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

黄龙祥 人民卫生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人民卫生  

作者:

黄龙祥  

页数:

360  

字数:

1359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重点介绍与针灸腧穴相关的表面解剖内容,例如软组织(肌肉)的体表投影,以往解剖学著作很少关注,但与针灸腧穴定位关系密切,有时甚至是主要依据,故本书将作专门介绍;而脏器、血管、神经的体表投影一般解剖学著作均作重点介绍,但因其与针灸腧穴定位关系不密,故不作专门介绍;  2.在结构设计上,遵循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再由局部回到整体,由深层回到表层的双重循环的设计理念。具体而言,在下卷分部介绍之前,首先总览人体整体的表面解剖、肌肉、骨骼,以及人体腧穴总图,然后再自上而下按5个部分介绍,在各个大的部分再分若干小部,再以腧穴为主线,将相关的解剖结构、解剖标志线、骨度折量测点与基准穴标志线、人体测量学的测点等相关内容集合成一个统一的单元结构。而在这一基本单元中,又按表面解剖、尸体解剖、直接数字X线成像系统、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解剖逐层深入,然后再将内部结构——特别是与腧穴密切相关的内部结构以体表投影的形式映射到体表。另设“典型实例示范”以培养读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灵活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最后在每一篇的小结,将折分的“零件”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整体”,并提供简约、实用的“组装图”。经过这样两次双向的循环,使得读者对于本书的结构有完整而细密的了解。  3.本书重点介绍的腧穴有124个,一般介绍的腧穴有122个,这些穴位均是修汀版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和腧穴经典《黄帝明堂经》采用解剖标志定位的腧穴。腧穴定位主要依据修订版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对于某些腧穴定位,古典文献原本依据表面解剖定位,但制订同家标准时尚未正确破解古典文献的解剖术语,或者对于这些理解没能形成共识,而新近的研究已经解决者,则这些腧穴的定位采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所依据的古典文献为笔者辑校本《黄帝明堂经》。

书籍目录

上篇 理论基础 第1章 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及其历史 一、什么是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 二、为什么创建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 三、历史告诉我们什么 四、如何学习研究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 第2章 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的相关学科 一、人体解剖学 二、人体测量学 第3章 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术语与定义 二、理论与特点与方法 下篇 实用技法 第1章 引言 一、本书的人体分部 二、体表标志线全图 三、人体测量点全图 四、人体肌肉总图 五、人体骨骼总图 六、人体骨度总图 七、人体腧穴总图 八、十四经穴图 第2章 头颈部 第3章 胸腹部 第4章 背部 第5章 上肢部 第6章 下肢部结束语——当中西解剖再次相遇参考文献附篇附录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 PDF格式下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针灸医生,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腧穴定位是不可想象的!
从不满足于在学校腧穴课上老师一带而过、只讲分寸不究深层结构的点穴方法,到临床实习时搬着《解剖学》、《腧穴学》在自己和病人体表及筋骨间反复摸索尝试的深层骨度定位方法,完成了我对腧穴定位的第一次再认识,但是虽有收获仍留缺憾。
而黄龙祥氏此书以针灸学与表面解剖影像学相结合,对人体某些重要解剖结构,特别是重要或难度较大的针灸取穴方法与技巧,提供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性别与年龄的实例与图像展示,并提示举一反三的思路;同时发现解剖结构的个体差异对腧穴定位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使我对于腧穴的精准定位有了更深一步的掌握,实现了对腧穴定位的第二次再认识!受益良多!
感谢作者为针灸事业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针灸学与表面解剖学影像学的结合》填补《腧穴学》对腧穴定位文字描述的不足,对腧穴局部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结构精确定位,对准确定位腧穴有较大帮助,本书图文并茂,照片清晰,用铜版纸精美印刷,不愧为一本高品位的针灸学工具书。


价值不高 没有具备针灸特色 照搬解剖学;
造价过高 过重于纸装 色彩;
不实际;失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