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09最新修订版

医师资格考试的指导用书专家编写组 编写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医师资格考试的指导用书专家编写组 编写  

页数:

787  

字数:

1277000  

内容概要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根据医师执业的实际需要,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组织医学教育、医学考试和教育测量专家研究提出了临床、口腔、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准人的基本要求,包括基本素质、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申请医师资格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医学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具有必要的人文素养。参照研究提出的医师准人基本要求,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对原《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作了修改和补充,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正式颁布,从2009年施行。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09年版)内容、结构较原大纲有较大调整,医学综合笔试部分将大纲考核的内容整合为基础综合、专业综合和实践综合三部分。临床类别专业综合打破原大纲按传统学科划分的模式,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学科综合成各个系统。结合新大纲的特点,为帮助考生有效地掌握其执业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安全有效地从事医疗、预防和保健工作,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组织专家精心编写了医师资格考试系列指导丛书。 本系列指导丛书包括临床、口腔、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二级三类的《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应试指南》、《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应试指南》、《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解析》共18本。该系列指导丛书严格按照《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进行编写,内容科学,不超纲。针对考生复习量大,复习时间紧的特点,编写注意重点突出,强调结构的合理性与逻辑性。为了让考生进一步了解医师资格考试的各种题型和特点,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还编写了模拟试题解析。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分基础综合 第一章 生物化学  第一节 蛋白质的化学  第二节 维生素  第三节 酶  第四节 糖代谢  第五节 生物氧化  第六节 脂类代谢  第七节 氨基酸代谢  第八节 核酸的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  第九节 基因信息的传递  第十节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第十一节 信号转导  第十二节 肝生物化学 第二章 生理学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血液  第三节 血液循环  第四节 呼吸  第五节 消化和吸收  第六节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七节 肾脏的排泄功能  第八节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节 内分泌  第十节 生殖 第三章 药理学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  第三节 局部麻醉药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药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药  第六节 利尿药与脱水药  第七节 抗过敏药  第八节 呼吸系统药  第九节 消化系统药  第十节 子宫兴奋药  第十一节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  第十二节 激素类药  第十三节 抗微生物药  第四节 抗寄生虫药 第四章 医学心理学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基础  第三节 心理卫生  第四节 心身疾病  第五节 心理评估  第六节 心理治疗  第七节 医患关系  第八节 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五章 医学伦理学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  第三节 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道德  第四节 预防医学道德  第五节 临床医学实践中的道德  第六节 医学道德的修养和评价 第六章 卫生法规  第一节 执业医师法  第二节 母婴保健法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法  第四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五节 艾滋病防治条例  第六节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第七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八节 食品卫生法  第九节 职业病防治法  第十节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第十一节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第十二节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第十三节 药品管理法  第四节 处方管理办法第二部分 临床综合 第一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  第三节 肺癌  第四节 肺结核 第二章 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三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胃炎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  第三节 急性阑尾炎  第四节 原发性肝癌  第五节 胃癌  第六节 结直肠癌 第四章 女性生殖系统  第一节 妊娠与分娩  第二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第三节 产后出血  第四节 产褥感染  第五节 子宫颈癌  第六节 子宫肌瘤 第五章 血液系统  第一节 造血系统疾病  第二节 输血   一、概述   二、合理输血   三、安全输血 第六章 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糖尿病 第七章 神经精神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 第八章 运动系统  骨折 第九章 儿科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  第二节 结核病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十章 传染病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三节 伤寒  第四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第六节 霍乱  第七节 疟疾  第八节 日本血吸虫病  第九节 艾滋病 第十一章 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淋病  第二节 梅毒 第十二章 其他  第一节 无菌技术  第二节 急性中毒第三部分 专业综合 第一章 流行病学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疾病的分布  第三节 描述性研究  第四节 队列研究  第五节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节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第七节 筛检及其评价  第八节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  第九节 病因与因果关系推断  第十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十一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附录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十二节 传染病暴发调查  第十三节 艾滋病  第十四节 病毒性肝炎  第十五节 肺结核  第十六节 医院感染 第二章 卫生统计学  第一节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三节 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  第四节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五节 率的抽样误差与Z检验  第六节 X2检验  第七节 秩和检验  第八节 直线回归与相关  第九节 统计表和统计图  第十节 统计设计  第十一节 医学常用人口统计指标   附录 常用统计表 第三章 环境卫生学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第三节 大气卫生  第四节 水体卫生  第五节 饮用水卫生  第六节 土壤卫生  第七节 住宅卫生  第八节 公共场所卫生  第九节 家用化学品卫生  第十节 环境卫生学基本技能 第四章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劳动过程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第四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第五节 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影响  第六节 职业性肿瘤  第七节 妇女劳动卫生  第八节 农村劳动卫生  第九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  第十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 第五章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第一节 宏量营养素与能量  第二节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第三节 特殊人群的营养  第四节 社区营养  第五节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第六节 各类食品的卫生  第七节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第八节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第六章 妇女保健学  第一节 妇女保健概论  第二节 青春期保健  第三节 婚前保健  第四节 孕产期保健  第五节 节育保健  第六节 更年期保健  第七节 妇女常见病防治 第七章 儿童保健学  第一节 体格生长发育  第二节 神经心理发育  第三节 合理营养  第四节 免疫规划  第五节 社区儿童保健  第六节 儿童意外伤害 第八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一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  第三节 健康传播  第四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计划设计  第五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实施  第六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评价  第七节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八节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九节 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十节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十一节 成瘾行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十二节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九章 社会医学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第三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  第四节 社会医学研究  第五节 社会卫生状况与社会卫生策略  第六节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第七节 生命质量评价  第八节 社区卫生服务  第九节 社会病防制

