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交通中等专业学校统编教材·道路运输经济学

李华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8-6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作者:

李华 主编  

页数:

151  

字数:

256000  

前言

  《道路运输经济学》是根据交通部颁发的交通中等专业学校公路运输管理专业教学大纲,为了满足全国交通中等专业学校交通(道路)运输专业(含财会专业、计划统计专业等)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基础理论课教材。  本书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紧密联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运输实践,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来建立道路运输经济学教学体系,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阐述社会主义道路运输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道路运输经济学》原名《汽车运输经济学》、《公路运输经济学》,曾于1983年和1985年两次内部发行(吉林省内部资料准印证第5459号),并在全国十几所交通中等专业学校的汽车运输管理专业、财会专业和计划统计专业使用过。1988年,作为交通系统中等专业学校的试用教材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全国20余所交通中等专业学校的有关专业进行试用,普遍反映良好。1993年,作为交通系统中等专业学校教材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教材第一、七、九章由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李华(高级讲师)修订编写;第二、五、六章由北京市交通学校陈新雨(讲师)修订编写;第三、四、八章由江苏南京交通学校祁洪祥(讲师)修订编写。本书由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李华任主编,由安徽省交通学校蒋华中任主审。  本教材在过去15年的编写和使用过程中曾得到吉林省交通厅、安徽省交通厅、江西省交通厅、上海市交通局、广州市交通局、广州市公用事业局等领导机关和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基层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我们还得到了张学禹、刘森、袁志云、李文英、杨振良等各位领导和专家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谨表示深深的谢意。特别是本教材的原主编江西省交通学校陆镇同志,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作了大量的工作,在本教材出版之际谨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书最后由主编、主审负责定稿。由于我们水平所限,在编写过程中疏失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道路运输业的产生和发展;道路运输业的生产特点;道路运输业的资金、成本、运价、利润、效益、运输市场管理等主要内容。 本书对于探索道路运输未来的发展,研究现代运输经济理论以及指导现代道路运输实践和对加快现代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书可作为交通系统中等专业学校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含财会专业、统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教材,亦可作为相关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参考书,同样也可供从事交通运输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道路运输业概述 第一节 道路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运输业的性质和特征 第三节 道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第二章 综合运输 第一节 各种运输方式概述 第二节 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第三节 交通运输通道 第四节 综合运输体系第三章 客、货流和运输服务质量 第一节 客流及其分布 第二节 货流及其一般规律 第三节 运输服务质量第四章 合理运输 第一节 货物运输合理化 第二节 整车、零担货物运输 第三节 集装箱、散装、冷藏运输 第四节 联合运输第五章 道路运输市场 第一节 道路运输市场的特征 第二节 道路运输需求 第三节 道路运输的供给 第四节 均衡价格 第五节 道路运输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第六章 道路运输成本与运价 第一节 道路运输成本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道路运输成本构成分析 第三节 道路运输的价格 第四节 运输价格体系第七章 道路运输经济效益 第一节 道路运输业经济效益概述 第二节 道路运输企业经济效益的分类及其评价指标 第三节 道路运输企业投资经济效益 第四节 提高道路运输经济效益的措施和途径第八章 道路运输行业管理 第一节 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性质和范围 第二节 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目标 第三节 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职能和任务 第四节 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道路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第九章 道路运输现代化 第一节 实现道路运输现代化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第二节 道路运输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运输现代化的道路

章节摘录

  第一,运输产品以复合指标为计算单位。运输企业生产是通过提供运输工具来供给运输能力,具体地实现人或物的空间移动。因而运输产品同时体现了两种数量,即运输对象的数量、被移动的距离数量。一般用运输对象数量(人数或货物的吨数)和移动距离的乘积来计量运输产品。即人·km,t·km这同任何物质生产部门计量单位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运输产品被运的劳动对象只能服务一次,即不可能重复服务,就是一次性产品。运输产品的生产,在一次性生产过程中必须成功。一旦运输产品不合格则将无法挽回。其它工农业产品如果质量不合格可以退换和修复性加工。运输对服务对象只能一次性服务、一次性消费,不能再拉回来运回去。  第三,运输产品无剩余。运输业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只能表现在货多车少,或者说货少车多,不表现在运输产品本身的过剩或过缺。因此要满足社会对运输的需要就必须保留一定的运输能力的预留率。  第四,运输产品向社会提供的效用是同质的。运输业向社会提供的效用不管什么运输方式、什么样的运输产品,都是向社会提供人或物的空间位移,满足物和人的空间位移的需要。  第五,运输产品是及时性产品。运输产品满足需要限度就是当地当时发生的需要。这是因为运输业的生产消费是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中进行的,生产的同时消费也结束了。  第六,运输产品不能更新换代。道路运输企业产品不能像其他物质生产部门那样可以进行更新换代,只能通过低廉的运价、高质量的服务、安全可靠、及时运送等途径来满足社会对运输的需要。  第七,运输产品是非实体性产品,工农业产品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有一定质量的形体产品。工农业生产中物质的“态”的变化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其初态是原材料,通过对原材料的属性或形态的改变最后形成终态。它是用最后加工所形成的结果来确定产品名称的。运输产品初态是待运的旅客和货物,通过生产过程的加工,在劳动对象上并不留下任何可见的痕迹,因而加工后所得的结果并不构成任何新的实物形态的产品,而只是改变加工对象所在位置。运输产品的非实体性,只能通过没有独立存在形式的“纯粹”的服务来体现。  第八,运输产品非储存性。运输产品不具有实物形态,从而使运输产品不能储存。一般来说,物质生产部门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分开进行的。生产出来的商品采取商品资金形式、经过流通阶段在仓库里存放等。而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重合的,就是生产和消费必须同时进行。所以,运输产品并不具有一般产品在最终生产与销售之间存在的那种商品资金的形式。既不能储存来补歉,又不可能调拨在地区之间调剂余缺,不需要运输产品的仓库。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交通中等专业学校统编教材·道路运输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