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
2012-8
机械工业出版社
李海东 编
241
《经济学基础(第2版)》针对高职高专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特点,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发展线索以及重要理论的基本应用、政策措施做了全面的介绍,内容不仅涵盖微观经济学,也涉及宏观经济学,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经济学基础》还根据课程的需要,精选了丰富生动的案例和补充阅读材料,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又提高了《经济学基础》的可读性和适用性。
《经济学基础(第2版)》适用于大专、高职高专中经济学专业的学生。
出版说明
前 言
教学建议
第1章 经济学导论
1.1 经济学的概念、特点和方法
1.1.1 经济学的概念
1.1.2 经济学的特点
1.1.3 经济学的方法
1.2 经济制度与资源配置方式
1.2.1 自然经济制度
1.2.2 计划经济制度
1.2.3 市场经济制度
1.2.4 混合经济制度
1.3 生活中的经济学
1.3.1 以宝马车抵100万元债务合同是否有效
1.3.2 傻根为什么选择在高原干了5年才回家
1.3.3 为什么傻根选择自带6万元而不是通过邮局汇款
1.3.4 黎叔为什么说这趟车“不打猎”
1.3.5 为什么黎叔 “不打猎”的指令没有得到贯彻
1.3.6 为什么劫匪的行动没有成功
1.4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4.1 微观经济学
1.4.2 宏观经济学
1.4.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1 需求理论
2.1.1 需求、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2.1.2 需求曲线的例外
2.1.3 影响需求的因素和需求函数
2.1.4 需求量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2.2 供给理论
2.2.1 供给、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2.2.2 影响供给的因素和供给函数
2.2.3 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
2.3 均衡理论及其应用
2.3.1 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
2.3.2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3.3 均衡的变动
2.4 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价格政策
2.4.1 价格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4.2 价格政策
2.5 弹性理论
2.5.1 弹性的一般定义
2.5.2 需求弹性
2.5.3 供给弹性
2.5.4 收入弹性
2.6 弹性理论的应用
2.6.1 需求弹性与支出的关系
2.6.2 丰收悖论
第3章 消费者理论
3.1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
3.1.1 效用论的概述
3.1.2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3.2 边际分析和消费者均衡
3.2.1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3.2.2 消费者均衡
3.2.3 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3.2.4 消费者剩余
3.3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3.3.1 无差异曲线
3.3.2 消费者均衡
3.3.3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第4章 厂商理论
4.1 厂商的投入与产出
4.1.1 生产、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4.1.2 短期生产函数: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合理投入
4.1.3 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4.1.4 规模报酬
4.2 成本分析
4.2.1 成本的概念
4.2.2 短期成本分析
4.2.3 长期成本分析
4.3 收益、利润与产量
4.3.1 收益分析
4.3.2 利润与产量分析
第5章 市场结构
5.1 市场结构
5.1.1 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5.1.2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关系
5.2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5.2.1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形成条件
5.2.2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5.2.3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5.2.4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5.2.5 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
5.3 完全垄断市场结构
5.3.1 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5.3.2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5.3.3 完全垄断市场的定价策略
5.3.4 完全垄断市场的评价
5.4 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5.4.1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均衡
5.4.2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产品差别竞争
5.4.3 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
5.5 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5.5.1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5.5.2 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
5.5.3 寡头垄断市场的分类
第6章 分配理论
6.1 收入分配的原理
6.1.1 要素市场供求的基本原理
6.1.2 生产要素的需求
6.1.3 生产要素的供给
6.1.4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6.2 工资理论
6.2.1 社会工资水平的决定
6.2.2 工会对工资的影响
