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名家中医温病汇讲

方药中//许家松 人民卫生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人民卫生  

作者:

方药中//许家松  

页数:

488  

前言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为了系统、深入学习温病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医研究院)从1978年招收首届研究生起,就选择了被誉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吴瑭的《温病条辨》作为温病学的代表性著作进行研读。《温病条辨》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四部古医著被列为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至今已三十余年。  为了帮助研究生研读《温病条辨》,了解和学习温病学的学术成就与现代发展运用,20世纪80年代初,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先后聘请了多位在温病学研究、教学和临床诊治方面卓有成就的著名中医学家、教授作了多次专题学术报告。其中有:董建华、赵绍琴、方药中、潘澄濂、孟澍江、黄星垣、邓铁涛、米伯让、高辉远、朱良春、王伯岳、时振声等。报告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温病学研究中的重大学术问题和温病学的现代研究、发展与运用。其中如: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伏邪学说、卫气营血研究、中医急症、中医对若干急性传染病的诊治经验、方药运用、《内经》中有关温热病的论述及对温病的预测、《温病条辨》研究等等。《温病汇讲》就是在收集、记录、整理上述学术报告的基础上编著而成。内容丰富翔实,而且对临床具有广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第一版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此次受人卫社委托,将书稿重新审读,并做适当修改。对书中提到犀角等药,现临床已禁用,但为保留原貌本书未作修改,仅供读者参考。另外,本书所引用的病例,大都是20世纪70~80年代,故某些实验室检验值单位与现在不符,为保留原病例,未作换算;书中引用古籍原方,为保留原貌,药物剂量单位未作换算,请读者参考使用。

内容概要

温病之说,源于《内经》。后世中医学论著中,亦代有论述,不断有所发展。至清以后,温病学家名家辈出,著述如林,于此形成了温病学派。在温病学的诸多论著中,吴瑭所著的《温病条辨》一书,系统地、完整地、有创见地论述了温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并熔诸家之精华于一炉,是一部集大成的温病学专著。因此,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在研究生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过程中,选取该书作为系统学习中医温病学说的教材,列入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在辅导研究生学习《温病条辨》的过程中,为了帮助研究生学习研究中医温病学的发展和成就,了解和学习当代温病学说在理论研究和临床运用方面的成果,我们组织了多次有关温病研究的专题学术报告。报告人绝大多数是国内以研究温病闻名的专家、教授、学者,也有少数是在温病科研、教学、临床方面有较深体会和实践经验的中年骨干。在这些专题报告中,有的就温病学说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有的就温病学说中的某一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的在运用温病学说治疗某些急性传染病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有的对温病学说的近代研究方面进行了报道,有的对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进行了讨论,内容十分丰富。为了给温病学说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我们将上述专题报告的讲稿加以整理,并经本人同意和审阅,汇编成册,命曰《温病汇讲》,以期对继承发扬中医温病学的学术成就并进一步开展中医急症工作有所帮助。

书籍目录

论中医学对于急性传染病韵一般认识 ——兼评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温病特点、范围及其临床鉴别叶天±温病学说的探讨“在卫汗之可也”并非应用汗法论“到气才可清气”论“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温病卫气营血研究的概况温病学的学术成就及其继承发扬扬长补短推陈出新吴瑭《温病条辨》评介《温病条辨·原病篇》试解伏邪学说及其评价对温病学中有关问题的讨论清法和下法在温病临床中的具体运用“通利疗法”在温热病中的应用养阴生津法在温病领域中的应用论阴精实质及养阴法则的临床运用《温病条辨》代表性方剂的分析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三方临床应用的体会中医治疗热病急症的经验内科急症应用六神丸的探讨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研究概况对湿温证治的临床体会治疗湿温病的体会试论小儿湿热病证《温病条辨》痹、疸、疟论(讲课提纲)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辨证论治的体会中医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认识和防治中医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和防治运用温病学说治疗小儿肺炎温病医案选讲统一寒温辨证体系之我见

章节摘录

  中医对于急性传染病认识很早,公元前14世纪甲骨文上就已经有“疟疾”等传染病的记载,《周礼》和《礼记》中也记述了多种疫病以及一些“逐疫”的方法。我国古代医学文献自《内经》、《伤寒论》至以下历代医学论著,对于急性传染病,也代有发挥,不论是在急性传染病的病因学和病机学认识方面,或者是在临床诊断治疗和对传染病的预防方面,都有很多卓越的见解和有效的防治经验,内容丰富多采。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中医治疗急性传染病的最早专著,金元以前历代医家基本上都是以《伤寒论》为基础来对各种急性传染病进行辨证论治。金元以后,特别是在清代温热学派形成以后,不少温热学家,反对以伤寒法治疗温病,这就掀起了伤寒和温病之间的学派之争。这个争论,持续了几百年,直到现在还没有结束。对现代医学的同一种传染病,例如“流行性感冒”或“大叶性肺炎”,伤寒家认为是伤寒,温热家则认为是温病,立论既不相同,治法也迥然各异,而结果却往往又都有一定疗效,这就不能不令人产生多歧之惑。因此,如何正确理解中医对于急性传染病的一般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使伤寒与温病学派能在中医理论基础方面相互取长补短,统一起来,这是在当前发掘继承整理提高中医药学中的一个十分有意义并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为此,作者不揣谫陋,特撰本文,试就上述问题提出个人的意见,希望能够得到读者的指正和批评。第一、中医对于急性传染病的病因学认识中医对急性传染病的认识,从文献资料上看记载很早。早在三千年前殷商时代甲骨文卜辞中就已经有疫病流行的记载。不过从甲骨文卜辞中所述的内容来看,当时殷人把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天降”,或由于已故祖先对自己的“惩罚”,如甲骨文中记载:“武丁疾身,唯妣及它”,“武丁病齿,上帝可赐愈”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名家中医温病汇讲 PDF格式下载



帮朋友买的,了解温病学派。


中医名家见解,正在学习!


众多名家经验,值得收藏


经典中的经典!无论学习或是收藏,值!


70、80年代群医荟萃、名医辈出时的文章集锦,值得一读啊。


好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历久弥新!


不错,闲时看看挺好的。留着慢慢看。


非常满意,只不过里面有的药,现在没有了,老中医都很诚恳的写的自己的心得。棒极了。


\获益良多……^^


服务不错,送货很快,包装业很好,没有破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