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金匮要略简释(第三辑)

秦伯未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秦伯未  

页数:

8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系汉代张仲景所著,为祖国医学古典著作,亦为学习祖国医学必读书之一。 本书根据《金匮要略方论》原书所列的病类分为痉病、湿病、喝病、疟疾、历节病、虚劳病、妇科病等38种。作者除按照原文分门别类列举证治,并加以简明扼要的解释外,还依据个人的治疗经验,列出对各病的治疗方法及所用方药。所以,读此书不但可以系统扼要地了解《金匮要略方论》的原义,并且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近代中医对上述各病的疗法。此外,本书作者把原书所用方剂归纳在一起,按各方剂名第一字的笔画多少顺序排列,每方都列上主治,更便于读者阅读。本书可供钻研《金匮要略方论》者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一、痉病二、湿病三、喝病四、百合病五、狐惑病六、阳毒、阴毒病七、疟疾八、中风病九、历节病十、血痹病十一、虚劳病十二、肺痿、肺痈病十三、咳嗽、上气病十四、奔豚病十五、胸痹病十六、腹满病十七、寒疝病十八、宿食病十九、五脏风寒症二十、积聚病二十一、痰饮病二十二、消渴病二十三、小便不利症二十四、水气病二十五、黄疸病二十六、惊悸症二十七、吐血症二十八、鼻衄症二十九、便血病三十、呕吐哕病三十一、下利病三十二、四肢病三十三、疝气病三十四、蛔虫病三十五、外科疾病三十六、伤科疾病三十七、妇科疾病(上)三十八、妇科疾病(下)附录 《金匮》方剂简释

章节摘录

  十四、奔豚病  奔豚病为五积之一,《难经》记载:“肺之积曰息贲,肝之积曰肥气,心之积曰伏梁,脾之积曰痞气,肾之积曰贲豚。”然而《金匮》所说的奔豚,含有两个病灶和两种病因。一是属于肾脏寒气上逆,如说:“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贲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又说:“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一是属于肝脏气火上逆,如说:“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又说:“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也就是说奔豚病有两种治法,由于寒气的宜温散,由于肝气的宜解寒热而降逆,这其间有寒热虚实很大距离。前人以肾为阴脏而居于下,故少腹的病变都责于肾,又以肝主气而为将军之官,故把另一病变归于肝。考“诸病源候论”既有积聚篇的肾积奔豚,又有气病篇的奔豚气候,分明有两个病理。近人有认作胃肠积气过多而累及衰弱的心脏,这种违背中医理论体系的解释,相等于把肺痿硬套为肺结核病,我个人认为徒滋混乱而已。  治奔豚用散寒降逆法是正治,故桂枝加桂汤和苓桂甘枣汤当为主方。《肘后方》治奔豚病用桂心、甘草、人参、半夏、生姜、吴萸,目的亦在温降,并可悟加减方法。奔豚汤中的李根白皮,据各家本草治消渴、热毒烦躁。但《外台秘要》奔豚方中大半用此,遂有认为奔豚主药,如果从全面来看,归、芍、川芎的和肝,芩、葛和李根的清热,主要在于清泄肝邪,故《金匮》标题作奔豚气。“气”字极有意义,又在首条即指出:“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虽然吐脓、惊怖,火邪三病的原文散失,但都为精神刺激而属于内热一类,是可以理解的了。  十五、胸痹病  胸痹的症状是胸部痞塞不通,因不通而痛,兼伴气短,故《金匮》把胸痹、心痛、短气并为一篇,实际只是一种病,但有轻重上的不同程度。由于病名胸痹,又与心痛、短气相连,一般认为心脏和肺脏疾患,其实是胃病的一种。也由于《金匮》有“责其极虚也”和“今阳虚而知在上焦”的说法,有人认作阳虚症。其实是胃中受寒而阳气郁滞,并非真正虚候。所以胸痹的病灶在胃,其因为寒,其病理为气分闭塞。它的症状特征为牵引性的心背彻痛。主要治法为通阳、散寒、理气、和胃。《诸病源候论》说得比较详细:“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胸痹。胸痹之候,胸中幅幅如满,噎塞不利,习习如痒,喉里涩,唾燥,甚者心里强否急痛,肌肉苦痹,绞急如刺,不得俯仰,胸前肉皆痛,手不能犯,胸满短气,咳吐引痛,烦闷,自汗出,或彻背膂,其脉浮而微者是也”。故《金匮》胸痹证治,在一个原则下分为三项:  【主症主方】“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有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轻症方】“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重症方】“胸痹缓急(病症时轻时重的意思,但这里是指急的时候)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


