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针灸流派概论

魏稼//高希言 人民卫生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人民卫生  

作者:

魏稼//高希言  

页数:

26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纵观我国几千年来的针灸学术成就,用归纳、分析、研究等方法,以现代语言提炼综述了古今十大针灸流派,以此为纲,收每一流派所属名医的学术思想、观点、学说、特技,一一展现出来。本书突出流派沿革,更符合该学科发展,利于医生、学生学习。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 一、我国早期的针灸流派 二、针灸流派的学术渊源和理论基础 三、针灸流派的形成因素 四、各流派重要理论的现代进展与思考下篇 各论 第一章 经学派 第二章 经穴考订派 第三章 穴法派 第四章 手法派 第五章 重针派 第六章 刺营出血派 第七章 重灸派 第八章 贴穴派 第九章 炼脐派 第十章 急症针灸派 第十一章 热病针灸派 第十二章 外科针灸派 第十三章 儿科针灸派 第十四章 妇科针灸派 第十五章 喉科针灸派 第十六章 虚劳针灸派 第十七章 针药并重派 第十八章 中西汇通派

章节摘录

  四、各流派重要理论的现代进展与思考 根据古代针灸流派的学术思想观点,现代学者在探讨经络、穴法、刺灸、手法、得气以及各科临床治疗等诸多课题中,既取得了较多成果,但也存在不少悬念。兹就其荦荦大者分述如下。  1.经络理论的现代进展与思考 以经络理论为核心的“岐黄明堂针派”,是针灸学中最经典的正统大派。此派认为经络有行气血、调阴阳、处百病的作用,对阐明人体解剖、生理、病理,乃至指导针灸临床诊断治疗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故学术界早已流传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之说。迄于现代,有学者将它喻为“金针之魂”,进一步肯定了它至高无上的地位。  近60年来,国内学者对经络功能实质的探讨,倾注了大量精力,做了许多实验,提出了种种假说。其最主要的观点是经络与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相关说。解剖发现大多数穴位都有丰富密集的神经束、神经丛和神经末梢分布,且在经络线上的分布较非经络线上为多。有学者通过尸体解剖证明十二经络与任脉的324个穴位中,有脊神经与脑神经支配者占99.6%;并发现经穴分布与神经节段支配相当吻合。用各种刺激作用于感受装置所引起的神经冲动,沿着传人纤维传向中枢,经中枢整合,再通过神经反射,对有关效应器的功能进行调控,成为神经论的观点依据。其次是体液调节,指来自内分泌腺的激素、各种递质、免疫活性物质以及代谢产物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或自行渗透传输到人体各处,以影响相应器官组织的活动。由于体液调节又受神经系统的调控,故两种调节方式互相结合而形成以神经反射为主导的神经——体液调节体系。  针刺“得气”即刺激神经产生的针感,故得气有赖神经结构功能完整。实验证明,针刺穴位可影响胃肠道运动和分泌功能,调整血压与心律,改变膀胱内压和子宫平滑肌收缩强度,增加白细胞计数,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痛阈等。但当用药物麻醉阻滞或切断其有关神经通路后,上述效应即消失。说明针刺效应是通过神经——体液途径实现的。  近年来,国内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循经感传调查研究,不过,对经络感传路线与阻滞以及针刺出现的经脉轨迹等,用已知的神经解剖生理学知识,尚难作出完满的解释。至于作用部位,有人认为关键部位在大脑皮质,也有人认为在脊髓水平的一种复杂反射现象,或认为经络活动的基础主要是轴突反射和背根反射等,说法众多。此外,也有学者提出经络一皮质一内脏相关说,认为三者存在肯定联系。并认为经络是与神经、血管系统关系密切的独立传导系统。还有学者提出“体表内脏植物性联系系统”说,认为经络是指人体的神经与循环两大系统,前者为联系系统,后者则为运输系统。可受到大脑各级自主神经中枢(包括丘脑和脑干)的影响,体液因素也可参与这一过程。有学者观察到经络与动静脉及淋巴管分布有一定符合率。认为古人说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道路,其中血的道路即指血管,气的道路则指和血管壁上分布的循环调节系统即肾上腺能神经与胆碱能神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针灸流派概论 PDF格式下载



针灸流派概论,很好的书,值得


研究生用书,很专业!


书本介绍的内容很详尽,值得仔细看看


相关图书