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PC升级与维修

Scott Mueller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1-1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

Scott Mueller  

页数:

934  

字数:

1506  

内容概要

本书译自美国QUE出版公司的畅销书:Upgrading and Repairing PCs, Linux Edition。
书中前2章简要介绍了PC的发展和基本组成,随后按章介绍了PC系统中的各个组件:微处理器、主板和总线、BIOS、内存、IDE接口、SCSI接口、磁存储原理、硬盘存储、软盘存储、大容量可移动存储设备(包括SuperDisk(LS-120)、ZIP及磁带驱动器)、光存储器(包括光盘刻录机、可重写光盘及其他光存储技术)、物理驱动器安装和设置、视频硬件、串并行及其他I/O接口、输入设备、连接Internet、局域网、音频硬件、电源和机箱、打印机和扫描仪等。第23章讲了如何购买、组装一台PC兼容机,以及如何对它进行升级以提高性能;第24章介绍了诊断、测试工具及诊断、测试的操作过程;第25章介绍了Linux中的文件系统及数据恢复过程;第26章介绍了本书附盘中所带的两个功能强大的软件,PartitionMagic用来对硬盘分区和格式化,BootMagic用来在一台计算机上管理多操作系统。
本书中覆盖了最新型的硬件及附属设备的有关内容,范围包括所有的Intel以及Intel兼容的微处理器,像最新的Pentium III、Celeron以及AMD的CPU芯片;新的缓存及主存技术;PCI、AGP总线技术;CD-ROM驱动器;磁带备份;声卡;笔记本电脑上用的PC卡和Cardbus设备;IDE和SCSI接口设备;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硬盘;新的视频适配卡。
本书适合想了解更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爱好者阅读。由于使用Linux的用户日渐增多,本书也适用于想升级、维护基于Linux的系统(或双重启动系统)的用户。

书籍目录

第1章 个人计算机发展历程1.1 IBM PC之前的个人计算机历史1.2 IBM 个人计算机1.3 之后18年的PC工业1.4 PC和Linux发展时间表1.4.1 今天的Linux1.4.2 Linux:朦胧中的计算机历史第2章 PC组件、特性和系统设计2.1 什么是PC2.2 系统类型2.3 系统组件2.3.1 主板2.3.2 处理器2.3.3 内存(RAM)2.3.4 机箱(Chassis)2.3.5 电源2.3.6 软盘驱动器2.3.7 硬盘驱动器2.3.8 CD-ROM驱动器2.3.9 键盘2.3.10 鼠标2.3.11 视频卡2.3.12 监视器(显示器)第3章 微处理器的类型和说明3.1 微处理器3.2 PC之前的微处理器历史3.3 处理器说明3.3.1 处理器的速度标称值3.3.2 处理器相对于主板的速度和标识3.3.3 数据总线3.3.4 内部寄存器(内部数据总线)3.3.5 地址总线3.3.6 内部一级缓存(L1)3.3.7 二级缓存(L2)3.3.8 缓存的组织3.3.9 处理器模式3.4 系统管理模式(电源管理)3.5 超标量执行3.6 MMX技术3.7 SSE(流式SIMD扩充程序)3.8 动态执行3.8.1 多支流预测3.8.2 数据流分析3.8.3 智能执行3.9 双独立总线结构(DIB)3.10 处理器制造3.11 PGA芯片封装3.12 单边连接(SEC)和单边处理器(SEP)封装3.13 Socket3.13.1 Socket 13.13.2 Socket 23.13.3 Socket 33.13.4 Socket 43.13.5 Socket 53.13.6 Socket 63.13.7 Socket 7(和Super7)3.13.8 Socket 83.13.9 Socket PGA-3703.14 零拔插力(ZIF)Socket3.15 Slot3.15.1 Slot 13.15.2 