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视觉传达设计史

白石和也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白石和也  

页数:

401  

译者:

王传杰  

Tag标签:

无  

前言

经过近3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视觉传达设计史》的翻译工作,当敲完最后一个字符时长长地嘘了一大口气,真的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从文字的数量来说,工作量似乎不太大,但是里面牵涉到的事件和人物有不少是不很熟悉的,甚至有部分事件对我来说是陌生的。特别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摇滚乐和以“亚文化群体”形式结成的“摩登派”为核心的消费文化,以及在不安定的情况下从事地下文化出版活动的(Underground)人物及事件等,由于文化的断层和历史的原因等这些很少被介绍到国内来,所以在查寻这些事物的根由时就显得特别的费时耗力,加上一些名词查而无序或者是没有统一的解释,因此有些事物即使借助于最现代的查询工具,往往也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有时候不得不借助于最原始的书信去征询导师的见解(由于交通事故,白石先生的双目接近于失明的状态,不能利用现代化的媒体通信工具,所得到的几封信函都是在白石先生的授意下,由其夫人代其查阅资料后写成的)。也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当原作者、我的导师白石先生听说我用两年的时间去翻译这本书时,眼睛里打着大大的问号(从电话里感觉到的),用带点怀疑的口气说道:出来ちのゎ?(能行吗?)我当时不是很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以为在两年内可以完成这本书的翻译工作,尽管本人内心很清楚,这本书与前一本译著《错觉艺术与平面造型》相比较,难度要大很多。事实证明,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远远超出了想象。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地论述了视觉传达发展的轨迹,探索了视觉传达的本质问题,阐释了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全书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分为8章,即近代平面设计的起始、招贴广告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图像宣传、前卫艺术和现代主义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平面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主义和信息社会的平面设计、波普艺术与非主流文化的图像、20世纪末的视觉设计。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能从中找到解读当代社会文化现象的钥匙。

作者简介

(日)白石和也,专攻方向:现代表现主义油画、文人水墨、书法和艺术理论。
主要业绩:著作5部;在美、日等国举办个人画展10次;国际性学术会议10佘次;学术论文10余篇;有200多幅油画、国画和书法作品被美术馆、企业和个人所收藏。

书籍目录

译者序原书序 0.1 视觉与复制的诸问题 0.2 近代的平面设计 0.3 广告的魔术空间第1章 近代平面设计的起始(19世纪的讽刺漫画) 1.1 审查与漫画(图像语言的力量) 1.2 审查与象征(1830年~1848年的法国) 1.3 杜米埃的讽刺漫画(语言与图像互文性的整体表现) 1.4 《力量》杂志的政治性与“爱尔兰人” 1.5 讽刺漫画与人相学第2章 招贴广告的时代(早期的公共传媒1890年~1914年) 2.1 爱国(新洛可可)主义与近代模式(日本风格)的影响 2.2 新艺术运动(装饰性的海报) 2.3 大众娱乐、招贴海报与妇女解放运动 2.4 现代主义与物品海报——从图像艺术到设计第3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图像宣传(1914年~1920年)第4章 前卫艺术和现代主义的诞生(乌托邦的理想主义与商业主义1918年~1939年) 4.1 未来派与意大利 4.2 达达主义与蒙太奇 4.3 超现实主义与广告 4.4 摄影报道主义中的现代主义与纪实性 4.5 摄影剪辑与摄影新闻报道 4.6 德国摄影周刊杂志的主流 4.7 德国(国际印刷出版展) 4.8 机械美学与摄影报道主义(新客观主义) 4.9 前苏联的图像设计 4.10 新广告设计师的团体 4.11 近代设计师们的国外迁移 4.12 法国 4.13 英国 4.14 荷兰 4.15 瑞士客观图像的起源 4.16 现代主义的策划和瑞士派 4.17 意大利的米兰风格第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平面设计(机能主义1939年~1945年) 5.1 英国(新闻摄影报道和杂志编辑) 5.2 美国(现代主义艺术家的策划和企业) 5.3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宣传图像第6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主义和信息社会的平面设计(1946年~1969年) 6.1 瑞士的新平面设计(欧洲现代主义的变迁) 6.2 意大利(米兰样式) 6.3 法国(诙谐的语言图像) 6.4 英国(消费主义和青年文化的萌生) 6.5 德国 6.6 波兰 6.7 荷兰 6.8 美国第7章 波普艺术与非主流的图像(1960年~1970年) 7.1 消费文化和非主流文化 7.2 摩登与流行 7.3 波普音乐与图像艺术 7.4 明星照与演艺界 7.5 非主流文化与幻觉艺术 7.6 非主流文化的出版活动 7.7 古巴革命的图像艺术 7.8 加利福尼亚非主流文化的图像艺术 7.9 唤起舆论的图像艺术第8章 20世纪末的视觉设计(1970年以后的广告和后现代主义以及电子技术) 8.1 现代广告的符号学 8.2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8.3 后现代主义样式的思想 8.4 后现代主义的抵抗思想 8.5 后现代的理论 8.6 后现代主义技术的思想刷新 8.7 国家样式与国际的影响 8.8 英国 8.9 荷兰 8.10 法国 8.11 瑞士 8.12 德国 8.13 意大利 8.14 日本 8.15 美国名词注解参考文献人名索引事件索引主要报刊杂志中外文对照译者小记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但是杜米埃的这幅版画将摄食和排泄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为合为一体,以漫画的手笔将一块巨大的木板通放在菲利普的嘴里,他坐在椅子式的便器上,画像的右侧是贫苦的大众正把金块放进笼子里。其次是个头虽小体形与主人相似肥硕的阁僚,背着笼子登着木板正往巨人的口里运送东西,完全具有讽刺意义是把“贵族院议员的任命”和“军队任命辞令等变成了印刷物被排泄出来,而身后其他的那些肥硕的克隆人群体,正在热心地把这些“排泄物”搬运到什么地方去。对于新闻检察官来说,版画隐喻的印象是路易?菲利普对金钱的贪欲和支配,依靠掠夺贫苦百姓使自己成为富有者;而那些愚蠢的人用金钱和行贿的手法从路易?菲利普那里获得优先权和地位,类似这样的嘲讽一般人看得不是很明白的。1831年1月路易?菲利普发表了《避免王室权力的滥用与民众力量的冲突,努力维持中庸》的宣言,漫画图像表现的象征意义正是这个宣言的虚伪性,菲利苯在1831年12月29日的《讽刺漫画》里发表的版画对此又作了进一步挖苦性的解释:国王与漫画里面的人物无论如何也是不一样的。尽管如此,这幅版画被警察没收,并奉命销毁了珍贵的版画原版。

