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建筑工程施工常用资料手册

侯君伟 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侯君伟 编  

页数:

603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常用资料手册》自2004年1月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建筑工程建设人员,在收集广大读者的意见基础上,本手册第2版作了较多的修改。  这次修改的原则是:  (1)着重为广大建筑施工人员服务,取消了第1版常用结构计算内容,补充了建筑施工人员必须从事的有关施工设计计算内容,如深基坑挡土支护设计计算;脚手架设计计算等。  (2)补充了从2002年各种土建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问世以来近几年颁布的有关新规范、新标准,如桩基技术、脚手架技术、工程测量等。  (3)围绕环境保护和建筑节能补充了一些新内容,如建筑节能施工、绿色施工管理等。  按照上述的修改,第2版包括(1)常用资料;(2)施工常用气象、地震及环境保护数据;(3)结构静力计算参考数据;(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有关数据;(5)地基基础工程施工;(6)砖石工程施工;(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8)钢结构工程施工;(9)防水工程施工;(10)楼地面工程施工;(11)装饰工程施工;(1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13)施工测量;(14)脚手架工程。  本书可供土建施工人员、材料检验人员、工程质检人员和工程监理人员参考。  本书为集体编写,分工各有侧重。在取材方面、系统性方面,难免挂一漏万,有的内容难免有错,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为第2版内容包括:常用资料;施工常用气象、地震及环境保护数据;结构静力计算参考数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有关数据;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石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楼地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施工测量;脚手架工程。 本书可供土建施工人员、材料检验人员、工程质量检验人员和工程监理人员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1 常用资料 1.1 常用符号  1.1.1 法定计量单位符号  1.1.2 物理量符号、化学元素符号  1.1.3 常用构件代号  1.1.4 塑料、树脂名称缩写代号  1.1.5 常用增塑剂名称缩写代号  1.1.6 钢筋符号  1.1.7 建材、设备的规格型号 1.2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  1.2.1 米制、市制、英制长度、面积等单位换算  1.2.2 米制、市制、英制质量单位换算  1.2.3 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  1.2.4 硬度及酸碱度符号  1.2.5 标准筛常用网号、目数对照 1.3 常用建筑材料及数值  1.3.1 材料基本性质常用名称及代号  1.3.2 常用材料和构件自重及性质  1.3.3 圆钉、木螺钉直径、号数、尺寸及其英制规格  1.3.4 塑料建材规格  1.3.5 木制品规格及毛截面体积(材积)  1.3.6 常用钢材、钢丝的规格型号2 施工常用气象、地震及环境保护数据 2.1 气象数据与地质年代表  2.1.1 气象数据  2.1.2 地质年代 2.2 地震  2.2.1 地震震级  2.2.2 地震烈度 2.3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  2.3.1 空气污染  2.3.2 噪声  2.3.3 水污染3 结构静力计算参考数据 3.1 构件常用截面的几何与力学特征 3.2 简支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3.3 悬臂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3.4 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3.5 两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3.6 外伸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 3.7 等截面连续梁的内力及变形  3.7.1 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剪力及挠度系数  3.7.2 不等跨连续梁的内力系数 3.8 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系数4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有关数据 4.1 施工机械化参考资料  4.1.1 土方机械  4.1.2 钢筋混凝土机械  4.1.3 起重机械  4.1.4 运输机械  4.1.5 施工机械需用量综合计算 4.2 工地临时房屋设施  4.2.1 生产性临时设施  4.2.2 工地仓库 4.3 工地临时供水  4.3.1 用水量计算  4.3.2 施工用水参考定额  4.3.3 水源选择  4.3.4 临时给水系统 4.4 工地临时供电  4.4.1 用电量计算  4.4.2 施工机械用电  4.4.3 施工现场照明用电 ……5 地基基础工施工6 砌体工程施工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8 钢结构工程施工9 防水工程施工10 楼、地面工程施工11 装饰工程施工12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13 施工测量14 脚手架工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支护结构计算有关内容。  在荷载取值方面要考虑逆作法施工的特点。用逆作法施工的地下连续墙围护墙,由于有一定的截面厚度、采用刚性接头、利用刚度很大的地下结构楼盖作为水平支撑,只要地下楼盖布置比较合理,一般变位都较小,因此在进行围护墙计算时宜取静止土压力。  b.地下连续墙承重墙设计: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结构的承重墙,除按一般的结构计算方法,根据上部传下的荷载进行内力分析和截面计算之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无桩的地下连续墙与有桩的地下室底板的变形协调和基本的同步沉降。目前采用的设计方法之一,即根据群桩设计理论,把地下连续墙模拟折算成工程桩的方法,即把地下连续墙的垂直承载能力,通过等量代换计算方法,将地下连续墙模拟折算成若干根工程桩,布置在基础底板的周边上,将桩、土、底板三位一体视为共同结构的复合基础,利用有关的计算机程序,来计算底板的内力、桩端轴力以及总体沉降。  在进行地下连续墙和工程桩的等量代换时,可参考混凝土灌注桩设计规范计算地下连续墙的壁侧摩阻力和端阻力。  通过研究和工程观测,证明地下连续墙的壁侧摩阻力不仅取决于上层性质,还与端阻力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关系,即端阻力的大小影响壁侧摩阻力的发挥和分布。一般在加荷初期,荷载大部分由壁侧摩阻力承担,传递到墙底的荷载很小,当壁侧摩阻力达到极限后,墙顶荷载再增加则主要由端阻力承担。当壁侧摩阻力达到极限时,端阻力约占荷载的20%~40%。一般壁侧摩阻力全部发挥,需要的位移较小;而端阻力全部发挥,则需要较大的位移。  在逆作法施工过程中,随着挖土的加深、墙体位移及土压力的变化,壁侧摩阻力亦有所降低。  在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实际存在地下连续墙、工程桩、地下室结构和上部结构(采用封闭式逆作法时)的共同作用问题,应通过该复合结构的沉降计算,来控制施工进度。通过观测,上述复合结构的中心沉降较大,周边沉降较小,地下连续墙的沉降小于中间工程桩的沉降。而随着地下室结构及上部结构施工的进展及结构刚度的增大,地下连续墙和中间工程桩的沉降均随之增大,但差异沉降变化不大。  ②中间支承桩(中柱桩)设计:中间支承柱(中柱桩)是逆作法施工中,在底板未封底受力之前与地下连续墙共同承受地下结构、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承重构件。其布置、数量和结构形式都对逆作法施工有很大的影响。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建筑工程施工常用资料手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