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案按
2007-7
人民卫生
余震
416
无
全书10卷,为清著名医家余震纂辑。书中收选历代名医医案60余家,案例1060余首,按病证类编.并附作者精当按语530余条。所选病案涵盖临床各科156种病证,书后附有作者撰写的《却病求嗣六要》,以及有关起居、饮食、精神颐养方面的宜忌。 本书取材严谨,评按精当集中反映了历代医家诊疗经验,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世医家赞誉为“选择简严,论说精透,可为医林圭臬”。因此,本书是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人员可谓必读之作。 本书选用清光绪癸未本为底本整理出版。
卷第一 中风 类? 伤风 中寒 伤寒 劳复 食复 女劳复 阴阳易卷第二 温热病 瘟疫 大头瘟 暑 湿 消渴 火 霍乱 泄泻 伤食 不食卷第三 疟 痢 疟痢 呃逆 厥 痉 疝 气冲 眩晕卷第四 虚损 痨瘵 恶寒 发热 血证 衄血 下血 溺血 汗卷第五 七情 郁 诈病 痰 痞满 吞酸吐酸 嘈杂 呕吐 噎膈 喑 咳嗽 喘 喘胀 肿胀卷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第九卷第十
瘟疫 李东垣曰:脾胃受劳役之疾,饮食又复失节,耽病日久,及事息心安,饱食太甚,病乃大作。向者壬辰改元,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敌者几半月。解围之后,都人之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病而死者,继踵而不绝。都门十有二所,每日各门所送,多者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几三月。此百万人,岂俱感风寒外伤者耶?大抵人在围城中,饮食失节,劳役所伤,不待言而知。由其朝饥暮饱,起居不时,寒温失所,动经两三月,胃气亏乏久矣。一旦饱食太过,感而伤人。而又调治失宜,或发表,或攻下,致变结胸、发黄;又以陷胸、茵陈等汤下之,无不死者。盖初非伤寒,以误治而变似真伤寒之证,皆药之罪也。因以生平已试之效,著《内外伤辨惑论》篇。 震按:此即大兵之后,继以大疫之谓也。观此论,而始晓然于劳役饥饱之病原,诚哉!其为内伤矣。如是之疫,宜补不宜泻。若达原饮、白虎、承气,正犯东垣所呵责也。考其时是金天兴元年,因蒙古兵退而改元耳。寻以疫后,医师、僧道、园户、鬻棺者,擅厚利,命有司倍征之以助国用。民生其时,岂不苦极。若今太平之世,民皆安乐饱暖,纵有劳役,及饮食失节者,不过经营辛苦之辈,设不兼外感,亦不遽病。故大疫绝无,而恰合东垣内伤论者亦甚少。惟是饱暖思淫欲,真阴却早内伤,则外感病中之虚症反不少耳。 《卫生宝鉴》曰:总帅相公,年近七旬。南征过扬州,俘虏万余口。内选美色室女近笄者四,置于左右。予曰:新虏之人,其惊忧之气蓄于内,加以饮食失节,多致疾病。近之则邪气传染,为害最大。况年高气弱,尤宜慎也。总帅不听。至腊月班师,大雪,新虏人冻馁,皆病头疼咳嗽,自利腹痛,多致死亡。正月至汴,相公因赴贺宴,痛饮数次,遂病。脉沉细而弦,三四动一止。现证与新虏人病无异,三日而卒。《内经》云:乘年之虚,遇月之空,失时之和,因而感邪,其气至骨。可不畏哉! 震按:喻嘉言《疫病论》,引仲景《平脉篇》中“寸口脉阴阳俱紧者”一节,阐发奥理。谓清邪中上,从鼻而入于阳;浊邪中下,从口而入于阴。在阳则发热头痛,项强劲挛;在阴则足膝逆冷,便溺妄出。大凡伤寒之邪,由外廓而入,故递传六经;瘟疫之邪,由口鼻而入,故直达三焦。三焦相溷,内外不通,致有口烂舌断,声嗢咽塞,痈脓下血,脐筑湫痛等变。治法,未病前,预饮芳香正气药,使邪不能入。若邪既入,则以逐秽为第一义。此与吴又可之论暗合,较之李、罗二家所述劳役忧惊冻馁致病者迥别。惟云因病致死,病气尸气,混合不正之气,种种恶秽,交结互蒸,人在其中,无隙可避,斯无人不病,是诚诸疫所同。然向来辟疫方法,或以雄黄塞鼻,或吃蒜头烧酒,或于发中簪霹雳木,或家供《文昌大洞经》,然有验有不验。盖大疫之兴,关乎劫运,应遭劫者,莫可逃也。相传崇祯十六年,自八月至十月,京城大疫,猝然而死,医祷不及。后有外省人员到京,能识此病,看膝弯后有筋肿起,紫色无救,红色速刺出血,可无患。人争就看,死者已二十余万。此明亡国之征,岂非劫运乎? ……
无
古今医案按是一本中医临床医生很好的参考书。
很棒的中医临床病案集,精选的。
建议有中医基础并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人,慢慢仔细领会其中的精髓,必定有收获!
不错,对临床学习非常有用,很好
喜欢中医类的书,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自己虽然不是医学专业的,但自己和家人有个感冒发烧的也会调理一下,还是很有效果的,这些小病到医院去西医除了输液没有其他办法,中医开的药有时候还不怎么有效,所以多了解些医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买书始终还是当当,发货快,书是正版,很好,学医的朋友买来看看,很齐全。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丰富
质量赞,正版,内容更赞,适合深读。
老师上课推荐的,看了觉得不错,觉得相对比较好入门的感觉~的确会是有越读越有意思的感觉~
难得的好书,好好学习
古书就是好
还是要有点基础知识才能看懂
喜欢,很全面,很具体,而且没有累赘感
正在看,挺不错的,写的还行
除了汪瓘《名医类案》,在医案著作中,这是古代挺有名的,值得收藏。
中医临床,多看
不错,好书。值得一读的中医古籍。
多选取金元四大家流派的案例,不是正宗的歧黄.当作增加些见闻和经验也未尝不可,如果你钱比较充裕的话.但真要提高医术,从这里很难学到系统的真正的精髓.
2007年7月第1版,2010年3月第2次印刷了,收到的书脊角破损,影响品相。
可以学到临床的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