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汽车节能思考

杨沿平 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杨沿平 等著  

页数:

244  

字数:

227000  

前言

  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中,有多少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没有人去统计过。然而,事实不容否认,现有发展模式造成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无休止挥霍,竭泽而渔、寅吃卯粮,导致能源短缺和资源耗竭的趋势愈演愈烈,如无良策,必将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汽车,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加快了石化燃料耗竭的进程,加剧了全球气候的恶化。油价的波动,气候的剧变,不仅使依赖石油能源的汽车业如坐针毡,也使世人建立于汽车交通之上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不得不发生改变。如美国不少地方政府和公司,甚至计划实行每周四天工作制,以对抗高昂的汽油开销。也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人把能源短缺的问题归咎于汽车工业的过快发展,尤其是高耗能、大排量的豪华汽车在得到大量拥趸追捧的同时,也正被更多人所诟病。美国传统汽车产业的没落恰恰印证了这一点:传统的大功率、大排量、大空间的美国汽车即使在美国本土也不再红火。  当然,汽车本身并非给人类带来灾难的罪魁,将汽车妖魔化最终只能指向汽车的发明者和驾驭者——人类。汽车需求和能源供给之间失衡的局面背后,是人类对自然无休止的掠夺。  有识之士振臂高呼的同时,也在深刻地自省:人类的汽车之梦可持续吗?  展望未来,汽车工业从全球意义上来说,将要也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因为,唯有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不断变革,才能造就人类汽车之梦的无限延续。人们乐观地期待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必能使人类克服石化能源耗竭的问题。

内容概要

本书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对汽车节能问题进行求解,并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技术因素与汽车使用和交通管理中的非技术因素有机结合,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探索汽车节能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制定、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出台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书可供汽车行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道路交通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国内外汽车能源消耗现状及我国汽车节能的意义  1.1 能源的内涵   1.1.1 什么是能源   1.1.2 能源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1.1.3 交通能源动力的变革  1.2 国外能源及汽车能源消耗现状   1.2.1 美国能源及其汽车能耗现状   1.2.2 欧洲能源及其汽车能耗现状   1.2.3 日本能源及其汽车能耗现状  1.3 我国能源及汽车能源消耗现状   1.3.1 我国能源现状   1.3.2 我国汽车能源消耗特点  1.4 我国汽车节能的意义与前景   1.4.1 我国汽车节能的重大意义   1.4.2 我国汽车节能的前景分析 第2章 我国汽车节能技术发展研究  2.1 汽车内燃机动力节能技术   2.1.1 汽车内燃机动力技术节能的意义     2.1.2 汽油机节能技术   2.1.3 柴油机节能技术   2.1.4 其他内燃机动力节能技术   2.1.5 我国汽车内燃机动力节能建议  2.2 汽车轻量化节能技术   2.2.1 汽车轻量化节能的意义   2.2.2 汽车轻量化材料节能技术   2.2.3 汽车轻量化结构优化节能技术   2.2.4 汽车轻量化制造节能技术   2.2.5 对汽车轻量化节能的建议  2.3 汽车设计制造节能技术   2.3.1 汽车设计制造节能的意义   2.3.2 汽车设计制造节能主要技术   2.3.3 我国汽车设计制造节能建议  2.4 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节能   2.4.1 汽车产品回收利用的节能意义   2.4.2 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4.3 对我国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节能的建议  2.5 其他节能技术   2.5.1 汽车维修节能   2.5.2 整车气动减阻技术   2.5.3 低阻轮胎节能技术   2.5.4 再生制动节能技术 第3章 电动汽车与代用燃料汽车  3.1 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3.1.1 纯电动汽车   3.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3.1.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3.1.4 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  3.2 代用燃料汽车发展现状   3.2.1 天然气汽车   3.2.2 醇类燃料汽车   3.2.3 二甲醚汽车   3.2.4 合成柴油汽车  3.3 我国电动汽车与代用燃料汽车发展思路   3.3.1 电动汽车与代用燃料汽车发展的因素分析   3.3.2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思路   3.3.3 我国代用燃料汽车发展思路 第4章 我国汽车使用与交通管理节能研究 第5章 对我国汽车节能的综合评价 第6章 汽车节能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第7章 促进我国汽车节能的对策研究 结束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过去的100年中,石油,就像是一根红线串起了零乱的历史脉络。百年来国际竞争格局的演变,可以说是为攫取和控制世界石油储备而战的历史。大国之间的博弈制衡,对产油国的觊觎,甚至兵戎相见……石油被人类开采和作为能源利用的进程,就如同缓缓打开的潘多拉魔盒,贪婪、杀戮、恐惧皆因之而发。美国的基辛格博士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当今世界,石油与金融已经共生共存,新能源的开发又与粮食息息相关。可以说,能源,已执掌整个世界格局演变的牛头,能源优势将在地缘政治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未来大国博弈的棋局中,得能源者得天下。3.能源与国际经济秩序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能源与货币一道,在国际经济秩序的维系和演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尤其以能源金融一体化的趋势最为突出。石油因其金融属性愈发显现而被称之为“黑金”,顺着能源与金融结合的脉络溯源而上,国际竞争博弈的格局在世界史观的大视野中轮廓隐约可见,入侵者不再是一支舰队、一伙强盗,在各主要交易市场上下跳动的油价背后,是看不见的力量在进行政治掰腕,与百万雄师相比,没有硝烟的战争丝毫也不显得斯文。在资本、能源、权利的博弈愈演愈烈的现实背景中,2008年10月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自1929年来最为黑暗的时刻,资本市场在一浪接一浪的金融海啸中显得弱不禁风,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各国股市倾泻而下,大宗商品罕见暴跌,石油价格亦如过山车般大起大落,振幅、跌幅屡屡创下新的历史纪录。从华尔街金融投行巨头倒闭到全球金融系统岌岌可危;从实体经济进入实质性衰退上升到国家破产……国际能源和金融的未来似乎更加扑朔迷离。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汽车节能思考 PDF格式下载



该书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技术因素与汽车使用和交通管理中的非技术因素有机结合对我国汽车节能的政策研究很有指导意义,很值得读。


对中国的汽车节能还是有一些不错的建议,参考价值不错


《中国汽车节能思考》,想这本书应该介绍一下怎样节能,怎么节能设计吧,可是什么也没有,就是介绍了一下节能的历史,毫无用处
而且2010年编的书竟然全是2007年前的数据,而且字很大,很少,感觉编者就是在拼凑一本书卖钱,根本不是为了让人们了解知识的,
如果想了解节能知识,这本书不合适,买有关节能技术的书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