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烧伤科护理细节
2008-1
人民卫生出版社
姜丽华
287
本书着手于烧伤护理发展的需要而编写,内容涵盖了烧伤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烧伤面积的估计、病理和临床过程,重点介绍休克患者、特殊部位烧伤患者、烧伤创面及烧伤并发症几方面的护理、预防及康复等内容,同时兼顾有关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介绍。全书按照护理程序作了细致的归纳和总结,使读者既能掌握烧伤护理的技术与要领,又能学到整体护理有关知识,内容全面、条理清楚、实用性强。 本书既可供临床护理工作者与护理专业人员、护理教师参考使用,同时也是培养专科护理人才的实用教材,是一本难得的烧伤护理教科书。本书的出版,既为烧伤护理工作者提供了一本可参考和借鉴的工具书,也将对烧伤护理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1 总论 1.1 突发事件与烧伤 细节1:常见烧伤事件 细节2:突发事件致伤特点 1.2 烧伤面积的估计 细节l:中国九分法 细节2:十分法 细节3:手掌法 细节4:估计烧伤面积时的注意事项 1.3 烧伤深度估计 细节1:四度五分法的组织学划分 细节2:四度五分法的临床表现 细节3:烧伤深度的鉴别诊断 细节4:烧伤鉴别的注意事项 1.4 烧伤分类与转送 细节1: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方法 细节2:烧伤深度判断的注意事项 细节3:烧伤转送 1.5 烧伤病房的设置与消毒隔离 细节l:烧伤病房的设置 细节2:烧伤病房的消毒隔离2 烧伤病理和临床过程 2.1 烧伤区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细节1:烧伤皮肤创面的基本组织学改变 细节2:烧伤感染 细节3:烧伤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细节4:烧伤血行播散性真菌感染 细节5:呼吸道病理变化 细节6:肺部病理变化 细节7:心血管系统的病理变化 细节8:消化系统的病理变化 细节9:肾脏的形态变化 细节10:肾脏形态改变与肾功能障碍的联系 细节11:内分泌系统的病理变化 细节12:造血系统的病理变化 细节13: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变化 2.2 烧伤区病理生理变化 细节1:热对局部组织的影响 细节2:烧伤区微循环的变化 细节3:引起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体液因素 细节4: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局部机制 细节5:烧伤后血流动力学监测 细节6:烧伤区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变化 细节7: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原因 细节8: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变化 细节9:钾平衡紊乱 细节10:钙平衡紊乱 细节11:镁平衡紊乱 细节12:代谢性酸中毒 细节13:呼吸性酸中毒 细节14:代谢性碱中毒……3 烧伤患者的基础护理4 烧伤创面护理5 烧伤休克患者的护理6 特殊部位烧伤患者的护理7 烧伤并发症的护理8 烧伤患者的代谢和营养护理9 烧伤的护理管理参考文献
2 烧伤病理和临床过程: 2.2 烧伤区病理生理变化: 由于热源的强度和接触皮肤的时间不一样,皮肤及皮下各层组织可遭受到的热损伤程度也不同。一般认为,正常皮肤的烧伤阈限为45℃左右,温度越高,皮肤烧伤越严重,当皮肤表面温度达到70℃,1秒钟内就可导致表皮坏死。若接触的时间延长,皮肤细胞的蛋白发生凝固,细胞脱水,严重者会碳化。在表面热源去除后,数分钟内组织细胞仍会继续遭受残留热的损害。电烧伤、长时间接触的火焰烧伤或者沸液烫伤、某些化学物品的烧伤,可使全层皮肤烧伤,有时肌肉、骨骼,甚至内脏也可能遭受损伤。烧伤时,从表面到深部的温度变化决定着烧伤局部组织和细胞的病理变化,也决定着全身的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的变化。足以造成烧伤的温度作用于皮肤时,能直接损伤组织和细胞,还可由于炎症反应引起继发性的损伤。组织损伤和炎症是分不开的。因此烧伤均有继发炎症的损伤,治疗措施应尽量减少继发性损伤,防止损伤区的扩大,以利愈合。 细节2:烧伤区微循环的变化 微循环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紊乱是导致烧伤的病理生理变化的主要机制之一。微循环是与组织细胞接触最密切的血管。它把血液带给所有组织细胞,借以建立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微循环的结构变异颇多,但其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微循环中的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是调节灌流量的闸门。它与微动脉对儿茶酚胺类物质具有强烈反应。正常情况下根据组织代谢的需要,毛细血管系交替开放,仅1/5的毛细血管处于充盈状态,全身血容量仅有5%-10%(约500ml)分布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