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破除藩篱

(美)帕特里克·兰西奥尼(Patrick Lencioni)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美)帕特里克·兰西奥尼(Patrick Lencioni)  

页数:

155  

译者:

毕崇毅  

Tag标签:

无  

前言

过去的这几年间,是一个各种传奇层出不穷、风起云涌的时代,也是各种投机专家和机会主义者呼风唤雨、颠倒众生的时代。无论是“正龙摄虎”,还是“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或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我的学历可以复制”。为什么社会里如此流行功利主义?这个社会里是否存在一种“说一套做一套”同盟?没有人愿意去揭穿,因为自己是利益同盟的一员?要么是觉得自己被骗是种幼稚,羞于启齿?或者,大家有一个基本共识:根本没有诚信的存在?很多社会批评家认为现在的社会缺乏信仰和价值观,功利主义让我们远离良心的责备,实用主义让我们勇敢地翻越所有良知的栏杆。对于一个社会名流是否撒谎了,现在的公众真的很在意么?还是仅仅以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去看他们是怎样倒台的,把其作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内容概要

一周,裘德只有一周的时间解决儿童医院的问题,什么问题呢?裘德把它称为“碉堡”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办公室政治问题。
  不过,裘德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最后的解决方案反倒是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展现出来的。
  作为纽约时代周刊畅销书作家,管理大师帕特里克·兰西奥尼的最新力作,本书饶有风趣地探讨了公司内部的“碉堡”问题,即形成办公室政治的部门间壁垒。“碉堡”会摧毁企业、降低生产率、造成优秀员工流失并危及公司目标的实现。和兰西奥尼的其他作品一样,本书也是透过一个虚拟故事来真实再现公司内部激烈的部门冲突。
  故事的主角名叫裘德·卡森,是个年轻而冲劲十足的管理顾问。在和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卡森意识到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非常棘手的问题——公司部门间的扯皮和内耗问题。尽管费劲辛苦出尽洋相,幸运的是,裘德最后终于找到一种简单实用的解决办法,把杂乱无章的部门间争斗转化为高效的团队合作。
  兰西奥尼的商业寓言不但读来引人入胜,而且颇具实用价值,相信凡是经历过部门间扯皮和办公室政治的人都会从这本书中获益良多。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兰西奥尼是圆桌管理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圆桌咨询公司致力于开发执行管理团队和建立健康的企业组织结构。作为一名资深管理顾问和主题演讲大师,兰西奥尼曾为数千位高管人员提供过咨询服务,涉及的行业范围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高科技中小企业、大学和各种非盈

书籍目录

总序
主要人物关系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裘德的故事
 第1章 年轻企业家的雄心壮志
 第2章 急转直下
 第3章 转机
 第4章 功成名就
第二部分 理论总结
 第5章 部门争斗问题
 第6章 理论模型
 第7章 确定主题目标
 第8章 案例研究
 第9章 围绕主题目标进行管理和组织
 第10章 主题目标和长期背景
 第11章 如何消除矩阵组织部门间的沟通障碍
 第12章 破除藩篱,从现在开始
致谢
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正是因为他的勤奋、谦虚和对工作无处不在的好奇心——再加上哈奇公司的快速发展——裘德简直想不升职都难。到他28岁的时候,也就是人职哈奇4年后,裘德已经当上了企业交流部主管,直接向公司营销副总裁汇报工作。说来大家也许不信,别看裘德的事业发展一帆风顺,但让人惊奇的是他居然对技术工作毫无兴趣。裘德很清楚,自己成功的奥秘并不在于把那些复杂的产品功能吹嘘得天花乱坠,而是在于他对学习和求知的无限热忱。他曾不止一次对朋友说,在哈奇的工作简直就像边赚钱边读商学院,真可谓一举两得。此时的裘德可以说是志得意满,他在公司里的职位离高级总裁只有一步之遥,每日工作中正好有机会大量处理各种日常事务,无论是制定企业战略、设计组织结构还是负责管理工作,这一切都让裘德感到如鱼得水。不过,裘德还是有些小小的遗憾,他觉得像自己这样的天才被埋没在一个企业中未免有些可惜。于是,裘德灵机一动,自愿为当地的一些中小企业担任咨询董事,帮它们出谋划策,解决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这些中小企业来说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有这么一个大师坐镇真是求都求不到,更何况人家还是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就这样,裘德整日忙于哈奇公司的管理工作和中小企业的咨询业务,慢慢地他的心思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觉得自己应该成立一家咨询公司单干,这才是自己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这也难怪,毕竟裘德身边的每个人都是这样认为的——他天生就是当CEO的料。虽说裘德的心思有些活动,但目前从个人角度来说,他必须作出慎重选择才行。裘德和结婚3年的妻子特丽莎正准备组建自己的小家庭,他们最近刚买下一栋房子,这栋牧场式住宅位于奥林达,面积不大却也颇为精致,可以从半山腰远眺整个旧金山海湾。这对小夫妻虽然算不上富裕,但在日常开支上倒也绰绰有余。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当地认识了不少关系融洽的朋友。平日里两人经常参加教会活动,对周围的邻居或需要帮助的家人总是乐善好施,毫不吝啬。从日常工作来看,裘德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无论是在哈奇公司上班还是为中小企业做咨询,他都感到得心应手。至于工作嘛,就是跟各色人等打交道,倒也并不枯燥,虽说要负责的事情不少,但还没到叫苦连天的地步。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裘德都没有必要改变现状。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兰西奥尼有关团队整合的理论简单实用,无论公司规模大小都能成功借鉴。  ——Gary C.Klly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本书见解睿智深刻,不但能帮助企业认识到部门间内耗的危害,还提出了有效应对的方法;作者的建议中肯有力,文风轻快宜人。  ——Michael A.George戴尔公司首席营销官兰西奥尼无疑是整合团队表现的大师,在他的帮助下我们成功地建立起全球品牌,全公司的士气空前高涨。  ——Brian Scudamore1-800-GOT-JUNK?垃圾处理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编辑推荐