章节摘录

  (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1.红细胞  (1)悬浮红细胞:又称红细胞悬液或添加剂红细胞,是目前最常用血液成分。悬浮红细胞由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后,加入适量红细胞保存液制成。红细胞保存液含有红细胞的营养成分,不仅有利于红细胞保存,而且使红细胞适当稀释,黏稠度降低,便于输注。  (2)洗涤红细胞:全血或悬浮红细胞经过离心后,将上层血浆或添加剂及白膜层去除,再以无菌等渗溶液洗涤3次,加入适量无菌等渗溶液或红细胞保存液混匀制成,其特点是血浆蛋白含量很少。  2.血小板  (1)浓缩血小板:从采集的全血中分离出血小板,并以适量血浆悬浮制成。以200ml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为1个单位,其血小板含量为≥2.0×1010。保存期限因血袋材料而异,在普通血袋的保存期为24小时,在血小板专用血袋的保存期为5天。  (2)单采血小板: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在全封闭的条件下直接从献血者采集全血并从中分离出血小板,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给献血者。1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为2.5×1011。单采血小板的保存期为5天。  3.新鲜冰冻血浆(FFP)从全血采集后6小时内分离并迅速冰冻至-25℃以下的血浆,制得FFP,其中的稳定凝血因子、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与正常人血浆相同,不稳定凝血因子(因子Ⅷ、V等)的含量为正常人血浆的70%以上。  4.冷沉淀冷沉淀是血浆的冷沉淀球蛋白部分,将FFP于4℃缓慢融化后,离心,分离出沉淀物制成。冷沉淀富含纤维蛋白原、因子Ⅷ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5.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输注含白细胞血液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病毒性感染等。为了降低白细胞相关的输血不良反应,应在采血后48小时内采用白细胞过滤技术去除白细胞。常用的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有少自细胞的红细胞和少白细胞的血小板,其主要适应证为:①多次妊娠或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反应的患者;②需长期反复输血的患者。  6.辐照血液成分血液经过y射线照射后,其中的淋巴细胞被灭活,而其他血液成分仍保留活性。辐照血液用于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其主要适应证为TA-GVHD高危患者,如:①免疫功能低下的受血者;②欲输注的血液来自亲属,或是HLA配型的血小板。凡是具有淋巴细胞活性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和粒细胞,均需要辐照。淋巴细胞已经丧失活性的血液成分,如冰冻红细胞、FFP与冷沉淀,不必辐照。  (三)合理输血  与其他治疗手段一样,输血具有潜在风险。合理输血能够救命,不合理输血则可能夺去患者的生命。因此,应对患者的I临床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仔细评估,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万不可轻率进行输血。  1.合理输血的概念合理输血是指患者病情危重,无法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有效预防或治疗时,才给予输注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输血的目的有2个:①增加血液的携氧能力;②纠正止血功能异常。  2.慎重作出输血决定在作出输血决定之前,应就以下问题进行谨慎评估:①输血的目的是什么?②能否减少出血,以降低患者的输血需求?③在决定输血之前,是否应先给予其他替代治疗,如静脉补液或给氧?④是否具有临床或者实验室证据表明该患者需要输血?⑤输血传播HIV、肝炎、梅毒等感染性病原体的风险有多大?⑥给该患者输血是否利大于弊?⑦当无法及时获得血液时,有何其他治疗措施?⑧是否有具专门经验的医师负责监护,一旦输血患者出现输血反应时能否迅速处理?⑨是否已在病程记录和输血申请单上记录输血决定及其理由?如果对上述9个问题进行评估后仍难以决定是否需要输血,则扪心自问最后一个问题:如果这位患者就是我自己或我的孩子,在此种情况下我要接受输血吗?  (四)输血适应证  1.血液携氧能力低下  (1)急性失血:创伤、手术或内科及妇产科等某些疾病可导致急性失血。急性失血可导致血容量急剧降低和急性贫血。虽然血容量不足和贫血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两者的病理生理影响机制和程度是不一样的。出现急性等容贫血时,机体可通过相应的代偿能力使氧供增加。因此,急性失血导致血容量不足时,应首先补充足够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尽快完全纠正血容量不足,必要时适当输血,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悬浮红细胞。  1)根据循环失血量评估红细胞输血需求:①血容量减少15%(成人约为750m1)以下的,无需输血,除非患者原有贫血、严重的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无力代偿;②血容量减少15%-30%(成人约为800-1500ml)的,需要输注晶体液或人造胶体液,很少需要输注红细胞,除非患者原有贫血、心肺储备功能低下或继续出血;③血容量减少30%-40%(成人约为1500-2000m1)的,应输注晶体液和人造胶体液,快速扩容,可输注红细胞及全血;④血容量减少40%’以上(成人>2000ml)的,应输注晶体液和人造胶体液,快速扩容,需要输注红细胞及全血。  2)根据血红蛋白及患者病情评估红细胞输血需求:①Hb>100g/L,不必输血:②Hb50×109/L,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计数100×109/L,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计数


编辑推荐

  考试信息,培训课程,在线考试,资源下载,专家答疑,考生论坛,百余位资深教师精心奉献,培训形式多样,重点鲜明,针对性强,帮助考生梳理脉络,切中要害,强化记忆,沉着应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2009最新修订版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