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体验经济

(美)B.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Ⅱ)詹姆斯 H.吉尔摩(James H.Gilmore)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美)B.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Ⅱ)詹姆斯 H.吉尔摩(James H.Gilmore)  

页数:

268  

译者:

毕崇毅  

Tag标签:

无  

前言

由于苹果公司的惊人成功,“体验”一词已由学界和企业界进入广大消费者的视野,“消费者体验”的强大力量也促使学界和企业界重新审视比“体验营销”意义更为宽广的“体验经济”。 本书两位作者构建了“体验经济”的理论体系及实践框架。事实上,本书的第一版早在1999年就已出版,那时,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体验经济暂露头角。从那时开始,体验经济摆脱了无意识的探索阶段,成为理论发展和实践丰富的对象。 有学者痛心疾首于体验经济当前的红火局面。体验经济成了一个漂亮的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影视娱乐业是体验经济,饮食服务业是体验经济,博彩业之都拉斯维加斯更被正名为体验经济之都,在一片喧嚣之中,不能称之为体验经济的倒成了少数。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化认知过程,难能可贵的是,如何不要人云亦云,而是以一种研究的心态,厘清事实与趋势,整理过程与操作,以此提升我们的工作,“营造”我们的“人生体验”。为此,我愿分享几个关于体验经济的观点。 首先,尽管不愿在宏观视角和历史层面上妄下判断,不容忽视的是,体验经济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本书作者认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是经济模式的必然发展。当然,这方面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主张工业、服务、体验三个阶段,有人主张农业、工业、体验三阶段论的。这些姑且不论,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体验经济不同于农业经济、不同于工业经济,也很可能与我们熟悉的服务经济有着诸多的区别,这些区别,读者可以在书中看到详细的分析。 其次,在正视体验经济的必然之后,如何行动,我们需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也许你正身处于工业制造业之中,按照本书的观点,你可能会身不由已地“初级产品化”,压榨供应商,绕开中介,工作外包,优化流程,以降低成本,从而更有效地以产品为中心开展价格战。这是一条无可奈何的道路,出路就在于“体验化”,从工业经济上升到服务经济,并进一步到达体验经济。 那么,接着的问题是如何升级,这也正是本书浓墨重彩的地方。作为从业多年的管理咨询顾问,本书作者放了较少的笔墨在概念化的哲学思辨上,而体现出美国学者常见的擅长操作和行动的实证素养。按照作者的语言,“体验”是如何“营造”出来的?你的“舞台”在哪里?你的“道具”是什么?你的“演员”是谁?你的“剧本”如何编排?我相信这一方面详尽的案例分析和运营指南,对于企业界的朋友具有更大的参考意义。也许,你的企业和你的人生会由此步入更具体验的发展轨道。 最后,本书的表达非常顺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用连续的2天就完成阅读,那样你会错过书中很多精彩的篇章。我的阅读体验是,美好的过程就应该延长。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2011-12-5

内容概要

  由于苹果公司的惊人成功,“体验”一词已由学界和企业界进入广大消费者的视野,“消费者体验”的强大力量也促使大家重新审视比“体验营销”意义更为宽广的“体验经济”。
也许你正身处于工业制造业之中,你可能会身不由己地“初级产品化”,压榨供应商,绕开中介,工作外包,优化流程,以降低成本,从而更有效地以产品为中心开展价格战。这是一条无可奈何的道路,出路就在于“体验化”,从产品经济上升到服务经济,并进一步到达体验经济。
那么,接着的问题是如何升级,这也正是本书浓墨重彩的地方。按照作者的语言,“体验”是如何“营造”出来的?你的“舞台”在哪里?你的“道具”是什么?你的“演员”是谁?你的“剧本”如何编排?这一方面详尽的案例分析和运营指南,对于企业界的朋友具有巨大的参考意义。也许,你的企业和你的人生会由此步入更具体验的发展轨道。
  产品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变革经济

