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

郭召杰 地质
出版时间:

2006-7  

出版社:

地质  

作者:

郭召杰  

页数:

393  

字数:

620000  

内容概要

本书是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第四课题“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2001CB409804)和第八课题“中新生代盆山流体系统与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规律研究”(2001CB409808)的部分研究成果集合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共分上下两篇。  本书上篇重点论述了古生代晚期中亚造山带破坏过程及其区域动力学意义;阐述了中生代时期的盆地特征和盆山关系;研究了新生代陆内造山带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总结了天山及其邻区新生代构造对古构造继承与改造的基本规律;探讨了中国生代构造的成矿意义。  本书下篇简要介绍了砂岩型铀矿的分类及其特征;提出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物成矿模式,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伊犁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及其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进一步细分了伊梨盆地侏罗系的沉积体系,总结了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床赋矿砂体沉积体系的特征,及其层间氧化带的蚀变矿物组合特征及其形成的地球化学机理;探讨了油气在砂岩型铀矿成矿中的作用,并将遥感技术探索性地应用于在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  本书可供构造地质学、矿产地质学的教学人员、科研工作者、一红地质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研究生阅读和参考。

书籍目录

上篇 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 第一章 中亚造山带破坏过程与二叠纪裂谷作用 第一节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基性岩境墙群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叫代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第二节 新甘交界红柳河地区下二叠统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第三节 博格达山地区二叠纪后矾撞期陆内裂谷和水下滑积构造研究 第四节 准噶尔盆地二叠纪盆地属性的再认识及其构造意义 第五节 新疆三塘湖盆地占生代晚期火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岩浆演化意义 第二章 中生代盆地构造与盆山关系  第一节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生代允填层序及其控制因素  第一节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沉积相演化与盆地格局  第三节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碎屑成分特征及其刘构造属性、盆山格局的指示意义   笫四节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牛界沉积物重矿物分析与盆山格局演化   第五节 乌鲁木齐后峡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剥露过程及中新牛代盆山关系讨论 第三章 新生代陆内隆升与变形构造 第一节 新生代天山隆升过程及其与准噶尔、阿尔泰山比较研究 第二节 天山北缘新牛代前陆冲断褶皱带几何学特征 第三节 天山北缘前陆冲断襦皱带形成吲司的确定 第四节 天山缘河流阶地形成及构造变形定量分析 第五节 乌鲁木齐南北两侧体中、新生代陆内再造山和隆升速率研究 第六节 塔里木西北缘晚新生代印干断层及其与帕米尔构造结的关系 第四章 陆内造山作用对古构造的继承与改造及成矿意义 第一节 天山地区盆山演化及新牛代构造对古构造的继承与改造 笫一节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构造作用的锆石裂变径迹分析 第二节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第四节 新疆阿尔泰克朗盆地成矿时代与成矿期次的裂变径迹证据 第五节 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区成矿时代与构造活动的裂变径迹分析下篇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 第五章 中国西部地浸砂岩型铀矿概述 第六章 新生代构造运动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 第一节 青藏高原北缘及其邻区中新世构造变形及其成矿作用 第二节 伊犁盆地南部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 第三节 准噶尔盆地北部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 第四节 塔里木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特点与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第七章 沉积体系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 第一节 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沉积特征及其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 第二节 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赋矿砂体沉积体系第八章 矿床地球化学与油气包裹体研究 第一节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层间氧化带蚀变及元素地球化学 第二节 伊犁盆地油气与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第九章 遥感技术在砂岩型铀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第一节 吐哈盆地地浸砂岩铀矿遥感地学分析与成矿预测 第二节 对吐哈盆地相邻两幅遥感图像的辐射匹配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