  继全球行销超百万册的《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之后,其姐妹篇横空出世,管理咨询大师兰西奥尼又一力作!  兰西奥尼的商业寓言不但读来引人入胜,而且颇具实用价值,相信凡是经历过部门间扯皮和办公室政治的人都会从《破除藩篱:如何让部门之间不扯皮》中获益良多。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Silos Politics and Turf Wars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破除藩篱 PDF格式下载



帕特里克•兰西奥尼是圆桌咨询公司(The Table Group)创始人兼总裁,在圆桌咨询公司的管理工作中,他接触到了众多客户企业,在开发执行管理团队和建立健康的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做出了**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兰西奥尼出版的畅销管理作品,与其他工商管理类作品不同,书中并不是直接罗列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而是用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做开篇,将读者代入到管理难题的情境之中,然后引领读者一步一步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到解决问题。《破除藩篱——如何让部门之间不扯皮》就是以裘德• 卡森为主角,讲述他在从巴奇公司辞职成立自己的咨询公司后,帮助自己的客户和老东家,找到部门扯皮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想出解决办法,一举获得成功的过程。

部门扯皮一直是令许多企业头痛的管理问题,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不配合,甚至互相捣乱,会导致管理成本大大增加,企业效率低下。通过裘德• 卡森的调查,他发现当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企业上下的目标变得空前统一,部门的目标与企业整体的目标合二为一,各个部门为了度过危机,不再重视部门的小利而是统一认识,齐心协力,部门之间的藩篱自然而然不复存在,效率提高,从而危机难题也就迎刃而解。那么多余那些有了一定规模,员工人数增加,组织结构复杂,运行平稳的大公司来说,人为地制造一个危机,即设定一个主题目标,为部门主管、公司高层建立一个共同的目的感和相互支持的工作环境,是解决部门之间扯皮,部门目标趋同的关键所在。而裘德• 卡森也通过这套方案,赢得了众多的客户,使得自己的公司逐渐走入佳境。

读罢本书,除了深入的体会到了主题目标设立法对于解决部门扯皮之间的强大作用外,我还对裘德• 卡森的创业故事感受颇深。在我看来,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想要创业的人们需要关注的方面。

一、创业必须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足准备功课,不能盲目。裘德• 卡森辞职创业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他非常清楚的了解自己开创咨询公司的优势,即之前积累的信誉、自己在各企业管理层的人脉以及做销售时积累下来的好人缘。他还利用工作之便,大量了解各个企业的管理理念,进行融会贯通,这对于之后咨询业务的进行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不要被一时的失败击倒,应该努力调研失败的原因,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刚开始创业,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一帆风顺,裘德• 卡森也遇到了事业的瓶颈,随着付费用户的问题被圆满解决,他逐渐面临客户流失的危险,如何才能保住公司的业务,是裘德• 卡森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艰难的环境下,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努力思考,并再次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终于找到“部门扯皮”这一大多数企业都很头疼却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当他研究出解决方案后,自己的企业也就起死回生了。

