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通信网概论

李伟章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7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

李伟章  

页数:

358  

内容概要

  本书以OSI-RM为主线索,以分层的概念较全面地讨论了现代通信网的基本原理、结构、相关协议以及各种业务节点设备。全书着重讲解了现代通信网技术的基础知识和通信网的最新技术。  本书共分14章。第1章将现代通信网划分为通信基础网、业务网和应用层三个层面;第2章讨论通信网的传送平台——通信基础网;第3章以交换设备连网OSI-RM概念讨论各种业务节点设备;第4~11章介绍各种电信业务网及其相应的业务节点设备;第12~14章介绍三大电信支撑网。  本书适用于电信运营、制造、工程和设计等企业的管理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供从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转为从事电信专业的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 通信概述 1第2章 通信基础网 22.1 传输媒介 22.1.1 电缆 22.1.2 微波 42.1.3 光纤与光缆 52.2 传输系统 72.2.1 传输复用设备的分类 72.2.2 准同步数字序列(PDH) 72.2.3 同步数字序列(SDH) 72.2.4 光纤的波分复用 82.3 PCM基本原理 92.3.1 抽样 92.3.2 量化 102.3.3 编码 112.3.4 时分复用 122.4 SDH基本原理 142.4.1 PDH的缺陷和SDH的产生 142.4.2 SDH的速率 152.4.3 SDH的帧结构 162.4.4 SDH的基本复用原理 172.4.5 SDH的开销功能 192.4.6 SDH传输设备(SDH网元) 202.4.7 SDH的组网 232.4.8 SDH自愈环形网 262.4.9 DXC保护 292.4.10 混合保护 292.5 通信基础网的网络节点设备 302.5.1 配线架 302.5.2 DXC 312.6 用户接入网 312.6.1 概述 312.6.2 铜缆用户接入网 322.6.3 有源窄带SDH接入网(SDH数字用户环路) 452.6.4 无源光纤接入网(PON) 472.6.5 无线接入网 512.7 全光通信网——光通信的发展方向 572.7.1 概述 572.7.2 全光网的特点 592.7.3 全光网的关键技术 602.7.4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63第3章 业务节点设备 653.1 交换设备 653.1.1 电路交换 653.1.2 报文(数据报)交换 653.1.3 分组交换 653.1.4 面向连接与面向无连接 663.1.5 常用分组交换技术 663.2 路由器 673.3 计算机联网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683.4 交换设备联网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753.5 用交换网OSI-RM分析通信网络及其节点设备 773.6 交换技术的演进 78第4章 电话网 844.1 概述 844.2 本地网 854.3 长话网 864.4 国际长话网 884.5 电话号码的编排 894.6 计费 934.7 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的基本原理 954.7.1 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954.7.2 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964.7.3 数字交换网络 984.7.4 用户级 1024.7.5 数字中继级 105第5章 数据网 1075.1 概述 1075.2 L2数据网 1085.2.1 X.25分组交换网 1085.2.2 公用数字数据网(DDN) 1175.2.3 帧中继(FR)网 1205.2.4 ATM网 1255.2.5 以太网 1345.3 L3数据网(IP网) 1435.3.1 概述 1445.3.2 TCP/IP简介 1445.3.3 路由器 1455.3.4 三层交换与三层交换机 1495.3.5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151第6章 计算机网 1566.1 概述 1566.2 局域网 1576.2.1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1576.2.2 局域网的访问方式 1586.2.3 典型的局域网—以太网 1596.2.4 LAN的网络操作系统 1626.2.5 无线局域网(WLAN) 1636.3 城域网 1696.3.1 城域网概述 1696.3.2 城域网的主要应用 1696.3.3 城域网的分层结构 1696.3.4 城域网的核心层(网) 1706.3.5 城域网的汇聚层 1736.3.6 城域网的接入层 1746.4 广域网 1756.5 Internet 1766.5.1 Internet概述 1766.5.2 TCP/IP综述 1806.5.3 因特网协议(IP) 1826.5.4 传输控制协议(TCP) 1846.5.5 Internet的地址系统 1876.6 软交换技术与下一代网络(NGN) 1936.6.1 通信网发展回顾和未来通信网 