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理论力学

乔宏洲 中国建筑
出版时间:

1997-6  

出版社:

中国建筑  

作者:

乔宏洲  

页数:

375  

前言

本书是高等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力学系列教材之一,按照建设部力学系列教材编委会于1995年6月在北京审订的“理论力学编写大纲”编写而成,完全符合国家教委在1995年9月公布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多学时)。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反映了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部分成果,注意了避免与物理课教学内容的重复,以及与后续力学课程的衔接。编写中力求使概念准确清楚,理论推导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讲透难点。精选例题,体现“少而精”的原则,大多数例题,解前有分析,解后有讨论,着重讲清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以提高读者综合应用理论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素质。本书中打“*”号的章节,为加选内容。本书采用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符合国标《量和单位》(GB3100~3102—93)中的有关规定,上述国标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1000:1992,其中有些力学量符号与习惯用符号并不一致,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应注意到这些变化。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杨运安(第七、八、九、十、十八章)、童申家(第十九章、附录)、乔宏洲(第一、四、六、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章)和西北建工学院曹峰(第二、三、五、十一、十二、十三章),全书由乔宏洲任主编。哈尔滨建筑大学的刘明威教授担任本书的主审,对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内容概要

  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各章后有思考题和习题,书末附有理论力学的计算机打法。《理论力学》反映了近年来理论力学教改的部分成果,基本理论叙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特别加强了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乔宏洲

书籍目录

第一篇 静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第二章 汇交力系;第三章 力矩与力偶理论;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第五章 摩擦;第六章 空间一般力系;第二篇: 运动学 第七章 点的运动;第八章 刚体的基本运动;第九章 点的合成运动;第十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第三篇 动力学: 第十一章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第十二章 动量定理;第十三章 动量矩定理;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第十五章 达朗伯原理;第十六章 虚位移原理;第十七章 动力学普遍方程与拉格朗日方程;第十八章 振动的基本理论;第十九章 碰撞理论。附录 理论力学的计算机方法。习题答案。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第一节 静力学基本概念一、刚体刚体是在外力的任何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始终不变的物体。或者说,刚体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实际上,任何物体受力作用时都会产生变形。若这种变形比起物体本身的尺寸十分微小,对物体的平衡或运动状态影响甚微,可略去不计。这样,就将实际物体抽象化为刚体,刚体成为静力学的理想化模型。将其他物体对刚体的作用以力代替,就得到了能够应用力学原理进行计算的受力图。在静力学中,一切物体均被视为刚体。对于那些需要考虑物体变形(不管变形多么微小)的力学问题,将以刚体静力学为基础,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中学习。二、平衡若物体相对于某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则称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或平衡。它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工程上,常取地球为惯性参考系,而平衡是指物体的静止。因此本书中所提到的平衡,一般是指物体相对地面保持静止的状态。例如房屋、桥梁、水坝等都处于平衡。三、力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过总结、科学抽象、给出了力的确切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应当注意,既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施力体,就必定有受力体,而且这种作用必然是成对出现的,即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因此,当研究一个物体的平衡时,必须明确是那个物体通过什么方式在何处对它施加了力。在理论力学中,不研究产生力的物理根源,只研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并称其为力的效应。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效应称为外效应,力使物体形状改变的效应称为内效应。对于刚体,则不考虑内效应。


编辑推荐

《理论力学》可作为土木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理论力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