三、努力让客户认同自己,不回避,要有自信迎难而上。麦迪逊酒店是裘德• 卡森伤心之地,他在这里遭遇了滑铁卢,自己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却没有时间整理好思路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遭到公司管理层的奚落。而当他有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想要再次推广的时候,如何让管理层摒弃之前的不良印象,接受他的建议,是很有难度的事情。裘德• 卡森并没有畏难,而是选择了从最高层管理者突破的角度,最后取得了成功。

应该说整个故事,不仅仅是部门之间找到藩篱的破除方法,也是裘德• 卡森找到自身事业发展藩篱的破除方法。这就是兰西奥尼著作的魅力,一本薄薄的册子,里面涵盖了很多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不是教条的条框,而是实战的总结,阅读之后,受益良多。


文/落潇

和谐一词,大家无不熟悉。实现和谐的社会,成为我们快速发展的前提;创建和谐的家庭,成为我们夫妻和睦,家和万事兴的美妙乐章;创建和谐的部门,则是我们事业迅猛发展,实现公司**的基础。《破除藩篱》向我们读者阐述了一个颇具实用价值的案例,该案例就是关于如何破除部门之间扯皮这道藩篱。

部门之间的藩篱,包括但绝不限于部门之间的扯皮。要实现部门之间的和谐,对责任的承担,对任务的分配,对奖金的争取,对资源的申请,都需要破除相互设防的藩篱。当然,职业中人,都会承认这道藩篱的存在,同时,也会承认这道藩篱的根深蒂固,和在实践中操作的复杂性。《破除藩篱》就是一个药方,作为读者和职业中人,我对藩篱深有体会,对该药方也是深有感触,不敢说,这个药方能治百病,但看过该书之后,我的思路会更开阔,我的思维会更缜密。这个药方,来源于主人公的一次经历,并回归到作者的实践中。这个经历,发生在主人公对解除藩篱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因为爱人不幸早产发生在医院里的事情。急诊护士的临危不乱,医院安排的紧张有序,医生决策的坚定果断,护士护工的快速响应,分娩的顺利成功,与主人公的手忙脚乱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主人公灵感突现,找到了破除藩篱的药方:要想大家一起成功,那就为大家寻找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次将目标细化,分给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为共同目标奋斗。当主人公将这次收获,应用到实践中之后,取得了非同小可的战绩。

当然,我们通常在管理方面实行的是宣贯政策,上行下效,枯燥干涩。然而本书却另辟蹊径,让读者有一种轻轻踏破铁鞋得来不费功夫的感觉。前半部分,作者使用故事的方式,来讲述破除部门藩篱方法的来龙去脉,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易于效仿,便于思考。后半部分,作者采用归纳的方法,从故事中抽取理论点,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富有说服力。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和谐,需要沟通,需要包容,而破除藩篱,需要的不仅仅是上述这些,更需要一个主题目标,也就是一个共同的目标。有了共同的目标,藩篱来日无多,实现部门之间的和谐更是指日可待。


作为惩罚性的阅读,公司值得收藏


比较容易理解,如果不考虑文化差异,非常有参考价值。


很好,有实际意义


管理咨询大师兰西奥尼的新著《破除藩篱》,完全是一部令渴望在企业有效管理上有所突破的阅读者无比期待的文本,也是一部对重塑自我与我们周围人们价值观有所帮助的文本。因为在今天,似乎再也不会有人因价值观的问题受到质疑而让这个人心生不安了,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尽管更多的时候价值观这一冠冕堂皇的词语俨然行将成为后来的岁月中养育了我们安身立命精神的根本。

在这个被物化的时代。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地泛滥着功利主义:大到团体与团体之间,小到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制约任何一个企业良性发展的症结所在,一些时候它是我们的敌人,而更多的时候它还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这是身处职场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又不愿意言说的现实。

