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西方传统建筑外部空间构成比较研究

戴俭,邢耀匀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

戴俭,邢耀匀 编著  

页数:

205  

字数:

325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西方传统建筑外部空间构成比较研究》将重点集中于中西方传统建筑外部空间的分析与研究上,通过纵向的脉络梳理与横向的切换对比,试图将建筑学层面构成要素和方式上的特征与规律,延伸至社会学领域,探讨中西方传统建筑外部空间的发展脉络与形成机制。本书研究所指的“西方传统建筑外部空间”涵盖了过去时代西欧具有典范意义的外部空间,既包括古希腊、古罗马及受其影响的古典主义时期,也包含中世纪、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外部空间形式。

书籍目录


第1章 前述
第2章 影响传统建筑外部空间的中西方哲学与自然观比较
2.1 影响建筑外部空间的中国哲学与自然观
2.2 影响外部空间的西方哲学与自然观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西方传统建筑外部空间构成要素比较分析
3.1 中心与轴线
3.2 边缘与界面
3.3 方向与方位
3.4 形式与形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西方传统建筑外部空间构成方式比较分析
4.1 比例与尺度
4.2 层次与序列
4.3 体量与规模
4.4 开放与封闭
4.5 本章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3.复线型外部空间 随着村落规模的扩大,单线型道路骨架支撑的外部空间由于过于冗长和单调,不便于居民邻里的交往与联系。因而,很多村落的主要道路相互交叉,呈“十”字、“T”字或“人”字型,从而衍生出众多的巷道与住宅,形成丰富多变的外部空间格局,即为“复线型外部空间”。 具有复线型外部空间特征的村落,道路交叉处往往形成外部空间核心,有公共建筑或开放空间,成为公共交往的主要场所。就整体布局形式而言,有的道路及其交叉方式较为灵活自由,有的则明显平直规整。一般就民族性而言,汉族或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多的少数民族的村落,外部空间形态布局往往较为规整,而少数民族的外部空间形态布局则大多较为自由;就地势而言,平地复线型村落规整布局的较多,而山地村寨则自由布局的较多。 4.网格型外部空间 随着村落规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复线型村落的公共空间由原来简单的“十”字或“T”字型逐渐发展为纵横交错的网格型。 受传统礼制影响而形成的网格型村落,其布局规整,形态方正,一般多见于汉族村落。其他少数民族的村落如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等多建于山地丘陵地带,依山就势,布局自由灵活,形态丰富多变,道路随地势起伏而变化,形成自由的网格形式,其中又可细分为树枝状、交织状以及带状。 1)树枝状网格型 如广西龙胜县金竹状寨。该村落位于陡坡地段,道路随地势而下,纵向贯穿村落。建筑沿等高线布置于道路两侧,形成多个开、合空间序列。一纵数横的树枝状道路系统突出了村落的空间形态;村中溪水顺路而下,与道路系统相呼应。村中建筑、道路和自然绿化有机结合,形成层次丰富的空间构图,增强了景观效果。由于田地多分布在不同的高度,村庄道路与建筑形成爬坡的格局,与层层叠叠的梯田曲线形成和谐的韵律,构造出轮廓线绵延有致的景观层次。 2)交织状网格型 如壮族平安寨村落建于两山合抱之山坳,坐落于梯田之间,地势复杂。其布局形态与金竹寨相似,民居依山而建,建筑不拘朝向、错落有致,数个多向的条形构成与梯田曲线极为和谐的韵律。 3)带状网格型 如侗族独峒寨沿河采用带状布局形式,木楼民居沿两岸布置,靠河一侧均将底层局部架空,形成长廊式通道。风雨桥横跨河流,将两岸檐廊式道路连为一体,居民道路及风雨桥等构成独特的侗寨沿河空间景观。 3.4.1.2准公共领域外部空间 封建宗法礼制、皇权至上的思想始终影响着中国传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加之统治阶级对于森严肃穆、神圣悠远气氛的追求,因此,中国城市准公共领域外部空间,以纵向深度扩展、中轴对称与正位布局为基本特征,以方形、T形、圆形等几何图形为基本形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西方传统建筑外部空间构成比较研究 PDF格式下载



看过还可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