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
2010-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编
391
无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60周年华诞,我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要建设低碳型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转型,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不竭动力。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正是我国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我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政策需求。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8年3月。自成立之日起,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研究,开展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和技术的创新,探索发展绿色建设实现的方式和有效途径,整合绿色建筑与节能相关的研究课题,普及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与推广工作。 绿色建筑的年度发展报告旨在全面系统总结我国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指导我国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评价、使用及维护,在更大更广范围内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应用。 本书为绿色建筑委员会组织编撰的第三本有关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年度性报告。与前两本年度报告不同,本书在结构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共分四篇和一个附录。在内容编写上充分发挥了绿色建筑委员会专家团队和绿色建筑地方机构、专业学组的积极性,由他们执笔成文。全书包括综合篇、地方篇、专业篇、工程篇和附录,力求系统全面地展现我国绿色建筑年度的发展全景。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篇是综合篇,主要介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情况,包括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策略研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绿色建筑委员会机构建设情况、绿色建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情况。为了让读者了解绿色低碳理念在上海世博园建设和四川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实践情况,本篇还介绍了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和北川新县城规划的节能减排与低碳建设相关情况。
《绿色建筑(2010)》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编写,旨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指导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评价、使用及维护,引导我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绿色建筑(2010)》包括综合篇、地方篇、专业篇和工程篇共31章及附录。分别介绍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近况、各地在绿色建筑方面取得的成果、绿色建筑不同专业的发展概况及在典型工程中绿色建筑的具体实践,并附有相关文件等内容。 《绿色建筑(2010)》可供从事绿色建筑领域技术研究、开发和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专业人员、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聚集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章 北川新县城规划的节能减排与低碳建设第二篇 地方篇第七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章 上海市第九章 山东省第十章 江苏省第十一章 重庆市第十二章 浙江省第十三章 福建省第十四章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第十五章 深圳市第十六章 厦门市第三篇 专业篇第十七章 绿色工业建筑第十八章 绿色人文第十九章 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第二十章 绿色公共建筑第二十一章 绿色建材第二十二章 绿色建筑技术第二十三章 绿色建筑结构第四篇 工程篇第二十四章 城市动力联盟(6号商铺办公楼)第二十五章 上海世博园区南市电厂绿色改建实践第二十六章 上海世博演艺中心第二十七章 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第二十八章 上海卢湾滨江CBD绿地集团总部大楼第二十九章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科技档案楼第三十章 仁恒海河广场一期工程(住宅部分)第三十一章 绿色建筑科技馆附录篇附录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附录2 关于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附录3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附录4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程项目名单附录5 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简介附录6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简介附录7 中国绿色建筑大事记
日本以政府为主体积极发展CASBEE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实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包括名古屋市、大阪市、横滨市、京都市、大阪府、京都府、神户市、川崎市、兵库县、静冈县、福冈市、札幌市和北九州市都要求所有的新建项目有义务提交绿色建筑评价结果并在网站主页上公布。而大阪市、横滨市和名古屋市则要求把进行绿色建筑评价作为综合设计制度的准许条件。此外,日本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对注重环境性能的公寓提供贷款优惠,其中横滨银行对3星级以上的新建公寓可以获得比门市优惠的利息,最大优惠1.2%;住友信托银行对4星级以上的新建公寓可以获得比门市优惠的利息,根据星级最大优惠可达1.5%。另一方面,日本还积极推行CASBEE建筑评价员注册制度,迄今通过注册的超过5000人次。 美国政府也逐渐积极鼓励发展LEED,包括所有的新建驻外使馆都通过LEED认证,能源部新建或改建的项目要通过LEED银奖认证,以及一些州还针对LEEl2)项目给予了每平方米35~65美元的补贴政策,等等。 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借鉴、学习发达国家在加快推进绿色建筑体系发展的各种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重视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思路、条文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原因是,目前我国的不同地区之间建筑环境质量和能耗现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绝不能像国外一些绿色建筑标准那样允许把节能、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条例与室内舒适性、服务水平的彼此相加或相抵。 而美国的LEED标准却没有对诸如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可持续场地方面的最低分约束。通过对获得LEED-NC通过级以上的156个建筑的评价数据进行整理,发现了一些问题。LEED-NC的可得总分为69分,其中。可持续场地部分总分14分,节水部分总分5分,能源与大气环境(简称节能)总分17分,材料与资源部分总分13分,室内环境质量部分总分15分,创新设计部分5分。“通过”级要求被评项目获得其中的26分以上,即获得总分的37.7%以上就可以获得认证。假设建筑环境性能是均衡的,那么每个影响类别的得分应该都在该项可得总分的40%以上。但实际上,这些通过认证的建筑的得分出现了极大的不均衡,并非都是在40%以上。例如:可持续场地的通过分应为5.6分,156个LEED认证建筑中60%在此基准之上。材料和资源部分的通过分为5.2分,55%的认证建筑在此基准之上。而室内环境部分80%的认证建筑得分在基准分之上,创新设计部分87%的认证建筑得分超过了基准分的要求,而且有24个案例得到了满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节能部分,只有16%、不足25个案例得分基准分6.8分以上,甚至有9个LEED认证的建筑在节能部分(总分为17分)得到零分!
本书为绿色建筑委员会组织编撰的第三本有关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年度性报告。与前两本年度报告不同,本书在结构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共分四篇和一个附录。在内容编写上充分发挥了绿色建筑委员会专家团队和绿色建筑地方机构、专业学组的积极性,由他们执笔成文。全书包括综合篇、地方篇、专业篇、工程篇和附录,力求系统全面地展现我国绿色建筑年度的发展全景。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