作者简介

  B. 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 H.
吉尔摩是俄亥俄州奥罗拉市战略地平线公司的共同创立人,该公司是一家思想工作室,致力于帮助企业构思和设计创意性方式,通过规模化定制、营造体验、提供真实性和引导变革等手段为企业的经济产出提升价值。两人合著有《揭露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共同编辑的作品有《利用规模化定制创造独特顾客价值》。派恩的作品还包括《大众化定制:商业竞争新领域》和《无限可能性:在数字化前沿创造顾客价值》。派恩是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实验室访问学者,设计未来委员会(Design
Futures
Council)以及欧洲体验经济中心的高级会员,同时他也是这两家机构的共同创办人之一。吉尔摩是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的巴顿学人(Batten
Fellow)和助理讲师,加州威斯敏斯特神学院护教学访问讲师。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
王潮歌
推荐序二
陈春花
更新版序言
超越产品和服务
序言
从现在出发
第1章 欢迎进入体验经济时代
  初级产品化,没有任何一个公司希望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沦落到这个下场,单是提到初级产品化这几个字都会让公司高管或企业老板心惊肉跳。它意味着产品差异消失,利润微不足道,吸引顾客购买的只能是降价、降价再降价。这是一条无可奈何的道路,出路就在于“体验化”,从工业经济上升到服务经济,并进一步到达体验经济。
第2章 大幕拉开
  20世纪90年代,网吧遍布美国城镇各个角落,人们只要掏钱就可以呼朋唤友到里面玩上半天游戏。如今,高速游戏体验已经转移到了互联网中,众多玩家可以同时参与同一场雷神之锤游戏,或是和网络中无数素不相识的玩家对战。游戏体验的竞争未来几乎是完全没有边界的。但是应当记住体验营造的目的不是要娱乐顾客,而是要吸引他们的参与。
第3章 好戏开演
  像硬石摇滚、布鲁斯之屋或中世纪时光等餐厅,只要听听名称你就能知道里面有什么节目。在营造体验时,经营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构思一个恰如其分的主题。如果你的主题表现力很差,顾客就无从建立联想,由此产生的体验也就无法形成深刻持久的回忆。
第4章 积极行动
  如果对服务加以定制化,企业就可以营造出积极的体验,顾客的需求就会得到更好的满足。像戴尔和前进保险这样的企业对公司产出进行的是规模化定制。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有效地满足每个顾客的独特需要,在当今高度混乱充满竞争的商业环境中同时实现低成本和个人化定制。
第5章 减少顾客损失
  只有理解了顾客损失的概念,我们才能洞悉顾客接受的现实及其真正需要之间的差距。当企业可以通过规模化定制技术有效满足每个顾客的特定需求时,消费者肯定不会再满足于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了。
  顾客损失= 顾客的真正需要-顾客勉强接受的现实
幕间 惊喜新体验
  通过规模化定制减少顾客损失需要了解每个顾客的需求及其影响行为。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可以让企业通过激发客户惊喜的方式,系统化地、有意识地推出更具体验性的产出。可以说,在营造难忘体验的过程中,激发惊喜对产品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来说大概是最重要的元素了。
第6章 工作即演出
  各行各业都有像这样带有强烈目的感去表演的人,费城有刷卡人芭伯,芝加哥有律师弗雷德,卡拉马祖机场有擦鞋匠亚伦。这些人的工作或许很普通,但你只要见识过一次就会牢牢记住他们。他们充满目的感的工作转变成了对自身角色的热情、对企业的关注以及对顾客的投入。
第7章 表演的形式
  在开始演出之前,你必须确定哪种表演形式最有利于你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和特定观众的基础上进行表演。每一种都代表了一种不同的表现工作方式,代表了一种不同的为生成经济产出而构思事件顺序的方式。可以说,决定采用哪种表演形式的,是企业产出的本质以及企业吸引顾客的具体情况。
第8章 表演的分工
  迪士尼乐园总是用演职人员来代指所有员工。当企业能够把公司内每个员工的职责视为角色扮演时,这些角色就会成为顾客营造动人体验的一种手段。没有详细定义的角色(即职责),工作就会变成费力不讨好的付出,变成磨洋工。为了让剧本(即流程)变成现实,角色可根据不同职能分为多种职责。
第9章 顾客即产品
  我们认为还有比体验更高一层的目标,即改变自我,让自己成为另一种状态,一种能够超越任何产品、服务或体验本身的产出。那些只能营造体验但从不考虑体验对参与者产生影响的企业,那些从不在体验设计中想办法诱导顾客期望变化的企业,会慢慢发现这种业务也会初级产品化。
第10章 找到你的角色
  你必须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选定自己的角色。你从事的是什么业务?五种经济产出(初级产品、产品、服务、体验和变革)会产生五种完全不同的可能性,会给你的企业、员工和顾客带来高度复杂的结果。
谢幕 舞台退场
  很多顾客和同事经常这样问我们:“变革之后会怎样呢?”特别是当人们想知道变革是否会像前面几种经济产出一样出现初级产品化趋势时,他们对这个问题尤其感兴趣。
致谢
译者后记
注释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建筑评论家艾达·露易丝·赫克斯特布尔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她说:“现在,要想从伪造的假货中找出真正的假货变得越来越难,所有的假货都不一样,它们之间也有好坏之分。现在的评价标准已经不再是真假之别,而是在众多仿制品中找出相对有价值的一个。而好的仿制品就好在它们在真实性方面的改进。”为体现其中的区别,我们不妨借用赫克斯特布尔曾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评论的两个人造环境:洛杉矶步行街和无处不在的迪士尼乐园。洛杉矶步行街是一个综合性商业区,里面有零售店、餐厅、影院、高科技娱乐和低科技售货亭,每个店面的造型风格都各不相同。例如,滚石音乐餐厅的外形是一栋四层楼高的吉他,虽然造型夸张但也不失章法。游客漫步在步行街上,前方的喷泉每隔几分钟就会喷水,十分引人注目。宾客要想停车需缴纳进入费(在洛杉矶没人步行,去哪儿都开车,因此在这里溜达必须付费),如果在这里用餐或看电影,这笔费用可以以消费形式返还(购买商品无返还)。可以说,这里是一个半主题公园、半公共广场性质的场所,赫克斯特布尔认为它主要提供的是审美性体验,因为这里“本来的用途就应该是这样的”25。从游客把车停在简单的停车场那一刻起,其虚构的真实性就证明了这里是营造出来的体验。宾客也可以到这些建筑背后参观,从绚丽的外表走进去,他们看到的是朴实无华的内部。可以说,这些光怪陆离的外表就像一个巨大的、色彩鲜艳的面具,在外面你能产生一种体验,但进去之后又会产生另一种体验。放眼望去,周围的建筑和步行街并不相连,可以看到从主要街道延伸出去的多条小巷,这里的感觉告诉我们步行街里的一切都是伪造的。通过建造,我们实现了真实的伪造。另一方面,迪士尼的大多数审美性体验的目的是要隐藏所有的伪造感,把所有的真相藏在幕后。停车场内摆渡车穿梭如织,热情的欢迎岗亭,转动不停的十字转门;所有的外观都精心地连接起来,以免让游客发现破绽;米老鼠从不摘下面具,绝不会露出面具后面长满粉刺的脸。

