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概要
2005-6
人民卫生
宋传荣
182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学概要(供中药等专业用)》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课,是阐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一门学科。学习并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将为学好中药学专业及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要求》、七院校教材编写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基本原则》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教材以教学计划为依据,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保持教学内容的传统性、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同时,突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考虑到中药类专业的性质与特点,教材把阐释中医传统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作为重点,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特点,为学习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学概要(供中药等专业用)》由绪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养生与防治原则等十部分组成。其中,绪论介绍了中医学的发展概况、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和学科体系;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主要介绍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藏象、精气血津液和经络是中医的生理学;病因、病机是中医的病因病理学。这都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诊法、辨证是中医的诊断学基础;养生与防治原则是中医养生、预防与治疗的基础知识。这些是侧重于运用、体会和实践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 因教材篇幅所限,在保证重点突出的原则下,全书内容叙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体现了“概要”的特点。为了方便学习与理解,书中对部分章节的主要内容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此外,本教材在保证高职高专层次培养目标需要的同时,注意了与本科相同专业同类教材内容的衔接,以利于学生进一步继续学习。
绪论一、中医药学的历史成就及其对世界医学的贡献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四、《中医学概要》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 五行学说一、五行的概念二、五行的特性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章 藏象第一节 脏腑一、五脏二、六腑三、奇恒之腑第二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第一节 精一、精的基本概念二、精的生成三、精的功能第二节 气一、气的基本概念二、气的生成三、气的运动四、气的功能五、气的分类第三节 血一、血的基本概念二、血的生成三、血的循行四、血的功能第四节 津液一、津液的基本概念二、津液的代谢三、津液的功能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二、气与津液的关系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第四章 经络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一、经络的概念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第二节 十二经脉一、命名二、走向和交接规律三、分布规律四、表里关系五、流注次序六、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第三节 奇经八脉一、概念二、作用三、循行部位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二、经络学说的应用第五章 病因第一节 外感病因一、六淫二、疠气第二节 内伤病因一、七情内伤二、劳逸过度三、饮食失宜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一、痰饮二、瘀血三、结石第四节 其他病因一、外伤二、虫兽伤三、寄生虫四、医源因素五、先天因素第六章 病机第一节 发病原理一、正邪与发病二、影响发病的因素第二节 基本病机一、邪正盛衰二、阴阳失调三、气血失常第七章 诊法第一节 望诊一、全身望诊二、局部望诊三、望排出物四、望舌五、望小儿指纹第二节 闻诊一、听声音二、嗅气味第三节 问诊一、问诊的意义二、问诊的方法三、问诊的主要内容第四节 切诊一、脉诊二、按诊第八章 辨证第一节 八纲辨证一、表里辨证二、寒热辨证三、虚实辨证四、阴阳辨证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一、气病辨证二、血病辨证三、气血同病辨证四、津液病辨证第三节 脏腑辨证一、心与小肠病辨证二、肺与大肠病辨证三、脾与胃病辨证四、肝与胆病辨证五、肾与膀胱病辨证六、脏腑兼病辨证第四节 外感病辨证一、六经辨证概要二、卫气营血辨证概要三、三焦辨证概要第九章 养生与防治原则第一节 养生的基本原则一、顺应自然二、调摄精神三、饮食有节四、锻炼形体五、护肾保精第二节 预防一、未病先防二、既病防变第三节 治疗原则一、治病求本二、扶正祛邪三、调整阴阳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二 教学大纲(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