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痔病

张东铭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4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张东铭  

内容概要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专门论述痔病的专著,充分反映痔的现代概念及最新进展;全面更新痔的基础理论和诊疗方法。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即:痔的本质、痔的诊断、痔的非手术治疗、痔的手术治疗、特型痔与痔相关疾病。
  全书约50余万字,插图150余幅,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文图并茂,实用性强,可供普通外科、肛肠外科、消化科、痔瘘科等专业人员和医学生参考之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痔的本质1 关于“痔本质”研究的历史回顾2 痔的解剖学基础--肛垫3 肛垫的发生学4 肛垫粘膜上皮5 肛垫的动脉6 肛垫的静脉7 肛垫的微循环系统8 肛垫的淋巴9 肛垫的神经10 肛垫的纤维-肌性组织11 肛垫的自制功能12 肛垫的感觉功能13 肛垫学说及其临床意义14 痔的病理生理学15 痔的流行病学第 二部分 痔的诊断16 痔的分类与内痔的分度17 痔的临床表现18 痔的诊断方法19 痔的鉴别诊断第 三部分 痔的非手术治疗20 痔病治疗的基础原则21 膳食纤维疗法22 中医内治法23 口服药物24 局部用药25 硬化剂注射方法26 胶圈套扎疗法27 扩肛疗法28 物理疗法29 各种非手术疗法的专家评述第 四部分 痔的手术治疗30 内痔手术的历史沿革31 外痔手术32 内痔手术33 混合痔手术34 经典手术35 肛垫保存术36 各种手术疗法的专家评述37 痔手术后并发症第 五部分 特型痔与痔相关疾病38 重度痔病39 急性痔病40 小儿痔病41 老人痔病42 女性痔病43 痔合并门脉高压症44 痔合并慢性便秘45 痔合并腹泻46 痔合并肛裂或肛瘘47 痔合并贫血48 痔合并前列腺增生症49 痔合并肛直肠肿瘤50 痔合并艾滋病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书摘关于“痔本质”研究的历史回顾 1.1 痔的名称由来和含义 “痔”这个字早巳见诸古文献中,据说距今3000年前,在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查到“痔”字的原型。痔的外文字是“Hemorrhoids”也是早在公元前500-300年就已出现于古希腊语。可是直到20世纪的今天,Thomson(1981)和Bayless (1984)还哀叹道:“痔这一术语的概念现在变得越来越含糊不清了”。许多人常把众多的肛门症状诉说为“痔疮”,甚至有些医生也不一定运用的十分准确。究其原因,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1.1.1 古语“痔”并非特定的病名 我国最古老的医书,如《足臂十一脉炙经》、《阴阳十一脉炙经甲本》等,均早于《黄帝内经》。系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221年)的学者所写,在这些古文献中记载的“痔”并无“疒”旁,而是“寺”、“月寺”或“峙”,康熙字典上仍可查到不带“疒”旁的“痔”字,说明古人早期并未与病联系起来。直到后来较晚时间的《五十二病方》中多写作“痔”,并与症状联系起来,才有“病”的含义。即使如此,“痔”仍未被认定为病,如《医学纲目》说:“大泽之中有小山突出为峙,在人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古人用对比法形象地将称作“痔”的“小肉突”比作自然界的“小山”,“痔”即“峙”,是正常结构并无病的含义。西方源于拉丁字的“pile”,其原意与“小肉突”同。源于希腊字的“Hemorrhoids”,虽然是按痔的典型症状“流血”而定名,但是西方古代学者是把“痔出血”看作是一种“自身净化”的生命现象,而不是病。我们不能拿近代科学知识强加于古人。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人类祖先不可能分辨出,痔是与生俱来的正常解剖结构还是生后才有的病理学实体,他们只能用直观的肉眼观察和近乎神话般的“学说”去理解痔。至今有人将古人比作“小山”的痔,仍理解为是生后才有的病理实体,值得商榷。当然,古人未将“痔”和“痔病”分开,或将不含“病”义的痔另定他名,以致给后人带来许多麻烦,似乎是令人遗憾的。 1.1.2 古语“痔”是泛指肛门病而宫 我国古文献中的“痔”并非专用于肛门,而是泛用于人体“九窍”。痔病不是专指现代的内、外痔,而是指肛门部所有疾病的总称,如:直肠脱垂称脱肛痔,尖锐湿疣称珊瑚痔,幼年息肉脱出称樱桃痔,结肠息肉脱出称葡萄痔等。古代学者常将“痔”与“瘘”合用,如宋朝王伯学的《痔瘘论》、……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   人类早在公元前770年就有了关于痔的文字记载,可是直到今日,什么是痔?痔的本质是什么?仍在争论不已;痔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确定。随着科学的进步,一大批献身于痔科的历代学者,通过他们前赴后继的辛勤劳动以及卓有成效的工作,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把人们对这个古老疾病的认识,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75年美国Sauthampton综合医院Thomson在《美国外科杂志》发表一篇题为“The nature of haemorrhoids”的文章,第一次提出肛垫与肛垫下移学说,备受人们关注。由于该学说比较科学地指出了痔的本质和合理的治疗原则,目前已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认可和临床医生所接受。1975年以后,国外连续召开了4次国际性的有关痔的学术会议,即:1977年在美国召开的痔专题讨论会,1979年美、英、澳三国肛肠外科医师协会举办的联合学术会议,1980年6月在美国佐治亚州Georgia)的亚特兰大市(Atlanta)召开的痔外科专题讨论会以及1984年在科伦堡举行的第9届德国结肠直肠外科学术会议等;在这些会议上,与会代表对痔的新概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制定了新的痔病治疗原则。与此同时,特别是80年代后期国外出版的医学书籍(包括:外科学、肛肠病学、胃肠病学及消化内、外科学等)中,有关痔的论述已陆续作了全面更新,从基础到临床普遍地反映了痔的近代研究成果,令人耳目一新。有鉴于此,我国于2000年4月在四川成都召开了痔病专题研讨会,学习了痔的现代概念,并展开了热烈讨论。在会议结束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了《痔病诊治暂行标准》,于2000年12月公布于《中华外科杂志》(第12期),并向全国发出“重新认识提高痔的诊治水平”的倡议。   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痔的现代概念与国外的有关新理论接轨,也是为了与专业同行们交流,共同促进我国肛肠学科的发展,在中华外科学会肛肠外科学组专家们的热忱鼓励下,我们编写了这本痔病专著奉献给读者。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加之有关文献较多,一时尚难全面了解和掌握,因而失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道给予指正,以匡不逮。   本书包括五个部分,即:痔的本质,痔的诊断,痔的非手术疗法,痔的手术疗法,特型痔与痔相关疾病。各部分以文献综述形式,力求做到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并能反映出国内外最新进展。参考的文献力求引用有循证医学依据的权威性资料,有新旧疗法的对比和有关专家的评述,并注意提示某些疗法或术式发展的历史轨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专门论述痔病的专著,充分反映痔的现代概念及最新进展;全面更新痔的基础理论和诊疗方法。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即:痔的本质、痔的诊断、痔的非手术治疗、痔的手术治疗、特型痔与痔相关疾病。   全书约50余万字,插图150余幅,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文图并茂,实用性强,可供普通外科、肛肠外科、消化科、痔瘘科等专业人员和医学生参考之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痔病 PDF格式下载



内容详实,比较全面,值得一读!


书还好,从我订书到收到货已经两周,发货较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