后记

翻译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印象是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是对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进行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正如本书作者在说明体验经济时以迪士尼游乐园为例一样,我认为称清明上河园是中国版体验经济的缩影毫不为过,因为这里不但充分说明了体验经济的核心内容,而且准确应用了作者在书中讲到的各种表演理论和表演原则。 何谓体验经济?简言之,体验是一种经济产出,它是对服务进行规模化定制产生的必然结果,而体验经济就是以这种产出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举例而言,如果拿开封的铁塔公园和清明上河园相比,虽然两者提供的都是游园服务,但前者提供的是再普通不过的简单游览,所有游客在这里的感受都完全一样,毫无新鲜感可言——我们可以说这种经营的思维方式是规模化生产的产物,即经营者根本不考虑每个游客的具体需求,只是搭建好一个死板的、冷冰冰的、一成不变的人造物放在那里供人观赏而已。例如,有的游客可能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游览,而是希望能参加富有趣味的互动游戏;有的游客希望公园能提供丰富的历史背景介绍,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有的游客希望能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而不是被各种不合时宜的条幅、宣传单或是公园门口浓烟滚滚的烤羊肉摊破坏游览心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铁塔公园为游客提供的服务,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相比之下,清明上河园却能让人感觉眼前一亮,原因在于,经营者在开发时颇动了一番脑筋,知道如何满足不同顾客对游览的特殊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服务——没错,这就是服务的定制化,即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体验。也许有人认为既然都是游乐园,即便一个经营的是服务业务,另一个经营的是体验业务,实际上对游客来说或许没有多大差别,也许是我对体验业务的描述有些夸大其词了。如果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字来了解一下清明上河园经营体验业务的优势: 1999年,清明上河园开园第一个财政年度,收入即达到1 000多万元。 2010年,开园10年后,年收入突破8 000多万元,在河南景区中排名第四位。 2011年上半年,收入接近5 000万元,全年收入突破亿元已成定局。 《大宋·东京梦华》大型水上实景演出2007年共接待观众10万人次;2011年仅8月份接待人数就超过9万人次,预计全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 相比之下铁塔公园无论在游览人数和收入等各个方面进行衡量,都要逊色于清明上河园。那么,清明上河园营造的体验究竟有何不同,竟然会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首先,清明上河园非常重视“表演”要素的运用。园内要求所有商户都穿着宋代服饰,经营宋代盛行的传统手工艺,并且先后开发出《大宋科举》、《王员外招婿》、《梁山好汉劫囚车》、《民间绝技》等一系列表演剧目,每天从早上9点至晚上6点定时演出。走进清明上河园,处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肩挑扁担、背背货篓、手推独轮车的货郎来往穿梭而过,耳边传来拖长了声音的叫卖声。不时有骑着战马、身穿盔甲、手持长矛巡城的宋代士兵穿城而过。一转眼,游客看到了员外家的小姐在抛绣球招亲;前面传来阵阵叫好声,原来是高跷、杂技、气功、斗鸡、绝活等民间艺人在表演;迎面姗姗走来身穿罗裙、头梳高髻的古代美女。这真是让人不知是画里画外,今夕何夕。 其次,清明上河园很好地凸显了其主题化经营原则。无论是原汁原味的宋代建筑、酒肆茶坊、手工艺品、表演节目、服装服饰还是语言表达,无不透露出宋都京城特有的风貌。正所谓“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这里为游客提供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游览,更是在展示一种主题性的文化体验。显然,这一点是很多单纯以游玩为定位的公园无法比肩的。 再次,清明上河园综合了本书作者所称的四种体验范围,向游客呈现出最具吸引力的“蜜罐”型体验,这也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例如,这里的杨柳碧波、雄伟建筑可以满足游客的审美性需求;热闹的绣球招亲、大宋科举等活动可以满足游客的逃避性需求(即可以积极参与活动);对汴绣、年画、泥人、木雕等传统手工艺的介绍和表演可以满足游客的教育性需求;包公迎宾、汴河漕运、杂技、斗鸡、马球、编钟乐舞等节目可以满足游客的娱乐性需求。总之,无论你是哪种类型的游客,无论你的游玩目的是什么,这里都能让你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最后,我认为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清明上河园的表演者充分体现了本书作者再三强调的“工作即演出”的观点,应用各种表演法把自己的工作最大程度地展现在游客面前。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的游览经历,我去清明上河园游览时正值寒冬,当时的气温已经接近零摄氏度。可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表演包公巡视汴河漕运的节目时,表演者还是要按照剧情规定跳入冰冷的水中。另外,这是一个定点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每天都要面对观众重复跳入水中好几次。我认为,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表演对于体验营造业务的重要意义。这些表演者未必读过本书,但他们无疑在自己每日的工作中实践着体验经济对表演工作的高度要求。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员工也能以如此高的标准在顾客面前演出,企业又何须担心无法吸引顾客和开展业务呢? 当然,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并不仅限于娱乐行业。实际上,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渗透到我们身边的各个行业领域。例如,主题餐厅在国内早已不是新鲜事物,酒店体验员正在成为一种全新的职业。在台州恩泽医疗集团,医院非常注重患者体验,积极推出各种帮助病人舒缓压力的活动,如古筝伴奏等;在金宝贝早教中心,所有员工都必须明确认识到自己在家长和孩子面前扮演的角色,无论个人生活中遭遇什么样的问题,都必须在工作中保持阳光灿烂、和蔼可亲的形象。至于新兴的体验式书店和卖场,强调“娱学性”的教育机构以及善于营造用户感受的商家更是无所不在。它们的成功全都证明了一点:关注顾客体验才是商业制胜的王道。 鉴于体验营造未来必将大行其道,成为引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我认为本书的推出对国内企业转变经营思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本书读起来似乎有些理论化,但其中闪烁的真知灼见却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建议企业管理者能沉下心来细读沉思,真正将其中的理论付诸实践,造就类似清明上河园一样具有深刻意义的体验营造商并最终实现书中提出的终极目标——为顾客和企业带来变革。 译者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来自消费者的压力和希望经济继续上升的人的压力将推动技术社会朝着未来体验生产的方向发展。服务业最终还是会超过制造业,体验生产又会超过服务业。某些行业的革命会扩展,使得它们的独家产品不是粗制滥造的商品,甚至也不是一般性的服务,而是预先安排好了的体验。   ——阿尔文·托夫勒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 体验经济是人性经济。人性使经济的价值,从生存、发展价值,提升到自我实现价值;从同质的物性价值,提升到异质的个性价值。阅读更新版《体验经济》,有助于提升人的境界,不仅做更有价值的事,而且做更有意义的事。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 体验经济的灵魂是主题体验设计,在我们创作“印象”系列作品的时候有句核心的话叫“精心的设计观众的感受”。如果放在现代的工业产品和现代人的生活中,精心的设计用户的感受就是所有产品的灵魂。   ——王潮歌 《印象系列演出》总导演、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作为从业多年的管理咨询顾问,本书作者放了较少的笔墨在概念化的哲学思辨上,而体现出美国学者常见的擅长操作和行动的实证素养。按照作者的语言,“体验”是如何“营造”出来的?你的“舞台”在哪里?你的“道具”是什么?你的“演员”是谁?你的“剧本”如何编排?我相信这方面详尽的案例分析和运营指南,对于企业界的朋友具有更大的参考意义。也许,你的企业和你的人生会由此步入更具体验的发展轨道。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推荐

《体验经济(更新版)》编辑推荐:为什么低价策略失效了?为什么名人代言的广告没用了?为什么巧舌如簧的销售代表不被买账了?因为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精心设计用户的体验是一切伟大产品的灵魂,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令人难忘的。正在践行体验经济的企业和产品:苹果、星巴克、百思买、迪斯尼、微软、任天堂、乐高、惠而浦、AT&T、葛兰素史克、海底捞、印象系列演出……

