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业的全球化和地方集群创新
2010-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杨锐,李萍 著
234
无
2010年初,纯白晶莹的雪花漫天飞舞,这是我们的收获季节。我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535027)的最终成果将要陆续出版了。在科学出版社同时出版了三本书,包括《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王缉慈等著)、《全球化、集群转型和创新型企业一以中国自行车产业为例》(梅丽霞著),以及《产业集群合作行动》(林涛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花卉业的全球化和地方集群创新》。四本书在研究视角、概念和写作风格等方面并不统一,而是各具特点、相互补足。为使大众能够看懂,由王缉慈主笔的《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在理论综述方面省去了很多笔墨,尽量深入浅出,少了枯燥的教条,多了生动的实例,可以作为入门读物。《全球化、集群转型和创新型企业》在全球化波动和全球价值链的理论方面着墨较深,并力图把一个产业(自行车产业)的创新道路说透,其寓意是需要仔细回味的。《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则可望对集群的发展实践提供帮助。尽管该书的理论性比较强,但这正是我国集群政策所需要的。只有在理论上把行为主体的合作行动论述深透,才能正确地去实践。《花卉业的全球化和地方集群创新》则建构了一个产业集群创新的系统性分析框架(NRCE模型):网络(Network)一资源(Resource)一能力(Capability)一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并对产业集群的创新逻辑进行了论述,并以花卉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深入探讨。后三本书正好补充了《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一书在文献综述,以及在集群政策和规划方面论述的不足。
我国的花卉业起步、发展都滞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市场模式和新品种研发。不过,广东顺德陈村的花卉产业,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之所以典型,一是,陈村具有千年底蕴的花卉种植历史和源远流长的地域花卉文化;二是,陈村坐落于广州顺德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哨地,一方面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具备承接海外产业转移的条件;三是,陈村花卉业集群是典型的台商嵌入,并与本地花卉企业良性互动竞合,发展得比较成功;四是,陈村花卉产业集群所依托的花卉世界园区的运作比较成功,运作模式值得研究和推广。鉴于以上原因,本书以陈村花卉业为主要案例来分析全球产业转移下的集群创新。 本书不但对经济学、管理学、经济地理学和农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于政府领导者、花卉企业管理者,尤其是致力于花卉产业园区研究和运作的有识之士都具有重要的阅读和参考价值。
杨锐,男,1980年10月生,贵州省兴义市人。目前攻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与企业发展。在世界500强企业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3年多,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规划院从事产业发展与投资研究工作2年多,主持和参与地方政府研究课题约15项,其中2项获市级优秀调研成果奖;主持和参与国内企业集团的战略咨询项目5项。目前已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2篇,在《科学学研究》、《经济管理》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代表性文章有:“产业集群创新:NRC分析框架——三个不同案例的分析”、“集群内知识流动的空间不均衡性”、“高科技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差异研究”、“网络结构、关系互动对创新活动的影响——苏州IT产业集群案例分析”、“地方能力与集群创新的共同演化——陈村花卉集群案例分析”、“信息网络、联结能力与创新绩效——传统产业集群实证分析”等。作者目前是北京、宁波等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咨询顾问、宁波市科技特派员团队成员。 李萍,笔名李珈汶,女,1980年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2009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经济地理系,获硕士学位,师从产业集群研究专家王缉慈教授。曾在《中国花卉报》担任记者,发表百余篇涉及全国多个城市的花卉产业发展、城市园林建设等方面的新闻作品。目前就职于上海种业集团上海市花卉良种试验场。在《资源科学》、《广东农业科学》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代表作品有:“技术集成创新与陈村花卉产业集群演进”等。