是的,达到一种破除藩篱获得共赢的职场环境这是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所不断追求的。兰西奥尼的论著就具备了这样的特质,从继全球行销超百万册的《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到新近出版的《破除藩篱》,兰西奥尼的阐述与分析让我们看到了曙光。尽管阅读的最初我只是看到作者透过一个虚拟故事来真实再现公司内部激烈的部门冲突与办公室现象……那么能够找到一种简单实用的解决办法,把杂乱无章的部门间争斗转化为高效的团队合作则格外令人期待。显然故事的主人公裘德•卡森这位年轻而冲劲十足的管理顾问是成功的,他不仅找到了解决公司部门间的扯皮现象,更加获得了降低内耗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为管理层团队创建一个统一的主题目标和其他相关细化的目标,并帮助他们理解每个员工对此目标的贡献以及让全体员工轻松地围绕这个目标而努力,再轻易地发现这些方法会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能够达到一种理想的效果。

我就是这样一种职场人,每天无可奈何地以各种面目进进出出于令人无比依赖又无限憎恶的境地之中,因而我时常陷于一种纠结而无法面对另一个自我。我清楚地知道这是一种职场综合症,我也发现身边的同事和朋友等绝大多数人都正陷于这样一种境地。用一个时尚说法就是我的焦渴是世界的焦渴。

而如何缓解这种焦渴并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中循序渐进地得到一种解决,兰西奥尼的商业寓言不失是一种极好的选择,它不但读来引人入胜,而且透出一种实用主义的光芒,这光芒具备了一定的见照力,相信凡是经历过或是正在遭遇部门间扯皮和办公室政治的人都会从本书中获益良多。


古人云,下者用己之力,中者用人之力,上者用人之智。每个公司都由好多个不同功能的部门组成,如何集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完成公司设定的目标,这是每个领导面对的难题。一个企业或一家公司,要想获得成功,建立富有凝聚力的管理层团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然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部门与部门间相互扯皮、推脱责任,不但浪费资源、降低生产率,严重的还会威胁到公司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内耗,往往让领导头痛不已。

本文作者针对公司内部的部门冲突和所谓的地盘主义,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想寻找部门间冲突的真正根源,必须到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探究内幕,而不在于员工,任何部门间的冲突根源最终都可以追溯到部门领导身上,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理解管理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是他们没有把相互支持的理念深入传达给部门内的每一个员工。

作者通过一个虚拟的故事来真实再现公司内部激烈的部门冲突,故事的主角裘德*卡森,一个年轻而又冲劲十足的管理咨询顾问,也是一位双胞胎的准爸爸,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非常棘手的——公司内部的扯皮和内耗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失败教训及努力,他边干边学,他终于找到了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解决办法,把杂乱无章的部门间争斗转化为高效的团队合作。

作者最后将他多年来的咨询心得,总结成理论知识,建立了如何有效消除部门间壁垒的理论模型:建立目标,细化目标,日常目标,衡量标准。为了避免办公室政治和部门间冲突,企业和组织管理层必须确定一个清晰准确的共同目标,用这个目标来团结每一位员工,主题目标设定后,必须设计与相应的行动方案,来明确如何实现主题目标,同时管理层团队要关注和监督日常目标,当然在必要时,日常目标也可以转化为主题目标*当主题目标、细化目标、日常目标全部设定后,就需要制定具体的衡量标准了,可以根据标准对各部门各员工进行考核奖惩,激励部门为公司共同的目标目标而努力,从而建立起一支高效的富有凝聚力的管理团队。

本文读起来引人入胜,不觉枯燥感,为卡森的咨询失利而可惜,也为他取得的成功感到高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管理经验,本书对于每个管理者具有实用价值。颇有趣味的是,以解决公司部门冲突闻名的卡森咨询公司居然也出现了部门冲突现象,当然有经验的卡森马上意识到了,并把它消灭于萌芽状态。


让每个部门“给力”的探索
评《破除藩篱》

《破除藩篱》除了给我有关“解决公司内部的部门扯皮”外,还有一个关于管理咨询行业创业的理解。

一、解决公司内部的部门扯皮
如何让部门之间不扯皮?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利益,而在日常的工作中,这种个人的想法和利益逐渐就形成了部门之间的隔阂和障碍,有人称这是办公室政治或者每个人的政治。人们带着面具,在黑暗中做游戏 (People in the mask, playing games in the dark)。在这种隔阂中,部门之间互相不理解,部门之间追求各自的利益,于是在日常的业务中,便出现了扯皮的现象。