名人推荐

由于苹果公司的惊人成功,“体验”一词已由学界和企业界进入广大消费者的视野,“消费者体验”的强大力量也促使学界和企业界重新审视比“体验营销”意义更为宽广的“体验经济”。本书两位作者构建了“体验经济”的理论体系及实践框架。事实上,本书的第一版早在1999年就已出版,那时,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体验经济暂露头角。从那时开始,体验经济摆脱了无意识的探索阶段,成为理论发展和实践丰富的对象。有学者痛心疾首于体验经济当前的红火局面。体验经济成了一个漂亮的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影视娱乐业是体验经济,饮食服务业是体验经济,博彩业之都拉斯维加斯更被正名为体验经济之都,在一片喧嚣之中,不能称之为体验经济的倒成了少数。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化认知过程,难能可贵的是,如何不要人云亦云,而是以一种研究的心态,厘清事实与趋势,整理过程与操作,以此提升我们的工作,“营造”我们的“人生体验”。为此,我愿分享几个关于体验经济的观点。首先,尽管不愿在宏观视角和历史层面上妄下判断,不容忽视的是,体验经济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本书作者认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是经济模式的必然发展。当然,这方面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主张工业、服务、体验三个阶段,有人主张农业、工业、体验三阶段论的。这些姑且不论,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体验经济不同于农业经济、不同于工业经济,也很可能与我们熟悉的服务经济有着诸多的区别,这些区别,读者可以在书中看到详细的分析。其次,在正视体验经济的必然之后,如何行动,我们需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也许你正身处于工业制造业之中,按照本书的观点,你可能会身不由已地“初级产品化”,压榨供应商,绕开中介,工作外包,优化流程,以降低成本,从而更有效地以产品为中心开展价格战。这是一条无可奈何的道路,出路就在于“体验化”,从工业经济上升到服务经济,并进一步到达体验经济。那么,接着的问题是如何升级,这也正是本书浓墨重彩的地方。作为从业多年的管理咨询顾问,本书作者放了较少的笔墨在概念化的哲学思辨上,而体现出美国学者常见的擅长操作和行动的实证素养。按照作者的语言,“体验”是如何“营造”出来的?你的“舞台”在哪里?你的“道具”是什么?你的“演员”是谁?你的“剧本”如何编排?我相信这一方面详尽的案例分析和运营指南,对于企业界的朋友具有更大的参考意义。也许,你的企业和你的人生会由此步入更具体验的发展轨道。最后,本书的表达非常顺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用连续的2天就完成阅读,那样你会错过书中很多精彩的篇章。我的阅读体验是,美好的过程就应该延长。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2011-12-5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体验经济 PDF格式下载



我是个经济的门外汉。在我所掌握的有限的经济知识中,产业是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但是从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两人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中,我知道,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已经存在但却从未被明确提及的经济产出类型——体验经济——号称是人类社会的第四个经济生活发展阶段。

什么是体验经济?按照作者的定义,体验来自于被营造事件和体验者前期的精神、存在状态之间的互动,按照参与的主动与否以及参与者和背景环境的关联,可分为娱乐性、教育性、逃避性和审美性。所以,体验经济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生产为表演、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其核心在于为消费者创造与众不同的内心感受,带来自我的满足或者实现。他们认为,体验经济之所以会产生,有三方面的原因:从发展规律来看,经济价值的本质及其自然递进的趋势,总是会从初级产品发展到产品、到服务、到最后的体验经济;从企业来看,日益严峻的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寻找新的产品或服务差异;从消费者来看,人们的日益富足使人们能够而且愿意去追求与众不同的、与日常生活迥异的感受。

那么,又如何发展体验经济呢?这也正是本书所要回答的问题。作者从舞台在哪里、道具是什么、演员由谁当,以及剧本如何编等几个方面,用了大量的实例来说明如何营造体验,创造价值。他们认为,企业要避免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被初级产品化,就必须关注顾客在使用其产品时产生的体验,通过规模化定制,使产品和服务“体验化”。也就是说,产品实现“体验化”是有效营造体验的第一原则。而如何根据体验的四种属性,实现“体验化”,以营造丰富而动人的顾客体验就是发展体验经济的核心内容——要通过市场营销和一定的主题设计,把生产表演化、商品道具化、服务舞台化、顾客产品化,根据消费者个体的兴趣、态度、嗜好、情绪、知识和教育,为其营造感觉美好的、独一无二的主体感受,以使消费者心甘情愿的为体验付费。

事实上,从拿到这本书开始,我一直对“体验经济”这样一个概念不怎么感冒,感觉这只不过是为服务业换了一个新名词而已,是作者制作的噱头,是旧瓶装新酒,所谓的“新经济必读书”也只是为新而新。然而,通读全书之后,我的观念已经转变。农业生产食品,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要;工业制造产品,满足人类的一般生活需要;服务业提供服务,满足的是人情感需要;而体验则创造体验,满足的是人的自我发展、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仔细想一下,也不难理解,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越来越从简单的生理需求中解脱出来,进而寻找更高层次的精神体验。而常规服务业的初级产品化也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精神需求,它需要为消费者创造更加多样化的体验。这实质上也可以从马克思的人的发展理论中,以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找到依据(个人不懂,不敢展开)。

环顾四周,体验经济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是随处可见。象书中提到的迪斯尼乐园,还有译者后记里提到的清明上河园,都是体验经济的典范。当然,现在有很多景区增加特色民族风情表演和惊险刺激的活动项目,也有很多饭店让厨师当着顾客的面来制作菜肴,也包括新发展的3D电影技术,电影院里不断升级的影音设备等等,都是在想方设法为消费者创造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从而达到吸引顾客,创造价值的目的。不光是服务业,而是包括农业、工业等等传统产业都在迅速实现体验化,以增加产品附加值。比如在农业领域,兴起了各种各样的采摘节、观光园等等;比如在工业领域,不但有工业旅游,而且很多标准化产品也在实现“体验化”——汽车是驾乘体验,电视是视听体验……都在以标榜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体验作为卖点。

这似乎正好验证了作者在书中的断言——我们正在跑步进入第四种经济生活发展阶段——体验经济时代。敢于称作是人类社会的第四个经济生活发展阶段,体验经济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新兴产业,而是一个观念和方式的转变,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造传统产业。在这样的时代,体验为王,它的核心在于要为消费者创造与众不同的内心感受,带来自我的满足、改变和实现。工作就是表演,企业就是舞台,它要求每一家企业不但要提供产品,提供服务,一切经营活动都要围绕着消费者的个人体验来进行,要把注意力从制造产品、提供服务上,转移到消费者的主观体验上。只有那些坚持从消费者的感受出发,能够源源不断提供独一无二的、具有足够吸引力的个人化体验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出奇致胜。这对于象我这样的人来说,不但是观念上的转变,也能带来很多启示。

突然就想到了冯小刚曾经导演过的一部名为《甲方乙方》的喜剧片,葛优几个人创办了一家公司,专门以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业,几乎完美的阐释了体验经济的本质,给出了体验经济时代生存的真谛。电影好象是改编自王朔的小说,这王朔也看过这本书吗?


