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岩石和矿物分析
1990-09
地质出版社
目 录
序
1硅酸盐岩分析
1.1硅酸盐岩石的成份
1.2硅酸盐分析的内容
1.3硅酸岩分析样品
1.3.1取样
1.3.2子样和取样常数
1.4硅酸盐分析报告
2元素的分析特征
2.1在制备分析溶液时可能挥发的元素
2.2元素的价态和化合物的颜色
2.3熔融物的颜色
2.4元素的存在状态和化学行为个论
2.4.1Ag 2.4.2Al 2.4.3As 2.4.4B
2.4.5Ba 2.4.6Be 2.4.7Bi 2.4.8C
2.4.9(Ca 2.4.10Cd 2.4.11Cl 2.4.12(Co
2.4.13Cr 2.4.14Cs 2.4.15Cu 2.4.16F
2.4.17Fe 2.4.18Ge 2.4.19H 2.4.20Hg
2.4.21K 2.4.22Li 2.4.23Mg 2.4.24Mn
2.4.25Mo 2.4.26Na 2.4.27Nb(Ta)
2.4.28Ni 2.4.29P 2.4.30Pb 2.4.31Pt
2.4.32Rb 2.4.33Re 2.4.34RE 2.4.35S
4.4.36Sb 2.4.37Si 2.4.38Sn 2.4.39Sr
2.4.40Ti 2.4.41V 2.4.42W 2.4.43Zn
2.4.44Zr(Hf)
3样品的分解
3.1酸溶剂
3.1.1盐酸
3.1.2硝酸
3.1.3王水和反王水
3.1.4硫酸
3.1.5氢氟酸
3.1.6氢氟酸+其他无机酸
3.1.7高氯酸
3.1.8磷酸
3.1.9其他
3.2熔剂
3.2.1无水碳酸钠
3.2.2碳酸钾
3.2.3氢氧化钠
3.2.4过氧化钙
3.2.5氢氧化钠+过氧化钠
3.2.6焦硫酸钾或硫酸氢钾
3.2.7其他
3.3其它分解方法
3.3.1封闭溶样
3.3.2半熔(烧结)分解
3.3.3热分解
3.3.4离子交换法
4元素的分离
4.1经典的通用分离步骤
4.2酸组
4.2.1用盐酸浸提时沉淀的元素
4.2.2用硫酸浸提时沉淀的元素
4.2.3用高氯酸浸提时沉淀的元素
4.2.4用硝酸浸提时沉淀的元素
4.3硫化氢组
4.3.1生成不溶硫化物的元素
4.3.2在强酸性溶液(pH<1) 中被硫化氢沉淀的
元素
4.3.3在0.2~0.5mol/L酸性溶液中被硫化氢沉淀的
元素
4.4氢氧化铵组
4.4.1在分离酸组和硫化氢组后被氢氧化铵沉淀的
元素
4.4.2在未除去任何元素的溶液中被氢氧化铵沉淀
的元素
4.5硫化铵组
4.5.1在分离酸组、硫化氢组和氢氧化铵组后被硫
化铵沉淀的元素
4.5.2在未除去任何元素的溶液中被硫化铵沉淀的
元素
4.5.3在含酒石酸铵的溶液中被硫化铵沉淀的
元素
4.6草酸铵组
4.6.1在分离前四组元素后于碱性溶液中被草酸铵
沉淀的元素
4.6.2在未除去任何元素的弱氨性溶液中被草酸铵
沉淀的元素
4.6.3 在未除去任何元素的弱酸性(pH3~4)溶液
中被草酸铵沉淀的元素
4.7磷酸铵组
4.7.1在分离前五组元素后于碱性溶液
中被磷酸氢二铵沉淀的元素
4.7.2在未除去任何元素的碱性溶液中
被磷酸氢二铵沉淀的元素
4.7.3在含柠檬酸盐或酒石酸盐等有机
化合物的碱性溶液中被磷酸氢二
铵沉淀的元素
4.8不属于通用分离步骤的元素
4.8.1在通用分离步骤完毕后仍然可能残留于溶液
中的元素
4.8.2单独存在时不被通用步骤捕集的元素
4.9碱金属组
4.10 氢氧化铵组的相互分离
4.10.1用氢氧化钠分离
4.10.2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分离
4.10.3用过氧化钠分离
4.10.4用氢氟酸分离
4.10.5用草酸分离
4.11 熔剂萃取
4.11.1氯化物
4.11.2溴化物
4.11.3碘化物
4.11.4双硫腙
4.11.58-羟基喹啉
4.11.6铜铁试剂
4.11.7溶剂萃取应用实例(3)
4.12 离子交换
4.13 痕量元素的沉淀
4.13.1用硫化物作捕集剂
4.13.2用氢氧化物作捕集剂
4.13.3用MnO2・H2O作捕集剂
4.14同一组元素的互相分离
测定
5.1重量法
5.1.1沉淀的溶解度
5.1.2沉淀的纯度
5.1.3沉淀剂
5.1.4沉淀的生成
5.1.5称量形式
5.2容量法
5.2.1测量用具的校准
5.2.2标准试剂溶液
5.2.3酸碱滴定法
5.2.4氧化还原滴定法
5.2.5络合滴定法
5.2.6非水滴定
5.3比色分析与光度法
5.3.1比色法
5.3.2光度法
5.3.3单色光的获得
5.3.4操作注意事项
5.3.5显色剂
5.3.6消除干扰的方法
5.3.7校正曲线的绘制和应用
5.3.8测定方式
6分析数据
6.1误差
6.2计算
6.3精密度和准确度
6.4标准样品
6.4.1地质部陕西花岗岩10
6.4.2地质部超基性岩DZ∑-1和DZ∑-2
