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案例分析

王伟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王伟  

页数:

27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对28个主要案例和数个附加案例的剖析,从各种障碍的心理诊断、成因分析、治疗过程等详细地描述了当代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这是本书最重要的特色之处。在这些案例的分析中,涉及的疗法包括精神分析、内观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心理疏导、角色扮演、集体疗法、家庭治疗、夫妻疗法、性相关疗法、音乐疗法、多模式疗法等。我们没有过多地渲染疗法的理论基础,而是通过对疗法技术细节的阐释,展现了各疗法的精髓所在。本书的案例是按其标题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的。 在每一案例中,读者可以看到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对话,仿佛身临其境,从中细细品味每种治疗方法的过程和治疗师蕴心其中的技术细节。读者不仅在读故事,更主要可以通过细节的描述了解治疗师的思路,理解每种疗法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处理,尤其是治疗师如何对来访者情绪、情感的敏锐感知和共情的处理及如何重塑他们的认知。读者可以看到在实际工作中治疗师如何生动地针对不同的情景而使用不同的技术进行不同取向的治疗。

书籍目录

爱脸红的男孩被同性恋困扰的女孩不敢见人的男生重新找到力量的男人“道德败坏”的工读女生黑色丝袜的诱惑惶恐中的小伙子健全的残疾人酒,我的命根子!可怜的小霸王没有高潮的爱没有输赢的比赛迷失自我的贞妮(国外案例)失眠的烦恼是什么让我如此恐惧?是小公主还是胆小鬼?双面人偷窃而来的快乐我为什么高兴不起来?我为什么总是紧张丈夫?夜不归宿的女孩音乐提升了我的信心丈夫、家庭、亲友,她该如何面对?找回心灵的宁静“正直”妻子和“无奈”的丈夫只能敲门送牛奶的新郎走出爱的谜团症状索引疗法索引

章节摘录

  (3)如何克服强迫性思维?在常见的心理障碍中,有很多类似强迫性思维的病态思维,如某些疑病观念、某些恐怖心理、对未来的忧虑感以及某些对自我体貌的忧虑等等,这些病态思维的特点是:一方面自己知道没有必要,另一方面又控制不住地担心或忧虑。其中,强迫思维最为典型,也最具代表性。通过对强迫思维的了解,掌握这类病态思维的疏导治疗方式。  强迫思维对来访者的干扰可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比喻,当来访者越在乎它、越想排除它、越想摆脱它、越关注它时,它的干扰就越强,就越无法排除。当来访者真正放松了,对它不在乎了,也不去刻意硬顶和排斥它时,它的干扰反而会越来越少。所以,心理疏导疗法主张,对待强迫思维要像对待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一样,不和他斗,也不逃避,“视而不见,该做什么做什么”,才能逐渐摆脱其纠缠和干扰。在应对强迫思维时,要避免进入两个误区:一是逃避,让病态思维牵着走,一直和“怕”纠缠不休;二是排斥它,和它硬斗。走人这两个误区,是无法淡化和摆脱强迫思维的,反而会从某种程度上强化病态思维。而采取“视而不见,该做什么做什么”的方式对待病态思维,逐渐做到“不怕它、不理它、不硬斗、不刻意注意它”,就能逐步减少病态思维的干扰。“视而不见”是为了避免陷入上述两个误区,“该做什么做什么”是通过做正常的事情,更有效地转移对病态思维的关注,从而淡化病态思维的干扰。  对待强迫性思维,心理疏导疗法还总结为“三自一转移”的方法。所谓“三自”,指对待疾病要做到:①自我矫正;②自我抵制;③自我改造。“一转移”就是转移思路。要使自己的病情减轻以至痊愈,首先在认识上要有一个大的转变,即进行“自我矫正”。当不自觉地出现非正常的思维活动时,就立即认识到这是病态的,就马上中断这种思维,换一个思维内容,也就是进行“自我抵制”。这样,久而久之,病态思维就会逐渐淡薄。“自我矫正”和“自我抵制”还可用于对待病态行为上。认识到病态行为的错误,要随时矫正。矫正和抵制的时间长了,就逐渐形成了好的条件反射,形成了好习惯,病态行为自然而然就会逐渐减轻,这就是“自我改造”。所谓转移思路,即当不自觉地出现病态思维时,就有意的转移思路,去想别的问题或做别的事情,这样就避免了过去老往病态上进行联想,每次都这样有意识地转移思路,病态思维也就越来越淡薄了。反馈四  今天,医生给我们具体地讲解了治疗的过程,即: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  我的疗效是可喜的,在与“怕”字的搏斗中,要战胜这个纸老虎,必须首先认清它的本质,即虚、假、空。这样才能不断地鼓起信心和勇气,百折不挠地与它斗争下去。韧性的搏战是要付出巨大的意志努力的,有时甚至是很痛苦的。这种痛苦不同于肉体上的疼痛,它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剧烈冲突的、难以形容的痛苦。可是一旦咬牙拼下来,取得了胜利的喜悦也是由衷的、巨大的。我还体会到,遇到困难或障碍决不能绕开或逃避,决不能怀有侥幸心理,贪图一时的轻松。要主动迎战,给予这只纸老虎迎头痛击,这样才能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占有主动权,胜利也就有了希望。否则,只会让纸老虎得寸进尺,更加嚣张,而自己却更加痛苦。  我深深认识到“怕”的根源还是在于我的人格。我的确是过分地认真、严谨、拘泥、审慎,过分地追求完美、追求百分之百的放心。对人格的偏差习以为常,不认真反省剖析,自己是不易注意到的。一定要改造人格,挖掉这个根子,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除病痛,消除心理障碍。  感谢医生的精心疏导,我终于彻底解除了由于对手淫的错误认识而长期背负的精神重荷。现在,我对于手淫问题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因而感到非常轻松愉快。甩掉了这个包袱,轻装上阵,战胜强迫症我就更有信心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案例分析 PDF格式下载