1、在99年的时候接触过第一个版本;翻译差强人意;
2、在08年接触过第二个版本,对第一章感触很深,作者发现了一种经济形态——体验经济;
3、2012年购买了更新版,随着经历的丰富和对经济趋势的兴趣,深入领悟本书的真谛,才发现这是一本经典的好书。理由如下:
a,提出未来经济的趋势预测,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变革经济;
b,提供更多案例,故事感更丰富,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例子;
c,通过引导的问题和迁移的设计,让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作出自己的设计。
4、已经推荐给公司的同事和老板阅读了。


如今已进入“体验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是越来越重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因此,无论抓经济的行政人员,还是研究经济的科研人员,都要了解“体验经济”。要了解“体验经济”就从读《体验经济》开始吧!相信1 ,你定有收获。


很不错。初级产品——服务——体验这样的层次划分对我们思考很有帮助。初级产品化,产品体验化,等等很多概念对我这样的职场人士很有用


体验经济的入门书籍,描述表象和做法。案例中有些可以借鉴。


体验经济的入门书籍,看看长点知识。


所有的生意,卖的都是体验。搞明白用户需求,把体验做到极致就赢了。


老师推荐的,希望对创意经济的学习有所帮助哦


从事服务行业,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公司买的很多,还没读。


没事的时候可以去看看,从另外一个维度看看商业


作为零售商业的从业者,此书值得细读~


据说很不错,朋友推荐的


书还好,收到的时候包装已经开了


要想看这本书,个人还需要具备更多的阅历才可以吃透作者书中简洁的话语。


发现商机,具有抛砖引玉的功效


嘿嘿 展现了一个新的概念 值得学习


很喜欢这本书,实用!挺有启发性的


确实是经典,适合反复阅读


感觉不错值得一看


这是国外一本相对流行的好书。值得推荐。


送货很快 书很好 非常感谢


体验经济(更新版)!


目前还没阅读,包装不错!


好书!值得去读!


通俗易懂,看起来很轻松,翻译的很好,也很有内容。


还没看,看起来还不错,很期待!


这个值得好好看看


包装很严实,书很干净。内容还没仔细看,慢慢消化。


外包装还不错,只是书的信息量相对较少


应该行吧


赞赞赞,很有用的书


很好的,通俗的经济学书。


推荐给大家的一本经济学和营销学书,非常值得看!


应该是本内容很好的书,希望翻译的好,期待~~


非常新思维


刚好用的上


书到手有1个月了,零星看完,收获颇丰!
《体验经济》讲的是一种经济形式,继从最早的提供产品、再到提供服务、再到提供体验,最终提供变革的发展路线。大部分经济形式都可以有以上几种形式的转化,而且到了体验经济阶段之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价值会发生偏离,说白了就是这个阶段商家能赚很多钱。在超市买袋咖啡也就1块多,到星巴克要收25块甚至更多,这就是体验经济的典型体现。

书里给我本人感触很深的有一点——企业是舞台,员工要把自己当成演员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有个演员在台上不好好演,那观众会起哄“你干什么吃的,演员应当尽自己的本分”,可日常工作之中常见些员工演不好自己的角色,不但自己觉得木什么事,很多时候观众(领导或者老板)也都放任其行事。当然,与此同时能演好自己角色的演员(员工)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报。

也有反对的声音。迪士尼项目研究(The Project on Disney)是一个由观察员组成的小组,该小组成员都是对迪士尼世界的工作条件持怀疑态度的人,他们称这里的员工就像付钱游玩的宾客,“明明组知道一切都是假的,知道事实和表面现象不同,可说起来还是眉飞色舞得好像跟真 的一样”仔细想想表演不就是为达这种目的吗?虽然听 起来有点让人不快,但它实际上是一种积极思考方式。

而且,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学好自己的角色实现价值。书里讲了“优秀刷卡工”的例子(想想吧,很难找到比这更没劲的工作了)芭伯的工作很简单,只有一个任务,每天餐厅开门营业时,她都坐在门口的桌子前扫描学生的餐卡。只需对着机器挥一下手,绿灯亮起表示还有余额,红灯亮起表示余额不足——这就是她的全部工作。芭伯却做到了让这项简单任务充满目的感。一开始,她会注意餐卡上的学生姓 名;后来,她开始用姓名亲切称呼来用餐的学生;如果有人错过一次用餐,也会在刷卡时询问对方为什么没来;她甚至能告诉用餐同学其朋友坐在餐厅的哪个位置。让她的简单工作充满了目的,即热情欢迎学生尝试用餐体验。或许,全世界也没有像她这样优秀的欢迎者了。正是因为让工作充满目的,芭伯才没有有变成机械的劳动者。对很多学生而言,整个大学期间最食欲印象深刻的工作人员就是芭伯了。

无论走到哪里,芭伯都会被当成宝贝,因为没有工作会每天内容都不一样,多少都有得重复的部分。让重复满意意义也许有些人认为是自我欺骗,但是我认为是把工作上升为一种很好体验的方法,值得一试!

马丁路德金的话可以很好的进行更概括。
If a man is called to be a street sweeper, he should sweep streets even as Michelangelo painted, or Beethoven ***posed music, or Shakespeare wrote poetry. He should sweep streets so well that all the hosts of heaven and earth will pause to say, here lived a great street sweeper who did his job well.”

