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实用头针穴线挂图(中英对照)

金完成 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5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金完成 编  

页数:

11  

字数:

103000  

内容概要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要求与委托,编者编绘了《实用头针穴位挂图》及解说,为中英文对照,供学习头针和医教研参考之用。为满足不同读者和不同场合的使用,挂图分对开本和大16开本两种版本印制,以供读者选用。 对开本挂图共3张。包括国家卫生组织公布的《国际标准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头针穴线名》示意图7幅,头针手法图2幅,大脑皮质的重要中枢、头皮的结构与层次、头皮(颅顶)的血管和神经示意图3幅。另外,附有焦顺发头针刺激区6幅,以便目前仍在应用者的使用,并利于与国标标准相衔接。大16开本挂图共18幅彩图,图的编排顺序同对开本挂图。 解说共分6章。头针发展简史、头针理论、头针相关的组织解剖学,属头针的基础部分;头针穴钱的定位与主治、头针的治疗方法、头针的临床应用,属临床应用部分,两者相互配合,易于理解。为了方便阅读与应用,解说中插有线条图;除国标标准头针穴线外,对相关的经穴、经外穴与焦顺发头针刺激区也作了论述。

书籍目录

1 头针发展简史 1.1 头针的渊源 1.2 头针微刺系统的衍生 1.3 头针的标准化、国际化2 头针理论 2.1 中医传统理论 2.2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头皮投影学说3 头针相关的组织解剖学 3.1 头皮的组织结构 3.2 头皮的神经 3.3 头皮的血管 3.4 头颅的重要骨性标志4 头针穴线的定位与主治 4.1 国际标准头针穴线名称、定位与主治 4.2 国际标准头针穴线相关腧穴的定位与主治 4.3 焦氏头皮针刺激区的定位与主治5 头针的治疗方法 5.1 头针刺法 5.2 头针其他治法 5.3 注意事项6 头针的临床运用 6.1 选穴原则 6.2 适应证与禁忌证 6.3 常见病证头针处方举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3.2.1.5耳颞神经 为感觉神经,发自颞下窝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于腮腺上端穿出面部,紧靠耳郭前上方上行,分布于颞区、头侧部皮肤与耳郭上部、外耳道、鼓膜前部。 3.2.2耳后组 3.2.2.1耳后神经 为运动神经,发自出茎孔的面神经,细小,沿耳根后弯曲上行,分布于枕肌、耳后肌、耳上肌的一部分。 3.2.2.2耳大神经 为感觉神经,发自第2、第3颈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上行于该肌的表面达耳垂水平,分前后两支分别分布于耳郭前后面与腮腺表面皮肤。 3.2.2.3枕小神经 为感觉神经,发自颈丛,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分布于颈上部、耳郭后面及邻近颅顶的皮肤。 3.2.2.4枕大神经 为感觉神经,是第2颈神经的皮支,在距枕外隆凸外侧约2.5cm处,穿斜方肌与深肌膜而分为多支,分布于头后部的大部分皮肤,并与枕小神经有吻合支交通。 3.2.2.5第3枕神经 为感觉神经,是第3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穿斜方肌,分布于项上部与枕外隆凸附近的皮肤。 3.3头皮的血管 3.3.1 动脉 头皮的动脉,左右共有5对。耳前3对为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颞浅动脉;耳后2对为耳后动脉、枕动脉。它们直接发自颈外动脉或间接发自颈内动脉,其走向特点是:均自下而上,达到颅顶;两侧同名动脉及各动脉分支相互吻合形成动脉网,为头皮提供丰富的血供。 3.3.1.1滑车上动脉与眶上动脉 在眶内,为由颈内动脉的眼动脉发出的细小分支,与眶上神经伴行,分布于额部及颅顶。 3.3.1.2颞浅动脉 为颈外动脉的一个粗大终支,分布于全头皮肤的57%面积,起自下颌颈后方,于颧弓上方2~3cm处分为额支与顶支。额支多数较粗大,向前上方斜行,至眶上角或额结节附近弯曲向上抵颅顶,走行中向上发出2~5支额顶支,分布于颅顶;向下发出1~4支细小的额眶支,分布于眼眶附近。顶支向后上方斜行至顶结节,走行中发出若干细支,分布于颅顶皮肤。 3.3.1.3耳后动脉 为颈外动脉发出的一个细小分支,在耳郭后面上行分为耳支与枕支,主要分布于耳郭的外侧面及其后上方的皮肤。 3.3.1.4枕动脉 起自颈外动脉后面,经二腹肌后腹深面,向后上行走,经乳突根部内侧向后,穿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止点至枕部皮下,分布于枕部皮肤,共约18支,分布面积达整个头皮的35%。 3.3.2静脉 与前述动脉同名并伴行,在皮下组织层相互吻合组成静脉网。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实用头针穴线挂图(中英对照) PDF格式下载



我没有收到该书,买了很多书,没有这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