Slot 2(SC330)3.16 CPU工作电压3.17 发热和冷却问题3.17.1 散热器3.18 数学协处理器(浮点运算单元)3.19 处理器故障(Bug)3.20 处理器升级性能3.21 Intel处理器代码名称(codename)3.22 Intel兼容处理器(AMD和Cyrix)3.22.1 AMD处理器3.22.2 Cyrix3.22.3 IDT Winchip3.22.4 P-Rating3.23 P1(086)第一代处理器3.23.1 8088和8086处理器3.23.2 80186和80188处理器3.23.3 8087协处理器3.24 P2(286)第二代处理器3.24.1 286处理器3.24.2 80287协处理器3.24.3 286处理器存在的问题3.25 P3(386)第三代处理器3.25.1 386处理器3.25.2 386DX处理器3.25.3 386SX处理器3.25.4 386SL3.25.5 80387协处理器3.25.6 Weitek 协处理器3.25.7 80386 Bugs3.26 P4(486)第四代处理器3.26.1 486处理器3.26.2 486DX处理器3.26.3 486SL3.26.4 486SX3.26.5 487SX3.26.6 DX2/OverDrive和DX4处理器3.26.7 486SX2和DX2系统中的Pentium OverDrive处理器3.26.8 "Vacancy" 第二个OverDrive Socket3.26.9 80487升级3.26.10 AMD 486(5x86)3.26.11 Cyrix/TI 4863.27 P5(586)第五代处理器3.27.1 Pentium处理器3.27.2 第一代Pentium处理器3.27.3 第二代Pentium处理器3.27.4 Pentium-MMX处理器3.27.5 Pentium缺陷3.27.6 测试FPU的Bug3.27.7 电源管理Bug3.27.8 Pentium处理器模式和步进3.27.9 AMD-K53.28 伪第五代处理器3.28.1 IDT Centaur的 C6 Winchip3.29 P6(686)第六代处理器3.29.1 Pentium Pro处理器3.29.2 PentiumⅡ处理器3.29.3 Celeron3.29.4 PentiumⅢ处理器3.29.5 PentiumⅡ/Ⅲ Xeon3.29.6 PenitumⅢ处理器的未来3.30 其他的第六代处理器3.30.1 Nexgen Nx5863.30.2 AMD-K6系列3.30.3 3DNow3.30.4 AMD Athlon(K7)3.30.5 Cyrix MediaGX3.30.6 Cyrix/IBM 6x86(M1)和6x86MX(MⅡ)3.31 P7(786)第七代处理器3.31.1 Merced3.32 处理器升级3.32.1 OverDrive处理器3.32.2 OverDrive处理器的安装3.32.3 OverDrive处理器的兼容性问题3.33 处理器故障检测技术第4章 主板与总线4.1 主板构架规范4.1.1 小AT板(Baby-AT)4.1.2 标准AT主板(Full-Size AT)4.1.3 LPX主板4.1.4 ATX主板构架4.1.5 Micro-ATX规范4.1.6 Flex-ATX规范4.1.7 NLX规范4.1.8 WTX规范4.1.9 专有设计的系统4.1.10 底板系统(Backplane Systems)4.2 主板部件4.3 处理器插座/插槽4.4 芯片组(Chipsets)4.5 Intel芯片组4.5.1 Intel芯片组编号4.5.2 Intel早期386/486芯片组4.6 第五代(P5 Pentium)芯片组4.6.1 Intel 430LX芯片组(水星)4.6.2 Intel 430NX芯片组(海王星)4.6.3 Intel 430FX芯片组(Triton)4.6.4 Intel 430HX芯片组(Triton II)4.6.5 Intel 430VX芯片组(Triton III)4.6.6 Intel 430TX芯片组4.6.7 第三方(非Intel)提供的Pentium芯片组4.7 第六代(P5 Pentium Pro/Pentium II/III)芯片组4.7.1 Intel 