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机械常识与钳工技能实训

许菁 编 人民邮电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人民邮电  

作者:

许菁 编  

页数:

161  

前言

  电子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因此,近年来企业对电类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对技术工人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为满足电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调整。  为了适应电类行业快速发展和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教学改革对教材的需要,我们在全国电类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了广泛调研,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各地中职教育教研成果为参考,以中职教学需求和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对教材建设的要求为标准,经过充分研讨与论证,精心规划了这套《中等职业学校电类规划教材》。第一批教材包括4个系列,分别为《基础课程与实训课程系列》、《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系列》、《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系列》、《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系列》。  本套教材力求体现国家倡导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精神,结合教育部组织修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成果、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双证书的需求,精简整合理论课程,注重实训教学,强化上岗前培训;教材内容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知识点、技能点,避免重复;教学形式生动活泼,以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套教材广泛参考了各地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教学实际,面向优秀教师征集编写大纲,并在国内电类行业较发达的地区邀请专家对大纲进行了评议与论证,尽可能使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编写方式符合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教学的要求。  在作者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教学和就业的实际需要,邀请活跃在各重点学校教学一线的“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作为主编。他们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同时具有实际生产操作的丰富经验,能够准确把握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他们具有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能够将中职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教材中。

内容概要

本书是参照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常识与钳工技能实训教学大纲编写的,主要分为理论模块和实训模块两大部分,其内容包括机械识图、机械基础知识及钳工技能训练。机械识图部分着重于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介绍了识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机械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常用金属材料、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定轴轮系、平面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钳工实训则采用了项目式写法,分项目训练学生的钳工技能。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类相关专业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职工培训教材或自学用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机械识图  1.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1.1.1 投影法的概念    1.1.2 投影法分类   1.2 三面投影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2.1 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    1.2.2 三面投影的形成    1.2.3 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    思考与练习   1.3 机件的表达方法    1.3.1 视图    1.3.2 剖视图    1.3.3 断面图    1.3.4 其他表示方法    思考与练习   1.4 标准件和常用件    1.4.1 螺纹    1.4.2 常用螺纹紧固件    1.4.3 键连接和销连接    1.4.4 齿轮    1.4.5 滚动轴承    1.4.6 弹簧    思考与练习   1.5 零件图    1.5.1 零件图概述    1.5.2 零件上的技术要求    1.5.3 读典型零件图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金属材料    2.1 金属材料的分类   2.2 金属的性能   2.3 金属材料    2.3.1 碳素钢    2.3.2 合金钢   2.3.3 铸铁    2.3.4 有色金属及硬质合金   2.4 新材料及其发展趋势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   3.1 摩擦轮传动    3.1.1 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3.1.2 摩擦轮传动的传动比    3.1.3 摩擦轮传动特点及应用   3.2 带传动    3.2.1 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2.2 V带传动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定轴轮系   4.1 从身边发现轮系的应用   4.2 定轴轮系的功用   4.3 定轴轮系中各轴转向和传动比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平面连杆机构  5.1 平面连杆机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2 铰链四杆机构组成及基本形式  5.3 曲柄摇杆机构的特殊运动特性   5.4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凸轮机构   6.1 凸轮机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2 凸轮机构组成、特点及分类   6.3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钳工技能训练   项目1 钳工入门与安全教育   项目2 划线   项目3 锯削   项目4 锉削  项目5 孔加工   项目6 攻丝与套丝   项目7 综合技能训练  附录A 公差与配合  附录B 螺纹  附录C 螺纹紧固件  附录D 常用滚动轴承  附录E 常用材料及热处理名词解释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为了读图时便于找出投影关系,剖视图一般需要用剖切符号标注剖切面的位置、投射方向和剖视图名称。剖切平面的起、迄和转折位置通常用长约5的粗实线表示,它不能与图形轮廓线相交,在剖切符号的起、迄和转折处注上字母、投影方向,如图1-21主视图所示。剖视图名称是在所画剖视图上方用相同的字母标注,如图1-21中的A-A,B-8所示。  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可省略或部分省略标注。  (1)当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且中间又没有其他图形隔开时,由于投射方向明确,可省略箭头,如图1.21中的“A-A”剖视。  (2)当单一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面或基本对称面,同时又满足情况(1)的条件,此时,剖切位置、投射方向以及剖视图都非常明确,故可省去全部标注,如图1-19所示的支架的剖视图。  2.剖视图的种类  按机件被剖开的范围来分,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3种。  (1)全剖视图。  用剖切面完全剖开机件所获得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前述的各剖视图例均为全剖视图。  由于全剖视图是将机件完全剖开,机件外形的投影受影响,因此,全剖视图一般适用于外形简单、内部形状较复杂的机件,如图1.22所示。  (2)半剖视图。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向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射所得的图形,允许以对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另一半画成视图,这样获得的剖视图称为半剖视图。半剖视图主要用于内外形状都需要表达、结构对称的机件,如图1-23所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机械常识与钳工技能实训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