1936.6.2 对NGN的要求 1946.6.3 电路交换模式与软交换模式 1956.6.4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1966.6.5 软交换系统的主要网络部件 1986.6.6 软交换技术的相关标准 2036.6.7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应用 206第7章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 2097.1 概述 2097.2 从IDN到ISDN的演进 2097.3 ISDN的基本特征 2107.4 ISDN业务 2117.5 ISDN信道和用户—网络接口 2127.6 ISDN信令 2147.7 ISDN的寻址方式 2157.8 ISDN交换机 2157.9 ISDN组网方案 2167.10 ISDN用户终端举例 2167.11 ISDN多媒体业务的主要应用 2177.12 永久动态在线——ISDN(AODI) 219第8章 蜂窝移动通信网 2218.1 概述 2218.2 蜂窝移动通信的频率复用 2238.3 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 2268.4 GSM网的无线接口技术 2288.4.1 GSM网的无线技术特性 2288.4.2 GSM的无线信道 2298.5 GSM数字移动通信网 2338.6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2388.6.1 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2398.6.2 CDMA移动通信的多址码技术 2418.6.3 IS-95无线信道结构 2458.6.4 IS-95系统的逻辑信道划分 2478.6.5 IS-95系统通信控制过程 2548.6.6 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技术 2548.6.7 CDMA技术的主要优点 2558.7 公用移动通信网的数据业务 2578.7.1 公用移动数据通信发展历程和应用 2578.7.2 电路交换移动数据通信 2588.7.3 无线应用协议(WAP) 2608.7.4 GSM网络的短消息业务 2628.7.5 GSM网的GPRS 2648.7.6 移动IP技术 2668.7.7 cdma2000-1X的移动分组业务—PSDN 2698.8 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综述 2728.8.1 3G的提出和标准化概况 2728.8.2 IMT-2000系统结构 2748.8.3 3G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特征 2758.8.4 3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2768.9 3G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传输技术(RTT) 2788.9.1 WCDMA的无线传输技术 2788.9.2 cdma2000的无线传输技术 2838.10 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 2868.10.1 概述 2868.10.2 基于2G/2.5G核心网技术的3G第一阶段核心网(CN) 2868.10.3 基于全IP的3G第二阶段核心网 2878.10.4 全IP核心网的参考结构 288第9章 有线电视网 2939.1 概述 2939.2 电视的基础知识 2939.3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2989.4 有线电视网和通信网的关系 3019.5 双向传输HFC网的实现 3019.6 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 302第10章 会议电视网 30410.1 概述 30410.2 会议电视的分类 30410.3 会议室会议电视系统的组成 30410.3.1 传统的会议室会议电视系统 30510.3.2 基于分组交换的会议电视网 30710.4 公用会议电视网 311第11章 智能网 31211.1 概述 31211.2 智能网的特点 31311.3 智能网的基本结构 31311.4 智能网概念模型 31411.5 智能业务 32111.6 我国固定智能网网络结构 32311.7 移动智能网 32411.8 智能网的演进 325第12章 信令网 32812.1 概述 32812.2 随路信令(CAS)方式 32812.3 共路信令(CCS)方式 33012.3.1 概述 33012.3.2 No.7信令方式 33012.3.3 No.7信令网 339第13章 同步网 34313.1 概述 34313.2 数字同步网的同步方式 34313.3 我国数字同步网的网络结构 34413.4 各级时钟的设置和同步节点设备 34513.5 同步网中产生定时环路问题 34613.6 定时传送链路的原则 34713.7 同步数字链路的组成 34713.8 时间同步网 347第14章 电信管理网 34914.1 概述 34914.2 TMN的基本概念 34914.3 TMN的体系结构 35114.4 TMN管理功能的分层模型 35314.5 TMN的管理功能 355参考文献 358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通信网概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