450KX/GX芯片组(Orion,用于工作站/服务器)4.7.2 Intel 440FX芯片组(Natoma)4.7.3 Intel 440LX芯片组4.7.4 Intel 440EX芯片组4.7.5 Intel 440BX芯片组4.7.6 Intel 440ZX和440ZX-66芯片组4.7.7 Intel 440GX芯片组4.7.8 Intel 450NX芯片组4.7.9 Intel 810芯片组4.7.10 第三方(非Intel)P6芯片组4.8 超级I/O芯片4.8.1 主板CMOS RAM地址4.8.2 主板接口连接器4.9 系统总线功能和特性4.9.1 处理器总线(The Processor Bus)4.9.2 存储器总线(The Memory Bus)4.10 扩展槽的必要性4.11 I/O总线的类型4.11.1 ISA总线4.11.2 微通道总线(The Micro Channel Bus,MCA)4.11.3 EISA总线4.11.4 局部总线(Local Buses)4.11.5 VESA局部总线4.11.6 PCI总线4.11.7 AGP总线4.12 系统资源4.12.1 中断(IRQ)4.12.2 DMA通道4.12.3 I/O端口地址4.13 解决资源冲突4.13.1 手工解决资源冲突4.13.2 应用系统配置模板4.13.3 特定板卡的问题解决4.13.4 即插即用系统4.14 PC系统配置指南4.14.1 文档支持4.14.2 选用合适的速度第5章 BIOS5.1 BIOS基础5.2 BIOS硬件/软件5.3 主板BIOS5.3.1 ROM硬件5.3.2 ROM遮蔽5.3.3 掩膜ROM5.3.4 PROM5.3.5 EPROM5.3.6 EEPROM/Flash ROM5.3.7 ROM BIOS生产商5.4 升级BIOS5.4.1 在哪儿获得BIOS升级5.4.2 确定BIOS版本5.4.3 备份BIOS的CMOS设置5.4.4 键盘控制芯片5.4.5 主板CMOS RAM的地址5.4.6 更换BIOS ROM5.5 CMOS设置5.5.1 运行或访问CMOS Setup程序5.5.2 BIOS Setup菜单5.5.3 维护(Maintenance)菜单5.5.4 主菜单(Main)5.5.5 高级菜单(Advanced)5.5.6 安全(Security)菜单5.5.7 电源管理菜单(Power Management)5.5.8 启动菜单(Boot)5.5.9 退出菜单(Exit)5.5.10 其他BIOS设置功能5.6 即插即用BIOS5.6.1 PnP设备标识号(ID)5.6.2 PnP设备的初始化5.7 BIOS出错信息第6章 存储器6.1 存储器基础知识6.2 存储器的类型6.2.1 ROM6.2.2 DRAM6.2.3 高速缓冲存储器:SRAM6.3 RAM存储器速度6.3.1 快速分页模式(Fast Page Mode,FPM)DRAM6.3.2 EDO(Extended Data Out,扩展数据输出)RAM6.3.3 突发EDO6.3.4 SDRAM6.4 未来的DRAM存储器技术6.4.1 RDRAM6.4.2 DDR SDRAM6.5 RAM存储器物理结构6.5.1 SIMM和DIMM6.5.2 SIMM 引出线6.5.3 DIMM引出线6.5.4 物理RAM容量和组织6.5.5 存储体6.5.6 RAM的芯片速度6.5.7 镀金和镀锡6.5.8 奇偶校验和纠错码ECC6.6 RAM升级6.6.1 升级选择和策略6.6.2 主板内存选择和安装6.6.3 替换成更大容量SIMM和DIMM6.6.4 加入适配器卡6.6.5 安装内存6.7 解决内存问题6.7.1 存储器疑难解答6.7.2 存储器缺陷隔离程序6.8 图形卡6.9 系统逻辑存储器模型6.9.1 段地址和线性地址6.9.2 视频RAM(Video RAM)存储器6.9.3 适配器ROM和特殊用途的RAM6.9.4 主板BIOS存储器6.9.5 预防ROM BIOS存储器冲突和重叠6.9.6 影子(shadow)ROM6.9.7 适配器存储器设置和优化6.10 发挥大容量存储器的优势第7章 IDE接口7.1 IDE接口概述7.2 IDE的前身7.2.1 ST-506/412接口7.2.2 ESDI接口7.3 IDE接口7.4 IDE的起源7.5 IDE总线版本7.6 ATA IDE7.7 