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收割者
2011-1
人民邮电出版社
铁血工作室
159
与坦克、飞机甚至航空母舰相比,机枪实在有点“微不足道”。机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都非常简单,单位造价也许还比不上航空母舰的某个小零件。然而,机枪的发明却是武器史上的一次革命,是过去一百年间最重要的军事装备发明之一。 在很多枪战游戏中,机枪的出现并不频繁,但是在实际战争中,机枪却是班以上编制必不可少的配置之一。机枪的造型差异比较大,有与步枪相差无几的轻型机枪,也有个头比追击炮还大的重型机枪。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高射速与大威力,为我方冲锋战友提供有力的火力掩护,在我方防御前线形成一道密集的火力屏障。 机枪的强大火力使其就像一台战场上的收割机,在成片压上来的敌人面前毫无畏惧,枪口所到之处,成片的敌人犹如被割断的稻草一样成排倒下。当然,这种场面也许只有在上世纪的战争中才能看到,现在的战争中士兵多以单兵形式分散作战,或以班为单位互相掩护作战,但机枪仍然是战场上不可缺少的武器之一。 本书对机枪的发展历史、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作战运用、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解说,并列举了世界各国近百年来数十种枪型,逐一加以介绍。本书介绍的每一挺步枪都配有大量的精美图片,包括整体展示图、局部图等,力求让喜爱现代军事的读者获得视觉和阅读的双重享受。同时,我们也加入了与之相关的一些趣闻和知识,让您在无限趣味中丰富自己的军事科普知识。 本书的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于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防后勤局等已公开的军事文档、《简式防备周刊》、《军事技术》杂志等国外知名军事媒体的相关技术资料,关于武器的相关参数还参考了制造商官方网站的公开数据。我们将其中有关这些武器的来历、发展和参数等内容客观地记录下来,让读者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它们。 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在内容上进行了去伪存真的判别,让内容更加符合客观事实,同时全书内容经过多位军事专家严格的筛选和审校,力求尽可能的准确与客观,便于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适合军事爱好者阅读并收藏,同时也适合广大喜欢军事的青少年阅读。
本书介绍了机枪的相关知识。全书共分5章。第1章详细地介绍了机枪诞生和发展的历程、机枪的分类、机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力求读者迅速对机枪这一杀伤力强大的武器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第2章到第5章,分别列举了美国、俄罗斯(前苏联)、英法德三国,以及比利时、新加坡和前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自机枪诞生近百年来出现的数十种枪型。除了一一进行细致解说外,对各种机枪的结构特点和技术性能也做了详细介绍和展示。 本书适用于广大军事爱好者作为科普读物,对青少年亦有裨益。
第1章 机枪的概况 1.1 机枪的概况 第一挺手动机枪的诞生 第一挺自动机枪的诞生 第一挺轻机枪的诞生 中国机枪的发展 1.2 机枪的分类 轻机枪 重机枪 通用机枪 大口径机枪 1.3 机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机枪的结构 机枪的工作原理 第2章 美国机枪 美国加特林机枪 美国勃朗宁M1917式重机枪 ……第3章 俄罗斯机枪第4章 英法德机枪第5章 其他国家机枪
第一挺自动机枪的诞生 加特林机枪的发明并未在军事上得到很好的利用,战场上仍然是大量的士兵扛着老式步枪在作战。 1882年,美国人西拉姆-马克沁到英国考察时,发现发现士兵射击时常因老式步枪的后坐力,肩膀被撞得瘀青。马克沁从这个现象中发现枪的后坐力存在巨大的能量,而这能量来自于枪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马克沁便开始想办法如何利用这些能量。 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子弹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后来,他根据此步枪上得来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枪管短后坐自动射击原理。为了实现连续供弹,马克沁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马克沁在1884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并命名为马克沁机枪,同年取得应用此原理的机枪专利。 马克沁机枪口径为11.43毫米,枪身重27.2千克,理论射速为每分钟600发,可以单发和连发。该机枪的原理说起来复杂而抽象:在子弹发射的瞬间,枪机与枪管扣合,共同后坐19毫米后枪管停止,通过肘节机构进行开锁,同时枪机继续后坐,通过加速机构使枪管的部分能量传递给机枪,使其完成抽壳抛壳,从而带动供弹机构,使击发机待击,压缩复进簧,撞击缓冲器,然后在簧力作用下复进,将第二发子弹推入枪膛,闭锁,再次击发。