后记

迄今为止,设计史概述的主要内容是以产品为主的设计变迁史,或者也可以说产品(Product)设计发展是史学家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使是论及视觉传达也大多离不开海报设计的范畴。另外,对海报的评价也不是从视觉传达的角度,而是以绘画的尺度去评价的,因而可以察觉到,对视觉设计的述评限定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内。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这种评价的尺度,完全忽视了本不应该忽视的视觉设计在信息传达方面的伟大意义,因为视觉设计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20世纪末视觉传达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给新世纪面对新媒体急速扩张的人们带来了新的感觉和思考方式,而且可以通过视觉设计的制作和消费的过程观察到视觉传达对社会和视觉文化的影响。过去很少被著述到的图像印刷、摄影新闻报道以及出版物和宣传资料中的平面设计,在今天能够引起现代设计史学界的广泛承认已经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木版画和石版画在19世纪唤醒暴政下的民众、给予反抗的力量、促发新女性运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现代主义的平面设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与传统印刷完全不一样的数码技术控制的复制工作,还有已经到来的21世纪会给人们提示些什么,这些不应该从美术的角度而是应当从信息传达的功能侧面去考察的。归根结底,要以与视觉设计的物质和语义学环境相关为出发点,努力去探求能够明确反映近代人精神变迁的视觉传达的历史。因为出版费用的问题,图版主要是考虑读者能从大体的结构上了解作品,或者是能从概观上起到参考作用而编排设计的,因而在图版的尺寸大小和内容的鉴赏方面是不允分的,所以在拜谢读者的同时,希望各位能够根据参考文献所提供的线索去直接参照实际的作品和原大尺寸的图版。


编辑推荐

《视觉传达设计史》:21世纪国外艺术与设计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视觉传达设计史 PDF格式下载



全面地论述了视觉传达发展的轨迹


很理论的东西,我觉得做设计的非但要在技能上提高,一些基本的理论还是要有的,要不然做出来的东西就很空洞了。


资料图板均显陈旧,纸张粗糙,没有太大的阅读兴趣


是给朋友买的一本,说还不错


书很厚,字的大小也还好,


内容写得很详细,不过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有点别扭,所以看得累。
偏重理论,尤其有很多心理影响方面的分析,有些内容不是太认同,可能是与作者有文化方面的差异。
不建议作为设计史方面的入门读物或基础学习,对设计有了解后再买来看看不同的意见比较好。


这本书刚拿到的时候没有多少惊喜,但是翻过了之后觉得还挺值得,所以就个人来说,我挺喜欢的。这是值得推荐的。


日本专家对现代设计史有独特的写法,值得看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