ATA标准7.8 ATA-17.8.1 ATA I/O连接器7.8.2 ATA I/O电缆7.8.3 ATA信号7.8.4 双驱动器配置7.8.5 ATA命令7.9 ATA-27.10 ATA-37.10.1 增加驱动器容量7.10.2 更快的数据传输7.10.3 DMA传输模式7.10.4 ATAPI7.11 ATA/ATAPI-4(带数据分组扩展的AT附加接口4)7.12 ATA/ATAPI-5(带数据分组接口的AT附加接口5)7.13 过时的IDE版本7.13.1 XT总线(8位)IDE7.13.2 MCA IDE第8章 SCSI接口8.1 SCSI简介8.2 ANSI SCSI标准8.3 SCSI的信号产生8.4 SCSI-1和SCSI-28.5 SCSI-38.6 SCSI电缆和接插口8.7 SCSI电缆和接口插脚引线8.7.1 单端SCSI数据线和接插口8.7.2 差分SCSI信号8.7.3 SCSI扩展器8.7.4 SCSI信号吸收8.8 SCSI驱动器设置8.8.1 延迟启动8.9 即插即用SCSI8.10 SCSI设置的常见问题8.11 SCSI和IDE的比较8.11.1 SCSI硬盘的起源和结构演变8.11.2 性能8.11.3 SCSI和IDE:孰优孰劣8.11.4 作者推荐的SCSI卡第9章 磁存储原理9.1 磁存储9.2 磁存储的历史9.3 怎样用磁场存储数据9.4 磁阻磁头9.5 数据编码方案9.5.1 FM编码方案9.5.2 MFM编码方案9.5.3 RLL编码9.6 编码方案的比较9.7 PRML解码9.8 容量标度第10章 硬盘存储10.1 硬盘的定义10.2 硬盘的演进10.3 局域存储密度10.4 硬盘的工作原理10.4.1 硬盘驱动器的类比10.4.2 磁道和扇区10.4.3 磁盘格式化10.5 硬盘的基本组件10.5.1 硬盘磁盘盘片(磁盘)10.5.2 记录介质10.5.3 读/写磁头10.5.4 读/写磁头设计10.5.5 磁头滑动器10.5.6 磁头激励机械装置10.5.7 自动停放磁头10.5.8 空气过滤器10.5.9 硬盘适应温度10.5.10 主轴马达10.5.11 电路板10.5.12 导线和接插件10.5.13 硬盘配置10.5.14 面板或前盖10.6 硬盘的特点10.6.1 可靠性10.6.2 性能10.6.3 防震10.6.4 成本10.6.5 容量10.6.6 特别建议第11章 软盘存储11.1 软磁盘驱动器11.2 驱动器部件11.2.1 读/写磁头11.2.2 磁头小车11.2.3 立轴电动机11.2.4 电路板11.2.5 控制器11.2.6 面板11.2.7 连接头11.2.8 软磁盘驱动器电缆11.3 磁盘物理规格和运行11.3.1 如何用磁盘运行系统11.3.2 柱面11.3.3 磁盘更换11.4 软磁盘驱动器的类型11.4.1 1.44MB 3 1/2英寸驱动器11.4.2 2.88MB 3 1/2英寸驱动器11.4.3 720KB 3 1/2英寸驱动器11.4.4 1.2MB 5 1/4英寸驱动器11.4.5 360KB 5 1/4英寸驱动器11.5 软磁盘结构11.5.1 软磁盘介质类型和性能规格11.5.2 软磁盘和驱动器的使用及保养11.5.3 飞机场X射线机器和金属探测器11.6 驱动器安装过程11.7 解决软磁盘驱动器故障11.8 维修软磁盘驱动器11.8.1 清理软磁盘驱动器11.8.2 校准软磁盘驱动器第12章 高容量可移动存储器12.1 为什么使用可移动存储器12.2 可移动介质驱动器的类型12.2.1 高容量光软盘驱动器12.2.2 21MB光软盘驱动器12.2.3 LS-120SuperDisk 驱动器12.2.4 Bernoulli驱动器12.2.5 Zip驱动器12.2.6 Jaz驱动器12.2.7 SyQuest驱动器12.2.8 Castlewood Orb驱动器12.2.9 可移动驱动器盘符的分配12.3 可移动驱动器的比较12.4 磁带驱动器12.4.1 磁带备份标准的起源12.4.2 QIC标准12.4.3 其他高容量磁带驱动器标准12.4.4 选择磁带备份驱动器12.4.5 磁带驱动器安装要点12.4.6 磁带驱动器备份软件12.4.7 磁带驱动器故障检修12.4.8 重新拉紧磁带第13章 光存储原理13.1 什么是CD-ROM13.1.1 