我们经常在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追求一种求同存异的合作理念,但公司战略目标的设定、执行应该在此基础上形成一股合力。企业之舟只有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才能有明确的航向,也才能让船上的每一位成员都发挥自己的力量,最终形成一份合力。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体谅,才能劲儿往一处使,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各项业务的良性发展。

二、管理咨询行业的创业
讲故事可能更容易引人入胜,不会很快落入理论上的枯燥;讲道理可能更容易引领系统思维,不会很快陷入个案的局限。各有优势,关键是从哪个角度出发的问题。《破除藩篱》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同时展现了管理咨询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作为主人公的裘德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我在他活生生的事例中也多了一些对管理咨询行业的理解,特别是对在管理咨询行业创业的理解。

(一)借力打力,很给力。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只有外来的人员可以更清楚地看清楚企业内部的问题,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提供更明确的改进方案。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内部的人员明明也发现了问题,但是碍于各种厉害因素或者部门之间的沟通问题,而迟迟不敢提出,最终将很明显的问题忽视过去,形成自己对问题的免疫力。综上,企业内部的自我改革在处于进退两难的阶段时,可以尝试请外来人员提供管理咨询的方案。

(二)确定目标,很重要。管理咨询重要的是寻找共同的目标,确定公司统一的发展方向、针对公司内部发现的问题,不是可以强调存在的差异,而是尽量地统一思想,同时确定公司发展的下一个目标和执行方案。

(三)相互学习,必须的。管理咨询也是一个双方互相学习的过程,公司通过外来的力量解决公司现存的问题,这种外力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思维观念,没有利益上的冲突,这样更容易让公司内部的各部门接受,从而能顺利让咨询方案得以顺利施行;而管理咨询方作为一个外行,而通过沟通和学习掌握了特定行业中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成功地执行管理咨询方案,建立管理咨询的自信和勇气,为下一个项目寻找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思维方法。
2011-1-15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裘德·卡森的从业经历,他经历了雇员、失业、创业、危机以及事业有成的各个阶段。由于个人心态的变化,从一个第三者的角度上来总结出企业管理中现存的一些对于管理与成长很为重要的矛盾。本书着重讲述了一个个以公司为背景的特定群体内,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各种冲突,提出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解决办公室争斗的解决方案。也许你不曾涉足一个企业的管理层,但却无法避免办公室斗争,随时会被或多或少的卷入进去。本书讲述的事例可作为一个多角度的参考,亦可为同在办公室的你提供一个宝贵的经验。这里所说的藩篱,所指的是一个企业里面各个部门之间为了分工的异同与冲突引发的诸多明战与暗战。而这些矛盾往往会演化为公司衰落的主要问题。作者本书中的观点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著。
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人称的叙述体论文。讲述的是主人公的从业经历以及所他在职场中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直到最后创业成功的过程。
第二部分是以第一部分故事内容所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也是本书所真正有价值的核心部分,属于论文性质。由作者经历了这些工作上的一些经验以及解决方案。着重从理论模型以及实用案例等方面阐述如作者在本书第一部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本书浅显易懂,作者用最为直白的语言讲述了一些企业以及团队间的矛盾。这些情节的灵感,我想应该来自作者本身的一些从业经历。从一个团队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了各个角度所看到的问题。正是由作者的身份由职员变为主管、自由人、创业以及成功的过程。这些角度对于各个阶层的读者都会有所收获。但本书的翻译有待改进,比如哈奇公司(Hatch)与贝尔公司(Bell)的合并这一段。新公司的名字各取一字组成新公司的名字,叫做“巴奇”(“batch”此英文单词的中文含义为“合并处理”),而该公司员工戏称新公司取两个公司名组合为“哈尔”(“Hell”此英文单词的中文含义为“地狱”),译者讲这些单词直接音译了过来,失去了原著上关于此处的寓意以及效果。让读者听起来云里雾里,不知所谓。个人认为,翻译著作,应结合语境斟酌翻译,而非直译。
本书称得上是值得阅读的一本书。如果你是非经济学或者管理学专业的非专业人员,不妨试着读读这本书。会给你一语中的的惊喜。


每一个人都是自相矛盾的,每一个公司都是存在部门问题的,扯皮是一种最常见的公司现象,也是最难遏制的利益冲突的表征,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能否有效的处理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直接考验的是领导者处理问题和管理能力的高低。