6.4.3地质矿产部地球化学标准参考样GSR1-6
6.4.4加拿大铁建造岩标准样品
7岩石化学分析概述
7.1如何选择化学分析方法
7.2样品和称样
7.2.1破碎和研磨
7.2.2称样
7.3操作注意事项
7.3.1沉淀
7.3.2过滤和洗涤
7.3.3滤纸
7.3.4 灼烧
7.3.5称重
7.3.6其他
7.4一般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7.4.1分析天平
7.4.2干燥器
7.4.3洗瓶
7.4.4烧杯
7.4.5搅棒
7.4.6淀帚
7.5硅酸盐岩石、矿物通用的样品分解方法
7.5.1碳酸钠熔融
7.5.2氢氧化钠+过氧化钠熔融
7.5.3氢氧化钠熔融
7.5.4HF+H2SO4溶解
813项基本成分分析主称样系统分析
8.1湿度水(H2O-)
8.2酸组――二氧化硅(SiO2)
8.3氢氧化铵组――一混合氧化物
8.3.1混合氧化物(R2O3)
8.3.2混合氧化物沉淀的处理
8.3.3全铁(Fe2O3T)
8.3.4二氧化钛(TiO2)
8.3.5五氧化二磷(P2O5)
8.3.6氧化铝(Al2O3)
8.4草酸铵组――氧化钙(CaO)
8.4.1氧化钙的测定
8.4.2 沉淀中锰量的校正
8.5磷酸铵组――氧化镁(MgO)
8.5.1氧化镁的测定
8.5.2沉淀中锰量的校正
单独取样分析
8.6氧化亚铁(FeO)
8.7碱金属(Na2O、K2O)
8.8化合水(H2O+)
8.9烧失
8.10五氧化二磷(P2O5)和氧化锰
(MnO)
9次成分
9.1氧化钡(BaO)
9.2二氧化碳(CO2)
9.3氯(Cl)
9.4钴、铬、镍、钒(Co、 Cr、Ni、V)
9.4.1 氧化钴(CoO)
9.4.2氧化铬(Cr2O3)
9.4.3氧化镍(NiO)
9.4.4氧化钒(V2O3)
9.5铜(Cu)
9.6氟(F)
9.6.1样品的分解和试液的制备
9.6.2容量法测定氟
9.6.3光度法测定氟
9.7锂(Li)
9.8硫(S)
9.8.1重量法测定硫
9.8.2浊度法测定硫
10其他可选用的分析方法
10.1二氧化硅(SiO2)
10.1.1盐酸一次脱水重量法
10.1.2聚环氧乙烷凝聚重量法
10.1.3残余SiO2
10.2氧化铝(Al2Oa)
10.2.1氟化物取代EDTA容量法
10.2.2铬天青S光度法
10.3全铁(Fe2O3T)
10.3.1重铬酸钾容量法
10.3.2磺基水扬酸光度法
10.3.3邻菲罗啉光度法
10.4氧化镁(MgO)和氧化钙(CaO)
10.4.1分离R2O3
10.4.2不分离R2O3
10.4.3CaO的苹取络合滴定法
10.5二氧化钛(TiO2)(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
法)
10.6氧化铬(Cr2O3)(二苯偕肼光度法)
11岩石化学分析个论
11.1花岗岩、流纹岩
11.2正长岩、粗面岩
11.3闪长岩、安山岩
11.4辉长岩、玄武岩
11.5橄榄岩、辉石岩
11.6金伯利岩
11.7碳酸岩和碳酸盐岩
11.8火山岩
11.9脉岩
11.10板岩、千枚岩、片岩
11.11片麻岩、变粒岩、石英岩
11.12角闪岩、榴辉岩、大理岩
11.13蛇纹岩
11.14矽卡岩
11.15沉积岩
11.16特殊岩石(一)
11.17特殊岩石(二)
12硅酸盐矿物分析
12.1概述
12.2样品的处理
12.3主称样系统分析
12.3.1三种分析方案
12.3.2H2O-和样品的分解
12.3.3SiO2
12.3.4R2O2
12.3.5Fe2O3T
12.3.6TiO2
12.3.7P2O5
12.3.8Al2O3
12.3.9CaO和MgO
12.3.10CaO和MgO(方案C)
12.3.11MnO
12.4FeO
12.5Na2O、K2O
12.6H2O+
12.7方案A应用举例
12.7.1普通辉石、铬透辉石、斜方辉石、单斜辉
石
12.7.2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锰铝榴石、钙铁榴
石
12.7.3黑云母、蛭石
12.7.4绿泥石、绿帘石、韭闪石
12.8方案B应用举例
12.8.1钙铁辉石、紫苏辉石、锰三斜辉石、霓
石
12.8.2钙铁榴石、钛榴石
12.8.3角闪石、蓝石棉
12.8.4 橄榄石、电气石、锂电气石、黑电气石
方案C应用举例
12.9.1蛇纹石、硅镁石、镁橄榄石
12.9.2正长石、钠长石、歪长石、斜长石、透长
石、海南石
12.9.3金云母、白云母、含钡钒云母
12.9.4锂辉石、透辉石、方柱石、高岭石、丝光
沸石、钠沸石、鱼眼石、黝帘石
12.10特殊矿物
12.10.1绿柱石、黑柱石、钡玻璃
12.10.2榍石、锆石、星叶石
12.10.3黄玉、纤钡锂石
12.10.4硼硅钇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