多种治疗方式,过程详细,有对话,有说明,很实用的一本书。特别是做了疗法与诊断两个检索,十分方便。


好书!值得一看!案例很典型,治疗过程很详细,看了受益匪浅!


初学的心理咨询师就应该多看一下这种形式的书,一个案例一个案例,比《登天的感觉》还实用!


案例分析的很详细,读一读对自身也有好处


这本书不错啊,特别是案例分析很有代表性


经典案例,分析透彻,很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案例很经典,值得一看,有些咨询方法很实用


案例很有借鉴价值。需要细看!


主讲案例


该书内容翔实,对于学习起来也有不小的帮助。但书的故事性稍欠,所以趣味性稍显不足,用故事的方式来讲咨询过程(像岳晓东老师的《登天的感觉》),会让读者更容易记忆、更容易产生兴趣。


书是正版,但是由于路途遥远,拆箱看到时,书四角都有折痕,还是希望当当配送员爱惜书啊。


咨询方向 研一的学生 最近在自我定位 这本书助我订立了学习目标 很不错~~~~~


这本书很好,学心理学的人可以看一看


这本书非常不错,很值得一看。


正是我想要的一本书,不知看了多少遍,很受益


对我的帮助很大啊 正好学习心理学 是本很好的参考书


好书 老师推荐 专业实用


内容如我所需


比较实用,受益匪浅


对对于一位初入行的心理学新人来说,很实用,学到很多知识


还没看 打算暑假好好学习下


就是速度有点慢,书的质量很好


還沒來得及看,快遞速度很快服務態度也不錯.書本無損.非常滿意


与孩子的专业有关 他觉得不错


心理学的,可以看!


经典 实用


一本以范例为主的书,很不错,值得看


好书,内容是我喜欢的,值得拥有。


还没有看~看起来不错!


为了找案例的资料而买了这本书,总体来说还行。
1.做了两类索引:疗法索引和症状索引,在书的最后面;
2.有详细的咨询过程,有一定的参考性;
3.在文字的处理和表达上,有些太过晦涩:措辞、写法太文绉绉,看的不习惯。又不是理论书那种严谨的表达方式,而是那种让人看得感觉句子不通畅,要自己再换一下语序、词语去理解;
4.目录有点“标题党”的倾向;
5.要就案例和咨询过程的完整性来做参考的话,还是不错的。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案例分析》于我这样没有专业基础的人也能够看得懂:例子不错,分析很好!值得看(⊙o⊙)哦


各种类型的案例都有,可以作为了解心理咨询的书籍来读,初学者也可以领略各种案例的治疗思路,算是不错的积累吧。


初略看了下,都是心理异常的个案,学习心理学的同学可以丰富下自己不足的临床经验,若是有那种详细记录咨询对话及采用咨询方法介绍一系列咨询诊断治疗的个案集就好了


案例的选择很典型,而且方法归类也不错,说的很详细


这个不错,理论与案例相结合


不错,适合心理咨询初学者


案例有点老套,还可以吧,可以看看


内容很实际,也很详细。但觉得,过程的描写虽然详细,但是具体方法表现不太明显,个人感觉


要有一定咨询基础知识的人才看得懂,读者面较窄。


结合实际进行安全讲解,针对性较强。


这本书 很详尽 但是 就是对其中有些内容有些质疑 呵呵


书看上去有点陈旧!似乎是被人翻阅过!不过不影响使用!


可以为初入行者增加经验


内容很有条理,可以学到一些理论知识,不过感觉里面的案例治疗有点理想化。。


拓宽了一些思路,对咨询个案有帮助


感觉还可以吧,通过一些实例来介绍的,作为业余人士买这本书只作简单了解还可以。


这本书和我想像的有些差别,感觉像教课书。


挺普通的一本书,不是很喜欢,纯粹是好奇心让我买了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