无可否认,部门之间的衔接顺畅会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也会有效的增强公司人员的凝聚力,更是一种好的企业文化的象征,加强部门及人员之间的协作关系永远都是治理公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往往部门之间出现的一些可控的或者不可控因素引发的扯皮关系,总会起到滞动的副作用,总会让不少管理者无所适从,这本书的作者就用总结别人的心理咨询的方式来给出了明确的解决矛盾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本书有些特别,作为管理类的书籍,并没有用枯燥的理论文字来开场,而是以“现身说法”的方式用自身及与其相关联的一些人或物的实例来开始讲述,用这个真实的创业故事来给走在创业道路上,纠结在公司部门间扯皮问题不能自拔的后来人以经验。之后在第二部分通过理论方式来进行了综述,一针见血更直接的向管理者们指出疏通部门关系的厉害关系,并提供了具体的简单易行也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来缓解这种冲突,解决这些矛盾,与第一部分的实例相比达到了一种总结和反思的目的。

尽管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必备要素,也是发挥一个公司凝聚力的标杆,而实际上,几乎所有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部门之间都是存在问题的,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扯皮现象,这也是保证公司新陈代谢,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的一个有效方式,或者说我认为是公司中不可避免也不可或缺的东西,将这种扯皮关系进行积极的疏通引导,保持在可控范围内才是最关键的,从根本上完全杜绝不一定有成效,也不一定就是最佳的选择,就好像和谐社会中也总会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也总有一些跟不上调子的节拍一样,因为公司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团体,也需要生命和活力,就应该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身为一个有拙见的领导者,面对这些企业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状况和问题,都不足为惧,掌握疏导扯皮技巧后这些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


最大感触就是团队的主题目标就是第一目标。

尤其是急诊室的case,印象深刻。


看到评价才来买的,刚开始看,感觉还不错,希望有进步吧


纸张还行,内容比较肤浅。适合消遣。


书的内容不错,只可惜只说了一半,对于如何解决问题还是没有一个说法。


读下来,觉得内容有点单薄。


没什么实际内容,基本上一句话就可以说完。


主要是在公司里面建一个宗旨,让大家来施行,有点类似在公司里面推行体系文化,将ISO9000真正导入并执行也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了


为部门同事买的,大致翻了一下,感觉不错


  方法是靠一个外力+几个内力一起出来的,开始谁也没有答案,通过不断地问问题,回答问题,突然某个人在某一个点上提出了根本原因或解决方法,大家形成了共识。这需要一个有问题意识的人,一个会问问题的人,一个会回答问题的人,一个有意愿解决麻烦的人。
  事情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不能高兴过早。刚刚解决了问题A,随着A的解决又出现了问题B,需要用第一个方法继续解决问题。
  


  没有目标的工作,再多的资源堆积,最后也只能失败,或者事倍功半;做任何事情,特别在跨部门的工作沟通中,让任何讨论任何沟通,都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将能成为你的“尚方宝剑”,让你的工作有动力,减少阻碍,更顺畅。


  帕特里克•兰西奥尼是圆桌咨询公司(The Table Group)创始人兼总裁,在圆桌咨询公司的管理工作中,他接触到了众多客户企业,在开发执行管理团队和建立健康的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做出了卓越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兰西奥尼出版的畅销管理作品,与其他工商管理类作品不同,书中并不是直接罗列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而是用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做开篇,将读者代入到管理难题的情境之中,然后引领读者一步一步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到解决问题。《破除藩篱——如何让部门之间不扯皮》就是以裘德• 卡森为主角,讲述他在从巴奇公司辞职成立自己的咨询公司后,帮助自己的客户和老东家,找到部门扯皮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想出解决办法,一举获得成功的过程。
  
  部门扯皮一直是令许多企业头痛的管理问题,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不配合,甚至互相捣乱,会导致管理成本大大增加,企业效率低下。通过裘德• 卡森的调查,他发现当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企业上下的目标变得空前统一,部门的目标与企业整体的目标合二为一,各个部门为了度过危机,不再重视部门的小利而是统一认识,齐心协力,部门之间的藩篱自然而然不复存在,效率提高,从而危机难题也就迎刃而解。那么多余那些有了一定规模,员工人数增加,组织结构复杂,运行平稳的大公司来说,人为地制造一个危机,即设定一个主题目标,为部门主管、公司高层建立一个共同的目的感和相互支持的工作环境,是解决部门之间扯皮,部门目标趋同的关键所在。而裘德• 卡森也通过这套方案,赢得了众多的客户,使得自己的公司逐渐走入佳境。
  