CD:短暂的历史13.1.2 CD-ROM技术13.1.3 TrueX/多光束(MultiBeam)技术13.1.4 数据光盘的内部构造13.2 CD-ROM驱动器类型13.2.1 CD-ROM驱动器的指标13.2.2 接口13.2.3 加载机制13.2.4 驱动器的其他特性13.3 CD-ROM光盘和驱动模式13.3.1 数据标准:ISO 966013.3.2 High Sierra 格式13.3.3 CD-DA(数据音频,Digital Audio)13.3.4 混合模式CD13.3.5 PhotoCD(照片CD)13.4 可写CD-ROM驱动器13.4.1 CD-R13.4.2 CD-RW13.4.3 如何可靠地制作CD-R13.4.4 CD-R软件13.4.5 多卷CD-R驱动器13.5 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用途盘)13.5.1 Linux对DVD驱动器的支持13.5.2 DVD的历史13.5.3 DVD规范13.5.4 在系统中添加DVD驱动器13.5.5 DVD标准13.5.6 DVD标准的增强13.6 光存储介质的保养13.7 光盘驱动器故障排除第14章 驱动器的安装和配置14.1 硬盘安装过程14.1.1 驱动器配置14.1.2 主机适配卡配置14.1.3 物理安装14.2 安装硬盘驱动器14.2.1 系统配置14.2.2 格式化14.2.3 使用fdisk对驱动器分区14.2.4 高级格式化(创建文件系统)14.3 更换已有的驱动器14.3.1 Partition Magic:创建更安全更好的分区而不丢失数据14.4 硬盘驱动器故障检查和修理14.4.1 测试驱动器14.5 安装光盘驱动器14.5.1 避免冲突:配置好您的卡14.5.2 驱动器配置14.5.3 外部(SCSI)驱动器安装14.5.4 内置驱动器安装14.5.5 连接线和适配卡边缘接口14.5.6 SCSI链:内置、外置或两者都有14.6 安装软盘驱动器14.7 磁带驱动器安装问题14.7.1 安装内置驱动器14.7.2 安装外置驱动器第15章 视频设备15.1 视频显示技术15.2 CRT显示器15.3 LCD显示器15.3 平板液晶显示器15.4 显示器选择标准15.4.1 单色还是彩色15.4.2 合适的尺寸15.5 Linux图形用户界面(GUI)15.5.1 X Window系统15.5.2 窗口管理器15.5.3 X配置15.5.4 显示器的分辨率15.5.5 点距15.5.6 图像的光强和对比度(LCD显示器)15.5.7 隔行方式和逐行方式的比较15.5.8 电源和安全性15.5.9 辐射15.5.10 频率15.5.11 刷新频率15.5.12 水平频率15.5.13 控制15.5.14 环境因素15.5.15 测试显示器15.6 视频显示适配器15.6.1 已经过时的显卡15.6.2 VGA适配器和显示器15.6.3 XGA和XGA-215.6.4 超级视频图形阵列显示器(SVGA)15.6.5 VESA SVGA标准15.6.6 视频适配器组成15.6.7 过去的高速视频RAM15.6.8 流行的高速视频RAM15.6.9 高速视频RAM展望15.6.10 数模转换器(RAM-DAC)15.6.11 总线15.6.12 AGP的速度15.6.13 显卡驱动程序15.7 多媒体显卡15.7.1 视频特性连接器15.7.2 VESA视频界面端口(VESA VIP)15.7.3 视频输出设备15.7.4 静止画面视频捕捉卡15.7.5 多显示器15.7.6 桌面型视频(DTV)卡15.7.7 视频捕捉设备故障的发现和修理15.8 3D图像加速器15.8.1 普通3D技术15.8.2 高级3D技术15.8.3 API(应用编程接口)15.8.4 3D芯片组15.9 升级或更新您的显卡15.9.1 视频显卡存储器15.9.2 TV适配器和视频捕捉器的升级15.9.3 授权和支持15.9.4 视频显示卡的测试程序15.9.5 比较显卡与同类型芯片组15.10 适配器和显示器常见问题解答15.10.1 显示器故障解决方案15.10.2 显卡和驱动程序故障的解决方法第16章 串口、并口和其他I/O端口16.1 I/O端口介绍16.2 串行端口16.2.1 UART16.4 高速串行端口(ESP和扩展ESP)16.5 