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脊柱非融合技术

邵增务 人民卫生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人民卫生  

作者:

邵增务  

页数:

238  

内容概要

本书的目的在于对脊柱非融合技术的现状和最新进展作一个全面的介绍。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相关的生物力学、生理学和影像学的背景知识;第二部分介绍相关的诊断技术;然后一部分也就是本书的主要部分,则详细介绍了现有的人工髓核置换技术、全椎问盘置换技术和动态稳定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现状。

书籍目录

第1章 邻近节段椎问盘的生物力学第2章 腰椎后路器械融合后未融合节段的放射学评价第3章 椎问盘生理学第4章 慢性下腰痛的自然进程和治疗方案第5章 动态站立位MRI在腰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第6章 椎问盘疾病的分子治疗第7章 髓核再生:目前的制约和未来的机遇第8章 椎问盘内电热疗法的循证依据第9章 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腰痛:是否需要融合?第10章 腰椎外科非融合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第11章 腰椎非融合技术的手术入路第12章 人工髓核置换: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适应证第13章 腰椎前路人工髓核置换第14章 人工髓核置换——DASCOR第15章 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现有假体临床效果回顾第16章 新一代CHARITE人工椎间盘第17章 CHARITEⅢ型人工椎问盘置换术:适应证,术前检查和禁忌证第18章 利用Maverick假体进行腰椎问盘置换术第19章 位置对整体人工椎问盘置换术后结果的影响第20章 椎问运动的保留——Prodisc-L人工椎问盘假体置换在腰惟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第21章 腰椎问盘假体的新尝试第22章 FlexiCore人工腰椎间盘的设计和手术技术第23章 X STOP棘突间内置物进行腰椎减压第24章 使用X STOP棘突牵开系统后腰椎MRI变化第25章 Impliant TOPS:脊柱后路关节成形系统第26章 Wallis动力固定系统辅助腰椎退行性节段的稳定性第27章 后路非融合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骨关节病第28章 首次应用颈椎间盘假体ProdiscCTM的结果评价第29章 新型颈椎间盘假体:Mobi-C的回顾性研究之初步结果第30章 对新事物的探索第31章 SWISS脊柱调查第32章 欧洲医疗设备规则介绍第33章 腰椎问盘置换与腰椎融合的花费及效果比较索引

章节摘录

第1章 邻近节段椎问盘的生物力学融合腰椎上下邻近节段的退变发生率在25%~45%之间,但并不是所有发生退变的患者都出现症状。Lehmann等 随访33年后报道:融合椎体节段之上节段椎问盘的退变率是45%。Penta等 观察52例行腰椎前路融合术的患者l0年,术前椎间盘造影显示他们邻近的椎问盘是正常的,10年后发现与骶骨牢固融合的邻近椎间盘的退变率为68%,但并不受融合长度的影响。这项研究显示在前路融合术后,个体因素可能比融合方法本身更能影响邻近节段的退变。Aota等。认为在器械融合术后,年龄是影响邻近节段退变的最主要的因素。年龄大于55岁的人群退变发生率为37%,而小于55岁的人发生率仅为l2%。年纪大的患者更难使矢状面和冠状面保持平衡,从而导致退变的加速。Rahm和Hall 研究了49例器械腰椎融合的病例,影像学发现融合节段上方的节段有35%发生退变。在颈椎问盘前路切除融合术后,有25%的患者将在10年内出现邻近节段的退变。更高的力学性能要求会对椎问盘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可能涉及到椎间盘的正常营养的供给。对于邻近节段的退变到底是由于融合后邻近节段承受了更大的力量而引起还是由于其不可避免的自然退变而引起还存在着争论。两项临床研究表明在融合节段的次邻近节段椎问盘有和邻近节段椎间盘一样的远期退变结果。Battle的研究显示与高强度工作、吸烟等外界因素相比,遗传因素约占椎间盘退变因素的70% 。尸体标本上的生物力学测试是测定脊柱植入物性能的金标准。在测试中最重要的是在模拟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负荷情况下进行测试,用一个或两个滚筒就可以实现压力负荷和弯曲力矩。Wilke等 制定了体外测定脊柱植入物稳定性的标准并被广为接受,所加负荷和力矩的大小是需要特别注意的。Wilke建议用7.5Nm的弯曲力矩、1~2kN间的轴向压力负荷来模拟腰椎每天的负荷情况。


编辑推荐

《脊柱非融合技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脊柱非融合技术 PDF格式下载



给朋友买的,专业书籍,应该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