如此反复,每秒10余次,每分钟可发射600余发子弹。 马克沁发明的帆布子弹带,带长6.4米,容量333发。弹带端还有锁扣装置,可以连接更多子弹带,以便长时间发射,但帆布弹带可靠性较差。此外,马克沁机枪的枪管还会因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热,因此马克沁为此机枪增设了一个水冷装置对枪管进行冷却。 马克沁机枪诞生后,马克沁曾经到各国推销他的发明,1887年4月赴俄国表演机枪,但不但没有收到任何订单,反而备受嘲讽,当时一位很有影响的俄国武器专家认为:一发子弹就足以杀伤一人,当他毙命之前,没有必要继续连发子弹,而且认为枪管可以冷却,水却不能随身携带来否定机枪的实用性。即便是当时的美国也认为用一批训练有素的神枪手比以机枪乱射一通来得有效。 马克沁的发明在当时被各国军事专家认为是对弹药的极大浪费,直到188了年,英国才试买3挺马克沁机枪。但马克沁机枪一投入到战争中就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威力和非常卓越的性能。1893年,一支50余人的英国殖民军队于非洲罗得西亚用4挺马克沁机枪击败了5000名非洲祖鲁战士,当场击毙了3000多人:1895年,阿富汗奇特拉尔战役和苏丹战役中,马克沁机枪也使进攻的敌人死伤累累:1898年,苏丹的恩图曼之战,2万名托钵僧被英国侵略军屠杀,估计有15000人倒在马克沁机枪的阵地前:1899年开始的布尔战争中,布尔人在冲锋时遭到了马克沁机枪的毁灭性打击。 马克沁机枪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逐渐被世界各国所关注,马克沁在德国当着德国国王的面表演其改进的MG08马克沁机枪时,德国国王对机枪非常赞赏,马克沁获得了相当数量的订单。之后德国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军队装备马克沁机枪最多的国家,据说有12500挺,每团装备了100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在索姆河战役中用数百挺马克沁机枪对冲向德军阵地的英法联军进行扫射,致使英军一天中伤亡了近6万人。 此役之后,马克沁机枪被各国所重视,西方列强的军队都纷纷装备了马克沁机枪及其衍生型。自此,马克沁机枪真正掀起了一股机枪浪潮,机枪开始大量进入了人类的战场,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第一挺轻机枪的诞生 无论是加特林机枪还是马克沁机枪,在火力方面都非常强大,这一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追捧。但最致命的一个问题就是两者的重量,早期的这些机枪都十分笨重,仅适用于阵地战和防御作战,在运动作战和进攻时使用非常不方便。随着战局的变化,各国军队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持的轻便机枪。 1902年丹麦炮兵上尉乌·欧·赫·麦德森主持研制出了一只取消了水冷套桶,使用弹匣和轻便的两脚架,还可以抵肩射击的单兵使用连发武器——1902式麦德森轻机枪。该机枪全重不到10干克,性能十分可靠,口径和结构多变可适应不同用户要求,因此是当时军火市场上的热门货。 ……
与坦克、飞机甚至航空母舰相比,机枪实在有点“微不足道”。机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都非常简单,单位造价也许还比不上航空母舰的某个小零件。然而,机枪的发明却是武器史上的一次革命,是过去一百年间景重要的军事装备发明之一。 《战场收割者:机枪》对机枪的发展历史、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作战运用、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解说,并列举了世界各国近百年来数十种枪型,逐一加以介绍。本书介绍的每一挺步枪都配有大量的精美图片,包括整体展示图、局部图等,力求让喜爱现代军事的读者获得视觉和阅读的双重享受。同时,本书也加入了与之相关的一些趣闻和知识,让您在无限趣味中丰富自己的军事科普知识。
四年级的儿子超级喜欢本系列,已经看过了航空母舰和战机,应他的要求又买了机枪和坦克。是一本很好的书,图文并茂。
这本书是作为儿子10岁生日的礼物,是他自己提出来的。看着孩子慢慢长大,从儿童读物-《灰太狼和喜羊羊》、到《名侦探柯南》,到现在的《机枪》,知道他正朝着男子汉的方向努力前进,是作为妈妈的最好礼物,希望儿子以后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男儿!
机枪样式比较陈旧,字太小!还不错吧!
图文并茂,介绍非常详细,认真看此书,可能成为武器专家哦1
很值得给喜欢军事的儿子购买.
主要是发展历史
增加了一些知识。
书好图好 适合扫盲
内容很丰富,就是字太小
书很精美,好看,赞一个
开心,找到这样一本书,满足了我多年的愿望@
用来做图鉴很好
儿子一口气选了好几本,尤其是这本,死活非要不可
儿子很喜欢,就是太贵了。
确实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书。
非常好,good!
物有所值,收藏了!
儿子挺喜欢的,不过价钱有点贵
在買《戰空中的鷹--戰機》時,孩子也看中了這本。有圖片,有文字描述。
我是看了前面几位的评价才决定买这书的,到手后才发现简直是本**,配图杂乱,没有图注,图片怎么都算不上精美,而且大都是网上载的,错误百出,整一个轻兵器的外行编的书,除了初入门的菜鸟可以看看文字消遣一下,其他的本人认为不值一看,现在已经送给隔壁的小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