“如果一个人是个扫马路的环卫工人,那么他打扫起街道来就应该像米开朗基罗作画,像贝多芬谱曲,像莎士比亚赋诗一样。他打扫起街道来要能够让天上的众神和地上的凡人都驻足赞美:‘这位工人了不起,他的活儿干得真是好!’”

也许这应该是我们每个在职场中“表演者”所应达到的高度。


体验经济(更新版) 经典


对于体验经济的描述还是有一些思想的


体验经济对我们来说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


很早出版的一本书,现在看有一点点过时


很不错,买了好多本了。。


书看了一般写的还行


帮朋友买的,不置可否,给个三颗星吧


阅读容易,操作需要思考,学术性不强


为了写论文买的 但是看了看感觉用处不大


刚到的,看了看,觉得书还可以


这是原本多好的书,但是这一版翻译的很烂。根上两版差远了。病句很多,真是痛苦的阅读体验。


老外写书就是爱啰嗦,一句话讲完的道理,非要用一本书去表达。


有点启发,有点深奥!


真是不错,赶快去买,去看!


确实深刻,受益匪浅。


毕竟是翻译过来的,很多文字表达还有待加强


时代在变,经济的模式也在变,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体验经济的作用似乎越来越明显了,如何进一步把现有的一把服务模式变为体验模式是关键。


书,不管是纸质,还是内容都很不错。


#飞鸟谈书#37:虽然体验已不是一个新概念,虽然这本《体验经济》英文版早在1999年就已问世,但此书还是能给企业颇多启发与警示。对于娱乐、餐饮、旅游、酒店等早就开始强调体验的行业来说,要思考如何让体验持续,避免体验也落入初级产品化的陷阱;而还未将产品和服务转化为体验的企业,恐怕要小心了!新浪微博:@Askatam飞鸟谈


挺好的书,翻译也好。


内容非常不错~急不可耐的看完了~


新版的,很多内容更新了,很不错


这本书能让你思考的 恐怕不止是做生意。尽管作者无意于形而上的思考


全新的很好的包装。因为实用所以觉得还行。


体验经济


送货很快,上午订的,下午就到了


好书值得一看,可细细品读


服务业就是体验经济


  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99年,现在的版本应该是新增加了许多内容。去年在北京期间朋友伊卡洛斯赠阅,迟迟未能写上书评。
  
  体验应用的范围:关于体验经济,早期单独归类到电影、演讲会、娱乐,但是现在做产品营销的公司也开始产品中加入一些应用的场景,记得罗大胖在一期逻辑思维里面讲到2w元的马桶,销售人员说这马桶贵在年迈的老人家神经较为衰弱,容易因为马桶声音而失眠,光这就值。对此,我也将对自己未来的一些产品做重要的场景演示,以达到更好的销售目的。体验已经开始在各方面改善五官和大脑的信息输入。
  
  
  体验的因素:书中有讲到很多体验可以使用的因素比如宗教(我在泉州看到一家做素菜的餐馆,专门供应给信佛的吃斋人士,价格还很高,客户很多),像我们这些负责制造产品的,更要灵活使用一些有效元素来满足人们日益对健康或者社交的需要。
  
  如何做体验:体验就是在初级产品、服务,不断增加新的、额外组合,打包给到客户一种全新的体验,比如海底捞为客户等待排队时间免费做美甲,许多餐厅为客户提供一些特制的有趣饮料……其实这已经慢慢发展成一场跨界的竞争,这种体验在于创造力。
  
  体验经济,是市场商品经济竞争的升级版。
  
  中国的发达城市,已经开始了。有些时候,客户跟你买东西不是冲着你的价格来的,也不是冲着你的质量来的,而是冲着面子来的,他们在为大脑的舒适而消费。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些无节操,无下限的东西也会有市场。
  
  
  我建议做市场、研发、销售的人对体验经济增加下关注。


  读过很多体验相关的书,但这本是感觉理论和实践都最为扎实,也是给我感觉最耳目一新的。理论和方法都很简单,但实践中系统地应用的难度还是蛮大的。
  为客户创造好的体验,重要的不是你的产品和服务有多好,而是你所给予客户创设的新的生活方式,给予客户超出其预想的经历体验,所以有效的设计是创造好的体验的基础。以前在思考体验的时候总是很机械地把体验认为是客户所感知到的和客户需求之间的差异,这就很明显地固化了自己的思维,客户需求本身并不是一个可以很容易地通过量化的方法加以陈述的东西。重要的不是一直想着现有客户的需求是什么,这么想就很难跳出思维的框框中,重要的是如何去构思和营造新的消费场景,在客户消费过程中给其创造更多的不一样的惊喜,让其能够对消费经历有深刻的印象,让其成为生活的一个美好回忆,让其有主动的意愿去向别人推荐并经常回忆起这一美好的回忆。本书的逻辑是向演艺界学习,他们是创新体验的高手。选择好主题,可能给别人印象深刻又赋予意义和创新的主题,在规模经济的时代通过组件化实现规模化定制(这是说到容易做到太难了,对于整个产品和服务架构的掌控能力要求很高,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庞大的工程,而且这一工程是需要持续输入的),不断地 为客户创造惊喜,主动创造体验,而不是拘于旧有的经济模式,一味地强调标准化,那样只会让自己的差异化越来越弱、议价能力越来越弱、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弱。创设剧本、编写剧本、表演(形式和分工)分别对应的是企业的战略制定、流程设计和业务执行的方式与分工,企业完全可以像演艺界那样,通过“表演”来实现持续的价值提升。但这对于企业的创造力和创新力的要求就会很高很高。


  看到“体验经济”这个新名词时,我第一感觉:“体验”这个词现在开始用滥了:产品体验、视觉体验、营销体验、似乎什么都可以与体验二字挂钩。全行业都在说“体验”,多少有些让人视觉疲劳。我翻开这本《体验经济》只是好奇,当体验与经济这两个词划上了连接符后,原本试验室里的“体验”结出经济这个果实时会有什么现的事发生。
  
  习惯上说体验,通常都是指产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种服务更人性化,特点还有特别、新鲜、创意等,但都会让人更愉悦,更轻松,感受更舒畅,更体贴,更满足等唤起人类更多情感共鸣。这是在当下差异化不太明显的产品和服务的商业环境里,当产品和服务的规模效应渐渐失去作用时,体验经济成为再次创造新价值的最大可能。书中举出许多利用体验、利用“另辟蹊径”大获成功的案例,并将“体验经济”上升为与产品经济、服务经济并列的门类里。
  
