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建成环境的意义

阿莫斯.拉普卜特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

阿莫斯.拉普卜特  

页数:

205  

译者:

黄兰谷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专著。作者以使用者的意义(相对于建筑师或评论家的)和日常环境(相对于著名地标)为讨论焦点,对建成环境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在人与环境关系这一日益延展的年青领域中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本书涉及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符号学等学科,对建筑师和规划师、地理学家及其他有志于对环境设计作人文研究者,都为必读之书。

书籍目录

初版序再版序第一章 意义的重要性第二章 意义的研究第三章 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初探第四章 非言语表达与环境的意义第五章 小尺度的应用实例第六章 城市应用实例第七章 环境·意义和交流结语。参考文献再版跋校记2003年重印本校者赘语关于著者译者的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建成环境的意义 PDF格式下载



  阿摩斯•拉普卜特(Amos Rapoport)的《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The Meaning of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A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pproach)与《拼贴城市》相比,要清晰容易很多。正如作者声称,该书是“以简明的文体表述论点,可视为故事来阅读”。
   作者拉普卜特教授是环境行为学领域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文化变异的作用、跨文化研究等方面。国内于1992年,曾在汪坦先生主编的《建筑理论译丛》系列中出版过该书。11年后再出新版,以拉普卜特1989再版稿为底稿调整。本书及作者其它一些著作 在建筑界知名度颇高,留传甚广。在前几年国内的许多学位论文中,拉普卜特是一个常见的名字。究其原因,恐怕是由于他在被人频繁讨论但又少人理解的主题上,给出了如此清晰的概念和有说服力的论述,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对“文化”、对“意义”、对“象征”都非常敏感的国家里,他的学说产生广泛回响也就不足为奇了。
   拉普卜特属于典型的学院派作者,整本书的论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可称得上是个符合“现代学术规范”的样本。他在书中主要强调了在“人—环境”关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意义(Meaning)的重要性,并指出意义是联系环境与人最重要的机制,而意义的研究则必须在相应的文化脉络中进行。他的观点提醒我们,只有对自身所处的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才能真正获取建成环境的意义。
   拉普卜特认为意义表达主要有符号学、象征、非言语三种方法,在书中他分析了符号学和象征方法 在表达意义上的缺陷,进而着重探讨了非言语表达方法,并围绕非言语表达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细致论述。
   笔者在若干年前曾阅读过该书的中文旧版,如今,流在脑海里,已不再是当时津津乐道的“冗余度”、“线索”、“半固定因素”等名词,也不再是某个立竿见影可以直接应用的技巧,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如何多维度理解环境、如何多角度多线索(不再将设计行为看作是保打天下的全能方法)创造环境的观念。
  
  


   现在很多设计人在执着于功能的同时,似乎忘记了什么是根本。人与所处环境的关系,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二者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各种环境场合的不同意义。这本书把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提升到了很高的地位,果然有积极的作用。另外在本书中,作者对研究环境意义的方法也做了归纳,其中非语言的研究方法是花费笔墨最多的。自己的理解就是那些相对于“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比如借助心理学、行为学的知识来研究意义。正如老先生所说,这比之前单纯用符号学的方法来探讨意义更为有效。毕竟符号学更关注的是句法学(符号与符号的关系)以及语义学(符号于所指事物的关系),但是对语用学(符号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却探讨的比较少,而这恰恰是对设计师们最有用处的部分。
   只是这书的文字表达似乎不好,不知道是翻译的缘故还是原文即如此。


  这本书挺难全部看懂,以后还要再读一遍。
  
  不过看懂的部分很有启发的,如“意义是最重要的功能”,不能忽视难以定量化研究的人的需求;意义的三个层次,象征是最高层次的意义,但在建成环境的表达中衰退......。


   是一本很好的环境心理学方面的辅助读物,对设计有另一层次的启发性,书中许多观点经常被引用到国内的教材或论文之中。
   建议在阅读之前,先对环境心理学作一定的了解。


  作者以使用者的意义(相对于建筑师或评论家)和日常环境为讨论焦点,对建成环境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在人与环境关系这一日益延展的年轻领域中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您现在的学术贡献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啊


高潮ing hehe


赶紧把握住高潮,好好享受下下。过去了,就不一定还会有了。


不怕,不怕,我是过程论者,低潮来了,就浪费生命吧


这本书的翻译岂止是不好,简直是极差,不用读原文就知道是翻译水准非常低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