  读罢本书,除了深入的体会到了主题目标设立法对于解决部门扯皮之间的强大作用外,我还对裘德• 卡森的创业故事感受颇深。在我看来,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想要创业的人们需要关注的方面。
  
  一、创业必须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足准备功课,不能盲目。裘德• 卡森辞职创业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他非常清楚的了解自己开创咨询公司的优势,即之前积累的信誉、自己在各企业管理层的人脉以及做销售时积累下来的好人缘。他还利用工作之便,大量了解各个企业的管理理念,进行融会贯通,这对于之后咨询业务的进行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不要被一时的失败击倒,应该努力调研失败的原因,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刚开始创业,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一帆风顺,裘德• 卡森也遇到了事业的瓶颈,随着付费用户的问题被圆满解决,他逐渐面临客户流失的危险,如何才能保住公司的业务,是裘德• 卡森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艰难的环境下,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努力思考,并再次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终于找到“部门扯皮”这一大多数企业都很头疼却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当他研究出解决方案后,自己的企业也就起死回生了。
  
  三、努力让客户认同自己,不回避,要有自信迎难而上。麦迪逊酒店是裘德• 卡森伤心之地,他在这里遭遇了滑铁卢,自己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却没有时间整理好思路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遭到公司管理层的奚落。而当他有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想要再次推广的时候,如何让管理层摒弃之前的不良印象,接受他的建议,是很有难度的事情。裘德• 卡森并没有畏难,而是选择了从最高层管理者突破的角度,最后取得了成功。
  
  应该说整个故事,不仅仅是部门之间找到藩篱的破除方法,也是裘德• 卡森找到自身事业发展藩篱的破除方法。这就是兰西奥尼著作的魅力,一本薄薄的册子,里面涵盖了很多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不是教条的条框,而是实战的总结,阅读之后,受益良多。
  


   每一个人都是自相矛盾的,每一个公司都是存在部门问题的,扯皮是一种最常见的公司现象,也是最难遏制的利益冲突的表征,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能否有效的处理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直接考验的是领导者处理问题和管理能力的高低。
  
   无可否认,部门之间的衔接顺畅会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也会有效的增强公司人员的凝聚力,更是一种好的企业文化的象征,加强部门及人员之间的协作关系永远都是治理公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往往部门之间出现的一些可控的或者不可控因素引发的扯皮关系,总会起到滞动的副作用,总会让不少管理者无所适从,这本书的作者就用总结别人的心理咨询的方式来给出了明确的解决矛盾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本书有些特别,作为管理类的书籍,并没有用枯燥的理论文字来开场,而是以“现身说法”的方式用自身及与其相关联的一些人或物的实例来开始讲述,用这个真实的创业故事来给走在创业道路上,纠结在公司部门间扯皮问题不能自拔的后来人以经验。之后在第二部分通过理论方式来进行了综述,一针见血更直接的向管理者们指出疏通部门关系的厉害关系,并提供了具体的简单易行也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来缓解这种冲突,解决这些矛盾,与第一部分的实例相比达到了一种总结和反思的目的。
  
   尽管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必备要素,也是发挥一个公司凝聚力的标杆,而实际上,几乎所有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部门之间都是存在问题的,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扯皮现象,这也是保证公司新陈代谢,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的一个有效方式,或者说我认为是公司中不可避免也不可或缺的东西,将这种扯皮关系进行积极的疏通引导,保持在可控范围内才是最关键的,从根本上完全杜绝不一定有成效,也不一定就是最佳的选择,就好像和谐社会中也总会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也总有一些跟不上调子的节拍一样,因为公司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团体,也需要生命和活力,就应该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身为一个有拙见的领导者,面对这些企业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状况和问题,都不足为惧,掌握疏导扯皮技巧后这些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
  


  文/落潇
  
  和谐一词,大家无不熟悉。实现和谐的社会,成为我们快速发展的前提;创建和谐的家庭,成为我们夫妻和睦,家和万事兴的美妙乐章;创建和谐的部门,则是我们事业迅猛发展,实现公司卓越的基础。《破除藩篱》向我们读者阐述了一个颇具实用价值的案例,该案例就是关于如何破除部门之间扯皮这道藩篱。
  