  说实话,理论都有些枯燥,我们说点干货。体验什么的,其实就是要“包装”,将产品从初级打磨到高级,这种初级到高级,要能挖掘出质的不同。打个粗浅的比方:DOS和XP,比如大哥大和iphone。作者并没有过多深入探讨经济概念或者体验经济的哲学意义,而将重点放在案例及其启发上,着重解决如何“找体验”,如何“造体验”,如何“演体验”。作者把这个讲解过程类比为一场剧目,通过讲解案例,让人明白如何营造体验,如何寻找舞台,如何找道具,如何找剧本。这部分内容非常详尽,虽然案例涉及国外各行业,但其中的思考以及成型过程都让人有启发,案例之后也有让人别再犯同样错误的小结,比如体验等同于简单的娱乐的错误观点,因为体验营造的目的不是娱乐顾客,而是吸引参与等等。
  
  作者细划体验,将之分解为四个维度:娱乐性、教育性、审美性、逃避性。而所有的产品和服务,也都围绕这几个维度展开。维度的组合目的则是营造丰富而充满吸引力的体验。这既是指明方向,也是深化的参考。此外,作为体验经济的后续发展,作者又提出了一个变革经济的提法,更注重体验中的“引导”作用,不过,作者也有种将之升华的倾向。任何体验,只有适合自己产品或服务的才是最好的。业务的不同,经济产出的不同,也相应会有不同的可能性和结果。但不管怎样,紧密围绕用户,一切随之而来。全书虽然理论性偏强,但仍可参考。
  


  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没有能够形成更高价值的体验经济,原因在没有对顾客的具体需求进行细分,结果会出现满足了顾客的基本服务需求,但在顾客体验上面没有得到更满意的效果。这解释了很多公司发展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但同时遭到人们许多抱怨的原因,体验经济关注的重点就是顾客的体验方面的需求。为了解决大规模的生产方式可能出现的问题,作者描述了规模化定制的生产方式。规模化定制就是把服务模块化,比如分成不同零件模块,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进行模块组合,形成定制化生产,如快递公司建立的模块化物流系统。这种规模化定制的生产方式既能够降低公司产品成本,同时考虑顾客具体的需求选择,为顾客带来新体验的独特价值。此外,将工作作为舞台,了解到他们的决定将密切影响到顾客的生活,能够互动有带入感的工作会让工作活动更有价值,更值得投入,顾客的体验成为了产品生产的一部分,工作也变得更有意义。


  我是个经济学的门外汉。在我所掌握的有限的经济知识中,产业是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但是从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两人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中,我知道,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已经存在但却从未被明确提及的经济产出类型——体验经济——号称是人类社会的第四个经济生活发展阶段。
  
  什么是体验经济?按照作者的定义,体验来自于被营造事件和体验者前期的精神、存在状态之间的互动,按照参与的主动与否以及参与者和背景环境的关联,可分为娱乐性、教育性、逃避性和审美性。所以,体验经济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生产为表演、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其核心在于为消费者创造与众不同的内心感受,带来自我的满足或者实现。他们认为,体验经济之所以会产生,有三方面的原因:从发展规律来看,经济价值的本质及其自然递进的趋势,总是会从初级产品发展到产品、到服务、到最后的体验经济;从企业来看,日益严峻的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寻找新的产品或服务差异;从消费者来看,人们的日益富足使人们能够而且愿意去追求与众不同的、与日常生活迥异的感受。
  
  那么,又如何发展体验经济呢?这也正是本书所要回答的问题。作者从舞台在哪里、道具是什么、演员由谁当,以及剧本如何编等几个方面,用了大量的实例来说明如何营造体验,创造价值。他们认为,企业要避免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被初级产品化,就必须关注顾客在使用其产品时产生的体验,通过规模化定制,使产品和服务“体验化”。也就是说,产品实现“体验化”是有效营造体验的第一原则。而如何根据体验的四种属性,实现“体验化”,以营造丰富而动人的顾客体验就是发展体验经济的核心内容——要通过市场营销和一定的主题设计,把生产表演化、商品道具化、服务舞台化、顾客产品化,根据消费者个体的兴趣、态度、嗜好、情绪、知识和教育,为其营造感觉美好的、独一无二的主体感受,以使消费者心甘情愿的为体验付费。
  
  事实上,从拿到这本书开始,我一直对“体验经济”这样一个概念不怎么感冒,感觉这只不过是为服务业换了一个新名词而已,是作者制作的噱头,是旧瓶装新酒,所谓的“新经济必读书”也只是为新而新。然而,通读全书之后,我的观念已经转变。农业生产食品,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要;工业制造产品,满足人类的一般生活需要;服务业提供服务,满足的是人情感需要;而体验则创造体验,满足的是人的自我发展、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仔细想一下,也不难理解,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越来越从简单的生理需求中解脱出来,进而寻找更高层次的精神体验。而常规服务业的初级产品化也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精神需求,它需要为消费者创造更加多样化的体验。这实质上也可以从马克思的人的发展理论中,以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找到依据(个人不懂,不敢展开)。
  
  环顾四周,体验经济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是随处可见。象书中提到的迪斯尼乐园,还有译者后记里提到的清明上河园,都是体验经济的典范。当然,现在有很多景区增加特色民族风情表演和惊险刺激的活动项目,也有很多饭店让厨师当着顾客的面来制作菜肴,也包括新发展的3D电影技术,电影院里不断升级的影音设备等等,都是在想方设法为消费者创造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从而达到吸引顾客,创造价值的目的。不光是服务业,而是包括农业、工业等等传统产业都在迅速实现体验化,以增加产品附加值。比如在农业领域,兴起了各种各样的采摘节、观光园等等;比如在工业领域,不但有工业旅游,而且很多标准化产品也在实现“体验化”——汽车是驾乘体验,电视是视听体验……都在以标榜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体验作为卖点。
  
  这本书的第一版好象是写于1999年,但后来的发展似乎正在不断验证作者的断言——我们正在跑步进入第四种经济生活发展阶段——体验经济时代。敢于称作是人类社会的第四个经济生活发展阶段,体验经济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新兴产业,而是一个观念和方式的转变,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造传统产业。在这样的时代,体验为王,它的核心在于要为消费者创造与众不同的内心感受,带来自我的满足、改变和实现。工作就是表演,企业就是舞台,它要求每一家企业不但要提供产品,提供服务,一切经营活动都要围绕着消费者的个人体验来进行,要把注意力从制造产品、提供服务上,转移到消费者的主观体验上。只有那些坚持从消费者的感受出发,能够源源不断提供独一无二的、具有足够吸引力的个人化体验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出奇致胜。这对于象我这样的人来说,不但是观念上的转变,也能带来很多启示。
  
  突然就想到了冯小刚曾经导演过的一部名为《甲方乙方》的喜剧片,葛优几个人创办了一家公司,专门以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业,几乎完美的阐释了体验经济的本质,给出了体验经济时代生存的真谛。电影好象是改编自王朔的小说,这王朔也看过这本书吗?
  