序前言第1章 全球产业转移下花卉业发展新趋势 1.1 全球产业转移及其新动向 1.2 全球产业转移下花卉产业发展三大趋势 1.3 我国花卉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面临的研究问题 1.4 本书分析框架第2章 产业集群创新的理论基础 2.1 产业集群的基本问题 2.2 产业集群创新的理论基础第3章 集群创新分析框架 3.1 “全球一地方”张力下的集群创新发展症结 3.2 集群创新研究的结构和关系视角 3.3 集群的创新逻辑 3.4 知识资源、网络互动与学习网络 3.5 集群创新:NRCE分析框架 3.6 地方能力与集群发展阶段 3.7 网络与集群演进第4章 花卉产业特征及花卉产业集群 4.1 花卉产业特征 4.2 花卉产业集群研究文献回顾 4.3 什么是花卉产业集群 专栏1:技术集成创新促进花卉产业发展第5章 全球花卉产销网络及花卉业发展热点问题 5.1 全球花卉业产销网络 5.2 我国大陆花卉业产销网络 5.3 全球花卉业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 专栏2:从“郁金香泡沫”谈花卉投机 专栏3:花卉业创新融资渠道第6章 世界各国或地区典型花卉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6.1 肯尼亚:行业协会+生产基地+集群融合 6.2 美国波特兰:服务性组织+生产基地+终端市场 6.3 荷兰:(拍卖)市场体系+(生产)公司 6.4 哥伦比亚:服务性组织+公司+政府 6.5 中国台湾地区:政府+服务性组织+市场 6.6 全球花卉产业运作模式总结 专栏4:从“2009年度国际种植者”奖项看企业创新第7章 产业转移背景下的陈村花卉产业发展 7.1 产业转移下的陈村花卉产业发展 7.2 陈村花卉产业发展总体概括 7.3 陈村花卉产业集群的结构分析第8章 陈村花卉产业集群演进及创新分析 8.1 基于NRCE模型的陈村花卉集群演进分析 8.2 陈村花卉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成功因素第9章 陈村花卉产业集群创新转型问题及对策 9.1 花卉产销网络:一个后天不足的问题 9.2 土地资源匮乏:一个先天缺陷的问题 9.3 研发能力薄弱:一个缺乏后劲的问题 9.4 已有优势受损:一个亟待调整的问题 9.5 协会功能不足:一个合作瓶颈的问题 9.6 陈村花卉产业集群创新转型对策第10章 中国花卉产业创新对策 10.1 集群适合花卉产业的发展,但要对集群创新环境加强治理 10.2 重视培育花卉专业市场,同时也要有生产基地做保障 10.3 加强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增强企业的根植性 10.4 不断创新花卉融资渠道,互助抱团融资担保模式适合花卉业 10.5 有意识地面向领导型企业招商,但是要适当控制其比例 10.6 营造宽容、公平的创业环境 10.7 对园区地价的控制 10.8 采用业内人士运作园区第11章 本书主要结论参考文献后 记
(2)专业市场的地理指向性。专业化市场是指以若干现货批发市场为主,集中交易某一类具有较强互补性和互替性商品的场所以及在此场所中发生的交易关系的综合,是一种大规模集中交易和坐商式的市场制度安排,是批发商在空间上的集合。专业市场有利于企业减少营销费用;有利于提供行业信息,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鼓励市场竞争,推进技术创新。 (3)同时,专业市场也是花卉产业集群结构的核心组件。一是,花卉是鲜活的生命体,其生长过程是连续的,作为观赏性奢侈品,鲜活度是销售商的利益保障,这注定了产销无法完全分离,贸易商或销售商也要介人生产环节,要么以给生产者指导、提建议的方式,要么以自己进行后续养护的方式。这些特点都使得花卉产业集群要围绕市场形成。二是,专业市场(包括荷兰及中国台湾的拍卖市场、美国的网络市场等)均存整个运作模式中扮演极为关键的作用。可以说,花卉产业集群的要义就在于以消费市场为导向。 (4)支撑机构对花卉产业集群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支撑机构包括地方政府、中介行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支撑机构是连通、润滑研发、生产与销售各个环节的重要组织,可以说,如果只有花卉产销企业而没有支撑机构,便不可能形成花卉产业集群。哥伦比亚花卉产业的运作模式就是凸显了服务性机构的重要作用;荷兰尽管市场机制完善,但政府仍旧在推动花卉科研开发、推广组织体系上有所作为;我国台湾地区行政主管部门加大生物技术、温室设备的研发投入,在销售上由合作供销社统一运作;泰国单一品种优势更加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5)不同环节行为主体间的联系水平具有差异性。花卉产业集群是由众多行动主体联结而成的,大家都为了共同的经济社会利益而展开系列的合作行动,但是在联系的内容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如荷兰的花卉产业模式中,联系的核心内容是由政府推动的“科研机构一生产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科研成果能够被迅速地商业化。而我国台湾则是价值链的同个环节主体内部联系较多,而不同环节之间的联系较少。
《花卉业的全球化和地方集群创新》是北京大学王缉慈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资助成果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资助。
无
目前国内对我国花卉业的研究比较少,这本书弥补了这一缺憾,把我国比较有名的花卉业都进行了对比和阐述。是结合经济学进行研究的典型,值得一读。。推荐大家和购买
因为工作的原因,要去采访世园会,所以购买了这本书。没想到这里有我需要的一切,从顺德陈村花卉世界到台湾花卉产业链的形成,还有全球花卉产业的布局,非常专业,咨询齐全,是一本花卉产业的百科全书,值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