  部门之间的藩篱,包括但绝不限于部门之间的扯皮。要实现部门之间的和谐,对责任的承担,对任务的分配,对奖金的争取,对资源的申请,都需要破除相互设防的藩篱。当然,职业中人,都会承认这道藩篱的存在,同时,也会承认这道藩篱的根深蒂固,和在实践中操作的复杂性。《破除藩篱》就是一个药方,作为读者和职业中人,我对藩篱深有体会,对该药方也是深有感触,不敢说,这个药方能治百病,但看过该书之后,我的思路会更开阔,我的思维会更缜密。这个药方,来源于主人公的一次经历,并回归到作者的实践中。这个经历,发生在主人公对解除藩篱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因为爱人不幸早产发生在医院里的事情。急诊护士的临危不乱,医院安排的紧张有序,医生决策的坚定果断,护士护工的快速响应,分娩的顺利成功,与主人公的手忙脚乱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主人公灵感突现,找到了破除藩篱的药方:要想大家一起成功,那就为大家寻找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次将目标细化,分给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为共同目标奋斗。当主人公将这次收获,应用到实践中之后,取得了非同小可的战绩。
  
  当然,我们通常在管理方面实行的是宣贯政策,上行下效,枯燥干涩。然而本书却另辟蹊径,让读者有一种轻轻踏破铁鞋得来不费功夫的感觉。前半部分,作者使用故事的方式,来讲述破除部门藩篱方法的来龙去脉,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易于效仿,便于思考。后半部分,作者采用归纳的方法,从故事中抽取理论点,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富有说服力。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和谐,需要沟通,需要包容,而破除藩篱,需要的不仅仅是上述这些,更需要一个主题目标,也就是一个共同的目标。有了共同的目标,藩篱来日无多,实现部门之间的和谐更是指日可待。
  


  让每个部门“给力”的探索
  评《破除藩篱》
  
  《破除藩篱》除了给我有关“解决公司内部的部门扯皮”外,还有一个关于管理咨询行业创业的理解。
  
  一、解决公司内部的部门扯皮
  如何让部门之间不扯皮?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利益,而在日常的工作中,这种个人的想法和利益逐渐就形成了部门之间的隔阂和障碍,有人称这是办公室政治或者每个人的政治。人们带着面具,在黑暗中做游戏 (People in the mask, playing games in the dark)。在这种隔阂中,部门之间互相不理解,部门之间追求各自的利益,于是在日常的业务中,便出现了扯皮的现象。
  
  我们经常在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追求一种求同存异的合作理念,但公司战略目标的设定、执行应该在此基础上形成一股合力。企业之舟只有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才能有明确的航向,也才能让船上的每一位成员都发挥自己的力量,最终形成一份合力。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体谅,才能劲儿往一处使,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各项业务的良性发展。
  
  二、管理咨询行业的创业
  讲故事可能更容易引人入胜,不会很快落入理论上的枯燥;讲道理可能更容易引领系统思维,不会很快陷入个案的局限。各有优势,关键是从哪个角度出发的问题。《破除藩篱》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同时展现了管理咨询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作为主人公的裘德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我在他活生生的事例中也多了一些对管理咨询行业的理解,特别是对在管理咨询行业创业的理解。
  
  (一)借力打力,很给力。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只有外来的人员可以更清楚地看清楚企业内部的问题,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提供更明确的改进方案。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内部的人员明明也发现了问题,但是碍于各种厉害因素或者部门之间的沟通问题,而迟迟不敢提出,最终将很明显的问题忽视过去,形成自己对问题的免疫力。综上,企业内部的自我改革在处于进退两难的阶段时,可以尝试请外来人员提供管理咨询的方案。
  
  (二)确定目标,很重要。管理咨询重要的是寻找共同的目标,确定公司统一的发展方向、针对公司内部发现的问题,不是可以强调存在的差异,而是尽量地统一思想,同时确定公司发展的下一个目标和执行方案。
  
  (三)相互学习,必须的。管理咨询也是一个双方互相学习的过程,公司通过外来的力量解决公司现存的问题,这种外力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思维观念,没有利益上的冲突,这样更容易让公司内部的各部门接受,从而能顺利让咨询方案得以顺利施行;而管理咨询方作为一个外行,而通过沟通和学习掌握了特定行业中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成功地执行管理咨询方案,建立管理咨询的自信和勇气,为下一个项目寻找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思维方法。
  


写的很深刻,我看完后完全没有到这种深度,自愧不如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