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华尔街狂人日记

托德·哈里森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托德·哈里森  

页数:

15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这本令人震撼的个人回忆录中,米尼安小城(Minyanville)媒体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克莱默伯科维茨对冲基金公司前总裁托德·哈里森讲述了他惊心动魄的华尔街操盘生涯,这里有天堂,有地狱,也有救赎。这本传记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兴趣,奥利·弗斯通电影《华尔街》的20周年纪念纪录片因此邀请传主出镜,并对本书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哈里森在书中揭示了华尔街的隐秘一面:分裂的、两极化的人格,男性荷尔蒙驱动的生活方式,天堂般的快乐,地狱般的绝望……烟消云散后的人生蜕变。
  你将零距离观察1990~2010年间华尔街20年大动荡的真实历程,这里有无限的幸福与亢奋,更有泰坦尼克沉没般的悲剧。你将了解与著名基金经理人克莱默共事所必需经历的那种过山车般的情绪波动,那种令人窒息的紧张。
  这是一种无法虚构的故事,非亲历者无法想象的故事。哈里森亲历并存活了下来,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令人难忘!

作者简介

  托德·哈里森是米尼安小城(Minyanville)媒体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在华尔街上打拼长达20年之久。他曾在摩根斯坦利担任全球证券衍生品交易的副主管,时长7年,之后在帆船集团担任衍生品交易总经理,此后他在价值4亿美元的克莱默伯科维茨对冲基金公司担任总裁。他曾出现在各大电视上,如福克斯电视台(FOX)、CN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彭博财经频道(Bloomberg
TV),各大报纸杂志也曾刊登过他的报道或文字,如《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商业周刊》(BusinessWeek),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价值》杂志(Worth),《财富》杂志(Fortune),《巴伦周刊》(Barron’s), 《道琼斯市场观察》(Dow Jones
MarketWatch),《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及加拿大《全国邮报》(National
Post)。
  托德曾在多所高校做过演讲,其中包括哈佛大学,雪城大学,纽约大学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他积极参与大学生金融市场学习趋向的研究,他合作撰写的论文《威胁、恐吓与学生金融市场知识实证研究》曾刊登在《商务教育》(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上。
  托德还在奥利·弗斯通电影《华尔街》的20周年纪念纪录片中有重要的出镜。2008年,他获得了国家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艾美奖,嘉奖他作为全球第一部也是惟一一档动画商业新闻节目——《米尼安小城世界评论》——监制所取得的成就。

书籍目录

赞誉

前言
1 纯真年代
几年以后,外祖母多萝西告诉我说,在我上班的时候,外祖父常常坐在我的房间里,看着我的鞋子。她笑着说道:“他是那么爱你,他就想紧紧地挨着你。”
2 面包男孩
我13岁时在当地一个面包店打工,这是我的第一份长期工作,至今还在做。每周六早上5:00起床,准备迎接蜂拥而至的顾客,其中一些顾客来自我所羡慕的家庭。
3 “动物之家”
我走进雪城大学的校园,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对新的开始兴奋不已。雪城大学学费高昂,多亏我母亲努力工作,外祖父慷慨赞助,加上助学金及勤工俭学,我才得以在这里学习。
4 游戏开始
我清晰地记得自己在摩根士丹利衍生品交易席位的第一天,一切仿佛就在昨天。我身高约1米95,体重约97公斤,裤兜里揣着全A的成绩单,但在这里我却胆怯得几乎挪不动脚。
5 硝烟弥漫
很快消息就传开了:摩根士丹利有个小子有钢铁般的神经,操盘凶悍。如果有人想做银行板块的交易,就得看看我的眼色。
6 白领绅士
我挥金如土,沉醉于物质享受,沉醉于炫耀性消费。一个20多岁走了财运的小伙子会做的事情,我几乎一样也不放过。暑假,我去了汉普顿度假,开过好几辆保时捷,从一个美女跳槽到另一个美女,跳个不停。
7 帆船集团
我踏上了帆船集团这条大船,成为船上的一名舵手,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但上船不久我们就直接驶入了一场大风暴的中心。
8 新的开始
“你信任他们吗?”这是一个简单却又非常关键的标准。他们会不会守护我?在我冲锋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守望我的后方?
9 战线战歌
我们的账面获得了巨额利润,付给了华尔街巨额佣金,我一手打造的交易团队和风险管理细则带来了巨大的红利。
10 苦涩现实
当我和吉姆讨论我父亲的病情时,发现了一条令人吃惊的事实:吉姆·克莱默,他如此的才华横溢,有着过目不忘的短期记忆力和不可思议的长期记忆力,竟也患有一种和我父亲类似的病症。
11 时代征兆
年末的最后一个月,我们停止了交易。2000年是华尔街所有其他公司都蒙受很大亏损的一年,而我们却已经锁定了28%的利润。
12 宫殿倒塌
杰夫的弟弟喊道:“世贸中心着火了!”我们转向双塔方向,看到火焰在燃烧,黑烟向碧蓝的天空升腾。
13 反目成仇
“我们不会刊登这一篇文章。我是主编,这是我的决定,我坚持我的决定。”
“我辞职,”我说,“祝你们好运。”
14 梦想诞生
“我们也可以以华尔街牛和熊为原型,借助它们传播金融知识,进而实现积极的变化。”
这一想法一旦产生,就根深蒂固,难以忘却,它让我心醉神迷。
15 求变求生
在交易场上我和杰夫心灵相通,交易场外我们同样心有灵犀。他也同样知道我们的关系尴尬。他左右为难,一边是吉姆,另一边是投资者,中间是一群靠我们维持生计的员工。
16 万丈深渊
我的大多数积蓄都被套牢在基金里,与投资者委托给我的资金一起不断贬值,而我在米尼安小城和卢比·派克基金会又投注了大量资本,这一切都迅速地吞噬着我毕生的积蓄。
17 涅槃重生
我回到宾馆,完完全全地释怀了,那感觉就像把心中的恶魔留在了沙漠,到达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18 人生旅程
真正的成功就是忠于自己的本性,并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心怀感激。我学会了视阻碍为机遇,视问题为可能,一切就都豁然开朗了。
我已洗心革面,不再是那个追逐收银台的人了。
致谢
作者介绍

