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实施方案纲要研究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编 地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01  

出版社:

地质出版社  

作者: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编  

页数:

178  

内容概要

  开展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是落实中央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实施有关规划的具体措施。通过实施这一工程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挥了有力保障作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挥了有效维护作用。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篇 总 论第一章 目的意义第二章 工程实施区域概况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第四章 2006-2010年工程布局第五章 2006-2010年建设任务第六章 2006-2010年投资与效益分析第七章 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第八章 工程实施保障措施第二篇 分 论第一章 河北省第二章 内蒙古自治区第三章 辽宁省第四章 吉林省第五章 黑龙江省第六章 江苏省第七章 安徽省第八章 江西省第九章 山东省第十章 河南省第十一章 湖北省第十二章 湖南省第十三章 四川省附 录附表附表1 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实施区域基本情况表附表2 2006-2010年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分区基础数据表附表3 2006-2010年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量数据表附表4 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粮食增产能力分析表附表5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汇总表附图附图1 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分布图附图2 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全国实施区域分布图

章节摘录

  三、2006~2010年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整理土地面积130.76万hm2,到2010年,全省通过实施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补充耕地8.02万hm2,平均每年补充耕地1.60万hm2。  四、2006~2010年工程布局  结合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按照地貌地形、地质、水文、土壤等条件和土地集约利用方式的相似性;以排灌方式为基础,依据土地整理采取的工程模式及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和土地整理目标和任务的一致性,将黑龙江省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划分为7个工程分区,即三江平原2个工程分区,松嫩平原3个工程分区,东南部山区1个工程分区,小兴安岭山区1个工程分区。  1.三江平原东部低平原涝区治理工程分区  该工程分区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低洼平坦;平均海拔高程50m以下;≥10℃积温2400℃以上;年降水量600mm左右;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挠力河等,水资源比较丰富;土壤以白浆土、草甸土为主;农业后备资源丰富,耕地集中连片,可垦荒地分布广、数量多,土地整理潜力较大;大型机械化农场多,机械化水平高;对外交通方便。  本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田间工程配套差,抗灾能力低;②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粮食单产不高。工程设计标准为:  (1)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2)防洪标准为10年1遇,除涝标准为5年1遇。  (3)灌溉保证率为80%。  2.三江平原中部台地综合治理工程分区  该工程分区位于完达山前冲积平原台地;属于完达山前台地,地势变化较大;海拔高程100~250m;≥10℃积温2400℃~2600℃;年降水量500mm左右;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倭肯河、七星河等,水资源比较丰富;土壤以黑土、白浆土、草甸土为主。  本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地势起伏较大,坡耕地水土流失比较严重;②田间工程配套差,抗灾能力低;③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土地垦殖率不高,粮食单产不高。  工程设计标准为:  (1)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耕地质量提高一个等级。  (2)防洪标准为10年1遇,排涝标准为5年1遇。  (3)灌溉保证率为80%。  (4)坡地修水平梯田,治理水土流失。  3.松嫩平原中东部综合治理工程分区  该工程分区位于松花江、呼兰河冲积平原及小兴安岭山前冲积台地,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海拔高程200~250m;≥10℃积温2600℃~2800℃;年降水量500~560mm;主要河流有松花江、拉林河、呼兰河、通肯河、诺敏河等,水资源比较丰富;土壤以黑土、黑钙土、草甸土为主;生产力水平较高;对外交通便利。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实施方案纲要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