串口配置16.6 测试串口16.6.1 Linux下输入/输出端口的故障查找16.6.2 使用环路法来进行高级诊断16.7 并行端口16.8 IEEE 1284并口标准16.8.1 标准并行端口(Standard Parallel Port,SPP)16.8.2 双向并口(8位)16.8.3 增强并口(Enhanced Parallel Port)16.8.4 增强功能端口(Enhanced Capabilities Port,ECP)16.9 升级到EPP/ECP并口16.10 并口配置16.11 用并口连接系统16.12 并口到SCSI转换器16.13 测试并口16.14 USB和1394(i.Link)--串行和并行端口的替代者16.14.1 通用串行总线USB16.14.2 IEEE-1394(i.Link或者FireWire)第17章 输入设备17.1 键盘17.1.1 增强101键(或者102键)键盘17.1.2 104键(Windows 95/98键盘)17.1.3 移动键盘17.1.4 兼容性17.1.5 Num Lock17.2 键盘技术17.2.1 键开关设计17.2.2 键盘接口17.2.3 自动重复输入功能17.2.4 键盘键值和扫描码17.2.5 国际键盘布局17.2.6 键盘/鼠标接口连接器17.2.7 USB键盘和鼠标17.2.8 特制键盘17.3 键盘的诊断和维修17.4 拆卸过程和注意事项17.4.1 清洗键盘17.4.2 更换键盘17.5 点击设备17.5.1 点击设备接口类型17.5.2 鼠标故障诊断与排除17.5.3 Microsoft IntelliMouse/IBM Scrollpoint17.5.4 TrackpointⅡ/Ⅲ17.5.5 Glidepoint/跟踪垫17.5.6 未来的点击设备第18章 Internet接入18.1 Internet与局域网18.2 异步modem18.3 modem标准18.3.1 波特(baut)与b/s18.3.2 调制标准18.3.3 纠错协议18.3.4 数据压缩标准18.3.5 专有标准18.3.6 传真modem标准18.3.7 56K modem18.3.8 56K 限制18.3.9 选择modem18.4 综合业务数据网络(ISDN)18.4.1 ISDN的意义18.4.2 ISDN工作原理18.4.3 ISDN接入的优势18.4.4 动态ISDN的连接特性18.4.5 ISDN硬件18.5 专线18.5.1 T-1和T-3连接18.6 有线电视(CATV)网络18.6.1 使用有线modem接入Internet18.6.2 CATV带宽18.6.3 CATV安全18.6.4 CATV性能18.7 Direc PC卫星Internet接入18.7.1 Direc PC的原理18.7.2 Direc PC所需硬件18.7.3 安装Direc PC18.7.4 Direc PC的选购18.7.5 Direc PC的公平访问原则18.7.6 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18.7.7 Direc PC的实际性能18.8 数字用户环路(DSL)18.8.1 用户的选择18.8.2 DSL的种类18.8.3 DSL的价格18.8.4 访问与时间18.9 高速Internet接入技术的比较18.10 在局域网上共享高速Internet连接18.11 modem常见问题和解答18.11.1 modem拨号失败18.11.2 安装内置modem后系统挂起18.11.3 系统无法检测外置modem第19章 局域网19.1 局域网19.1.1 点对点和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比较19.2 包交换和电路交换19.3 网络协议栈19.4 OSI参考模型19.4.1 数据封装19.5 局域网硬件19.5.1 客户PC19.5.2 服务器19.5.3 网络接口卡19.5.4 网线和接口类型19.6 数据链路层协议19.6.1 ARCnet19.6.2 以太网19.6.3 令牌环19.7 高速网络技术19.7.1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19.7.2 