媒体关注与评论

  托德以华尔街内部人士的身份,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揭示了他身上的柔软之处。我强烈向朋友们推荐本书,你们会像我一样,一打开便爱不释手。  ——约翰·莫尔丁  四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的作者  千禧波投资公司总裁  它充溢着爱怜的人世证言,告诉我们,要真正赢得世界,我们首先必须寻找自己的灵魂。  ——阿比·派克  西北大学莫迪尔新闻学院商务沟通系主任  托德·哈里森拉开了华尔街的帷幕,坦诚率真地展现他的人生。  ——马丁·多恩  《纽约每日新闻》总编  有昂贵的波尔多,也有诚实、忏悔和高洁。这里讲述交易室的权力斗争,也讲述穷孩子的理想与奋斗。  ——皮姆·福克斯  彭博社《股市》节目金融记者及主播  语言曼妙,发自肺腑,这是我读过的关于人生和金钱的最优秀文字。它细腻、深刻,能触动你身心中许许多多的情与理。  ——塔赫拉 K. 赫拉博士  纽约泛欧交易所理财顾问委员会主席、教授  今天他终于敞开了心扉!华尔街最后一位诚实人的内心独白。  ——巴里·里萨兹  《拯救国家》作者  哈里森是一名睿智的交易员,同时有着一颗诗人的心。  ——迪恩·葛利根  雅虎金融编辑主任  阅读他的人生历程,能让我们心存谦卑,立志高远。  ——彼得·阿瓦特  财经观察有限公司总裁  美国第一银行(Bank ONE)前司库  哈里森帮助读者寻找北极星、寻找路标,并在它们的引导下走向幸福与意义。  ——沃伦·摩西  儿童援助协会前首席执行官  托德的职业历程和你读过的任何华尔街故事都不相同。  ——杰米·哈蒙德  美国在线和华盛顿邮报网站前商业主编


编辑推荐

  大摩操盘手的惊心动魄的职业生涯,亲历华尔街20年真实历史  美国第一银行(Bank ONE)前司库彼得·阿瓦特、《高盛如何统治世界》作者威廉姆·科汉、麦格纳全球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比尔·基拉、《市场观察》总编大卫·凯拉维、E*Trade证券有限公司总裁米歇尔·J·卡西欧、千禧波投资公司总裁《终局》作者约翰·莫尔丁等41位名人强烈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华尔街狂人日记 PDF格式下载



一个小伙子的奋斗史,书里写尽了华尔街20年的风云变幻


不错,类似自传的作品,感觉华尔街人情淡薄啊。


包装很严实,书的内容跟我理解的差不多


是一个成功者的自述。有高潮也有低谷.没有介绍的那样出色。


还没读完呢,这种书要慢慢读~


挺好送货又快。


写的很好!翻译很棒


内幕书籍经典之作,想当高端人才的人必须看一看


还好,后半段没前半段好,后面的有广告之嫌


世上哪有那么多的狂人,也许只是性情中人


写的不错,作者是实践派人物,可以推荐。


看别人的心路历程,找到共鸣,学习并提高


了解一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总之就是很深奥很赚钱 没别的


确实这本书还好


书页百来有五十,赞言序言前言7页,其中赞言就4页,有必要吗,当短篇小说看看,还是不错的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内容不是很复杂,写作比较平面化。迎合其思路,顺藤摸瓜,很快读完。对作者落墨交易员的章节比较关注,而对其教育过程和变为市场评论者的角色不是很关心。       作者在大摩作为交易员,在日积月累的交易中逐步总结,慢慢的有了自己的心得:基本面、技术面、结构性影响和市场心理,并把这四个方面比喻为交易席位的四条腿。       华尔街总是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持续不断地“再创”风险,设计出眼花缭乱的产品,重新包装风险,然后将这些风险没给渴望回报多元化的客户。《史上最伟大的交易》中,几大投行也是创造出了CDS、CDO等产品,而最终落了个自掘坟墓的结局,也成就了约翰·保尔森(John Alfred Paulson)成了次贷危机的最大赢家。       后来作者去了帆船集团(Gallon Group),再后来成为了克莱默-伯克维茨公司的合伙人,事业渐入佳境,达到顶峰。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在帆船集团的一笔不利头寸的处理:迟迟没有止损,造成了深度的不可控的损失。       作者文中的一句话我很喜欢:历史告诉我们,风险其实并没有被消解,只是换了身衣服,并在空间上出现了蔓延,在时间上发生了迁延。       个人感悟:投资是孤独者的活动,像长跑一样,为了一个坚定的目标,不断的超越自己;投机是对抗者的运动,像拳击一样,有了明确的对手,比拼着心理、技术、力量,不断的打击对手。


就是一本股市方面的故事书,空闲时可以看看。


这本书就是絮絮叨叨婆婆妈妈讲些跟实际投资没有关系的东西,直观上就像在听隔壁大妈讲过去的事情一样。一点信息含量都没有。如果是从业人员就不要买了。这本书绝对是我看到最糟糕的书之一。


书没有介绍的那样出色。


两天就看完了,是一个成功者的自述。有高潮也有低谷,游戏不在同一个档次,或许放一段时间再看会更深刻。


纸质质量还凑合!!


可以读读,但建议读说谎者的扑克,比这个强多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