6.3 地租理论
6.3.1 地租的决定
6.3.2 准地租与经济租
6.4 利息理论
6.4.1 早期的利息理论
6.4.2 利率的决定
6.4.3 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6.5 利润理论
6.6 社会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
6.6.1 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的原因
6.6.2 社会收入再分配政策
6.6.3 平等与效率
第7章 公共物品与政府
7.1 宏观经济变量
7.1.1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7.1.2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7.1.3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7.1.4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7.1.5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其他总量指标
7.2 公共物品理论
7.2.1 公共物品的含义
7.2.2 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7.2.3 公共物品与政府
7.3 看得见的手
7.3.1 市场失灵
7.3.2 政府调节的局限性
第8章 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政策
8.1 通货膨胀
8.1.1 通货膨胀的含义
8.1.2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8.2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8.2.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8.2.2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8.2.3 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机制
8.2.4 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
8.3 财政政策
8.3.1 财政政策的内容与特点
8.3.2 赤字财政政策
8.3.3 财政政策实施中的困难
8.4 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因素
8.4.1 财政制度中的自动稳定器
8.4.2 调节通货膨胀的自动因素
8.4.3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8.5 货币政策
8.5.1 货币供应量
8.5.2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8.5.3 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8.6 宏观经济政策争论
8.6.1 反馈规则:相机抉择
8.6.2 固定规则:以不变应万变
8.6.3 反馈规则与固定规则分歧的实质
第9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
9.1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
9.1.1 开放经济的含义及开放程度的衡量
9.1.2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
9.2 比较优势与资源禀赋学说
9.2.1 比较优势学说
9.2.2 要素禀赋学说
9.3 汇率制度
9.3.1 固定汇率制度
9.3.2 浮动汇率制度
9.4 国际收支平衡
9.4.1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9.4.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9.4.3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参考文献
版权页: 插图: 关于稀缺与竞争的师生对话 问: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假设是“资源是稀缺的”,“稀缺”应该怎样理解? 答:“稀缺”(scarcity)的确是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假设,如果没有稀缺的话,那根本不需要经济学。稀缺,简单地说,就是“人们想要的超过了所能得到的”。 问:可不可以理解为“稀缺的东西一定是自然界里很少的东西”。 答:这样理解不对。稀缺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概念。比如有一种东西,自然界里很少,但是如果人们根本不需要这种东西,那么这种东西依然不是稀缺的。反过来,有的东西自然界里很多,但是人们需要的更多,这种东西依然是稀缺的。所以,稀缺是一个客观存在和主观需要相结合的概念。如果客观存在相对于主观需要不够,那么就是稀缺的。 问:那有没有不稀缺的东西? 答:当然有了,比如空气和阳光,一般来说是不稀缺的。还有比如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提到的“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这些都是不稀缺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嘛!这些不稀缺的物品在经济学上叫做“免费物品”,相对应地,稀缺的物品叫做“经济物品”或者“资源”。 问:今天中午有人请客,我免费吃了一顿,这个午饭是“免费物品”吗? 答:不是,你吃的这个午餐依然是经济物品。虽然说你没有付费,但是别人付费了。免费物品的意思是说,所有人都没有付费,然而所有人都享受到了。我们有时会看到,超市里有一些免费试吃的食品,这也不是经济学上的“free goods”,因为虽然顾客可以免费试吃,但成本是由超市负担的,还是有人为此付费了。只要有人付费了,就不是免费的。所有人都不需要付费,这才是免费的。 问:我可不可以这样说:价格为正的物品一定是经济物品。 答:可以这么说。因为免费物品的价格为零,只要价格为正,那么就是经济物品。价格为正,意味着人们要得到它就必须付出代价。 问: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价格为正,意味着人们之间存在竞争。价格只是解决竞争的一个手段? 答:你说对了。经济物品是稀缺的,人们之间必然存在竞争,竞争总要有一个准则来决出胜负,来决定这稀缺物品到底归谁,到底“鹿死谁手”。市场竞争的准则是“价高者得”,谁付得起钱,谁就得到,这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分配资源和解决竞争的手段。
《走向职业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系列:经济学基础(第2版)》适用于大专、高职高专中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既可作为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学生选修和拓展视野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