百兆位以太网19.7.3 ATM19.7.4 高层协议19.8 对等网络的组建19.8.1 对等网络硬件19.8.2 拨号网络19.8.3 网卡的配置19.9 TCP/IP19.9.1 TCP/IP在局域网和拨号网络中的区别19.10 IPX19.11 NetBEUI19.12 直接电缆连接19.12.1 空Modem电缆19.12.2 直接连接软件19.12.3 无线直接电缆连接19.13 网络软件设置常见问题集19.14 网络使用的常见问题集19.15 TCP/IP常见问题集第20章 音频设备20.1 声卡的应用20.1.1 游戏20.1.2 多媒体20.1.3 声音文件20.1.4 音频压缩20.1.5 MIDI文件20.1.6 演示功能20.1.7 录音20.1.8 语音识别20.1.9 在线会议20.1.10 语音校对20.1.11 音乐CD20.1.12 混音器20.1.13 您是否需要声卡20.2 声卡的概念和术语20.2.1 声音的本质20.2.2 游戏标准20.2.3 频率响应20.2.4 采样20.2.5 8位和16位20.3 声卡的特性20.3.1 接插口20.3.2 音量调节20.3.3 合成20.3.4 数据压缩20.3.5 多用途数字信号处理器20.3.6 光驱控制器20.3.7 声卡驱动程序20.4 声卡的选择20.4.1 合适的定位20.4.2 兼容性考虑20.5 声卡的安装20.5.1 安装声卡(详细说明)20.5.2 使用音响系统20.6 声卡常见问题的解决20.6.1 硬件资源冲突20.6.2 资源冲突的解决20.6.3 硬件冲突的解决20.6.4 其他的声卡相关问题20.7 扬声器20.8 麦克风第21章 电源21.1 电源的重要性21.2 电源的功能21.2.1 信号功能21.3 电源的款式(form factor)21.3.1 AT/卧式结构21.3.2 AT/立式结构21.3.3 Baby-AT型21.3.4 LPX型21.3.5 ATX型21.3.6 NLX型21.3.7 SFX型(Micro-ATX主板)21.4 电源插头21.4.1 ATX可选的电源插头21.4.2 电源开关插头21.4.3 磁盘驱动电源插头21.4.4 插头部分数字21.4.5 Power_Good(电源良好)信号21.5 电源负载21.6 电源额定值21.7 电源说明书21.8 电源的认证21.9 能耗计算21.10 Linux系统:要不要关掉电源21.11 电源管理21.11.1 能源之星系统21.11.2 Linux的电源高级管理21.12 电源故障检测及修理21.12.1 电源过载21.12.2 冷却不当21.12.3 使用数字式万用表21.12.4 专用测试设备21.13 修理电源21.14 获取更换电源21.14.1 选择电源21.14.2 电源货源21.15 使用电源保护系统21.15.1 电涌抑制器(保护器)21.15.2 电话线及网络电涌保护器21.15.3 线调节器21.15.4 后备电源21.16 RTC/NVRAM电池(CMOS芯片)第22章 打印机和扫描仪22.1 打印和扫描技术的演变22.2 打印机技术22.2.1 打印分辨率22.2.2 页描述语言(PDL)22.2.3 换码代码22.2.4 基于主机/GDI22.2.5 打印机内存22.2.6 字体22.2.7 打印机驱动程序22.3 打印机的工作过程22.3.1 激光打印机22.3.2 LED页打印机22.3.3 喷墨打印机22.3.4 便携式打印机22.3.5 点阵打印机22.4 彩色打印22.4.1 彩色喷墨打印机22.4.2 彩色激光打印机22.4.3 染料升华(Dye Sublimation)打印机22.4.4 热腊传送打印机22.4.5 热熔打印机22.5 选择打印机类型22.5.1 打印机数量22.5.2 组合设备22.5.3 打印速度22.5.4 纸张类型22.5.5 耗材费用22.6 在Linux下安装打印机驱动软件22.6.1 Linux驱动程序22.6.2 安装Linux打印机22.6.3 Linux打印机配置22.6.4 打印机共享22.7 预防性维修22.7.1 激光和喷墨打印机22.7.2 点阵打印机22.7.3 选择最好的纸张22.8 打印机常见问题22.8.1 打印机硬件问题22.8.2 连接问题22.8.3 驱动程序问题22.8.4 