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及安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道路交通安全设计、安全管理等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还可以作为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安全及道路交通安全的概念
 第二节 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第三节 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概况及发展趋势
 第四节 现代道路交通系统交通安全状况的变化过程
 第五节 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内容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道路交通事故与交通事故风险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形式特点及分类
 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与最易受伤害群体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风险及其防范
 第五节 道路交通事故治理与预防概述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交通参与者与交通安全
 第一节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与交通安全
 第二节 交通行为与交通安全意识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行人骑车人及乘员的交通行为与交通安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机动车驾驶员与交通安全
 第一节 驾驶员驾车时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第二节 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驾驶员素质与驾驶陋习
 第四节 一些典型情况下驾车行为的安全隐患分析
 第五节 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与交通安全
 第六节 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期望车速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车辆与交通安全
 第一节 汽车行驶性能与交通安全
 第二节 一些重要装置的技术状况与交通安全
 第三节 车辆驾驶环境与行车安全
 第四节 汽车安全技术与交通安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 道路与交通安全
 第一节 道路特性与交通安全
 第二节 交通环境特性与交通安全
 第三节 道路安全设施与交通安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规与交通安全
 第一节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规概述
 第二节 交通参与者交通管理者从事交通活动时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及构成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条件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方法与处理程序
 第五节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及其追究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 交通事故现场急救和生命保护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急救概述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救护知识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九章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与交通安全化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概述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模型及预防理论
 第三节 道路交通安全化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节 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在德国诞生。汽车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给人类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随时都可能发生直接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道路交通事故、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由于目前道路交通事故尚不能完全避免,因而对每个公民而言,以积极的心态充分利用汽车带来的正面效应,理性面对汽车使用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以科学的方法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些对于保护自身安全、避免交通伤害具有积极意义。一、汽车的正面效应自汽车发明以来的100多年里,世界汽车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使汽车保有量呈几何级数增加。2003年,全世界汽车保有量已达7.5亿辆左右,汽车已成为当今社会数量最多、活动范围最广泛、使用方式最普及、运输量最大的道路交通工具;与此同时,汽车的结构也不断改进与完善,品种不断增多,用途不断扩展,性能不断提高。在现代社会,没有哪种交通工具可与汽车的作用相媲美。火车、轮船虽然装载量大,但只能沿铁路或水路等固定线路行驶且需要在火车站或码头等固定地点装运乘员或货物;飞机适用于长距离快捷的运输,但也需要有固定的机场。与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相比,汽车在中、短途行程范围内运输的最突出特点是:方便、快捷、灵活,易于实现门对门运输。正因如此,汽车在过去几十年内获得了快速发展,已成为人们最主要、最受青睐的交通工具之一。时至今日,汽车已经全方位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汽车的使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得人们对汽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所有方面,无一不与汽车有着紧密的联系,使得汽车成为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象征和标志。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道路交通安全概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