  书到手有1个月了,零星看完,收获颇丰!
  《体验经济》讲的是一种经济形式,继从最早的提供产品、再到提供服务、再到提供体验,最终提供变革的发展路线。大部分经济形式都可以有以上几种形式的转化,而且到了体验经济阶段之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价值会发生偏离,说白了就是这个阶段商家能赚很多钱。在超市买袋咖啡也就1块多,到星巴克要收25块甚至更多,这就是体验经济的典型体现。
  
  书里给我本人感触很深的有一点——企业是舞台,员工要把自己当成演员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有个演员在台上不好好演,那观众会起哄“你干什么吃的,演员应当尽自己的本分”,可日常工作之中常见些员工演不好自己的角色,不但自己觉得木什么事,很多时候观众(领导或者老板)也都放任其行事。当然,与此同时能演好自己角色的演员(员工)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报。
  
  也有反对的声音。迪士尼项目研究(The Project on Disney)是一个由观察员组成的小组,该小组成员都是对迪士尼世界的工作条件持怀疑态度的人,他们称这里的员工就像付钱游玩的宾客,“明明组知道一切都是假的,知道事实和表面现象不同,可说起来还是眉飞色舞得好像跟真 的一样”仔细想想表演不就是为达这种目的吗?虽然听 起来有点让人不快,但它实际上是一种积极思考方式。
  
  而且,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学好自己的角色实现价值。书里讲了“优秀刷卡工”的例子(想想吧,很难找到比这更没劲的工作了)芭伯的工作很简单,只有一个任务,每天餐厅开门营业时,她都坐在门口的桌子前扫描学生的餐卡。只需对着机器挥一下手,绿灯亮起表示还有余额,红灯亮起表示余额不足——这就是她的全部工作。芭伯却做到了让这项简单任务充满目的感。一开始,她会注意餐卡上的学生姓 名;后来,她开始用姓名亲切称呼来用餐的学生;如果有人错过一次用餐,也会在刷卡时询问对方为什么没来;她甚至能告诉用餐同学其朋友坐在餐厅的哪个位置。让她的简单工作充满了目的,即热情欢迎学生尝试用餐体验。或许,全世界也没有像她这样优秀的欢迎者了。正是因为让工作充满目的,芭伯才没有有变成机械的劳动者。对很多学生而言,整个大学期间最食欲印象深刻的工作人员就是芭伯了。
  
  无论走到哪里,芭伯都会被当成宝贝,因为没有工作会每天内容都不一样,多少都有得重复的部分。让重复满意意义也许有些人认为是自我欺骗,但是我认为是把工作上升为一种很好体验的方法,值得一试!
  
  马丁路德金的话可以很好的进行更概括。
  If a man is called to be a street sweeper, he should sweep streets even as Michelangelo painted, or Beethoven composed music, or Shakespeare wrote poetry. He should sweep streets so well that all the hosts of heaven and earth will pause to say, here lived a great street sweeper who did his job well.”
  
  “如果一个人是个扫马路的环卫工人,那么他打扫起街道来就应该像米开朗基罗作画,像贝多芬谱曲,像莎士比亚赋诗一样。他打扫起街道来要能够让天上的众神和地上的凡人都驻足赞美:‘这位工人了不起,他的活儿干得真是好!’”
  
  也许这应该是我们每个在职场中“表演者”所应达到的高度。
  


  体验经济简单说就是花钱买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的充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多潜在的服务需要商家提供。与其说购买商品,到不如说是体验经济,体验经济带给人的愉悦感与满足感,从而得到心中所需要享受的东西。
  
  随着第一、第二产业比例的下降,第三产业比例的上升,让我们明白服务业早已异军突起,相比传统的农业、工业来说,经济的体验能带来更多的利益价值,也能带来更多的口碑和人员。体验通常被看成服务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体验是一种经济物品,像服务、货物一样是实实在在的产品,不是虚无缥缈的感觉。这本书的目的也在于此,让商家看中体验这一块,重视用户的体验,从而得到利益的最大化。
  
  本书举了迪士尼主题公园、IBM服务、星巴克等多个企业的例子,证明体验经济的必要性,也进一步说明了体验经济需要注意的地方——确定主题、以正面线索塑造印象、减除负面线索、充分利用纪念品、整合多种感官刺激,之后进一步解释体验经济对顾客需求的满足——减少顾客损失、工作即演出,最后分析企业的定位,找到你的角色,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只有这样一步步的确认,才能最终清楚地定位自己,定位企业的角色与服务对象,从而完成体验经济的确立。
  
  体验经济让我想起网购来了。我自己目睹了一个网站的火爆与没落。这个网站都属于出售商品的网站,其中商品大多是服装和电器类的。网站在初创时,大打价格战,包邮、免运、发礼券、使用购物金,最初的时候,十多元就能买到商品,一百元不到就能买到手机。但这个网站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发货时间久,有时候两个月还没发货;二是无售后可言,商品收到后有任何问题,基本上难以得到解决。很显然,这个网站只注重了价格,而忘记了消费者的体验。不可否认,一开始的价格战定然能吸引到众多的顾客,虽然发货时间长且无售后,但看在价钱的份上,很大部分的消费者能够容忍。然而价格战不能一直进行下去,亏本的事情不能总做,于是一旦价格提升,消费者便不再问津,最后只有没落的命运。
  
  由此可见,价格战不是最能吸引人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体验经济,经济体验,消费者在体验中满足,商家在体验中富足。
  


顾客体验+服务规模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