应用问题22.9 扫描仪22.9.1 手持式扫描仪22.9.2 馈纸式扫描仪 没有传真机的传真22.9.3 平台式扫描仪22.9.4 平台式扫描仪接口22.9.5 幻灯片扫描仪22.9.6 照片扫描仪22.9.7 滚筒式扫描仪22.9.8 SANE22.9.9 ISIS(图像和扫描仪接口定义)22.9.10 从扫描仪硬件配置中获得更多益处22.10 扫描仪常见问题及处理22.10.1 扫描仪不扫描22.10.2 检测不到扫描仪(SCSI或并行口)22.10.3 扫描时图像出现扭曲22.10.4 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得很清晰,但打印效果差22.10.5 OCR文本错乱第23章 组装或升级系统23.1 系统部件23.2 机箱和电源23.3 主板23.3.1 处理器23.3.2 芯片组23.3.3 BIOS23.3.4 内存23.3.5 I/O口23.4 软盘和可移动驱动器23.5 硬盘驱动器23.6 CD/DVD-ROM驱动器23.6.1 CD-R23.7 键盘和指示设备(鼠标)23.8 视频卡和显示器23.9 声卡和音箱23.10 USB外设23.11 配件23.11.1 散热槽/冷却扇23.11.2 电缆线23.11.3 硬件23.12 硬件和软件资源23.13 系统的组装与拆卸23.14 组装准备23.14.1 ESD保护23.14.2 记录物理配置23.15 安装主板23.15.1 准备新主板23.15.2 安装内存模块23.15.3 在机箱中安装新主板23.15.4 连接电源23.15.5 将I/O和其他电缆线接到主板23.15.6 安装总线扩展卡23.15.7 盖上机箱盖,连接外部电缆23.15.8 运行主板BIOS设置程序(CMOS Setup)23.16 新装机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23.17 安装Linux操作系统23.18 拆卸/升级准备第24章 PC机的诊断、测试与维修24.1 PC机的诊断24.2 诊断软件24.2.1 上电自检(POST)24.2.2 硬件诊断24.2.3 操作系统诊断24.2.4 其他有用的Linux诊断程序24.3 PC机维修工具24.3.1 手动工具24.3.2 有关硬件的几句话24.3.3 焊接和熔焊工具24.3.4 测试设备24.4 预防性维修24.4.1 主动式预防性维修步骤24.4.2 被动式预防性维修步骤24.5 基本问题处理指南24.5.1 POST中的问题24.5.2 引导后的硬件问题24.5.3 运行软件的问题24.5.4 适配卡问题第25章 文件系统:ext2fs和FAT25.1 ext2fs概览25.1.1 块、碎片、块组和超级块25.1.2 inode25.1.3 常规文件25.1.4 设备文件25.1.5 链接25.1.6 目录25.2 工具25.2.1 chattr25.2.2 debugfs25.2.3 dump25.2.4 dumpe2fs25.2.5 e2fsck25.2.6 mke2fs25.2.7 tune2fs25.3 在ext2fs中恢复删除的文件25.4 FAT磁盘结构25.4.1 主分区引导记录25.4.2 基本FAT分区和扩展FAT分区25.4.3 卷引导记录25.4.4 根目录区25.4.5 文件分配表(FAT)25.4.6 簇(分配单元)25.4.7 数据存储区25.4.8 读/写诊断柱面25.5 VFAT文件系统25.6 FAT文件系统错误25.6.1 丢失的簇25.6.2 交叉链接的文件25.6.3 非法文件或目录25.6.4 FAT错误第26章 用好PartitionMagic和BootMagic26.1 使用PartitionMagic26.1.1 使用多个分区的好处26.1.2 改变分区文件类型26.1.3 让分区有更多的容量26.2 使用BootMagic附录A 通用公共许可证(GPL)A.1 序言A.2 有关复制、发布和修改的条款和条件A.3 如何将这些条款用到你的新程序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PC升级与维修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