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跨文化艺术设计教育尝试

马振龙 等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

马振龙 等 著  

页数:

157  

前言

  文化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某一社会群体在某一特定空间环境下长期创造、逐渐形成的共有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文化又是一种凝聚着时代演变的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珍贵的沉淀物,它涵盖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模式、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文化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 物质文化、规范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某一社会群体生产力和产品的总和,是具有物质实体的、可触知的文化事物。规范文化是指某一社会群体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社会规范。行为文化是指某一社会群体内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和习俗等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方式。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是指某一社会群体在社会意识活动中普遍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和思维模式等主观因素。  文化又被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由哲学、文学、艺术和宗教所构成的高雅文化(High Culture);其次为由包括人际关系在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构成的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最后是由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思维模式等构成的深层文化(Deep Culture)。三个层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基于深层文化,而深层文化的某一理念可能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通俗文化中,或以某种艺术形式或文学主题在高雅文化中得以体现。

内容概要

  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发现人类居住的地球很小:类似的着装风格、类似的居住环境、类似的饮食方式、类似的出行工具……所有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正在逐步朝着大一统的趋势发展。但是,人类需要不同,世界需要变化,文明更需要多元。在这样的需求下,如果我们任其殊途同归式的发展,那将是人类文明最大的悲哀,也必将导致人类文明的最终衰亡。  基于此因,《跨文化艺术设计教育尝试:中美两国高校平面设计教育交流实录》在中、美两国艺术设计教育中文化理念的相异性和相同性比较的基础上,以更好的继承与弘扬各自的民族文化为目标,分别通过中、美两国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实践,开拓性地探索了全球化背景下双方各自的艺术设计人文理念与教育培养模式,进而总结成果,编著成书。  全书主要编撰内容共分为四个方面,包括:课题综述——兼论中、美两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人文理念培养;中、美两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简述;中、美两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典型课程课题设计陈述;中、美两国高校学生课程作业展示及其设计陈述与教授点评。其中,中、美两国高校学生课程作业展示及其设计陈述与教授点评部分中遴选了天津理工大学、美国南犹他大学、美国普度大学卡鲁梅特分校三校学生完成的课程作业,图文并茂,较为直观地展示了中、美两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不同特点及蕴含其间的人文理念的培养。同时,全书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编写,以期与中、美两国艺术设计教育界之同仁以及正在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增进了解,共创21世纪中、美两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

  马振龙,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结业于第三期全国平面设计高级研修班。现为全国高教管理协会会员,天津市包协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与理论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与教育教学研究。  张跃起,天津美术学院毕业,美国赛格那谷州立大学多媒体传播艺术硕士(MA)和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平面设计美术硕士(MFA)。先后任教于中国天津商学院、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南犹他大学,现任教于普渡大学卡鲁梅特分校。多年来直致力于概念设计理论以及交叉文化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方法的教学和研究。  杨秀玲,南开大学分校图书情报系毕业。现为天津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历史学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会员。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信息资料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艺术理论、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的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作者简介第一部分 课题综述第二部分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实录壹 教育教学模式(中国)贰 课题说明(中国)叁 学生作品及陈述与教授点评(中国)肆 设计交流第三部分 美国艺术设计教育实录壹 教育教学模式(美国)贰 课题说明(美国)叁 学生作品及陈述与教授点评(美国)肆 设计交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美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各院校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无论从课堂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教学手段上都具有相同之处,又有个性区别。由于早期欧洲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美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呈现了一个极具活力又充满生机的局面,但大多都是以设计的应用性和市场竞争为导向,以科学技术发展为依托,采取一种不断调整、不断充实的运动式的教育模式,以适应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这种运动式的教育体系不仅仅避免了教育内容的陈腐化和教条化,同时由于随时注入新技术、新内容从而促使艺术设计教育本身保持了一贯的生命力。  美国各高校办学有着一定的自由度,有绝对的学术自由,并由全国民间的教育团体还有地方的教育团体根据软件和硬件给予认证。就艺术教育而言,美国的国家艺术教育学会(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简称NAEA)就是一个权威的认证机构。一般来讲,美国艺术教育层面丰富,不同层面的教学目的明确,这样为培养多层次的设计人才提供了方便和机会,无论从设计师证书,大专、大学本科,还是研究生(其中MA为艺术硕士,MFA为美术硕士,也是工作室艺术的最终学位),多层面的教育机构为提供培养多层面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机会。仅从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的艺术设计的教育来讲,又分为BS、BA和BFA,这三种学士学位的知识结构要求对于专业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BS强调的是技术;BA作为一种泛学历;那么BFA是一种专业学位,根据不同的方向,更加强调或侧重于设计技巧。无论哪种学位,课程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另外,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也是整个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所修课程采取学分制,除了必须修满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分以外,每个学校又有其各自要求的专业必修课,同时每个学生又有一定学分的选修课,可根据各自需求,选修本专业和跨专业的课程,学生修满必修学分即可毕业。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跨文化艺术设计教育尝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