编辑推荐

  作者把原书所用方剂归纳在一起,按各方剂名第一字的笔画多少顺序排列,每方都列上主治,更便于读者阅读。《金匮要略简释》可供钻研《金匮要略方论》者学习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金匮要略简释(第三辑) PDF格式下载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医爱好者必然要广泛涉猎一些传统中医经典书籍,既能对古老的中医文化有所了解,又能够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关键时候或许自己还能诊断一些基本的病症,所以多读中医著作有百利而无一害。张
《金匮要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读此书并对照《伤寒杂病论》对于更为系统了解张仲景的医学思想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秦老的书,编得就是不一样。他忠于《金匮要略》以病证为提纲的结构,但将病证简明扼要地分析整理,条理清楚,简单易学,是我们从总体上掌握《金匮要略》难得的一本好书哦。


对金匮要略讲解得很清楚


本书作者没有运用五运六气来说明杂病,只是用脏腑来注解,一般,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学习中医,就要静下心,多读老中医的著作!


对于自学的人来说很好,因为是现代出版,大部分又能看得懂。又有启发性。
个人很喜欢秦老的书,《中医入门》是我读的第一本书。风格简朴,直中要害,语言不华丽,耐读。


老中医的书,还没有看,看过他写的中医入门,写的很好


小小的一本书,方便携带
不过是全文字的,很难看下去
很多地方难理解,我是中医小白
全部由最初学起


著名医家的书,多读


中医名家写的书,价格也便宜,值得购买


很好的老中医系列


中医前辈的心得,参考用


简单易懂,非常适合初学者,适合初学者和对中医感兴趣的人阅读。


收到书时,很高兴,值得一读。


秦老的书,认真好好读!


喜欢秦伯未的书,留着慢慢读


不错的书,值得一读!受益匪浅


自学的好书,中医国医的确博大啊


还可以,但得有点中医基础才好。


中医爱好者必读


正好我将要研究的也是这个,能看到秦老的书籍算是幸运的啦。
虽然内容不多,可贵在精,言简意赅,这就足够了,比起某些自诩为专家们的那个“名著”,不知道好了多少……!


此书不愧是好书


这个系列的一起买的。不错


书还不错,挺好的,支持当当网。


中医科工作人员必读之书,有帮助,准确释疑


老师嘴上经常说秦老,古尔买之。书的确不错,好评!!!


秦伯未前辈真可谓博览群书,名不虚传,书的内容倒不多,论述却非常丰富,很是值得我们好好学


只读了前几页,觉得很有收获,很好的书。


书很薄,然而内容非常值得看看,他的学问严肃且坦诚,受益匪浅。


书不厚,开本也不大,可以慢慢研读。


书挺好,全新,送货快


这套书都很不错 书都不是很厚 内容很精练 很有帮助


名家的书,我好想买一套,可惜最近买的书太多 ,预算不够


书很一般,但对初学者还是很有帮助


有点专业了书!!


还是白话文的好懂。需要进一步学习


早就有听说过,现在还没有来得及读,应该不错。


很适合初学者看,虽然都是文字可能有些晦涩,但是只要肯耐心读总会有所收获。


正在看入门,这本书翻看了下,有些还是感觉比较难懂的。


常用方法,很实用


比较简单,说明不够详细,不是专业的,看不懂


很好的一本参考书,小块头,大内容。


通俗易懂、很好。


好书,解读非常详细!


一直想购买,但没时间。现在促销就下手了


很好,我觉得很适合初学金匮的中医学专业的学子。


实用的,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后再来评


很精典,简约实用,好书


看后再补


大概翻了一下还不错,等仔细看完追加评论。


好书,需要认真地慢慢看。


应该是正版的 可放心购买


一看便知


很好,简单,不简单


有助于理解《金匮要略》


老中医写的书,品质好,但需专业知识配合才能更好理解。自己喜欢看看中医,但对理论确实知之甚少,建议有一定基础再看这本,没接触过中医的看这本书还是会觉得有些难懂。


书中只是做了简短的介绍,其中有作者的一些经验,要想学习金贵明显不够


这个是一批买的书,中医的四本,感觉都是不错,但是就是没有时间看。


对于了解金贵要率,很有帮助的。


比较喜欢中医书籍不被大量改变原貌的


书的质量不错,有时间会慢慢研究的!支持!


《金匮要略简释》


秦老的好书


非常好的书,需要慢慢品味


秦伯未的书,必须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